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篇 |下一篇:关于爱情、关于伴.从“巴金森法则”浅谈我对管理的理解【巴金森法则】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效率是逼出来的 。我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是管理与创新。而我对管理的理解是“在既定的政策与公司制度下,整合有限的资源使效率达到最大化“ 。而创新是“新事物的创造或者资源的重新整合 ”。事实上,新事物的创造必须是以资源的重新组合或者新资源的注入为基础的,那么也就是说创新实际上是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的,除此以外的创新都是偶然的或者说
2、是没有根据的。总结起来,企业的发展是优秀管理的结果。好的企业必然拥有好的管理,经过长期沉淀出来的。那些异军突起的暴发户终,究只会是昙花一现。在中国,这样的实干型的企业家已经不多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大环境里,许多中国人学会了如何赚钱,如何投机取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手中的资源发家致富。因此才滋生了贪污腐化,官商勾结等等不公平。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所谓的经济学家用他们有限的、并不适合中国现状的西方经济学引领经着济时代的风骚,随处可见他们盲目的言论愚昧民众。中国人学会了赚钱,学会了经济挂帅,中国不缺少经济人才,真正缺少的是管理大师。中国政府、部分中国人已经非常富有,但是欠缺管理
3、的思想与经验,他们没办法使手中的金钱达到效益最大化。这才出现了政府拥有大量的钱,但是不会花,国民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没有产生最直接的社会效益,相反滋生了太对太多的不正之风。罄竹难书。企业的制度是建立在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家的智慧的结晶。它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 不应该是一句空的口号,相反因为这个词语太过强大反而成为了许多企业、企业家固步自封的借口。从宏观来看,我们在谈管理的时候,必须假定公司的制度是理想的,这样才能统一员工的目标,众志成城,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否则就将陷入无限的怀疑与抱怨中。这就需要我们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独立取得的成功是偶然的,那只是传奇,或者
4、我们称之为英雄,它永远没有众志成城后取得胜利所带来的震撼那样让人感动。这在中国尤其难,“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色彩,英雄主义的教育导致的恶果。在假定公司文化与制度理想化的情况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效率最大化。需要一些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而流程管理很好的替我们解决了团队合作的问题,这应该是几个世纪以来管理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流程的概念:“一个或者一系列由输入和输出连接的活动” 。我认为一个好的流程应该是符合公司的文化并可明确参考公司的制度、流程的每个步骤经过实际的检验是效率最高的、无限弱化流程边界与科室边界的影响、适合本公司的特色并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经过最初
5、的无限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有清晰的步骤责任人时限、能形成作业文件对每个员工都有最直接的指导作用、辅以配套的表格来实现、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改而不需要完全推倒重来的流程。合理的流程必然是经过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是适应管理的需要的。应该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并且经过长期沉淀后能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并逐渐升华到公司文化。当然,同时我们应该避免走入繁冗的误区,这样流程不仅不能体现高效反而会成为一种拖累。朝令夕改是最大的禁忌,否则流程一定会陷入混乱的局面。效率最大化后,绩效自然得到了体现。一个公司的绩效不是通过表面的绩效管理可以实现的,索尼公司的案例就给了我们最大的启示。需要用长远的战
6、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味的追逐短期的绩效或利益必然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真正的企业是在时间的沉淀中奔腾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国际上这样的公司和案例太多太多,不需要一一诠释。舍小利,逐大益,认为是正确的就要去坚持,才能保持永远的竞争力。回到巴金森法则上来,它诠释的是效率问题和机会成本问题,体现的是管理的真谛。一切以加班、作假、投机取巧等创造的效益都是伪效益。它丧失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当你给了你的员工加班、作假、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将再也不会从管理和效率最大化去考虑,再也不会去学习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思考改善目前的状况。如此这般,公司将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教会员工如何去正确的理解巴金森法则的真正含义。以上这些粗浅的认识或许在一些大能眼中漏洞百出,又或者 3 年 5 年以后我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这些观点也会偷笑。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在不久的将来将要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不能停下我们思考的脚步。一个没有思维的人终将碌碌无为,创造不了任何社会的价值。思考了,也许因为没有机遇而不能成功,但是如果没有思想,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