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女性意识”的雄化、失落、淡化——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600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意识”的雄化、失落、淡化——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女性意识”的雄化、失落、淡化——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女性意识”的雄化、失落、淡化——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女性意识”的雄化、失落、淡化——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 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涌现出大量描写战争中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对战争女性形象的描写,打破了传统的对女性世界的描写,开拓了女性创作的新空间,但也有雄化、失落、淡化等遗憾。关键词:战争;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所有的中国人而言,并非只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血肉横飞的伤亡,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制度、文化状态、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乃至文明状态的改变。 “在如此严峻的、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1在战争环境下,文学创作也不能脱离历史的轨迹,因此, “革命”与“战

2、斗”取代了“五四”时期的启蒙,成为战争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中的主题话语。作为女性,如何在战争的缝隙中求得生存,在国家命运与自我解放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当代作家对战争及战争中人的价值的丧失这一问题的反思更为真实和深入。“女性意识”一词,最初被称为“妇女意识” ,后来统一翻译为“女性意识” 。以“女性意识”为中心的文艺观,是在 1929 年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自己的一间屋子 (1929 年)中提出来的。她们的基本思想是反抗父权制度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反对妇女的屈从地位,要求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传入中国以后,在不同的女性形象身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比较全面的归纳是乐黛云教授的论

3、述:“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以外的女性创造的边缘文化及其所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观、感觉方式和叙事方法” 。分析战争年代中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在和平年代全面阐释“女性意识”及其文学意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本文将对中国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初步分析:一、女英雄人物“女性意识”的雄化列宁曾说过:“没有广大劳动妇女的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的” 。2女性从来没有真正地消融在战争

4、中,成为单纯的、消极的被保护的对象。上个世纪 30、40 年代,刚刚借助于人的解放而萌芽女性意识的大量女性,勇敢地冲破家庭、社会的樊篱,大胆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她们无暇顾及性别的平等和个性的解放,完全融入了国家、民族命运的时代洪流之中。 江姐中的江竹筠、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 战斗的青春中的许凤,都成为女英雄人物的代表。她们的身影是那么的轻盈、矫健,充满活力,洋溢着昂扬、豪迈的气息,甚至她们在外表装束上也达到惊人的相似:短发,束腰,身着灰、蓝、国防绿的军装,满口豪言壮语,行为粗犷。战斗的青春中的许凤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女英雄人物形象。她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她的革命行动充

5、满了先进的思想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她的革命指导思想甚至达到了许多男同志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在领导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敏感的政治嗅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她身上,女性的羞涩、敏感、对爱情的冲动、对亲情的牵畔等人性的内容全部被否定,坚强、朴素和硬朗成为时代理想女性的特征。作为社会的“人”取代了作为女人的“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女性的美,女性意识的美,都消融在了社会政治斗争之中。许凤女性意识的雄化还体现在她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婚姻的态度上。战争年代,民族解放和阶级斗争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女性意识被规范在政治、阶级意识之下,婚姻也因此而成为表达政治主题和革命主题的方式之一,女性对爱人的选择更多的是对政治地位

6、和政治立场的选择。战争不仅成就了女英雄人物,也毁灭了女英雄人物。在血肉搏斗、战火纷飞的战争环境里,卷入战争旋涡的女性更容易受到肉体与灵魂的双重伤害,更容易在女英雄人物的光环下付出更大的代价。要真实地表现战争生活,就不能漠视女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战争时期女英雄人物的塑造,打破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开创了女性形象创作的空间,但她们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雄化现象却是在弘扬女性意识,争取女性独立的妇女解放道路上的一次倒退。二、知识女性“女性意识”的失落社会时代的复杂性和文学创作的丰富性,使女性角色的塑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在风起云涌的三四十年代,除了雄化的女英雄人物以

7、外,还有一些处于社会政治主题的边缘性人物,这就是经历了五四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们注重从文化的视角关注女性角色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以冷峻客观的女性抒写,更加从容地审视中西文化在中国的碰撞交织,多元化地演绎女性角色发展” 。3借助人的解放而浮出历史地表的中国知识女性,是妇女解放运动中的最强音。她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沐浴了自由、民族之光,受到了“科学”与“民主”式的文化教育,但这也使她们身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小资产阶级的浪漫、软弱、优柔寡断。但是在个人解放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难与艰辛的知识女性,最终还是在整体观念上认同了主流意识形态,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建立了以革命和斗争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原本

8、张扬的女性意识隐匿在政治斗争和国家意志背后,一步一步失落在她们走向革命的征途之中。林道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知识女性。她坎坷的生活经历,自恃清高的性格和充满浪漫色彩的革命主义幻想,都是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真实写照。林道静尴尬的身世,使她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靠自我奋斗和自我解放才能摆脱封建制度的迫害。在五四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她毅然离家出走。知识女性“女性意识”的失落表现在林道静两次离家出走的原动力上,第一次出走是源于知识女性对封建男权、封建婚姻、封建制度的逃离与反抗,只不过这种摆脱了政治制度的羁绊的独特的女性意识,随着女主人公生活的革命化进程,逐步融入了革命意识之中,被政治斗争和国家意志逐步消解。革

9、命式的生活成为林道静心中重新燃起的星星之火。她的第二次离家出走并不是女性意识要她走,而是革命意识要她走。林道静已经不自觉地放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的启蒙的思想,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强化了政治斗争和国家意志的需要,却降低了知识女性的女性意识。当代作家笔下所描写的战争年代的知识女性形象,总是把革命道路当作妇女解放与自我解放的必由之路加以选择。但是,阶级解放和国家解放并不能完全代替妇女解放,在没有帝国主义侵犯,没有阶级斗争的封建时代,女性不也是一样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吗?所以,妇女的解放最终只能通过女性的个人觉醒和提高来完成。三、普通劳动妇女“女性

10、意识”的淡化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除了驰骋在沙场的革命女英雄和徘徊在革命道路之外的知识女性以外,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漂浮在时代洪流之中的普通女性的悲剧性遭遇和心酸的心理历程。因为战争带给她们的不仅仅只是命运的颠沛流离和亲人的生离死别,更有不尽的屈辱和难忘的阴影。她们痛苦地挣扎在战争的缝隙之中,保全生命、尊严与生存的希望。因此,那些富有民族正义感和人性关怀的当代作家,把目光自觉地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女性,关注平民女性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思考隐匿在这些悲剧性遭遇背后的深层原由。像这样描写战争中普通女性的作品有很多,如叶楠花之殇中的腊梅,莫言红高梁家族中的二奶奶,叶兆言日本鬼子

11、来了中的阿庆嫂。阿庆嫂本来在村里也是受人尊敬的妇女,却“因为和日本兵睡过觉这一事实让人忘怀不容易” 。阿庆嫂两口子本可以与强暴她的日本鬼子作一番生死搏斗,但因害怕杀死日军遭到毁灭性报复,情愿忍受着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折磨。出于要保全全村人性命的善良愿望,阿庆嫂宁愿自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也不愿为自我身心的解脱作出源自本性的抗争。牺牲自我,保全大我,这是战争背景下普通女性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所能作出的唯一贡献,女性的圣洁与忠贞渐渐消融在历史变革的轨迹之中,女性意识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渐渐褪去闪耀的光辉。普通女性女性意识的淡化被大多数的人认同和接受,社会大众也因为认同和接受这种社会生活生存法

12、则的合理性而发生人的心灵的荒漠。从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上来说,这些普通女性的遭遇除了暴露战争的残酷以外,都是无意义的,但是从人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个体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与价值,任何个体的毁灭,都是人生的悲剧。刘思谦关于女性文学发展囿限的发言,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女性形象创造的局限,“其一是将做人与做女人、人的眼光与女人的眼光割裂开来;其二是以社会的人代替遮蔽消融作为女人的人;其三是将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 。4战争年代,女性普遍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革命斗争,而不是妇女自身的解放问题。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的女性意识逐渐消融、迷失在追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的国家意志之中。因此,在当代作家的战争文学中,

13、我们看不到女性走上革命道路所经受的不为人知的痛苦,看不到对她们的生存意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关注与关怀,我们看到的是“红旗插在城堡上的欢呼,是英雄带着满身硝烟的微笑,以及一群孩子幸福地向着英雄纪念碑走来” ,5这种以女性的自我压抑和女性意识的异化为代价的对国家意志、阶级意志的认同与选择,不仅是对女性尊严和处境的漠视,也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嘲弄。“女性觉醒的痛苦是追求人的价值目标而不可得的痛苦” ,6妇女解放的重点应该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价值的全面实现,而妇女解放问题从五四运动开始兴起,最后未能完全深入,即在于五四文化运动的中心从关注人的价值转向了关注民生疾苦的民族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也随之流失。战争结束以后,妇女生存状态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问题。由此可见,民族解放和国家解放是必要的斗争形式,它带来了人的解放,但是另一方面,它终究不能代替性别解放,女性解放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参考文献: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7.2列宁.在全俄女工大会上的讲话.3刘光宇.女性角色演变与中国妇女解放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透视J.山东师大学报.2000(2).46荒林.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文学 回顾与重建J.文论百家.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