收藏 分享(赏)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7418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_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8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知识女性形象的精神困惑论文关键词: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精神困惑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复杂的现代化变革,这种变革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精神特征,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精神困惑的现代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只一般地困惑于“自我”生活的具体问题,而是进入到人的“超我”思索,执着于“人”的精神困惑,以这种困惑为主要精神特征的知识女性形象, “五四”时期崭露头角,新时期得到发展,世纪之交进一步深化。通过分析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示她们从“自我”到“超我”的精神困惑,能引起人们对生存困境的思考。 一 二十世纪的中国,虽然不同于西方高度

2、发展的工业社会,但它已经面向世界,在自己特殊的历史土壤中,出现了复杂的现代化变革,这种变革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精神特征,也使新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困惑的现代人形象。这类形象不只一般地困惑于“自我”生活的具体问题,而是进入到人的“超我”思索,执着于“人”的精神而又找不到2 / 8出路。她们在灵与肉、情与爱、事业与家庭、满足和追求、理想与现实、希望和失望间挣扎,而自身的能力和现实社会的严峻,形成极大的反差,构成她们的精神困惑。 精神困惑对于知识女性而言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当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之后,那种蒙昧混沌但安宁和谐的伊甸乐园生活便结束

3、了,迎接她的是困惑与流浪。 “智慧之果”使夏娃心明眼亮,懂得了善恶与羞耻,同时也注定了她面对庞大而芜杂的世界时那波荡不平的心灵世界。幽默的马克吐温在亚当夏娃日记中借夏娃之口对那个古老的神话做了不无反讽的改写,夏娃说:“开始我想不出我被创造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但现在我认为,我被创造出来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的各种秘密”这与耶和华创造夏娃做伴侣以免去亚当孤独的初衷相去甚远,但却明白造出了拥有知识的“夏娃”们必然的生命选择永恒的探索与困惑。以这种困惑为主要精神特征的知识女性形象, “五四”时期崭露头角,新时期得到发展,世纪之交进一步深化。这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从“觉醒”到“困惑” ,从“自我”到“超我”的

4、精神历程,能引起人们对自身矛盾的正视和对人类社会存在状态的思考。 二 在那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3 / 8的时代” ,中国女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当时的知识女性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是很困难的。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半” ,她们的婚姻爱情等情感问题始终以其巨大的吸引力,牵动着自“五四”以来众多作家的神经,他们关注着中国女性的命运。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塑造知识女性的作家。他在自己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伤逝中成功塑造了在苦难生活中觉醒的知识女性的代表子君。她在“五四”新思潮的鼓荡下,为了争得“人”的权利,勇敢地向世界呐喊:“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5、 ”这是被封建镣铐捆锁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自觉的呼喊。它昭示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们所说的那样无情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 面对着民主、科学、自由风暴的冲击,知识女性以其独有的细腻而灵敏的心性感应着这鲜活的生机,心理上追求个性解放的觉醒,使她们在人性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复苏。冰心在疯人笔记中的女人主公“我” ,尽管只是一个补鞋的疯老人,但仍然对理想爱情有着美妙的幻想和憧憬。冯沅君隔绝中让隽华勇敢地发出了“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的誓言。这更是被压抑的爱的大胆宣泄,是对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她4 / 8

6、们要求解除一切束缚,要求意志的彻底自由,却还不能找到可以实现这一切的道路,从而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萌生了精神上的“困惑” 。 那么人性觉醒,出路何在?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做了形象的回答。在激烈的时代洪流中,受个性解放思想熏陶的莎菲,挣脱了封建思想的牢笼,开始“人”的觉醒,执拗地寻觅着人生的意义。她这种理想追求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也必然碰壁,那是标尺过高而无衡量对象的虚幻。她的呐喊亦如铁屋中的呐喊,终将消失在茫茫黑夜里。正如茅盾所言:“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从封建家庭出走,争取婚姻自由到又回到封建家庭,莎菲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与大胆反叛,同时也带来了一

7、个严峻的危机,那便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伴随着这一时期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五六十年代的女知青开始进入人之生存状态及其人性特征的探索。在“左”倾错误思想的笼罩下,具有人之尊严感的女知青们没有人的基本尊严,她们的“自我”被扭曲和沦丧,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而重新站立起来,从而陷入“人性回归,出路何在”的精神困惑之中。她们逐步走向对“女性人作为知识女性的人”的探索。乔雪竹的短篇小说荨麻崖 ,表现了对特定历史时期“人”的悲5 / 8剧的审视。连长、女知青“副连长”以及“上士”之间,在特定情境中剧烈的矛盾冲突构成的小说的主要情节。副连长在大庭广众中扮演的是先进分子的角色,暗地里却长达五年被迫同连

8、长保持难堪的关系。原本纯真的少女之心变得冰冷、麻木, “上士”与另一位女知青的真挚爱恋反倒由她主持进行严厉批评。而当她得到上大学的机会即将离去时,被扭曲的心灵所积蓄的逆转能量终于爆发。她拒绝临行前对连长最后一次动情的欢悦,撕开心扉向天地呼喊:“我再不假惺惺了!”荨麻崖下,她作为独立的“人”重新站立起来了。纯真的爱情不能生长,丑恶的两性关系却长久持续,人的尊严的丧失令人触目惊心。 另一位女作家竹林的长篇小说女性人 (又名呜咽的澜沧江 )是作者为那时的知识女性所写的一部“招魂曲” 。魂之迷失与魂之寻觅构成它的主旋律。小说的女主人公莲莲从一条充满苦难的路上走来。莲莲及其女友的遭遇集中了女性人生的多重

9、悲剧:一是蒙受与“四人帮”反动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权力野兽”的性凌辱、性欺虐;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具有人之尊严感的女性自我的扭曲和沦丧;三是灵与肉、情与欲的对立和分离。以莲莲为代表的那一时代的许多知识女性经历了由盲从、狂热到失望、迷茫,从彷徨、困惑到反思、追寻的人生之路。他们的失6 / 8落不是单一的,其寻觅也就势必是多元的。其中包括面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面向自身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追索探求。作品通过莲莲等人的经历启示人们,人性的对立物是神道、兽道。当莲莲开始追求真正具有人之尊严的女性自我,追求自己作为有个体价值的“人”的社会存在,追求灵肉合一的爱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几个层面的回

10、归时,她就开始成为“大写的人” 。 三 中国女性一直都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莎菲的茫然感,子君的转回去,已成隔代的历史。但在追求女性解放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便是女性新的社会地位与旧的家庭角色的冲突,知识女性的不断进步和多数男子传统中心意识的矛盾。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不仅表现了女性为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与男性所展开的冲突,同时还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内心中的自我冲突与精神困惑。小说结尾,男女双方经过反复协议,准备去办离婚手续时,互相预祝对方能遇上温顺的妻子或体贴的丈夫。但是,这时她心中所想的与她嘴里所说的话全然不同,她既满腹委屈地责怪他过去对自己关心不够,但又“很想伸过手去,把手指

11、插到那乱蓬蓬的头发里,慢慢地把它们梳拢顺” 。这正是女性自我矛盾的集中表现。 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的精神困惑,是一种超7 / 8负荷运转带来的心力交瘁,是一种获得了工作权利、获得了自由之后无法兼顾人的生命节律所造成的社会与个人尖锐矛盾的精神苦恼。张洁的方舟刻画了三个不幸的知识女性形象:从事理论研究的荆华、电影导演梁倩、精通外语的柳泉。她们勇敢地冲破婚姻束缚,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在男权社会中处处碰壁,大部分时间不得不与男人、与性别歧视斗争。作为知识女性,她们希望与男性在同一地平线上起飞,不得不以牺牲爱情和家庭为代价。她们处在事业与家庭、事业与感情的两难境地,虽然赢得了事业,

12、经济上获得了独立,但在精神情感上却难逃困惑,揭示出知识女性要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艰难。 “女性雄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更是对扭曲的时代中知识女性自我形象扭曲的历史控诉。而今,知识女性走入了社会,释放了作为人的巨大能量,但并不代表她们获得了真正的解放,直到现在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仍然存在。作为“现代人”的知识女性也必然经受着“人的发现”这一裂变过程中的所有痛苦、迷惘与困惑。知识女性对于作为真正“人”的寻觅的困惑,还表现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无力实现。知识女性接受现代意识现代文明,具有宽阔的视野和知识面,这使她们更能自觉进行主体性的思考与探究。心灵天地的广阔、情感体验的丰富,导致其思考多于行动

13、,徘徊多于抉择。因此,特8 / 8别容易失望、伤感、困惑,形成她们过于敏感的心灵与情感的不稳定心态。生理上、心理上,乃至历史的深层积淀,都造成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已经获得经济独立的知识女性同样如此。只是这种依赖性已更多地从物质上转变为精神上的东西。她们往往还需要找一片“停泊地” 、 “避风港” 。张辛欣的最后的停泊地可以视为在同一地平线上的续篇,小说是用第二人称来写的。 “你”是一位不断地追求爱情幸福却不断幻灭的女话剧演员。在经历了一切爱的幻想和幻灭之后,女主人公十分坦率地承认:“不管一个妇女怎样清醒地认识和承担着自身在社会、家庭关系中的全部义务,不管我们怎样竭尽全力地争取着那一点点独立的权利,要求和男人一样掌握自己生活的命运,然而,说到底我们在精神生活里,从本质上永远不可能独立 ,永远渴望和要求着一个归宿。 ”最后的停泊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