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胁痛(结石性胆囊炎)诊疗方案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2016(一)2016 年总结:本年度我科住胁痛(结石性胆囊炎)病人 260 例,患者均为我院经高年资医师按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 (2002 版,主编 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住院病人。其中男 00 例,女 00 例,男女之比为 0:0;年龄最小 00 岁,最大 00 岁。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结石消失。2、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明显减少达 1/2 以上,或结石变小在 1/2 以上者。3、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影像学检查结
2、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者。4、无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者。(二)2016 年常规分析、评估:1、胆囊结石手术目前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损伤小,并发症少。围手术期中药干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2、根据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分析,患者以平和质及痰湿质为多。故术前以肝郁脾虚证为主,术后则多见肝胆气滞及肝胆湿热,经治疗后总体疗效较好。3、辨诊施治主选 “经方” ,以“方证相应”为辨证用药原则,显示其辨证简练,药味精少、疗效可靠的优点,有积极临床使用价值。4、中医特色治疗在镇痛、止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睡眠方面有较好效果,较中药汤剂更受病人欢迎
3、。5、中西医结合的快速康复措施广泛开展,科室成员对此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均积极参与,疗效显著。6、 “保胆排石”汤经过一年使用观察疗效显著,期间发现中药味数较多,可以予以精炼,故方剂要作调整,有待进一步观察疗效。7、NOTES 手术因条件所限开展不多,但是技术的学习在继续积极进行,科内多人外出进修。8、消化内镜及介入治疗在一些较为复杂的结石性胆囊炎病例中有重要作用,诸如 ERCP、ENBD、PD 等,我科此类技术力量有所欠缺,应予以加强。(三)2017 年优化措施:1、部分病人不愿接受中药治疗,而针灸、耳针、穴位敷贴等受到普遍欢迎。故围手术期加强中医特色疗法临床应用。2、胆排石汤中中药味数较多,不够精炼,故拟调整如下(柴胡 15 克、白芍 20 克、金钱草 30 克、龙胆草 30 克、白术 15 克、郁金 15 克、内金 15 克、香附 15 克、公英 15克、甘草 5 克) 。术后早期开始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间隔一月再重复使用,共三个疗程,观察效果。3、加强现代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借助消化内镜及介入治疗力量,诸如 ERCP、ENBD、PD 等,以期提高诊疗水平。4、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积极参与,优化快速康复理念,加快发展现代诊疗技术,完善我科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