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835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 82 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据记载,这幅画花了好多年才完成,画家在这幅画的自提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 ,清初画家元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黄公望是经营七年而成。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一、简介与背景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 33 厘米,长 636.9 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

2、莫及。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这幅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的名作,转手与不少收藏家之间,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这幅图卷就分成长短两段。一段被称做剩山图 ,长约 51.4 厘米,另外一段称做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长 636.9 厘米。富春山居图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黄公望在写山水决中写到:“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 ”他以 80 高龄之躯,以精微而不放纵之笔,热

3、情而沉稳地抒写着对自然的感受。此图即是最好的印证。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黄公望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他虽号为“大痴” ,但并没有象徐渭那样疯赖,也没有象凡高那样极端。他性情温和、睿智,在官与隐、儒与道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他的“吏员腑脏”发挥了作用,也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黄公望的晚年生活是安定的,但50岁以前却是穷途潦倒,扁尝辛酸。1269年,黄公望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本姓陆,不幸自幼父母双亡,过继姓黄的人家做养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幼年聪颖

4、好学,善诗歌,爱绘画,董源的山水画特别使他爱不释手。以后又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为他以后来在绘画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奠好基础。黄公望来到富阳以后,沉浸在富春江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江畔留下了他不少的足迹。他每到一处游览,总是带着笔墨纸张,一发现优美的自然景色,就把它素下来。他在80高龄的时候还坚持这样做。这一些,为他创作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从长期的写生实践中,黄公望还独创了“赭墨山水”画法。这种用水墨略加赭色的画法,与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相比,别有风味,独具一格,被子人称为“大痴法” 。他的富春山居图象一张画家的“心电图” ,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又表现出儒家仕大

5、夫从容不迫的严正步履。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及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南宗正脉”的基本因素。二、赏析1.构图和布局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从图卷的艺术技巧上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恢宏。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

6、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使简略的景物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结尾处有事一座山岭陡立,与卷首呼应。整幅作品中,起伏的山形成自然的段落,水势贯穿始终,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都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山峰多用长披麻皴,准确地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

7、审美要求。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基本上是从江南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但黄公望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正是这一“阔远”使宋画成为元画。对宋人传统的继承上,还包括了“思”与“景”两方面的有机联系。对黄公望而言,董源的程式语言和风格特点,使他自然地联想到故乡常熟虞山的景观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而富春江两岸的风光,又恰好进入到他以往的审美理想之中。所以,师传统与师造化在这幅杰作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2.笔法和墨色虽然黄公望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是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了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

8、气和神韵。画中皴笔线条略长,平行交错、乱而有序、条理清晰、线条疏松。笔法既有湿笔披麻皴,另施长短干笔皴擦。用墨或擦或染,浓淡相间、干湿有别,山水多以干枯的线条描绘,树叶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在披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蒙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更为难得的是,画家在为山水传神的同时,并未脱离山川形质,将客观物象是自然状态表现得恰如其分。整卷作品几经简约、空灵疏秀、墨色清润、挥洒自如,堪称展示山水画笔墨意蕴的佳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极其注意层次感,前山后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式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

9、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做细致的刻画,但是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的几位充分,连座位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笔力合适。画面仅用水墨渲染,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 “凡数十峰,

10、一封一状,数百树,艺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中,的确是一幅从真善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三、感受 从以上鉴赏,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另外,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我们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