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图书馆建设之探索与思考以广 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为例 李少鹏 广州图书馆 摘 要: 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经过 30 年的实践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服务模式、 内容特色等日趋成熟, 服务效益显著提升。但存在建设难度大、缺乏有效宣传推 广等问题。为此, 应重点从落实条例规章、重视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流动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李少鹏 (1980-) , 男, 大学本科, 广州图书馆馆员, 研究方向:公共 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Mobile Library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Taking Guangz
2、hou Library as an Example LI Shao-peng Guangzhou Library; Abstract: After thirty years developmen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quired by the mobile library of Guangzhou Library, with rich experience accumulated and effective service model as well as individualized content features establish
3、ed. But such problems as difficulty in finding appropriate service sites, inadequate promotion, etc. exist.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and optimize mobile servic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futur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established rules, promotion, etc. Keywo
4、rd: mobile library; Guangzhou library;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文化设施和制度设计, 必须为全体公 民提供公益、便利、基本、均等的知识和信息服务, 享受平等的图书馆服务是每 个公民的权利1。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 国家出台了系列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政策规定, 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从全覆盖到服务均等化过程。 流动图书馆 是采用一定的交通工具 (常用汽车) 把图书馆服务送到服务网点不完善的地方 或者边远地区, 发挥着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作用, 有效地保障公民获取知识和信 息权利,
5、 体现了人人享有平等利用公共图书馆权利的精神。 自上个世纪初拉瑟福德.普拉特.海斯创立第一所流动图书馆以来, 其“贴近基 层、经济适用、灵活多变、快捷高效”等特点受到关注, 服务模式也逐渐发展成 熟并趋于多样化, 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广大公共图书馆的高度重视, 在美、 日、 英、 德等国流动图书馆服务十分普遍2。2010年, 国际图联专门发布了流动图书 馆指南。国家文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部等联合颁布的公共图 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2008) 明确“流动书车被列为大、中、小型公共图 书馆的必备技术装备”3。2017年文化部颁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 书馆事业发展规划, 将加强
6、流动服务设施作为重点任务。笔者以广州图书馆流 动图书馆 (以下简称广图流动图书馆) 为例, 就其发展、现状、服务成效以及存 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以期有针对性提出完善流动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和措 施。 1 现状与发展 1.1 发展进程:积极探索、三十而立 广州图书馆是国内较早、广东省内第一家创建流动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1982 年3月, 首次开展流动图书借阅服务。1983 年, 开始利用客货两用车进行流动 送书服务。1987年, 响应文化部关于全国公共图书馆创办流动图书馆要求的号 召, 创建第一辆正式流动图书馆;2000年, 第二代流动图书馆已由豪华空调大 巴改造而成, 与第一代相比, 馆藏量
7、增长至 4600册, 配备笔记本电脑等实现了 自动化管理和服务;2011 年,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 作为广东省科技 厅立项资助项目的智能型流动图书馆投入使用。 至此, 广图流动图书馆已经过三 次更新换代4。 第三代流动图书馆以大型客车作为载体, 通过与深圳市海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等高科技企业共同研发, 全面应用RFID等技术, 配备车载馆员工作站、自助服 务机、单通道防盗检测系统等;布局为自助设备区、阅览区、检索区等区域, 智 能书架可容纳文献 6000册 (件) , 并实现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通借通还 5, 实现真正意义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与服务。经过 30多年实践探索, 积累
8、 了丰富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经验。 1.2 服务模式:固定与巡回相结合 纵观世界各国流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服务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一为 固定流通服务点模式;其二为巡回流通服务点模式6。 广州图书馆依据不同服务 对象、需求等设点服务。重点选择机关、学校、部队等有阅读需求, 但文献资源 相对匮乏单位设置固定流通服务点;通过与街道、 社会力量等合作, 在人口密集、 图书馆服务相对薄弱的街道、社区、广场等地设立巡回流通服务点, 实现流动图 书馆定时定点提供服务。服务周期为每月一次, 个别为每月两次。2013 年以来, 重点加强城市近郊、交通不便的大型社区服务点建设, 服务效益尤为显著。通过 固
9、定与巡回模式的有效结合, 最大程度地挖掘了流动图书馆服务潜能和效益。 1.3 内容特色:以读者为本、以技术为支撑 广图流动图书馆践行“以读者为本”, 以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为支撑, 通过完 善功能、丰富内容、服务多元, 有效地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1) 零门槛:实行身份证、社保卡注册制度, 全面免除各种费用, 有效降低服务 门槛。 (2) 多元化:提供普通综合、 青少年、 儿童等书刊、 音像资料等以及数字资源, 开 展多元化服务。 (3) 智能自助:RFID 技术全面应用, 设置多功能自助服务机、馆员工作站以及配 备智能书架。 (4) 与全市统一规则及实现通借通还。 (5) 服务覆盖广州各区域,
10、 遍布街镇、社区、广场、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 等。 (6) 搭建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中心监控服务平台、准点保障服务系统以及建立配 套专用调配书库, 2016 年流动图书馆更新图书 2万册次, 确保服务高效、安全、 准点以及文献信息资源保障7。 2 建设成效 2.1 立足均等服务, 完善服务体系 阮纲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明确指出:“每个读者有其书、节省读者的时 间”8。流动图书馆的建设, 使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点 数量不断增加, 服务触角逐步向相对边远的街镇、社区及部队、学校等延伸, 逐 步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化, 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精神的精髓。截止 2016年底,
11、 31个服务站点覆盖全市各区域, 服务半径长达75公里, 其中巡回服 务点18 个 (表1所示) , 固定流通服务点 13个 (表2所示) 。 表1 广图流动图书馆巡回流通服务点情况表 下载原表 表2 广图流动图书馆固定流通服务点情况表 下载原表 2.2 服务效益显著, 社会反应强烈 流动图书馆穿梭于街社、 广场等, 实现了与读者的“亲密接触”, 加深读者对图 书馆的认识了解, 发掘读者潜在需求, 起到了宣传图书馆服务和营造良好社会 阅读氛围的作用。截至 2016年底, 广图流动图书馆共计外借图书 112 万册次。 特别第三代流动图书投入使用, 服务量逐年大幅增长, 服务效能和效益提升显 著。
12、2016年, 外借文献 17.1万册次, 新增读者 3970个, 与2013年对比, 外借 人次、外借册次增长明显, 分别增长了437.5%、375.42% (表3所示) 。特别是 城郊大型社区服务点建设, 有效地弥补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状况, 极大 满足读者借阅需求。以增城区凤凰城服务点为例, 2016年, 外借文献量达 5.7 万册次。 表3 广图流动图书馆 2013-2016年服务情况统计表 下载原表 流动图书馆服务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华社、 南方电视台等多家媒 体均专题报道其服务、功能、特色等;新华社广东分社专题报道了流动图书馆进 社区, 引起了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等
13、多家媒体的关注和相继报道;2017 年半 月谈第 9期, 专项报道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 重点介绍了流动图书馆服务。 2.3 激活分馆服务, 实现共同发展 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点建设, 有效激活了分馆:一方面机关、学校、部队等固定流 通服务点引入广州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管理等, 解决其投入不足、资源匮乏及 服务效能低下等难题, 使资源及时更新、服务更为规范、管理更加有效, 有力地 支撑其服务开展;另一方面, 部分巡回服务点实现了流动图书馆与街道、社会团体等图书室在区域内的联合联动、 资源共享, 如天河兴华街服务点为新蕾五星学 校提供文献资源, 使上述图书馆 (室) 的服务得到有力支持, 也提高了流动
14、图 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 2.4 重视科技引领, 促进服务创新 广州图书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服务”工作思路, 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内容、 质量, 以效率为方向, 打造全新智能流动图书馆。 智能流动图书馆获得广东省科 技厅立项资助项目, 其多功能自助借还机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车载馆员工作 站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等 5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 利。借助RFID技术、车载馆员工作站、车载多功能自助服务等先进技术, 推动 了服务方式的创新, 实现办证全自助服务、全面通借通还。而内部空间的平整化 处理、绿色环保配电及空调模式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智能书架的 设计及程序
15、功能则大大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读者便捷性的体验。 3 存在问题 3.1 规划布局保障不足, 服务点选址难度大 流动图书馆服务点的设置需要固定、能满足服务开展所需的场所。而城市公共空 间资源极为有限, 场地问题已是制约流动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15 年, 黄埔区惠润广场服务点因高架桥施工围闭而暂停服务;东澳广场服务点则因 社会车辆经常占用停车位、占道等而取消。场地资源的限制, 造成服务点建设无 法按照标准严格进行科学的评估, 往往做出折中的选择。 3.2 服务层次有待提高, 服务方式相对单一 流动图书馆服务内容:一是文献流通服务, 包括办证、借阅、数字资源等;二是多 元拓展服务, 包
16、括深层次信息咨询、文献参考以及读者活动等。现阶段, 广图流 动图书馆同国内大多数流动图书馆服务基本停留在文献流通服务阶段, 仅满足 公众最基本需求。 而在美欧, 其服务以各种活动开展的延伸型服务为主, 而且服 务形式灵活、多元, 并具有针对性9。因此, 拓展流动图书馆的服务, 将大有 可为。 3.3 缺乏有效宣传推广, 社会公众认知度低 广图流动图书馆虽积极开拓创新, 其资源、技术、服务等得到了提高, 也进行多 次宣传营销, 但社会整体认可度并不高, 作为特殊的服务形式, 对于大众来说 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对其功能作用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提升改善公众对流动 图书馆的认知,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
17、化, 树立流动图书馆服务品牌是流动图书馆 急需解决问题。 3.4 服务网点数量受限, 整体服务能力不足 目前, 广图流动书馆仅有一辆大巴, 配置固定工作人员 2名, 虽已建立 30个服 务点, 每个服务点每月也仅能维持 1次 (极个别 2次) , 服务频次较低, 但人 员、 车辆均处于满负荷运作, 制约了服务范围覆盖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流动图书 馆服务主要在全市起到示范性、 探索性作用, 更无法实现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 系中重要的一环, 体现其应有地位。 4 发展对策 4.1 落实法律规章, 统筹规划布局 在推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以建设“结构合理、实用高 效”服务网络为原
18、则, 将流动图书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强调了“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10。2015年5月颁布实施的广州市公 共图书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根据情况为图 书室或者服务网点建设在场地、配套设施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11。 广 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 规划 (2015-2020) 等, 都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因此, 图书馆应利用有利之机, 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生根落地,
19、探索流动图书馆建设新机制, 落实发展所需的各 种资源。与此同时, 完善服务点建设的标准规范、选址要求、评估机制以及路线 设计、日程安排等, 做到服务点建设的科学性、合理化。 4.2 重视营销推广, 提升社会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 强调:“图书馆的主管人员可以利用市场营销技术, 使自己能了解用户的需求, 并进行有效的规划, 以便满足他们的需求。 图书馆还 必须向大众宣传它的服务, 确保他们清楚了解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图书信息服 务”12。因此, 流动图书馆应采取针对性、多元化的营销宣传策略行动, 争取 社会和公众的认识、了解、使用, 进而构筑品牌及提升社会影响力:一是发挥自 媒体宣传作用。
20、如车身、服务点站牌以及制作宣传册、视频等;图书馆网站、微 信、微博等推广各种信息和服务, 密切与读者互动沟通;利用服务体系内部服务 点进行宣传推广等。二是与大众媒体沟通。利用报纸、电视、公益公告等媒体宣 传流动图书馆及其特色、馆藏、服务, 吸引公众参与。2017年初, 新华社广东 分社专题报道了流动图书馆进社区, 引起了广州电视台、 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的 关注和相继报道, 起到连锁反应。 三是开展体验式宣传, 让公众亲身体会流动图 书馆的各项服务。 4.3 深化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是流动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提升其服务能力、质量及品牌形象, 就必须不断充实服务内涵、大胆拓展服
21、务领域, 打造深入基层的综合服务平台。 流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一是多元服务。重视阅读推广等延伸服务开展, 组织 读书会、展览等各种社会活动。二是专业服务。结合合作单位、服务点的特点和需求, 依托总馆资源、人力等, 开展决策咨询、生产科研、特色信息等服务, 满 足用户深层次信息需求。三是对象服务。有重点地针对来穗人员、低收入人群、 未成年人等开展对象化服务, 特别是弱势群体服务。 如针对儿童与青少年, 延伸 “爱绘本爱阅读”亲子读书会活动;针对残障人士, 引入盲人数字移动阅读器 等。 四是数字服务。 增加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 九星电子读报机等数字资源设备。 五是预约服务。实现定点取书, 解决馆
22、藏瓶颈, 实践“节省读者的时间”、“每 个读者有其书”的理念。 4.4 增加书车类型数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流动图书馆要发挥其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所起到的作用, 就必须给予相 应的资源设备等, 配备合适数量、 种类的车辆, 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 条 例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根据情况为图书室或者服务网点建设在场地、配套 设施设备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11。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 (2015-2020) 每个区馆配备流动图书馆一部, 也明确提出:流动图书车将作为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延伸。 上述法律法规及规划将进一步细化对流动图书馆的 制度性安排, 这些将极大地推进流动图书馆可持续发
23、展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的完善。 4.5 加强评估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管理、提升质量以及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需对内建立 业务统计制度和对外建立全面、专业、权威、客观的绩效评估机制。业务统计制 度包含读者、借阅、服务反馈等内容, 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流动图书馆管理 和服务;通过评估机制, 准确评估流动图书馆设立、管理和服务。目前, 广州市 正推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办法, 应该将流动图书馆纳入, 这将有 利于其自身赢得长期发展支持、更好发挥服务效益、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5 展望 流动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亮点、 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 产生了良 好社
24、会效益及服务效益, 值得借鉴、推广。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 进程中, 其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广图流动图书馆将伴随着条例贯彻实施 和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的推进, 持续向街镇、 社区和单位等延伸, 最终 构建出具有广州特色的流动图书馆服务, 实现“普遍均等、惠及全民”。 参考文献 1王倩, 吴正荆.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增刊 (3) :77-81. 2张常明.基层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建设思考J.图书与情报, 2010 (5) :125-1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EB/OL.2014-06-18.http: new_jdgl/
25、ggwhsnew_jcpg/201406/t20140618_433909.htm. 4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服务概况 EB/OL.2014-12-31.http: dex.jsp. 5李一熹.广州智能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13 (7) :72-74. 6潘燕桃.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实践广东流动图书馆J.2008 (12) :79-84, 149. 7广州图书馆.新流动图书馆特色 EB/OL.2014-12-31.http: se.jsp. 8詹福瑞, 索传军, 柯平等.中国图书馆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9黄悦深.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12) :4-7. 10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EB/OL.2015-01-15.http: 20319.htm. 1113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EB/OL.2015-01-26.http: id=406782&special Topic Id=2703. 12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