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防治,防治原则,疟疾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但其又具有传播因素复杂、传播快、流行易返复、防治难度大的疾病。对于疟疾的防治要遵循以下原则。1. 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即既要消灭传染源,又要控制传播媒介,又要保护易感人群。2. 在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时,又要根据流行特点和有关素的不同,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因时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的措施。,3. 防治工作必须动员疟区的广大群众参与,实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4. 必须树立长期防治的思想,要取得根除和最终消灭疟疾的成果,需要几代人的连续防治。5. 在整个防治进程中,要加强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流行特
2、点,及时调整防治的策略和措施。,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疟疾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不仅能及时消除疟疾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可减少传染源的数量,降低疟疾的传播,在各类疟区防治中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传染源检索,疟疾的传染源是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为及时发现与清除传染源,主要采取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病例追踪随访、以及对来自高疟区人群的检测等措施。,临床表现与诊断,疟疾是一种以疟原虫为病原体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根据其临床表现,对疟疾作出正确诊断是疟疾控制策略中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基础。,一般疟疾(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
3、;再燃或复发)重症疟疾 特殊类型疟疾,一般疟疾,一、潜伏期 (一) 不同疟原虫种、同一疟原虫种的不同地理株的潜伏期不同 (二) 不同途径感染的疟疾潜伏期不同 (三) 人体对疟原虫免疫水平高低影响疟疾潜伏期 (四) 预防服药或混合感染等因素亦可影响潜伏期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9天30天。恶性疟的潜伏期较短,三日疟者较长。间日疟原虫由于存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虫株,因而表现在潜伏期的长短上相差甚大,短者约12天,长者数月,甚至1年以上。,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二、前驱期 轻度的畏寒、低热伴疲乏、头痛、全身不适 间日疟的前驱期症状较轻 具有高免疫力患者甚至可直接从前驱期进入带虫状态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恶性
4、疟的前驱期较短 无免疫力患者可很快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导致死亡,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三、临床发作期 (一) 典型临床发作症状:冷,热,汗,歇(二) 不典型的疟疾临床发作症状 间日疟:周期性发作不典型;临床症状不典型; 恶性疟:发热伴腹泻、便血;短暂高热后昏迷,时 间,红内期虫数,发热阈值 10500/l p.v. 5001300/l P.f.,时 间,红内期虫数,发热阈值,再 燃,复 发,(三)再燃与复发,一般疟疾的临床症状和特点,(四)恶性疟的临床症状特点 1.潜伏期 714天,平均约为12天 2.发作与发作周期 不规则发热、36-38h 3.预后 短时期内可出现中毒症状、贫血和多器官损
5、害。重症疟疾、死亡。,重症疟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凡在罹患疟疾时,出现脑型疟,严重贫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肺水肿,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循环衰竭,重度酸中毒,超高热,多发性惊厥,异常出血倾向和出血,高原虫血症等项中的一项或数项,则应视为重症疟疾。,脑型疟,在重症疟疾中,脑型疟最为常见,预后亦凶险。目前认为,所谓脑型疟是指在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后,具有高死亡率的疟疾昏迷综合征。绝大部分脑型疟由恶性疟发展而成,以儿童,特别是幼儿及无免疫力的患者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如下。,脑型疟临床表现,1)昏迷:是脑型疟最明确的症状,患者常始感剧烈头 痛、呕吐,继而谵妄、昏迷。约有70%的昏迷患者始于癫痫
6、样发作。少部分儿童在昏迷过程中出现持续性偏瘫,可在数天内恢复,但亦可能造成较长时间的肢体功能障碍。2)惊厥:在患儿中,约有80%出现惊厥,在成人患者中较低,约为20%。3)去皮层僵直:部分患儿可出现去皮层或去脑僵直状态,尤其是持续存在时,往往为预后不良的指征;时可见角弓反张,可能与颅内压升高有关。,疟疾诊断原则和诊断标准,原则:根据疟区住宿史,发病时有定期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大等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 血清免疫学检查等结果,予以诊断。标准: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的规定,凡具有下列三条中一条者即可诊断为疟疾。1.具有典型疟疾临床疟症状者;2.血检发现疟原虫者(包括免疫学检查阳性) ;3.
7、疑似疟疾经抗疟药试治有效者。,鉴别诊断,(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等) (二) 伤寒:发热、 玫瑰疹、相对缓脉 (三) 钩端螺旋体病 有接触疫水史 多数仅见畏寒,殊少反复寒战,体温多呈持续热或弛张热,鲜见间歇热。 眼结膜充血和出血,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及腰背肌疼痛最剧烈。重者有肺出血。 疟原虫检测阴性。,(四) 恙虫病 恙虫病患者在阴部或细嫩的皮肤上有焦痂或黄豆大溃疡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持续数月 病后46天胸腹部有红色斑丘疹。 其热型为稽留或驰张型,很像恶性疟。 疟原虫检测阴性。,(五) 中毒性痢疾 (六) 败血症 (七) 急性肾盂肾炎,(八)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一般以有发热、浮肿
8、和肌肉(特别是腓肠肌)痛为主要表现, 有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史 免疫学检测阳性或从患者肌肉组织里查出旋毛虫囊包可以确诊。,(九) 登革热 登革热的空间分布、流行季节与疟疾相同,蚊虫(伊蚊)叮咬史, 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血液中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液IgG 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病毒分离阳性。,(十)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都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脑型疟症状和体征相似, 脑脊髓膜炎脑脊液有脑膜炎双球菌可以区别。 疟疾患者血内有疟原虫。,现症病人与带虫者的治疗处理,对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一
9、经发现,必须及时、彻底予以治疗处理。,常用抗疟药的种类和药理,一、杀灭红细胞内滋养体和裂殖体的药物,这类药物可有效地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达到控制发作和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1 、氯喹 (chloroquine),4氨基喹啉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有较强杀灭作用。 (1)杀虫机理: 抑制疟原虫DNA复制 和破坏血红蛋白酶。 (2)药理: 胃肠道吸收迅速,在红细胞内浓度比血浆内高,在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 比正常红细胞高,代谢缓慢。 (3)主要的副反应:可抑制心肌兴奋性和房室传导,故心脏病患者慎用。,2 、喹哌,4氨基喹啉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
10、1)杀虫机理:与氯喹相似,但无交叉耐药性。 (2)药理: 喹哌口服后吸收良好,储积于肝脏,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为2128天。 (3)主要的副反应:可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肝病患者及孕妇慎用。,3、咯萘啶(pyronaridin),苯骈萘啶类新型抗疟药,常用于治疗抗氯喹或喹哌的恶性疟。 (1)杀虫机理:破坏疟原虫的复合膜和食物泡。 (2)药理: 肌注后0.75小时血浆浓度达高峰, 吸收后肝内含量最高,血浆半衰期约为23天。与氯喹无交叉耐药性。 (3)主要的副反应:食欲下降、恶心等,对心脏无毒副作用。,4 、青蒿素类衍生物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出的一种半萜内酯过
11、氧化物青蒿在中国用于解热镇痛已有2000多年历史,青蒿素类衍生物为新型抗疟药,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常用于治疗抗性恶性疟。其作用迅速,具有吸收快,分布广,代谢和排泄迅速的特点但治疗后复燃率较高。,Artemisia Annua L.,青蒿素的结构,青蒿素类药物概况,中国医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 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的药物 在那些疟原虫已经对多种药物产生抗性的地区,青蒿素类药物依然能够在几天内治愈超过90的疟疾患者。,显著特点,能快速作用以达到:杀死疟原虫、退热、解除昏迷。 抗氯喹或多重抗药性的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对其他抗疟药
12、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株均有效。 与氯喹同时使用,未检查出交叉抗药性。 能杀死成熟的裂殖体。 具有很强的粘附血浆蛋白能力。 在推荐剂量范围内不会诱发行为改变或严重的心血管阻塞。,青蒿素特点,青蒿素很难容于水,在油中溶解度小,吸收差。 直接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所需剂量大,复燃率高,治愈率低 青蒿素最大的缺点是用量与疗程不足时复发率高,口服给药时近期复发率可达30%以上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抗性恶性疟,青蒿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机理:主要是主要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 首先作用于滋养体的食物泡膜、表膜和线粒体。 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
13、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 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通过其过氧基断裂,生成有破坏作用的自由基而杀虫。 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毒理作用,动物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小鼠灌胃一次给予蒿甲醚的LD50为895mg/kg,小鼠肌内注射一次给予蒿甲醚的LD50为296mg/kg;大鼠肌内注射一次给予蒿甲醚的LD50为597mg/kg;说明本品毒性低。 神经毒性: 蒿甲醚的中毒量与临床应用量10mg/kg(总量)相比的安全系数远比氯喹高。,国外抗疟药现状,奎宁 复方奎宁 甲氟喹 Mefloquine 法西达 Fansimef 甲氟喹 + 法西达 Fansimef 甲氟喹
14、 +青蒿琥酯(蒿甲醚),国内抗疟药现状,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本芴醇、磷酸萘酚喹 咯萘啶 复方蒿甲醚 复方磷酸萘酚喹,青蒿素类药物,主要青蒿素(Artemisinin)其衍生物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青蒿琥酯(Artesunate) 蒿甲醚(Artemether) 是一类全新结构的抗疟药,又名黄花蒿素,主要青蒿素类药物,双氢青蒿素:有口服用剂型和栓剂 青蒿琥酯:有口服剂型和静脉注射剂。静脉注射时,先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溶解,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因其血浆半衰期短,不宜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 蒿甲醚:有口服剂型和肌肉注射的油剂,吸收与代
15、谢,青蒿素类抗疟药都有共同的特点: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的特点 口服双氢青蒿素1.3小时达浓度高峰 静脉注射青蒿琥酯23分钟后达有效浓度,较易通过血脑屏障 蒿甲醚及青蒿琥酯在体内均很快代谢为双氢青蒿素,继续发挥抗疟作用,其他特点,青蒿素类抗疟药代谢和排泄迅速,半衰期仅2小时左右,可以从尿和粪便中排出,也可从胆汁中排出 由于作用迅速,代谢快,不能作为疟疾预防用药。 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无杀灭作用,短期治疗复发率高,需多次给药。7天疗程比5天疗程治愈率高。 目前治疗恶性疟时使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复方药物(ACT)。,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青蒿素类抗疟药安全性高,抢救危重患者时,常使用2倍治疗剂量 该
16、药具有神经毒,主要是损害脑干神经核,与药物中存在的过氧化基有关 3种青蒿素类衍生物都存在胎毒性,怀孕3个月内孕妇尽可能不用 呕吐较重者慎用,蒿甲醚治疗恶性疟,中国临床研究,青蒿素类药物是速效抗疟药,能有效杀死在无性红细胞繁殖期间的恶性疟原虫株 在抗氯喹疫区,使用蒿甲醚治疗完全康复的有效率超过90% 用于治疗脑型疟疾非常有效,非 洲 临 床 研 究,脑型疟儿童患者,在非洲不同地区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蒿甲醚的运用是可靠的,主要因为: 快速杀死疟原虫和退热。 在减少死亡率和出现神经性继发症方面与氯喹有类似的明显疗效。 很好的耐受性。 给药方便且耐受性好,故成为治疗重症及并发性或脑型疟的主要治疗方法。,
17、青蒿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将青蒿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疟药制成复方或与其他抗疟药联合用药 延缓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性 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青蒿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联合:用于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对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2-3天。早期孕妇、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过敏者禁用。 青蒿素-萘酚喹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1-2天。早期孕妇、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及过敏者禁用。 复方蒿甲醚片: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程3天。孕妇、哺乳期妇女,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复方蒿甲醚片,有效成分: 每片含本芴醇120mg;蒿甲醚20mg
18、 对氯喹或多药抗性的恶性疟的治愈率达95%以上,药 理 作 用,本品以蒿甲醚和本芴醇进行配伍有明显的增效和互补作用,本芴醇杀虫彻底,作用持久,但控制症状缓慢,而蒿甲醚速效。 对疟原虫裂殖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奏效快,控制临床症状迅速,杀虫较彻底,复燃率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抗氯喹恶性疟疗效显著。,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蒿甲醚吸收较快,且较完全,血浆半衰期约为13小时,体内分布广泛,以脑分布最多,肝、肾次之 主要通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排泄 本芴醇的吸收慢,给药后45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但在体内停留时间长,T1/2为2472小时,用法用量,成人首次口服4片,以后第8、24和48小时各服4片,总量为
19、16片。 儿童剂量按年龄递减,1315岁每次3.5片,1012岁每次3片,79岁每次2.5片,7岁以下每次12片,均为首次、8、24和48小时4次给药。,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临床使用剂量不良反应轻微。按推荐的剂量在临床使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呕吐较重者及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慎用。 本品有一定的胚胎吸收,三个月内妊娠妇女慎用。,5.甲氟喹(mefloquine)人工合成的4喹啉甲醇类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红内期无性期均有较强杀灭作用。1)药理:口服吸收良好,3-4小时后即达血高峰浓度,血液半衰期为30-50天,与氯喹、青蒿素类无交叉耐药性。2)主要副反应:偶可致精神异常和心动过缓。,二、杀肝内
20、迟发型潜隐体和红内配子体药物(目前只有伯氨喹) 8氨基喹啉类药物,间日疟根治药物。 (1)杀虫机理:抑制线粒体氧化和消耗还原性辅酶而破坏红外期的糖代谢和氧化作用。 (2)药理: 肠道吸收迅速,肝脏浓度高于血液浓度,但排泄也快,血浆半衰期仅68h,故需多次服药才能有效。根治效果与剂量、疗程、虫株和人体免疫水平有关。 (3)主要副反应: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严重,传播媒介防制,一、概念理论上切断疟疾传播环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效控制和根除疟疾,而实际上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即既要消灭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也要控制传播媒介,还要保护易感人群。但是,在一个地区控制疟疾的
21、过程中,还要在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指导下,根据当地的疟疾流行因素、流行程度、流行特点、居民的生活习俗、经济的发展程度等因素,采取因时、因地制宜有所侧重的措施。,一、概念,所谓媒介按蚊控制,是指在控制疟疾流行和根除疟疾过程中,针对不同媒介按蚊的不同发育阶段,采用环境的、药物的、生物的(或化学的、物理的)等综合防制方法,以降低媒介按蚊的种群数量或缩短其种群寿命,达到控制疟疾流行和进而阻断疟疾传播的目的。,二、防制原则,(一) 全面掌握媒介按蚊的种类及其生态习性 ,是实施防制的基础 1.种类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能有多种按蚊,但不是每种都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即是媒介,各种媒介按蚊的传疟作用也不
22、会完全一致。因此在实施防制前,必须经过调查,掌握哪种按蚊是当地疟疾的传播媒介,哪种是主要媒介,而且还要了解同种按蚊中是否有种下分型。只有这样,才能使防制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效果。,2.生态 按蚊是全变态昆虫,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生境和必备条件,也都会有易受攻击的薄弱环节。因此,只有在防制前对媒介按蚊的幼虫及成虫的生态习性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其孳生习性和栖性、食性、季节消长及活动规律,找出易受攻击的薄弱环节,才能科学地确定防制时间、场所和采用的药械、药物,方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媒介按蚊的防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并根据不 同地区、时间、蚊种及目标突
23、出关键措施媒介按蚊的防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宣教的、经济的等手段,动员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参与,针对媒介按蚊生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取防、驱、灭的各项措施,以收到最好的效果。,(三)防制方法及杀虫剂选择必须有环保意识,做到安全、经济、有效 在媒介防制的方法和杀虫剂的选择时,必须有环保意识,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例如排水造成湿地消失,通过喷洒杀虫剂造成土壤、粮食污染等。在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对人、畜的安全,例如使用DDT、666可导到其在人、畜体内残留等。,(四)加强监测和效果评价 在实施媒介按蚊控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媒介按蚊种群数量、寿命和对使用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并
24、结合对疟疾发病的监测,及时对防制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以指导防制工作的开展。,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一) 环境防制 环境防制包括环境改造、环境处理和减少人蚊接触等方面。对蚊媒介实施环境防制是疟疾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往往可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但环境防制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之它的实施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依法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1.环境改造 通过对包括对环境的各种改造,达到控制或减少媒介按蚊孳生地,减少媒介按蚊的孳生,达到降低按蚊种群数量,降低疟疾的传播。(1)排除积水: 合理地设计、修建农田排、灌网络和城乡排水系统,使涝洼积水以及
25、沟渠、排水管道、阴沟、阴井的无用积水顺利排除,减少蚊媒孳生。,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2)平整田地: 结合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填平无用的水坑、洼地和水沟等。农田推广节水灌溉以管道代替明渠。平整土地,减少因降雨或灌溉形成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3)修整渠塘: 水渠修直,使其底平岸陡,清除杂草,保持水流畅通,不留死水。对坑塘、水库整修边缘,减小边坡,加深岸边水域,使之不利于蚊虫孳生。,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4)开发垦植: 针对大劣按蚊等喜欢孳生于丛林遮阴的小型积水内的特点,结合生产开发,建设经济作物区,清除村周灌木丛和孳生地两边的杂草、树木,破坏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2.环境处理 变
26、媒介按蚊的生境,造成暂时不利于它们孳生的条件而反复进行的处理措施。,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1)间歇灌溉: 根据当地土壤结构和供水条件,对稻田定期灌水和排水,保持“干干湿湿”,或采用浅水灌溉、一次落干的湿润灌溉,以消灭或减少稻田平孳生蚊幼虫。 (2)清除水生植物: 通过控制水位,放养食草鱼类等方法,清除沟渠、河流、水库等水域中的杂草,破坏蚊幼虫孳生场所,减少按蚊孳生。 (3)放水冲刷: 对于孳生于缓流中的按蚊种类如微小按蚊等,在溪流上分段设置自动控制的水闸,定期放水冲刷,可防制这类蚊幼虫的孳生。,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3.减少人蚊接触 结合城乡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与条件,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27、。 (1)改善住宅条件: 在选择新住宅或村庄位置时,要注意远离媒介蚊虫的孳生场所。人居住房要前后开窗,使室内通风,光线充足,卫生整洁,尽量安装纱门纱窗,合理使用蚊帐,避免露宿,防止蚊虫叮咬。,三、 媒介按蚊的控制方法,(2)作物防护: 根据中华按蚊等幼虫在村庄周围稻田分布状况,离村庄越近密度越高的特点,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的布局,在村庄周围与稻田之间种植旱作物并保持适当宽度,作为防蚊带。 (3)动物屏障: 根据多种按蚊兼吸人血和牲畜血的特点,在建造新村或进行农村环境改造时,将畜舍迁至村庄外围或靠近孳生地的一侧,用牲畜引诱寻找血源的蚊虫,从而减少蚊虫对人的侵袭。,(二) 药物防制,应用杀虫剂防制疟
28、疾媒介,具有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控制疟疾流行的效果。应用化学杀虫剂灭蚊,虽然国内有的传疟媒介已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并可导致环境污染,但杀虫剂的应用仍然是当前综合防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二) 药物防制,1.杀虫剂的种类 20世纪40年代开始,杀虫剂广泛应用于疟疾媒介控制,常用的杀虫剂有以下几类。 (1)有机氯类: 主要有DDT、六六六等,过去一直广泛地用于防制媒介按蚊。但由于媒介按蚊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已停止生产、使用。 (2)有机磷类: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内吸等作用。常用的有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倍硫磷、双硫磷、辛硫磷、和毒死蜱等,由于媒介按蚊产生抗药性和对环境污染严重,
29、目前已很少使用。,(3)氨基甲酸酯类: 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特点是击倒快,持效长,对人畜毒性低,如西维因、猛捕因、残杀威和混灭威等。 (4)拟菊酯类: 具高效低毒,生物降解快的优点,是目前室内外应用较好的杀虫剂。常用的有氯菊酯、溴氰菊酯、苄呋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5)昆虫生长调节剂: 这种制剂是通过阻碍或干扰昆虫的蜕皮、生殖、变态及生理代谢正常进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具有较少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以及对多数天敌无害的优点。目前应用的主要有,保幼激素类,如甲氧保幼激素、灭幼宝等;发育抑制剂,如灭幼脲、抑太保等。,2.常用方法,(1)室内滞留喷洒: 是将具有持效作用的杀虫剂,喷洒
30、于室内墙面,使停息的蚊虫接触药物而被杀死。滞留喷洒适用于防制室内吸血、栖性的媒介按蚊,如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等。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有DDT和有机磷类杀虫剂,20世纪海南省等曾以DDT滞留喷洒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了微小按蚊,但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已不再应用。,(2)空间喷洒: 适用于疟疾暴发流行时作紧急灭蚊。 1)常规喷洒:选择适宜的喷雾器和杀虫剂,在室内或室外喷洒。利用机械的冷气雾发生器喷洒的称冷喷雾法,利用热雾和产生热气雾喷洒的称热雾法。目前常用的是菊酯类或其它混配杀虫剂,按规定剂量喷洒,或制成气雾罐,用于室内速杀灭蚊。,2)超低容量喷洒:用高浓度的杀虫剂或原液,以特制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喷出为5
31、50的雾粒,直接杀灭媒介按蚊。具有耗药量少、效果迅速、不需加水等溶媒,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优点。超低容量喷洒有飞机空中喷洒和地面喷洒两种,主要用于紧急控制疟疾暴发流行或用于地震、洪涝灾害等灾区控制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视情况喷洒1次或数次,每次间隔1周左右。,(3)处理蚊帐: 应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蚊帐,既能阻隔人蚊接触,又可杀灭侵入吸血接触蚊帐的蚊虫,为一项重要的抗疟措施。当前主要应用低毒、高效、安全、无刺激性的菊酯类药物。 药物浸泡蚊帐时,应先将蚊帐清洗干净,晒干,测量不同蚊帐面料的吸水量,根据吸水量和单位面积的用药量,配成适宜浓度的药液,使浸泡晾干后蚊帐可存留规定的药量。,浸泡蚊帐应
32、一盆一帐,即根据蚊帐的面料和面积,取已配制好的浸帐液倒入盆中,将蚊帐浸入揉搓,使所有帐面均匀湿透,达到倒入的药液吸干,而拎起蚊帐不向下滴水的“湿而不滴”的程度。然后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使用。 应用药物喷洒蚊帐时,根据帐面的吸水量,配成一定浓度药液,直接均匀喷洒于帐面的各个部位。,常用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商品制剂有凯素灵、克敌等),使用剂量为1525mg/m2;氯氰菊酯,(商品制剂有奋斗呐等)使用剂量一般为20mg/m2;氟氯氰菊酯(商品制剂有杀飞克等),剂量为2030mg/m2;高效氟氯氰菊酯(拜虫杀),剂量为1520mg/m2。药物处理蚊帐一般在疟疾流行前期实施,每年一次。,(4)熏杀: 将杀
33、虫剂混合可燃剂和助燃剂等,点燃后杀虫剂随烟雾弥漫于空间起到杀蚊作用,用于室内或室外灭蚊。当前常用的是将杀虫剂制成不同类型的蚊香,通过点燃或电热,用于室内灭蚊。 (5)驱蚊: 应用对蚊虫有驱避作用的化合物,擦涂于人体皮肤的暴露处,防护个体不被蚊虫叮咬的手段。常用的驱避剂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避蚊胺(DETA)、一些植物提取剂(桉叶油),以及合成的植物性驱避剂如对-孟烯二醇等。商品制剂配制成酊剂、霜剂、液剂等,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暴露的皮肤,有效驱避时间可达数小时。也可用以浸泡衣物、防护网等用于夜晚野外作业、军队值勤人员等驱避蚊虫及其他昆虫,(6)孳生地处理: 使用化学杀虫剂处理孳生地防制按蚊
34、幼虫的方法,因耗费人力、物力较大,且污染环境,对鱼、禽类有一定毒性,在综合防制中起辅助作用。对流水型孳生地可采用滴注法,将油剂、乳剂或液剂的杀虫剂,置入滴注器中,根据实施用量,调节滴注量,定期使用,效果良好;静水型孳生地一般应用喷洒法,应用喷雾器、喷粉器,将杀虫剂水剂、粉剂喷洒到幼虫孳生地,适用于较大面积水体灭蚊;或将杀虫剂包藏或吸附于自然的或人工制作的载体,如塑料聚合体、各类漂浮颗粒、微胶囊、石膏砖、玉米芯等制成缓释剂,放入孳生地,可缓慢释放药物杀灭蚊幼虫,具有延长药效,减少施药次数等优点。,(三) 生物防制,生物防制是利用自然生物或生物制剂防制媒介按蚊的方法,其优点是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35、,是传疟媒介综合防制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用于防制媒介的生物及其制剂分为捕食性和微生物两大类。,1、捕食性动物灭蚊 较广泛用于防制按蚊媒介的是鱼类。 (1)家鱼: 许多家鱼都能吞食蚊幼虫。在稻田、池塘、水库中放养家鱼吞食蚊幼虫,稻田养鱼一般以每亩放养400尾左右为宜,蚊幼虫密度可下降4060%以上。 稻田养鱼需要一定的设施和管理,主要是加高田埂(高0.5m);开鱼溜(面积为12.5m2,深0.5m),并在鱼溜四角各挖一条通向稻田边缘的鱼沟(宽30cm,深30cm),在排灌口加设鱼栅(高0.5m)。,(2)柳条鱼: 这种鱼适应能力强,雌鱼孕后二周即可产仔鱼,每次产3070尾,每年可产24次。一尾成熟雌鱼和雄鱼一昼夜能分别吞食约200条和60条蚊幼虫。在稻田、沟河池塘等水体中放养柳条鱼,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灭蚊手段。 (3)草鱼:这种鱼类以食草为生,可放养于有大量水草生长的沟河、堰塘中,通过草鱼食掉水草,破坏按蚊孳生环境达到灭蚊效果。一般不需要特殊设备。如为防止鱼跑到它处,可在一定距离的河段上设立闸网。另外当水草被鱼食完后,可定期投入青草供鱼食用,可获经济效益。 (4)其它:如在水体中养殖青蛙,放养鸭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