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工与返修的区别按照相关的规定定义: “返工”定义为:“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定义为:“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可能是良品、次品或者废品; 而返修处理后的产品始终还是非良品或者是修理不当变成废品; 其主要区别是: “返工 ”后的产品可以消除不合格,使原不合格产品经采取措施后,可以成为合格产品。 例如对某机械产品在轴加工中对需与轴承配合的“轴肩”部位,加工结果尺寸偏大超差,轴承装配不进去。则该轴肩部位属不合格产品。针对这样的不合格产品,可采取重新到磨床上加工的措施,使轴肩部位达到公差要求,从而使原不合格的产品,可以在采取
2、措施后,达到合格要求。这种对不合格品所采取的措施则属返工。 “反修”的产品,经采取措施后,仍属不合格产品。但采取措施后,产品可以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例如在机械产品轴加工中对需与轴承配合的“轴肩”部位,加工结果尺寸小于公差要求,则此处轴肩与轴承已无法配合完成装配任务。为使该轴肩部位不报废而遭受损失,在尺寸超差不大的情况下,可将此轴肩部位到电镀车间镀上一层硬铬,然后到磨床上加工到要求的公差范围。此时这一轴肩的公差符合轴承的装配要求,这一根轴是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了。但这一轴肩部位仍属不合格产品,因为这一根轴的轴肩部位已镀上一层硬铬,材质已发生变化,仍属不合格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合格控制的要求
3、,返工和返修同属对不合格品的处理,那么,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不合格品又是如何予以划分和判定的呢?是在不合格品控制的哪一个子过程中所确定呢?这一过程正如前所述,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子过程中存在评审的子过程。对不合格品列为返工还是返修正是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的子过程所确定的。可以借助于对不合格产品评审人的资历、能力和经验予以判定。 例如前例中轴加工的实例,经评审人员的评审,轴加工大了,可以采取措施使其变小,而不影响产品的质量要求,则判定为返工。 而轴加工小了,要使其变大,则必须采用改变材质等措施。虽然产品可以使用,但由于材质不合格,仍为不合格产品,则可以判定为返修。 因此,返工还是返修,是由不合格品的评
4、审过程所判定的。 另外:而一般通俗意义上的返工是退回上生产或者检查工序(或者前一步骤)处理;而返修是退回前一次修理人修理。a)返工是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工是把不合格品变成合格品。对产品任何部分都没有影响。譬如,图纸规定 20+/-0.2mm。加工好后检验发现尺寸是 20.4mm。再车小一些使符合 20+/-0.2mm 要求。这个活动叫返工 ;如果加工好后尺寸是 19.7mm。就没有办法返工了。只能报废或者返修。b)返修是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情况来定。譬如,前面例子,可以把零件尺寸再做小一点,然后套上一个衬套,衬套的内径比零件尺寸小一点,采用紧配合,外径达到 20+/-0.2mm 要求。这样做满足预期用途了,但是,对产品部分有影响了。叫返修。c)返工和返修的职责和权限。返工应当由工艺部门来处理的。处理的原则是对产品的各种特性都不能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要全面符合原来的规定要求 ;返修必须通过产品设计来处理的。通常必须要有文件规定的。工艺部门没有权力自己处理的。有时候,根据合同或者法规条例还必须通过顾客或者法规当局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