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吴子使札来聘.docx

上传人:文库大全 文档编号:276542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子使札来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吴子使札来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吴子使札来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吴子使札来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吴子使札来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作者小传】本篇节选自春秋公羊传 。 公羊传的始作者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春秋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公羊寿与齐人胡母子都合作,方才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 。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 ,颜师古说是公羊高, 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说法不一。但比较起来把定稿人题为作者更合理一些。今本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写作方法多以设问、自答展开传述。如本篇“吴子使札来聘”即是春秋襄公二十九年经文中的一句,以下部分都是公

2、羊传对这句话的“微言大义”所作的传述和解释。【题解】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 ,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 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 585 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 , “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 ,对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本文就是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 ,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公子札的贤、仁、深明大义,使吴

3、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原文】“吴子使札来聘(1) 。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2)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3) 。其让国奈何?谒也(4) ,馀祭也(5) ,夷昧也(6) ,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7) ,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8) 。 ”故谒也死(9) ,馀祭也立。馀祭也死(10) ,夷昧也立。夷昧也死(11) ,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12) 。僚者长庶也(13) ,即之。季之使

4、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14):“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15) ,而致国乎季子(16)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17) ,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18) ,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19)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选自十

5、三经注疏本春秋公羊传(春秋记载:)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译文】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 ”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 ”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

6、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 ”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那么吴国为什

7、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 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象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象个儿子。 (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 )(王维堤)【注释】(1)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使者代表国君,他的身分应是卿;“小聘”则派大夫。 (2)贤:用作以动词。季子:公子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

8、”为字。 史记称他“季札” 。 (3)让国:辞让国君之位。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寿梦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辞,才立长子诸樊(即谒) 。寿梦死后,诸樊又让位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止。 (4)谒:寿梦长子,一作“遏” ,号诸樊。 春秋经写作“吴子遏” , 左传 、 史记称“诸樊” 。 (5)馀祭:寿梦次子, 左传记其名一作“戴吴”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作“余蔡” 。 (6)夷昧:寿梦三子。 左传作“夷末” , 史记作“馀昧” 。 (7)迮( 责,又读 做):仓促。 (8)尚:佑助。悔:咎,灾祸,这里指亡故。 (9)谒也死:谒在位十三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 548)在伐楚战争中,中冷箭死

9、于巢(今安徽巢县)。 (10)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记误作十七年)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44)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身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 ,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 527)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 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眛卒,季札让,逃去。”认为季札是为让位而逃走的。 (13)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 ,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子,季札的异母兄。 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眛之子” 。以公羊传为是。 (14)阖庐( 闾):公子光即吴王位后的号, 史记说他是诸樊之子, 世本说他是夷昧之子。 (15)专诸:伍了胥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吴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公子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藏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杀之。 (16)致国乎季子:把王位给季札。 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 (18)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19)不一而足: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