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性的分异规律,1、地方性分异因素,地方性分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地方地形的垂直分化 (2)基岩及地面物质组成 (3)地方气候,(1)地方地形的垂直分化,是山地的垂直分异还未达到形成两个垂直带的程度,只引起垂直带内的变化。地方地形的垂直分化在平原区和山地区都有明显的表现。,平原区地形的垂直分化,是指地方地形形态和地表沉积物组成的地形复合体,从局部分水岭到河漫滩的变化引起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排水条件及地方气候的差异,使某一自然区有与之相邻的另一自然区的组成成分侵入的现象。幻灯片 34 由于平原地形绝对高度变化不大,这种垂直分化常常只限于引起地带内的差异。如在中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黑
2、钙土亚地带中,砂砾岩高台地上发育的土壤为淋溶黑钙土,而在与之相邻的黄土状亚砂土组成的平地上发育的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这就是因地形的垂直变化引起的地带内的差异。,山地的垂直分化与垂直带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它们之间却有本质的差别。垂直分化是垂直带内的量变,而垂直带则是这种量变积累引起的质变。虽然垂直分化与垂直带都是以山势隆起引起的高度变化为根本前提,但山地垂直分化是指在某一垂直带内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随高度出现的差异,这种差异只能引起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量变,以不影响垂直带内的质变为限度。,一般温带纬度地区绝对高度变化在500-1000 m,10的积温变化在500-1000,
3、才能引起山地垂直带的变化。但绝对高度变化200 m,10积温变化200,就足以引起作物品种早、中、晚等熟期的变化。绝对高度相差200 m,可引起年降水50-150 m m之差异。因而在一个垂直带内或一个垂直亚带内这种差异都是山地垂直分化的具体表现。,山地的垂直分化常常通过山前阶梯地形表现出来。山前阶梯地形往往是古剥夷面经后期抬升、断裂后形成的地形面。在一个山地垂直带内,可以有几个高低不同的地形面,一个垂直带内的垂直分化常通过不同高度的地形面表现出来。,研究垂直分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在森林草原地带内,台地区的强烈切割地形,正是沟谷森林发育的有利条件。因为侵蚀使沟谷土壤的质地比平地粗,森
4、林易于生长在质地较粗的底土上。另外,侵蚀过程造成的包括阴湿斜坡在内的多种多样的生境,也为森林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在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内的这些沟谷地造林,比在没有遭受切割的平原更容易成活。此外在研究合理的土地利用时,注意当地的垂直分化的具体表现,也易收到好的效果,如在切割平原区的局部分水岭、斜坡和河谷三种不同地段,虽然都在平原范围内,但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三类农业用地。,若在分水岭上造林,森林不仅容易成活,还可以改善斜坡上的水分状况,又能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泥沙淤塞河床。显然这是因地制宜的合理措施。在山区掌握这种垂直分化现象也很有用,如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海拔500 m以上是一种温冷的地方气候,
5、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2200左右,只能栽种玉米的早熟品种;而在海拔800 m以上,气候寒冷;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2000,适种马铃薯等喜冷作物;也可种植春小麦,而不适于栽种其它粮食作物。虽然海拔1100 m以下都属于针阔叶混交林地带,但注意掌握地带内这种500 m、800 m等垂直分化的重要界限,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对于山区主体农业的配置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在这里海拔超过800 m的高度已经不宜于农业,只适于林业。,(2)基岩及地面物质组成,这是另一种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的性质不同,风化产物也必定不同,它不仅影响风化产物颗粒的粗细,
6、也影响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因此会引起生物生境的差异。,例如,花岗岩与流纹岩,虽然化学成分相似,但花岗岩结晶粗大,其风化物以粗砂为主,透水性强;而流纹岩则为非晶质或含少量斑晶的岩石,其风化物多为细粒物质,质地较粘。花岗岩风化较快,而流纹岩风化甚慢,所以花岗岩常有厚的风化层,而流纹岩的风化层常常较薄。玄武岩是致密或细粒的喷出岩,容易风化,风化物常形成细粘的物质,由于深色物质含量较多,其风化物颜色较深。同时玄武岩中磷灰石含量较多,常为植物生长提供磷肥,因而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是较肥沃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次是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石灰岩由于非常致密,很不容易风化,但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非
7、常容易将石灰岩溶解,剩下的氧化铁、氧化硅等更难于分解。所以石灰岩风化物除质地粘重外,其土层较薄,蓄水能力差。砂岩,主要含不易风化的石英,其风化产物中的营养元素较少。当胶结物为泥质或碳酸钙时,则其风化产物较厚,风化速度较快;若其胶结物为氧化铁和氧化硅,则风化缓慢,风化产物也薄。砂岩一般不抗冲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除了基岩风化物外,第四纪疏松沉积物的分布也属此类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坡积物、洪积物、淤积物等都可造成不同的生境。,最后,由于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的不同,还可以影响到地方气候的差异,影响到热量、水分及热量水分对比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到潜水的埋藏深度和地面排水条件。这里,地形的分化是根本前提,而
8、热量和水分的重新分配是受地形制约的。但地形对生物生活是间接因素,而热量水分的对比关系、潜水深度和地表排水条件等则是更为直接的因素。因此,地方气候,地方水文条件也是地方性的分异因素。,(3)地方气候,地方气候是介于大气候与小气候之间的气候。 一个地区的地方气候,象土壤一样是该地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它与土壤结合起来,可以确定一个地方可以生长什么,不能生长什么,这对于引进新的品种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农民凭着多年的实际经验,通常知道哪一块土地适合种什么。然而,由于热量不足而种植晚熟品种带来减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东北地区1969年由于低温冷害,而作物品种又不适合,造成了农业大减产,此
9、后,1972年、1976年也都出现类似情况。可见,除了可贵的实际经验外,还需要掌握更精确的环境条件变化的科学知识。至于进行品种的区域试验以及引进新的品种,更需要有精确的地方气候的知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由于温度的限制,从大气候来看不能种植大苹果。但是局部地方则有比大气候更为温暖的地方气候,可种植大苹果。如在南岗山的南坡,图们江谷地的明东乡大苏果树场一带,位于海拔270-370 m处的热量条件比其它地方更好,10的积温高达2842.6,这里己建成了一个苹果园。 在以上三个地方性分异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与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规律不同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10、2、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地方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1)系列性,是指由于地方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单元自然地理综合体,按确定方向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有规律的依次更替的现象。这种地方性的分异规律不论在平原或是在山地都有明显的表现。苏联植物生态学家凯勒尔称这种现象为生态序列,他应用生态序列法清楚地表明,哪些植物对于某种生境或某种土壤来说是较典型的,以显示它在综合生态类型中生长发育得最好。而由于对某种植物具有显著作用的生态因子的减弱或加强,使得该种植物发育不良,而逐渐被另外合适的植物所代替。
11、凯勒尔认为生态序列的研究方法是认识植被的特殊方法。,在景观地球化学中,B.B.波雷诺夫根据化学元素的不同迁移条件划分的单元景观基本类型-残积单元景观、水上单元景观和水下单元景观是从另一角度反映地形的垂直分化系列的。元素的这一从高到低的迁移规律,是受地形的垂直分化制约的。波雷诺夫的残积单元景观,彼列尔曼称之为自成单元景观,分布在分水岭上,而水下单元景观分布在局部的积水区,从局部分水岭到局部积水区组成完整的地球化学联系。幻灯片 33,(3)坡向的分异作用,由于受小分岭的向阳坡和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而使处于不同的坡向自然地理组成成分与最简单的自然地理综合体按坡向发生分异的现象。坡向对局部地
12、域分异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只是涉及到小气候,也涉及到水文状况、植被及土壤状况。,比如在北半球南坡比北坡能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融雪也比北坡早,因而南坡土壤水分迅速蒸发,小气候较为温热干燥,形成南坡植被比北坡稀疏,土壤层较薄、较瘠薄、含水也较少。南北坡所组成的自然地理最小单元有明显的差异。南坡比平亢地具有更南方的特点,北坡比平亢地具有更北方的特点。这种现象不论在中纬度还是在高纬度地区都有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在局部分水岭、平亢地部分,代表着与当地大气候相适应的部位,发育着与大气候相适应的土壤和植被;而在南坡则有较平亢地更南的植物种属。至于土壤,虽然土类相同,但由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表土层的厚
13、度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变种;北坡则具有较平亢地更北的植物种属。而土壤水分较平亢地多,土壤温度较平亢地低,表土层常较平亢地厚,所以也形成与平亢地不同的土壤变种。,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其作用范围不同而分为不同等级。我们按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因素及作用范围分成四个等级:即全球尺度的、大陆和大洋尺度的、区域尺度的、地方尺度的。,全球尺度的规律,其热量分带和海陆对比,是地球表面第一级的分异规律,它是受基本的分异因素即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制约的。热量分带是受太阳能沿纬度分布不均决定的,而海陆对比是受地球内能决定的。,整个大陆和整个大洋尺度的分异规律属第二级分异规律。先从整个大
14、陆来说,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在热量带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异,是比热量带规模小的分异,但其内部的生物、气候、土壤等因子比热量带的更趋统一;经度省性是整个大陆在海陆强烈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异的结果。这一规律存在的先决条件是海陆的分异,没有海陆分异,就没有经度省性。所以经度省性也是在海陆分异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异。至于大洋尺度的地域分异,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大陆的深刻,因此目前仅划分出海洋表层自然带,它反映海洋表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而海洋底层区域性分异,由于受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底起伏的制约,是在海陆分异的背景上发生的,属大洋内部的次一级分异。,以上全球范围的海陆分异,热量分带,及大陆范围的纬度地带性,
15、经度省性,以及海洋范围内的海洋表层自然带和海底自然区域,都属于基本的分异规律。它们是在基本地域分异因素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全球范围内的热量分带,大陆范围内的纬度地带性,以及大洋范围内的大洋表层自然带,它们的作用范围和等级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在太阳能沿纬度分布不均的地带性因素直接作用下形成的。而全球范围内的海陆分布、大陆范围内的经度省性及大洋底层的自然区域,则仅反映着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地球内能的分异作用。,区域性的分异规律是在基本分异因素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段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型;地区性(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是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了地带性因素的
16、影响;至于垂直带性也是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地带段性和地区性一样,属于基本分异因素相互作用下派生的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背景上,在地带内部或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统一体自然区内部的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正是索恰瓦的局地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在土壤地理学中,把土壤地带理解为地带性土类和伴随的隐地带性土类的分布区,以及把土壤分为显域土类(自成土)和与之相对应的隐域土类(半水成型成土作用和水成型成土作用)等都是这种垂直分化系列的表现。,在一个垂直分化系列中,包括同当地大气候相适应的正常的地带性土壤和植被,也包括同大气候条件不相适应的非正常的土壤和植
17、被,还包括过渡性的土壤和植被。 代表正常的地带性的同大气候相适应的土壤和植被,只在垂直分化系列的特定地点才能出现,它往往分布在高亢的平地上,只有这样的地方才发育有同大气候相适应的土壤和植被,在系列的别的部位则形成地带内的土壤和植被。,系列性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内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温带半湿润地区黑土地带内,依次为黑土、草甸黑土、暗色草甸土;而在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褐土地带,依次为褐土、草甸褐土、浅色草甸土。不同的自然地带虽然具有不同的垂直分化系列,但任何自然地带,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地,都存在这种垂直分化系列,来表现地带内的地方性分异规律。,(2)微域性,由于受小地形和成土母质的影响,在小范围内最简单
18、的自然地理单元既重复出现又相互更替或呈斑点状相间分布的现象,称为微域性。微域性在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在没有切割的平原地形中表现最为明显。如东北平原在小范围内随小地形由高到低的变化,发生羊草杂类草草甸黑钙土,碱蓬柱状碱土及羊草盐化草甸土依次更替又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这种微域性的表现。,在地植物学中,这一现象很早就被发现,并称之为小复合体性或复合体。凯勒尔认为,在半荒漠,同一植被群过渡图式,在某一复合体地段内重复出现于小块土地上的情况 。,E.M.拉甫连科认为,复合体是指一定地段上由于小地形变化,不同类型的群落,有规律的出现(交替出现),例如伏尔加河岸由于小地形变化,高的地方出现荒漠草原,低处出现
19、草甸草原,中间地段出现草原。C.A.莫宁称这种分布规律为微域性,并采用土壤横断面法在不同的地形部位认识这种规律,如在河漫滩这一地形面上,在其靠近河床的部分,中央部分靠近阶地部分的不同小地形上,土壤按一定顺序相互更替。这种微域性反映的是自然地理最小单元的分布规律。,一、垂直带性分异概说,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气温随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递降,进而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这就是垂直带性分异。,二、垂直带谱,垂直带谱的特征,带谱性质决定于基带性质,除基地和高纬度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谱与大陆性带谱之分
20、1、 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时,整个垂直带谱都将具有海洋性特征,即各类森林在垂直带谱内占优势,故又称森林型带谱。具有海洋性垂直带谱的山地如果发育现代冰川形成高山冰雪带,其冰川也必然成为海洋性冰川。,2、 基带为非纬度自然地带时,山地垂直带谱都将具有大陆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山地荒漠带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森林带退居次要地位或完全缺失,山地草原、高山草原带带幅宽阔,出现高山寒漠带等,如果有高山冰雪带,其冰川也必然为大陆性山岳冰川。,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偏低的带,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是衡量垂直带发育是否完备的标志,而这取决于山顶海拔是否突破地球冰冻圈下限 每个基带和垂直带都有特定的高度带幅
21、同一山系中的不同山脉,同一山脉的不同地段和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结构都有很大差别,2.5 三维地带性与高原地带性问题,一、三维地带性 三维地带性是地域分异理论的最新概括。 自南向北的变化 南东-北西向变化 垂直变化,西藏地形图,藏北大草原,藏北大草原,二、高原地带性分异,关于高原地带性新的理解: 高原地带性同低海拔水平地带性的本质差别在于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热量背景。高原地带具有偏向极地的热量特征地貌形态由高原转变为山地是形成高原地带性的前提。,扩展了的垂直带,由于在地面上占据比较广阔的面积,因而表现为水平地带,并成为高原内部山地进一步发生垂直分异的基础,即高原内部山地垂直带的基带。 除低海拔平原区的纬度地带和干湿度地带之外,任何处于垂直带谱自下而上第二带及其以上的带,只要扩展成为水平地带,即可视为高原地带。,在广大的高原上,打着垂直带烙印的高原地带,必然发生水平方向上的分异高原地带的展布表现为自高原边缘向内部辐合,是高原地带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课后习题,1垂直带谱具有哪些特征? 2如何认识高原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