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DEM的彩色地貌晕渲 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远图开发室 027-87664557 2004. 10,2,主要内容,一、数字高程模型概述 二、大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三、彩色地貌晕渲的自动生成 四、三维模拟飞行 五、实例,3,一、数字高程模型概述,概述 数据结构 建立方法,4,1.1 DEM概述,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由Chars.L.Miller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针对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于1956年提出来的。其目的是用摄影测量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得地形数据,在满足一定精度的条件下,用离散数字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表示
2、,并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进行各种分析。,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5,一、基本概念 1、定义 DEM是以数字形式按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数字模型,也是地形形态和地貌起伏的数字描述。DEM的核心是地形表面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和一套对地表提供连续描述的算法。最基本的DEM是由一系列地面点的平面位置(x,y)及其相联系的高程值z所组成,用数学函数表达如下: z = f(x,y) x,y DEM所在的区域,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6,2、DTM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
3、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地面特性是高程Z,它的空间分布由x、Y水平坐标系统来描述,也可用经度x,纬度y来描述海拔的分布,这种地面特性为高程或海拔高程的DTM也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简称DEM)。,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7,其它地面特性可以是地价、土地权属、土壤类型、地貌特征、岩层深度及土地利用等与地形有关的信息。DTM可以是每三个坐标值为一组元的散点结构,也可以是由多项式或富里叶级数确定的曲面方程。,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8,3、 DTM与地形图相比,具有如下特
4、点:容易以多种形式显示地性信息 精度不会损失 容易实现实时更新数字地面模型的构成需要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一套硬件和软件,初期投资大。,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9,4、 DEM的数据采集方法,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地面测量利用自动记录的测距经纬仪(常用电子速测经纬仪或全站经纬仪)在野外实测。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串行通讯,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现有地图数字化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图上的信息(如等高线)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手扶跟踪方法 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方法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空间传感器,10,5、DTM的主要应用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 美国地质测量局USGS-国
5、家基础地理信息产品 数字线化图(Digital Line Graphs,DLG)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 地理名字(Geographic Name) 数字栅格图(Digital Raster Graphs,简称DRG)我国 4D产品DLG、DEM、DOM、DRG的生产和管理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框架数据:3D, DLG、DEM、DOM。,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1,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为军事目的(军事模拟等)而进行的地
6、表三维显示 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 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的选址 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估计侵蚀和泾流等,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2,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等,以进行显示与分析为遥感、环境规划中的处理提供数据 辅助影像解译、遥感分类将DEM概念扩充到表示与地表相关的各种属性,如人口、交通、旅行时间等 与GIS联合进行空间分析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3,DEM的派生产品 平面等高线图 立体等高线固 等坡度图
7、晕渲图 通视图 纵、横断面团 三维立体透视图 三维立体彩色图 景观图,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4,1.2 DEM的数据结构,DTM的数据结构对其应用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数据结构采用的算法不同,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不同,进行计算时的效率也不相同。DTM常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分为:规则网格结构和不规则三角网结构。,15,一、规则网格结构规则网格,通常是正方形,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等规则网格。以正方形格网(Grid)为主。规则网格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数值。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实现中则是一个二维数组。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的一个元素,对应一个
8、高程值。,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6,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7,H11 H12 H1n H21 H22 H2n Hm1 Hm2 Hmn,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8,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19,规则格网的高程矩阵,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它还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得它成为DEM最广泛使用的格式,目前许多国家的DEM数据都是以规则格网的数据矩阵形式提供的。规则格网结构DEM的缺点: 在地形简单、平坦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
9、; 如不改变格网大小,则无法适用于起伏程度不同的地区; 对于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的轴线方向被夸大; 由于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达某些重要的地形特征,如山峰、洼坑、山脊、山谷等。 用于非矩形的不规则区域时,边界要做特殊处理。,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20,二、不规则三角网(TIN)结构 1、概念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是另外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是由Peuker和他的同事1978年设计的一个系统。 它是由不规则分布的离散数据点构造出邻接的三角形(三角面)而组成的格网结构。 它既减少规则格网方法带来
10、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如坡度)效率方面又优于纯粹基于等高线的方法。,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21,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22,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23,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 不则三角网数字高程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或节点的位置和密度。TIN表示法利用所有采样点取得的离散数据,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把这些离散点(各三角形的顶点)连接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在连接时,尽可能地确保每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或是三边的长度近似相等),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
11、行技术- DEM概述,24,2、基于TIN的DEM特点TIN是不规则格网中最简单的形态,在等高线追踪、三维显示及其他方面也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结构。基于TIN建立的DEM的特点: TIN能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灵活地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确定离散采样点的位置因而它克服了因地形起伏不大而产生的高程矩阵中冗余数据的问题; 能按地形特征点和线,如山脊线、沟谷线、地形变换线和其它能按精度要求进行数字化的重要地形特征来获取DEM数据,不改变原始数据及其精度,保持原有的关键地形特征; 能较好地处理不规则形状的区域边界; 有足够离散点的情况下效果较好。,彩色地貌晕渲与三维模拟飞行技术- DEM概述,25,1.3
12、 DEM的建立,1、规则网格结构DEM的建立 DEM空间插值方法基于地性线的DEM向规则网格DEM转换 基于数字化等高线的DEM向规则网格DEM转换 基于中轴线的规则网格DEM生成,DEM空间内插方法,26,2、不规则三角网(TIN)结构DEM的建立 TIN的三角化算法,TIN的三角化算法分类,27,Delaunay三角网,Delaunay三角网与Voronoi图,性质1)给定离散点集的D-三角网是唯一的;2)三角网的外边界构成了点集P的凸多边形“外壳”;3)空外接圆性质:没有任何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内部,反之,如果一个三角网满足此条件,那么它就是Delaunay三角网。4)最大的最小角度性质:
13、在由点集V所能形成的三角网中,D-三角网中三角形的最小角度是最大的。,由于D-三角网的性质,决定了D-三角网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它也是二维平面三角网中唯一的、最好的。生成TIN的关键是构网技术,目前已提出许多构网算法。D-三角网成为一种主要的DTM表示法。,28,建立Delaunay三角网的三种主流算法分割-合并算法 分割-归并法的基本思路是,递归地分割点集至足够小, 使其易于生成三角网, 然后把子集中的三角网合并, 经优化生成最终的三角网. 三角网生长算法 三角网生长法的思路是, 先找出点集中最近两点连接成一条边, 然后按Delaunay 三角网的判别法则找出第三点, 再依次处理全部区
14、域. 逐点插入算法 基于迭代原理的逐点插入法,其基本思想为:包含所有数据点的一个多边形中建立初始三角网,然后将余下的点逐一插入,采用LOP算法或Watson的空外接圆算法优化,确保其成为D-三角网。,29,30,2、两种结构DEM的转换实际应用中,DEM模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大部分DEM数据都是规则格网DEM,但由于实际需要,两种格式的DEM之间往往需要相互转换。精度损失,31,二、大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为计算机地貌晕渲提供了数据源,因此生成一个完整的大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成为实现大幅面自动晕渲的前提条件。 由于来源不同,各以图幅为单位的DEM可能具备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比
15、例尺等,必须对各DEM块进行投影变换、DEM格网点重采样等相关处理。,32,局部DEM的建立 全区DEM的拼接 DEM点的重采样,33,1、局部DEM的建立,生成单幅地形图或小范围的DEM,两种方式实现: Atlas3D 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根据资料图的比例尺、制图区域的实际范围等确定网格边长,直接建立正方形网格的DEM。CartoDEM 基于分割-合并算法(分治算法)建立Delaunay三角网,然后在三角网上布置给定网格边长的正方形网格,找出网格中心点所在的三角形(三角面),内插得到该中心点的高程值。从而建立得到正方形网格的DEM。,34,由Atlas3D生成单个Grid结构的DEM,35,目
16、前可以接受的数据格式为:Arc/Info E00文件、Dxf文件(AutoCad 2000),此外还有一种自定义格式的文本文件,用户可将有关数据经由此格式转入数据。,导入矢量等高线数据,36,图幅定位,通过指定坐标范围,可以将地图数据由制图单位(或无单位)简单映射到大地坐标,解决单幅图在完整区域中的定位,便于进行DEM拼接。(不具备地图投影功能),37,建立规则矩形格网的DEM,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给定DEM文件名,两种格式:sdf和NSDTF(*.dem),前者直接用于制作晕渲和模拟飞行,后者用于参与拼接成完整DEM。,38,设定正方形网格的边长,即DEM点之间的距离。若数据单位为大地坐标,
17、则该距离值单位为米。 该值的确定较复杂,单击帮助,可用DEM网格计算器来计算得到。 记录下该网格边长值,制图区域内其它单个DEM均采用此值。,设定正方形网格的边长,39,生成DEM是一个相当费时的过程。黑色圆圈代表当前正在计算的DEM网格点。计算过程中自动保存DEM数据,直至建立完成。得到该单个dem文件 *.sdf 或*.dem,生成DEM,40,由CartoDEM生成单个Grid结构的DEM,41,导入矢量数据,42,设定投影参数,可以对当前地图数据进行三种投影及其反算, 解决经纬度数据与大地坐标之间的变换。,43,GRID: 先生成TIN,再得到GRID TIN: 建立TIN,并存储、转
18、换为其它TIN格式,与Atlas3D 中功能相同,44,建立得到TIN,个点,得到个三角形,耗时秒,45,建立grid,选择数据源,可以从等高线生成,也可以基于TIN内插得到。,46,设定正方形网格的边长,可用网格计算器计算得到,47,应用计算得到的网格边长,48,给定DEM文件名,文件格式有三种,如上图所示,49,内插生成正方形网格结构的DEM,50,2、全区DEM的拼接,为了制作全区的地貌晕渲图,需要进行统一的光照计算、材质设定、比例变换等,所以必须将各以地形图为单元所建立的DEM块拼接为一个完整的DEM。其前提是要求单个DEM都具备统一的格网坐标系,即栅格原点相同、格网间距相等。 对DE
19、M进行完整的拼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先根据众多DEM获取其最小外接矩形即完整DEM的范围,然后将各单个DEM块在完整DEM中的位置分别将其“嵌入”整个DEM之中。,51,整个拼接过程都是通过直接对硬盘上的各单个DEM文件进行读取、对完整DEM的文件进行存储操作来完成的,因此DEM的数据量不受内存的限制,而只与硬盘大小有关。 拼接前的单个DEM可能由于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并且有的是二进制而有的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所以在拼接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格式转换,并将最后完整的DEM存为二进制文件。拼接形成覆盖全区的DEM为实现大幅面的地貌自动晕渲奠定了基础。,52,可以用Atlas3D 和 Ca
20、rtoDEM来进行DEM拼接。,Atlas3D 拼接DEM,可以进行拼接的原始DEM文件格式:BIL、ASC、NSDTF-DEM,53,3、 DEM点的重采样,一个大幅面DEM可能由于格网边长不合适(主要是过小)而造成晕渲的结果并不理想,这时可以将完整的DEM按新的边长进行重新采样、内插得到新的边长较大的DEM。新格网点高程值可以利用该点周围的若干个原格网点进行线性内插或非线性内插得到。,54,晕渲效果与DEM 边长之间的关系:DEM 边长越小,晕渲立体感越清晰,越能反映细部地形,但往往在缓坡地带产生阶梯地形;DEM 边长越大,晕渲立体感变差,细部地形被自动综合,但缓坡地带产生阶梯地形的现象会
21、逐渐消失。,55,所以,确定DEM 边长时,必须考虑资料图上等高线的间隔及制作比例。 一般而言,若制作的晕渲图片将用于印刷出版,可以选择比成图比例尺大2、3倍的资料图,采用按12.5*M的间距来生成DEM,可以获得较佳晕渲效果。 若晕渲图片用于屏幕显示,则可以采用等大比例尺的资料图按12.5*M的间距来生成DEM。但是仅改变DEM格网边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地貌的综合问题,这还需要与等高线综合结合起来考虑。,56,已知原始DEM的信息,设定目的DEM的参数。,57,DEM压缩成功,58,三、彩色地貌晕渲的自动生成,DEM的分块 DEM顶点的颜色设定 光照模型 晕渲图块的绘制 晕渲图片的自动拼接,5
22、9,1、 DEM的分块,进行晕渲图绘制之前要对DEM进行分块,因为大区域的整个晕渲图片是相当大的,不可能一次生成,应将完整的DEM分成若干行若干列的、大小相等的DEM块。每个DEM块在需要的时候从完整的DEM文件中“截取”并被读入内存,经过渲染以后形成一个尺寸不大于屏幕窗口大小的小图片,由这些小图片构成全区域的晕渲图片。,60,图片行、列数,生成每张图片的DEM块的网格点数,61,为了保证晕渲的质量及计算、绘制的速度,每块DEM的行列数(格网点数)应在300300左右,每块DEM的长宽方向上的格网点数之比可以近似为1,也可以近似于图形窗口的长宽之比,这样生成的晕渲图片就大致呈正方形或与窗口相似
23、并在窗口内达到最大。 为了使晕渲图片同时满足印刷的要求,DEM的分块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分块的行(列) 数为: N = L1/L2,其中L1为该地区完整DEM的长或宽方向的格网点数,L2为各DEM块的长或宽方向的格网点数,各DEM块经过渲染以后分别生成一个晕渲图块。,62,2、DEM顶点的颜色设定,彩色地貌晕渲图的颜色是通过设定地表的材质来表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DEM顶点颜色的设定。通过对DEM顶点按其高程值赋以相应的颜色,顶点之间地表的颜色用明暗处理技术内插得到的,最终显示出来的结果就形成彩色地貌晕渲图。利用地势图中分层设色的原理来对地形表面进行分层设色,这主要是通过对各顶点分别设色来实现的
24、。顶点的颜色可以根据其高程值从分层设色表中获得,该分层设色表中所存储的是各高程带所对应的颜色。,63,分层设色表的设定可以有均匀分层与非均匀分层两种: 均匀分层是通过指定分层设色表的层数后让系统自动地根据整个DEM中的最低高程值与最高高程值计算并分成高程间距相等的几个带。这种设定分层设色表的方法从地图制图的角度来说是不科学的,因为地貌形态的分布是复杂多变的。但是这种方法可以指定比较多的层数,从而让彩色晕渲图的颜色过渡自然且柔和。,64,颜色的均匀分层,分层设色,65,非均匀分层则是由制图者充分研究该地的地貌形态后根据其高程的分布情况指定若干个高程带,每个高程带对应设色表中的一个层。由于是人工指
25、定,层数不宜过多,各层的颜色应以人工指定为宜。,66,颜色的任意分层,67,两种情况分层模式下的颜色都可以先指定最低高程带与最高高程带以及中间几个高程带所对应的颜色,其它层的通过线性内插获得颜色值,也可以再单独改变某层的颜色。颜色设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图者的美学、艺术修养,由于晕渲图通常要叠加其他专题信息,因此其颜色的设定要与其他要素的设色综合起来考虑,通过正确合理的设置可以获得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的彩色晕渲效果。,68,当设定图片分块和分层设色以后就可以对晕渲图片进行初步显示;将图片切换到制图区域内最高点所在的图块;以该图片为参照,重新设定分层设色、并设定垂直比例、图片放大倍率、光源属性等;,
26、69,找到具有最大高程值的图块。设定颜色、垂直比例、图片放大倍率、光照等相关参数,70,71,3、光照模型,正确地设置光照是获得较好的地貌晕渲效果的关键。地貌晕渲按照光源位置和方向分为斜照晕渲、直照晕渲和综合光照晕渲三种类型。其中综合光照以直照光源为主、斜照光源为辅,主要在斜照晕渲表现某些地貌有困难时作为补充手段1。在近代地图上则广泛采用西北斜照光源,其光源来自西北方向、高度角为45,这种光照可以获得较好的晕渲效果。,72,在自动晕渲软件中可以对光源进行编辑以使制图者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光源位置及其高度角,甚至允许使用综合光照。此外还可以对光的各种成分如,环境光、漫射光、散射光等进行调整,以得
27、到合适的最后效果。在对各DEM块进行渲染时除构成地表的三角面数据不同以外,有关光源的位置信息等应该相同,即所有DEM块都处于同一个光照环境下,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时生成的各块晕渲图片拼接起来后具有统一、连续的阴影效果。,73,74,75,4、晕渲图块的绘制,在进行循环绘制各块之前,先选择一个图块,一般选最大高程所在的DEM块,以缺省参数绘制出其初始效果,再以之为对照,设定好一系列参数如光源位置及其属性、材质即分层设色表,并将图形缩放到合适比例(在屏幕窗口内尽可能最大)、调整垂直比例到合适的阴影效果。 达到最佳效果后存储所有参数设置,并从第一行第一列的DEM块开始,循环从文件读取出当前DEM块,依次
28、计算顶点法向量、计算材质、构建三角面,再以设置好的参数显示晕渲图块,自动命名图片序列并存储图片到指定目录,直至所有图片生成完毕。,76,回到第一行、第一列,77,设置图片存放的位置,78,图片自动生成标志,79,刷新图片,图片将开始自动生成,并存储在给定目录下,80,图片生成完毕、在指定目录下备用。 关闭两个标志,81,5、图片的自动拼接,具有海量数据的大范围DEM所生成的图片数可能多达上千甚至几千幅。若晕渲图只作为其他系统的底图,则为所有晕渲图块建立栅格索引,需要的时候按索引号调入相应的图块,这样能加快显示速度。若要印刷出版,则必须自动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片。这些小图片都被统一放在指定的某个
29、目录里,文件名隐含了其行列号。,82,进入Atlas3D的图片编辑模块,打开所生成图片的目录下的文件map.ifo,,83,打开文件map.ifo,显示图片行列数情况,用鼠标可以 选取/不选取 若干相邻的图片块。,84,拼接图片,给定新拼接后的图片名称,85,正在拼接图片,86,按相同的方法,拼接其他图片块,87,四、三维模拟飞行,设定路径 设定材质与纹理叠加 叠加注记 生成图片序列,88,1、设定路径,生成光滑连续的飞行路径是平稳地进行三维模拟飞行的前提,而根据路径有效地进行DEM 块分割是图形生成的速度保证,同时两者又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三维图像的最终效果。路径特征点可以在矢量地形图上获得,
30、也可以在全区域的三维模型上通过鼠标采点获取,然后用五点光滑法或其它方法将路径进行光滑,在光滑后的路径曲线上按所要求的飞行步长(或时间) 进行截取即可得到内插点,作为新的路径点。,89,在每个路径点处可以计算得到一系列生成飞行图片所需要的参数,如视点位置、视线方向、观察点高度、飞行器位置,还可以得到生成指北针所需要的角度,等等。这些参数获取以后就可以方便地进行DEM 的截取,得到当前路径点处显示三维图形所需要的DEM 块,同时从影像中截取得到相应的纹理块。在模型上采集路径的两种方式: 静态方式:模型固定 动态方式:可以对模型进行动态操作,90,在静态模型上采集飞行路径数据,91,在动态模型上采集
31、飞行路径数据,92,2、设定材质与纹理叠加,地表显示模式 分层设色 叠加纹理:卫片、航片、地图、人造纹理, 要求影像的覆盖范围与DEM 所覆盖的范围完全一致(因此其长宽之比也是一致的) ,否则会导致影像与地形不匹配。,93,单一颜色的地表材质,地表叠加纹理,地表用分层设色来表达,94,3、叠加注记,可以根据地形图为地图模型添加注记,注记的分类分级可采用与地形图相同的原则,其字体、字号、颜色都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地物,与地形图不同的是地图模型上的注记是三维文字,它除了原来在地形图定位的平面坐标( x , y) 以外, 还必须人为地计算它的z 坐标。根据DEM 内插出地表在( x , y) 处的高度
32、z , 将z 加上一定的值作为注记的高度, 所有的注记都随地形起伏而浮于地表之上。考虑到模拟飞行的方向是任意的,为了让注记真正起到标示地物的作用,实时根据飞行的位置计算一个角度,通过旋转这个角度让注记始终朝向观察者。,95,导入与DEM数据具有相同坐标系的dxf文件,读入注记。,96,成功导入注记后,可以在模型上叠加显示。也可以对注记进行字体、字大、颜色等编辑,97,4、生成图片序列,在飞行路径的每个路径点处根据相应的参数可以生成一张图片,对沿整个飞行路径生成的一系列图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命名,并将所有图片保存在同一个目录里。利用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33、 Pro 、Ulead MPEG Converter 等有关软件将图片合成为AVI 或MPEG 格式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能实现非实时的三维模拟飞行。,98,也可通过对模型进行雾化或添加背景图像来增强可视化效果。如果将作为背景的天空图像做成一个封闭成圆环的图像带,根据飞行的位置实时从图像带中截取一块作为当前的天空背景,则能实现天空的动态显示。对图像的一系列效果处理都会影响图像生成的速度。,99,设定模型的垂直显示比例,100,可以在模型上叠加显示方向指示,101,自动生成并保存图片序列,便于合成视频,图片尺寸,102,设定好参数后,开始生成并自动存储图片,为取得具有一定视野的较好效果,可以将DEM适当压缩。,103,五、实例图片,104,105,106,107,108,有关视频请到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