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医用 X 线放射防护知识调查分析l394 现代医药卫生 2003 年 19 卷第 11 期3 讨论3.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大乳管的阻塞和扩张:在正常状态下,仅于大乳管靠近乳头开口处膨大部分衬以鳞状上皮细胞,其余为柱状上皮细胞覆盖.如鳞状上皮细胞向内延伸,其角化碎屑和富有刺激性的鳞脂阻塞管腔,诱发管壁破损可导致乳管周围炎症及继发感染.(2)乳头内陷或畸形 :因导管开口的异常,狭长或扩张,继发炎症感染.(3) 外伤性脂肪坏死:外伤后脂肪细胞出现血供障碍及破裂坏死,继而炎症细胞浸润.(4)厌氧菌的特殊感染: 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本组病例中
2、5 例送培养,3 例用普通方法未检出致病菌,极可能是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3.2 病理:病变组织中常可见到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或类上皮细胞反应,或见有巨噬细胞.病灶中央常有脓肿形成.病程较长者,常见有慢性炎症肉芽及导管扩张.3.3 临床表现:本病可有三种类型:(1)急性乳房脓肿型: 病人表现为典型乳腺感染,可出现乳房红,肿,热,痛及脓肿形成,部分可有波动感.一般局部反应剧烈,但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本组有 5 例,占 17,9%.(2)乳房肿块型:逐渐出现乳房肿块 ,微痛或无痛.皮肤无红肿,肿块边界欠清楚,无发热史,血象正常,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甚至 x 线钼钯摄片也不易区别.本组肿
3、块型 22 例(78.6%),其中 8 例病人术前诊断为乳腺癌,术中行肿块活检排除恶性病变.(3)慢性瘘管型:如炎症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部分病人可形成瘘管或窦道.本组有 l 例,占 3,6%.3.4 手术方法:(1) 急性脓肿型 :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脓肿引流术.术中注意多房性脓肿应将各房均切开;如见扩张的导管内有脓液流出,应作适度搔刮,刮除病变的导管,单纯切开引流易复发.(2) 肿块型:只要炎症局限良好 ,即使中央有脓腔形成仍应争取切除肿块,炎症组织及周围扩张的导管,切口可予 I期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切除组织需送快速病理切片以排除恶变,切忌仅凭经验而直接行根治性手术而导致误诊.本组 22 例病
4、人行病灶切除后 I 期缝合,均获成功.(3)慢性瘘管型: 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彻底切除瘘管及周围炎症组织及扩张的乳腺导管,切口 I 期或延期愈合,同时尽可能保留乳腺组织并作 I 期塑形 .当久治不愈的瘘管或多发瘘管伴乳房严重变形者,可以考虑作皮下乳房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部分年轻病人可同期或择期作乳房再造术.参考文献:【1】成兵,丁芳,徐青,等.非哺乳期乳腺炎 36 例诊治体会【J】.南通医学院,2000,20(3):277.2】丁华野 ,皋岚湘.乳腺少见的炎症性病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14(6):584.收稿日期:20030527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医用 X 线放射防护知识调
5、查分析陈晓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42)【摘要】目的:调查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对医用 X 线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随机对 293 名非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对 x 线放射防护知识缺乏 ,医生和护士之间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O1),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之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O1).结论:对非放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x 线放射防护知识普及势在必行,对保护患者及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知识;调查分析文章编号:10095519(2003)11 13940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辐射防护已引起了众多
6、放射卫生工作者的关注,而非放射科临床医生,护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据此,笔者自行设计了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医用 x 线放射防护知识调查表,对我校三所附属医院的非放射科医护人员采取抽样调查,了解其对医用x 线放射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受照剂量,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调查程序及方法:与被调查科室取得联系,专人发放调查表 ,用不记名的方式,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回收时并与被调查科室医生,护士各一名进行座谈.发放调查表 300 份,收回有效调查表 293 份,回收率 97.67%.1.3 统计学处理:z 检验.2 结果1 对象和方法2.1 医护人员掌握 x 线防护知识的情况见表
7、 l.1.1 调查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非放射科医护人员中,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院抽取了 100 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医生 150 人,护士 150 人.工作年限 120 年,平均 6.67 年.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1)调查表参考张景源等有关文献自行设计.本调查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x 射线及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建议.(2)表 1 医生护士主观认为掌握 x 线及其防护知识的情况(rt,%)现代医药卫生 2003 年 l9 卷第 11 期 l395表 2 不同年限医护人员对 x 线防护知识的情况(n,%)表 3 医护人员对医用 x 线的
8、自身防护意识(n,%)2.2 医护人员对 x 线防护知识的应用情况:见表 2.2.3 医护人员对 x 线的防护意识状况见表 3.2.4 医护人员建议提高自身 x 线放射防护知识途径的情况: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 x 线防护知识讲座答是 291 人占99.32%,答否 2 例占 0.68%;为有必要在医疗和护理教学大纲中增设 x 线防护内容答是 288 人占 98.29%,签否 5 人占1.71%.3 讨论3.1 针对放射防护三原则,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在诊治和护理病人时,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自我和患者防护:(1)合理化:人体每次暴射应有相应的保护防止辐射带来的危害 1o(2)最优化:在不影响诊疗效
9、果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和患者应尽可能减少所受的放射量.可通过控制时间,距离和实施屏蔽来实现.时间防护:在剂量率不变时,接受放射量与时间成正比 .除非工作需要和病情诊断治疗需要,应避免在 x 线环境中的逗留.确需必要,应使用防护屏,穿铅衣等防护措施外,可采用轮班制,尽可能拉开二次操作时间间隔,限制个人操作时间,使每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限值以下.病房护士在患者接受 x 线放射诊治前应进行有关知识宣教,减少患者焦虑,使之积极配合,减少放射时间及受照量.距离防护: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率随离开电离辐射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少,离 x 线光源两倍距离可减少3/4 的剂量.患者在病房,ICU 或手术室进行床旁 x 线透
10、视或照片时,陪伴及医护人员应远离 x 线源,至少距离 2 米以上.需留守的医护人员应进行防护.怀孕者应远离工作场所.屏蔽防护:如介人操作时必须近台操作,此时为达到有效的防护目的 ,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如铅玻璃,铅屏.接受介人诊治的患者也应盖铅橡皮单.在多选题医护人员中选尽量远离放射线 160例次(54.61%),躲在墙后面 96 例次(32.76%), 穿铅衣 83 例次(2835%),铅围裙 6l 例次(20.82%),铅手套 Il 例次(3.75%).医生与护士,不同年资的工作人员之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躲在墙后面为不当选项,选择率较高.普通墙多为混凝土或砖,并不能有效减弱
11、x 线辐射,需用加重晶石及实心墙,才能达到防护目的.(3)剂量限制:为了达到防护目的制定的控制水平限值.方式为佩带徽章式个人监测仪进行 x 线剂量监测.3.2 医护人员对 x 线防护知识的临床应用不乐观.从表 2 可见.可能与知识缺乏有关,高年资医护人员的正确应用明显高于低年资人员.3.3 医护人员对 x 线的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表 3 的调查结果中,只有 15.58%的人员采取了防护措施.在与被调查人员防护知识对 x 线的危害都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医护人员不得不接受不必要照射,(如介人操作者,骨科医生,手术室麻醉师和护士,胸心外科及创伤科 ICU 护士等),但只有介人,骨科医生和手术室少数护
12、士采取过防护措施.有人认为术中戴铅手套操作不方便,也有少数医护人员认为偶尔接触 x 射线,不会造成危害,不需采取防护措施.在经常接触 x 线放射线的 124 名医务工作者中,只有 l4 名(I1.29%)曾考虑过定期体检,个人剂量监测,有 4 名被调查人员考虑过轮班制以减少被辐射,可见对放射防护均未引起足够重视.被调查者通过填写此次调查表,已有了防护意识.被调查者基本上都认为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 x 线防护知识讲座以及在医疗和护理教学大纲中增设医用 x 线放射防护内容.3.4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对非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x 线防护知识普及教育势在必行.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技人员都懂得正确使用 x 线和自我保护;而非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具备相关知识,并且在医疗和护理教学大纲又缺乏放射防护内容,在诊治和护理病人过程中,不知如何正确防护.因此,非放射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放射防护的有关知识已成当务之急.致谢:本文承蒙我院龚水根主任,鲁红博士,熊坤林主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编辑部薛国文教授,李涛助理的热心指导,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张景源.我国医用辐射防护研究概况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05.收稿日期:200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