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767737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嗜铬细胞瘤课件_2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嗜 铬 细 胞 瘤,晓塘乡卫生院,郑兴会,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随着胚胎的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嗜铬细胞发生退化,其残余部分形成肾上腺髓质。因此绝大部分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脊柱旁交感神经节(以纵隔后为主)和腹主要见于分叉处的主动脉旁器,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因的0.51%。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因为本病发作时有引起急症意外的危险,加之尚有一部分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故应及早诊治。但由于患者常呈间歇性发

2、作,给某些实验及检查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检查方法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嗜铬细胞瘤总结有5个10%,10%肾外,10%恶性,10%双侧,10%没有高血压,10%遗传,有临床实验显示最多可至25%,病理改变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肿瘤切而呈棕黄色,血管丰富,间质很少,常有出血。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为细胞瘤。据统计,80%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铬质细胞,其中90%左右为单侧单个病变。多发肿瘤,包括发生于双侧肾上腺者,约占10%。起源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10%;国内此项统计结果稍高一些。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5%10%,可

3、造成淋巴结、肝、骨、肺等转移。,少数嗜铬细胞瘤可同时有多发性皮下神经纤维瘤,其中大约25%与Hippel-Lindau综合征联锁。嗜铬细胞瘤也是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的主要病变。MEN发病呈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嗜铬细胞瘤发病的5%10%;对于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尤其应当警惕MEN的存在。,嗜铬细胞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如和受体,影响相应的组织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所有病理生理基础,均与肿瘤的这一分泌功能有直接的关系。,病情特点 一)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肾上腺髓质的肿瘤,特

4、点是阵发性不稳定性高血压。肾上腺髓质如同巨大的交感神经末梢,平时释放正常量儿茶酚胺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器官的相应受体。一旦转为肿瘤,肿瘤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促使交感神经经常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由此可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征象。如果肿瘤以释放肾上腺素为主者,征象有血压升高、脉压宏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血糖升高;以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二)长期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持续性高血压,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受损,以心肌受累最为重要,早期出现心肌纤维性退变,后期心肌细胞相继被组织细胞及疏松结缔组织替代,病变主要侵犯左心室。,三)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可分三种形式:,占30%50%。发作时伴

5、剧烈头痛、心悸、气短、心前区痛、恶心、 呕吐,同时伴体温升高、血糖升高、血及尿儿茶酚胺增多。发作终止时常大汗淋漓及极度衰弱。,无阵发性发作,表现头痛、多汗、颤抖及衰弱等症状。,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波动很大,嗜铬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高发年龄为3050岁,患者性别间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由于大量的儿茶酚胺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使血管收缩,末梢阻力增加,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压阵发性争骤升高,收缩压可达26.6kPA(200mmHg)以上,舒张压也明显升高。发作时可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痛、面色苍白、大量出汗、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发作

6、缓解后患者极度疲劳、衰弱,可出现面部等皮肤潮红。发作可由体位突然改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咳嗽及大小便等活动引发,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据报道,约90%的儿童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成人也有50%左右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不同之处在于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发作性低血压、休克等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发作性低血压、休克等发现,这可能与肿瘤坏死,瘤内出血,使儿茶酚胺释放骤等停,或发生严重心脏意外等有关。出现这种情况预后常较恶劣。,儿茶酚胺刺激胰岛-受体,使胰岛素分泌下降,作用于肝脏、受体及肌肉的受体,使糖异生及糖原分解增加,周围组织利用糖减少,因而血糖升高或糖耐量

7、下降。儿茶酚胺还能促进垂体TSH及ACTH的分泌增加,使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基础代谢增高,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引起消瘦。少数患者可出现低血钾。,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嗜铬细胞瘤可产生大量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使肠蠕动及肠张力减弱,故可引起便秘,甚至肠扩张,不会引起腹泻,儿茶酚胺可使肠腔壁内血管发生增殖性和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可造成肠肠坏死、出血、穿孔。本病患者胆石症发生率高,与儿茶酚胺使胆囊收缩减弱、Oddi括约肌张力增强,引起胆汁潴留有关。,儿茶酚胺可松弛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蠕动减弱,故可引起便秘,有时甚为顽固。胃肠小动脉的严重收缩痉挛,可使胃肠粘膜缺血,偶有坏死穿孔等症状。由

8、于肿瘤生长对邻近器官的压迫,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表现。,其他表现,并发症,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糖耐量降低,患者可出现发热、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血糖升高甚至表现为糖尿病。在儿童,腹痛、便秘、出汗、视力模糊较为突出。亦可平时无症状,在因其他疾病接受手术时出现突变,甚至出现死亡。通常将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的测定作为特异性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儿茶酚胺测定较为敏感可靠,但技术要求较高。据认为它是反映短期内儿茶酚胺分泌最敏感的指标。对分泌肾上腺素占优势者诊断价值更高。,近年来,应用敏感及特异放射酶分析法,开展了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单独测定,虽然实验条件要求高、价格较昂贵,但确

9、切目前诊断嗜铬细胞瘤最敏感的方法,尤其是借助此检查可以发现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B型超声和CT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无创伤,有条件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1.5cm以上的肿瘤经CT扫描可准确定位,小于1cm者困难些,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CT扫描除能对肿瘤进行定位和测量大小外,还可根据肿瘤边界等情况,判断其有否浸润、转移等,以利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定位诊断,腔静脉分段取血定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定位,尤其对体积小的肿瘤、异位肿瘤或其他检查未能定位的肿瘤,有较高的价值,可给CT扫描提供一定的参考。,近年来开展的131I-间位碘苄胍(131I-MIBG)造影,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定位

10、提供了重要方法。其原理是MIBG在化学结构上类似去甲肾上腺素,能被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摄取。故对嗜铬细胞瘤检查有特异性,能鉴别肾上腺或肾上腺以外其他部位的肿瘤是否为嗜铬细胞瘤。具有安全、特异和准确率高的优点。,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麻醉和手术当中对肿瘤的挤压,极易造成血压波动;肿瘤血运丰富,与大的血管贴近,容易引起大量出血。因此,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极为重要。,嗜铬细胞瘤的治疗,通常可能需等病人恢复到最适健康状态再进行手术,可结合应用和-阻滞剂(苯氧苄胺4060mg/d和心得安3060mg/d分次口服)。术前和术中的高血压危象可滴注樟磺咪芬或硝普钠。当用肾上腺能阻滞剂,应首先采用-阻滞剂。,外科肿瘤切除是首选治疗,一、嗜铬细胞瘤典型表现,高血压是多数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最重要症状。,老 年 人 嗜 铬 细胞瘤危象症状,二、本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高血压。发作时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可高26.7kPa(200mmHg)以上,伴有头痛、出汗、四肢震颤、心动过速、心前区紧迫感、心绞痛、焦虑、恐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面部潮红或苍白等。,三、发作终止后血压回到正常或原有水平。,四、半数以上病人血压持续升高或在此基础上阵发加重。,五、情绪激动、吸烟、按压腹部、创伤、麻醉诱导期、术中按压肿瘤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六、肿瘤位于膀胱者常有血尿及排尿可引起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