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
2、,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 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 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
3、定;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 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 40C,22 0C,37 0C 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 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7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 10 年。8、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把信息维护到计算机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应登记本作好记录。9、确是血液质量等问题,涉及科室当事人,按差错事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