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274721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二章 心理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一节 认识活动 第二节 情感活动 第三节 意志活动,心理又称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是人们最熟悉、最常见、最普遍的精神现象,它从人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且能动地指导、调节着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因此,从事管理活动,研究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心理现象。,第二章 心理过程,智慧之果上帝闲极无聊、心血来潮。第一天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二天创造了山川河流,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第四天创造了飞禽走兽,第五天,第六天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并从亚当身体里抽取了一根肋骨,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

2、娃。,引导案例,亚当和夏娃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他们就生活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天,在蛇的引诱下,夏娃偷吃了禁果,在夏娃的引诱下,亚当也偷吃了禁果。忽然间,他们有了意识,有了羞耻之心,觉得赤身裸体很难为情,于是,两人躲了起来。上帝知道了以后,一怒之下,把他们贬到了大地。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繁衍着子子孙孙,成为人类的始祖。 问题讨论:这个故事里含蓄地解释了哪些问题?,补充阅读:,1920年印度发现的狼孩,取名为卡玛拉。她也有人脑这块精致复杂的物质,由于她从小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没有言语交际,没有家庭教育,处在狼生存的环境条件下,到了8岁被发现回到人们中间时,只有相当于6个月婴儿的心理发

3、展水平。她用四肤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舔食流质的东西,只吃在地板上的肉,从不吃人手里的东西。,她害怕强光,夜间视觉敏锐,每天夜里嚎叫,她怕火,也怕光,从不让洗澡,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衣服,摆脱毯子。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与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走,七年学会了45个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只具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离开人类社会并被野兽哺养大的野生儿自18世纪中叶以来,在罗马、瑞典、德国、荷兰、法国、等地都有发现,单是有案可考的就有30多例。所有这些孩子都只能发出不清楚、不连贯的声音,不能直立行走,具有较大的体力,活动敏捷,跑

4、得很快,跳跃攀登很出色。他们也有发展得很好的听觉、视觉和嗅觉,然而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他们却都没能学会说话。可见,从小脱离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便不能形成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基础是社会实践。,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认识过程首先产生于感觉,由感觉再到知觉、表象,并伴随着记忆、注意、想象等,进而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一节 认识活动,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及一切知识的源泉 。,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以及运动感觉三大类。外部感觉

5、有视觉、听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运动感觉有动觉、静觉、平衡觉。,一、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感知觉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被颜色、声音、气味、线条的交响曲所包围。这支交响曲中的某些。“乐章”是大自然演奏出来的,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五彩缤纷的花朵、金色的阳光等;而另一些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如五光十色的夜景、奇形怪状的广告、形形色色的商品。问题讨论:1人类没有了感知觉,世界将会怎么样? 2人们究竟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神奇的感知觉,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一般来说,感觉阈限值

6、越低,感受性就越大: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就越小,二者呈反比关系。,一、感觉,2阈下知觉与阈下广告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叫阈下知觉。这种心理现象导致了人们有关阈下广告的想法,就是在其他媒介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信息,如在电影中快速闪现某产品的信息。其设想是,人们虽然没有意识到广告的出现,但能够受到广告信息的影响。,一、感觉,3 . 联 觉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1)色彩所引起的联觉(2)材质所引起的联觉 (3)听觉、温冷觉,一、感觉,二、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不是消极

7、、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一)知觉的特征: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第一节 认识活动,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 (1)客观因素刺激的强度 (2)客观因素刺激的新颖性 (3)客观目标和背景的对比 (4)客观刺激对象的组合 (5)对象的附加条件,二、知觉,二、知觉,两可知觉图形,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2.主观因素:(1)态度与价值观 (2)需要和动机因素 (3)经验和知识因素 (4)情绪因素 (5)个性心理特征,二、知觉,這是一張臉.及liar這個

8、字,What do,你看到了什麼?,A,13,C,D,E 10,11,12,13,14,学习与经验的影响,图A,学习与经验的影响,图B,学习与经验的影响,如果你从第一行左端顺向看起,就会觉得那是男子面孔,而后虽逐渐改变,但在你的知觉印象中,却一直保留或多或少的男子面形。如果你从第二行右端开始倒向看起,你就会觉得那是少女坐姿,而后虽逐渐改变,却一直保留或多或少的女子身形。如果你从中间看起,你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将受你以前经验的影响,与上述两种情形,可能又不相同。,补充知识: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现象十分普遍,几乎在各种知觉中都可能发生。例如,两根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其中一根呈水平状

9、,另一根呈垂直状,大多数的人往往把那根呈垂直状的线条估计过高,好像长于呈水平状的那条直线。,二、知觉,二、知觉,二、知觉,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這是一個螺旋嗎?,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你能找到圖中的狗嗎?,這隻大象有幾隻腳?,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你是看到了一張臉,或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呢?,藍色那一面是在裡面的左後方或是外面的左前方呢?,你看到了一位樂器演奏家或是一位女孩的臉呢?,社会知觉就是指人与人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获得对方的外部信息,从而给对方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和评价的过程。社会知觉是主体的

10、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二、知觉,(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类型 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通过他人知觉,可以进而了解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心理活动。,二、知觉,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知觉和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二、知觉,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所谓角色,是指人们对在组织中占据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和规范总和。,二、知觉,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

11、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二、知觉,社会知觉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往往造成对人的认知的偏差,以致作出错误的推测、判断和评价,这些就是社会知觉的误区所导致的。做教育、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避免产生对人的片面认识。,二、知觉,首 因 效 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的最初的第一印象对他们以后认识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首因效应影响作用较大。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的活动的评价。如果对某人第一印象好,那么就对这个人以后的行为表现都会觉得比较顺眼;反之亦然。,

12、二、知觉,雅典执政官审判艺妓弗丽娜场面。当弗丽娜披着长衣被带进大厅时,激愤的人群大嚷大叫:“处死她!处死她!”严厉的法官已决定判她死刑。就在这时,弗丽娜的辩护人从她身上取下紫红色的长衣,法官和人群都惊呆了,在他们的眼前,是一位美妙绝伦的艺妓。于是:神圣的形体发射出静谧清丽的光彩人群,一刹那前还在怒吼:将这冷傲的艺妓处死!倏忽间全都哑口无言沉醉于阿佛罗狄威的庙宇”。弗丽娜给人的第一印象,竟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它不但改变人的思想,而且还使人们超越了传统的准则。,二、知觉,近 因 效 应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最后印象对他们总体认知的影响。人们一般在与所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的影响作用较大。由

13、于近因效应,被认知的对象会变得更持久、更深刻。近因效应常常被人们利用,如有些电影和文艺演出会把最精彩的情节和节目安排在最后,使人们回味无穷、久久难忘。,二、知觉,光 环 效 应光环效应,也称为晕轮效应。它是指根据对一个人的特征、个性而形成印象之后,人们根据此印象推论此人在其他方面的特性而产生的认知印象。这种知觉误区容易产生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二、知觉,刻 板 效 应刻板效应是由思维定势产生的对社会上各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例如: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分子一般都文质彬彬;商人大都精明强干;我国南方人一般都细腻、灵巧、精明,北方人一般都粗犷、豪放、热情。刻板效应就是将上述对某一类

14、人的看法套在该类人中的某一个具体人身上,看见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就认定他是知识分子,看见一个精明的人就认定他是南方人。,二、知觉,劳伦次,投 射 效 应投射效应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佛洛依德就把这种心理定势称为“投射作用”,即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其他人身上。这种利用自己判断别人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己度人,以自己所具有的品质为依据去判断别人的品质,认为只要自己有的品质别人也一定有。,二、知觉,仁 慈 效 应仁慈效应是指在评价他人他事时,做出的好的评价多于不好的评价。仁慈效应说明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存在积极性的偏见。,二、知觉,增 减 效 应如果A开始对你评价不好,而后逐

15、渐地好起来,肯定性评价不断增多;B对你评价开始很好,而后逐渐不好了,否定性评价越来越多;C对你的评价始终是好的,那么,根据增减效应,我们会更喜欢A。因为对方越来越喜欢你(增),你对A的印象会越来越好:你会讨厌B.因为他越来越不喜欢你(减)。,二、知觉,(四)超感知觉 所谓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如眼、耳等)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灵奇现象。,二、知觉,1.心电感应(telepathy)也称传心术,是指两人之间不经由任何沟通工具或管道(语言、手势或表情)而能彼此传达讯息的过程。,(四)超感知觉,2.超感视觉(clairvoyance)也

16、称灵觉,俗称千里眼,是一种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四)超感知觉,3.预知(precognition)指在别人意见尚未表达之前即已预知,或事件尚未发生即可预见的超人能力。,(四)超感知觉,心理致动(psychokinesis,简称PK),是一种不直接动用手脚,不使用任何工具,单凭心理作用或意志,即可使物体移动的特殊能力。,心灵学(parapsychology),对第六感虚幻与真实之争,似可秉持如下的看法:人类所蕴藏的潜力,以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似乎尚不能达到全然了解的地步。人类究竟有没有第六感?这问题要获得肯定答案,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四)超感知觉,催眠(hypno

17、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憾状态。此种恍憾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由催眠师所设计的特殊情境与其所采用的诱导方法两者合之,即称为催眠术 。,三、催眠,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注意层面趋窄化 3旧记忆还原现象 4知觉扭曲与幻觉 5暗示接受性增高 6催眠中角色扮演 7催眠中经验失忆,(一)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影响催眠暗示性的关键因素: 1.受试者对一事的态度与对催眠师的依赖感。 2.受试者个人的性格与身心条件。,(二)催眠感受性,三种人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1)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2)在生活中善于心向专注而不易因外在刺激而分心的人,(3)希望从催眠中

18、获得新鲜意识经验的人。,(二)催眠感受性,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具有催眠感受性的受试者进行催眠,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三)催眠诱导,催眠师能否对受试者予以催眠,将系于三个条件:(1)受试者的催眠感受性。(2)适合于催眠的环境。 (3)良好的情绪关系。,(三)催眠诱导,(1)暗示受试者眼睛疲倦,无法睁开。(2)暗示受示者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刺痛。(3)暗示受试者忘掉一切,只记得催眠师所讲的话与要他做的事。(4)暗示受试者将经验到正负幻觉现象。(5)暗示受试者催眠过后醒来,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6)暗示受试者醒来后做某些活动。

19、,催眠诱导遵循的顺序,催眠诱导语,是催眠师在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对受试者所讲的一些暗示性的话,催眠诱导语的内容虽不一定相同,但基本上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语音平抑;二、语意单调;三,语句重复。,催眠诱导遵循的顺序,(1)新解离论。在催眠状态之下,受试者的意识状态被解离为两层:第一层的意识是在催眠师的暗示下产生的,其性质可能是失实的、扭曲的;第二层的意识是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惟以当时受到催眠暗示的影响,第二层意识被第一层所掩盖,致使受试者不能经由口语陈述出来而已。,(四)催眠理论,(2)社会角色论。认为催眠状态下的行为改变确有其事,惟改变的原因并非完全系由于催眠

20、师的暗示所导致,而是由于受试者在动机、情绪与期待上认同催眠师所说的催眠境界,主动与之合作,类似演员与导演的关系一样,在催眠师的诱导之下,全神贯注,投入了一种“假戏真做”的忘我境界。,(四)催眠理论,(一)静坐 。现代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静坐,是一种改变意识状态的方法,不是指儒家的静坐,也不属于道家的静坐,而是由源于印度佛教的静坐。在传统上,瑜珈派的静坐主要有两种方式。,四、超觉静坐,(1)开放式静坐,是指静坐时心中不预作任何期待,完全以一种纯然空无的心态去迎接任何进入心灵的新经验。,(一)静坐,(2)专注式静坐 ,是指静坐时心勿旁顾,将意识活动专注于眼前一个目的物,从而排除环境中一切外在刺激的干扰

21、,藉以达到暂时忘却自我,忘却一切烦恼,忘却外在世界的超脱境界。,(一)静坐,超觉静坐不是一种宗教,也不是一种哲学或生活方式,而是改善生活的一种自然而不费力的技术,是一种使人生活顺遂的途径,是一种使人个性改变与自我成长的方法,也是一种使人摆脱精神压力与情绪焦虑,从而获得完美、和谐以至精力充沛的生活艺术。,(二)超觉静坐,(1)超觉静坐的四大要项 静坐的内外环境均须安静。 静坐时必须有一个供做心向专注的目的物。 静坐时必须保持被动心理。 最后,保持身心安适。,(三)超觉静坐的步骤,(2)超觉静坐的六个步骤 在安静的房间内,盘腿坐在垫褥上。房间的灯光必须柔和,不宜太亮。 闭上眼睛 。尽量放松全身肌肉

22、 ,尝试先从脚步开始,然后由下而上,一直放松到头部 。,(三)超觉静坐的步骤,(2)超觉静坐的六个步骤 用鼻子呼吸,并使自己感觉到空气从鼻孔出入。 只要保持练习,不求急功,不必担心是否有进步。 每天练习一次或两次,但练习时间必须在饭后两小时。,(三)超觉静坐的步骤,(1)超觉静坐的生理效应在理论上,超觉静坐的目的是以自行动作的方式,在静坐时迅速使身心平静下来,一则使身体立即获得休息,二则减缓因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四)超觉静坐的身心效应,(2)超觉静坐的心理效应一方面是尝试验证超觉静坐是否能促动智力发展、提升学业成绩、调适心理障碍,甚至由之改善人际关系。研究结果迄无定论。另一方面的研究是想了

23、解练习超觉静坐是否有助于戒除吸烟、酗酒以及吸食毒品等不良习惯。表面效果显著。,(四)超觉静坐的身心效应,一、情绪与情感。情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人对自我所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就叫做情感。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喜、怒、哀、乐、憎、爱等等,都属于情感的范畴。 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客观现实。同一事物可以引起人的不同情感,不同事物当然更易引起人们的不同情感,因此,人们总是经常处于彼此交织着的情感之中。,第二节 情感活动,与情感相联系的概念是情绪。情绪与情感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能满足需要的体验,都能使人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24、。区别主要表现在强度的不同,情绪是较强的情感。 情感具有两极性。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第二节 情感活动,布什总统的表情,布什总统的表情,布什总统的表情,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基本的情绪状态 1 .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良好心境的培养办法:A.把握自己,做心境的主人B.创造保持良好心境的氛围,一、情绪与情感,基本的情绪状态 2 . 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往往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心理状态 。常用的激情控制

25、方法有 :A 语言调节法B 行为调节法 C 呼吸调节法,一、情绪与情感,基本的情绪状态 3 . 应急。应急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提高应激能力的方法有:A 丰富个人的经历与经验B 加强个人的责任感C 优化个人的个性,一、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个体的社会性情感 1 . 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个体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等是否符合个体所处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是否满足整个社会道德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 . 理智感。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3 . 美感。美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美的反映过程中产生的主体体验。,一、情绪与情感,二、情商 所谓情商,是这样一

26、种衡量个体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它能够表现个体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一般认为,个体的情绪智商包括五大类: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 、情绪控制 、人际沟通 、挫折承受能力 。,第二节 情感活动,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个体心理过程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第三节 意志活动,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意志行动时,首先要确定目的,下定决心,并且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然后就要执行已有的计划,来达到既定的目的。这种下定决心,选择方法和执行计划的整个心理过程

27、,就叫做意志过程。 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意志过程,人的意志过程具有如下特征: 1.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 2.自觉的能动性。 3.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4.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5.具有坚持的作用。,意志过程,第三节 意志活动,意志行为的管理 1.选人、用人要考查意志品质。2.培养个体良好的意志品质。 3.在教育、管理中遵循意志行为的规律 。,迪拜世界最美的喷泉,满足你的视觉 http:/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http:/ 亚洲第一催眠大师杨安教授深圳催眠报道3 http:/ http:/ 实拍催眠术大盗做案 1 http:/ 广州20多名女大学生被色魔培训师“催眠后诱奸”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