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地利不如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围)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这)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护城河)非不深也,兵(兵器)革(皮制甲衣)非不坚(坚固)利(锐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抛弃)而去(离开)之,是( 这)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所以 )曰:域(限制 )民不以(用)封疆之界,固国( 巩固国防)不以山溪之险,威(建立威信)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多助,失道者(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寡(少)助。寡助之至(达到极点) ,亲戚
2、(亲属)畔(同“叛” ,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服从)之。以(用)天下之所顺(顺从)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作者是(孟子), 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之一,和孔子以“孔孟”并称。二 、 内 容 理 解1、 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全 篇 把 “天 时 ”“地 利 ”“人 和 ”三 者 , 两 两 对 比 , 第 二 段 写 围 城 不 胜 的例 子 , 突 出 了 “(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 第 三 段 用 守 城 者 拥 有 有 利 的 优 势却 弃 城 而 逃 , 突
3、 出 了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 ”。3、 本 文 采 用 了 ( 举 例 论 证 ) 和 ( 对 比 论 证 ) 的 论 证 方 法 , 在 “天 时 ”“地利 ”“人 和 ”之 间 比 较 , 在 “得 道 ”和 “寡 助 ”之 间 进 行 比 较 。4、 本 文 在 论 证 思 路 结 构 上 , 属 于 ( 层 进 ) 式 。4、 第 三 段 运 用 了 四 个 ( 排 比 ) 句 , 从 ( 城 高 、 池 深 、 兵 革 坚 利 , 米 粟 多 )四 个 方 面 加 以 强 调 守 方 者 拥 有 的 (地 利 )的 优 势 .。 最 后 用 三 个 排 比 句 , 指
4、出 “天 时 ”“地 利 ”都 靠 不 住 , 只 有 “( 人 和 ) ”才 是 关 键 。7、“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实行仁政。获得人心。实行仁政就会获得人心,获得上下的团结。)三、翻译1、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得 到 适 宜 作 战 的 时 令 、 气 候 不 如 得 到 有 利 于 作 战 的 地 形 重 要 , 得 到 有 利 于 作战 的 地 形 ( 又 ) 不 如 得 人 心 、 上 下 团 结 重 要 。2、 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 。( 敌 人 ) 包 围 并 攻 打 它 却 没 有 胜 利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5、不如地利也。但 是 却 没 有 胜 利 , 这 是 ( 说 明 了 ) 得 到 适 宜 作 战 的 时 令 、 气 候 不 如 得 到 有 利于 作 战 的 地 形 重 要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守 城 的 士 兵 们 ) 抛 弃 了 城 池 离 开 了 它 , 这 是 说 明 有 利 于 作 战 的 地 形 不 如 得人 心 、 上 下 团 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所 以 说 : 不 能 用 划 定 的 边 疆 界 限 来 限 制 人 民 ( 定 居 而 不 迁 走 )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 能 凭 借 山 河 的 险 要 来 巩 固 国 防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不 能 凭 借 武 器 的 锐 利 和 盔 甲 的 坚 固 来 建 立 威 信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 行 仁 政 , 得 到 民 心 的 人 , 帮 助 他 的 人 就 多 , 施 行 暴 政 , 失 去 民 心 的 人 , 帮助 他 的 人 就 少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缺 少 帮 助 达 到 极 点 , ( 连 ) 亲 属 ( 都 ) 会 背 叛 他 。10、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 助 他 的 人 多 到 极 点 , 全 天 下 的 人 都 会 顺 从 他 。1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用 全 天 下 都 顺 从 他 的 力 量 去 攻 打 ( 连 ) 亲 属 ( 都 ) 会 背 叛 他 的 人 。1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 此 ,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 得 到 的 君 子 要 么 不 战 , 若 战 , 就 一 定 会 获 得 胜 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