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白血病MICM分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4047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血病MICM分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白血病MICM分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血病 MICM 分型 白血病 MICM 分型 白血病 MICM 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 ) 、免疫学(immunology )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分子特征( molecular)分型。 形态学分型(FAB)分型 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 )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 染色阳性率3 。 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 ,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a 型。 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其又分为粗颗粒型

2、(a)和细颗粒型(b) 。 4 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5a 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 ;5b 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6 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 7 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ba 检查等证实。 0 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

3、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 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 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FAB 分型与免疫标志: 2.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FAB 分型与免疫学标志: 3.急性非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non-T-ALL)FAB 分型与免疫学标志: 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此型白血病用形态方法极难诊断,必须结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才能确诊。 细胞遗传学分型 1. 人类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 (1) 结构畸变:断裂(b

4、) ,缺失(del) ,重复(dup) ,倒位(inv) ,等臂(i),易位(t),双微体(DM) ,环形染色体(r),无着丝点片段(ace)等。 (2) 数目异常:染色体多()或少() ,或嵌合体() 、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非整倍体、假二倍体(psu) 。 2. 白血病特异染色体改变: (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ML):90 95有 ph 染色体,主要为 t(9;22),少见复杂异位。CML 慢性期 1520 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变化,如双ph(+ph)、+8、+17 或 I(17q)、+1/-Y,于加速期、急变期发生率增加。 (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5070,常

5、见改变有 t(8;21) 、t(15; 17)、inv16 或 del16q、t(6;9) 、11q 的重排,其他还可见 5q-/-5、3q-7、t(9 ;22)、+8、17q、#3 染色体异常,12p-或 12 易位等。 国际白血病分型小级建议和细胞遗传学名称: (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可为正常核型,但染色体数目异常;也可为结构异常,如 ph 阳性、t(8;14)、t(4;11),其他还可有 14q 与除 8 号染色体外的异位、6q- 、+21、+3、+14、1 号和 7 号染色体结构重排。 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non-T-ALL)中,早前 T-ALL(幼稚、变通胸

6、腺细胞型常见t/del(p )核型; T-ALL(成熟胸腺细胞型)常见 t(;) 、q 核型。 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 )中,早期 B 前体-ALL(无标志型 ALL)常见 t(4;11)、t(9;22)核型;普通型-ALL 常见 6q-、t/del(12p)、t(9;22) 核型;前 B 细胞-ALL 常见 t(1;19)、t(9;22)核型;B-ALL常见 t(8;14)、t(2;8)、t(8;22) 、 6q-等核型。 (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约 50%有染色体异常,可见-5/5q- 、7/7q-、+8 、t(1;3)、t(1;7)、del1q 、t(1

7、1q;n)、DM、r 等。 3.临床意义: (1)确诊白血病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ph 染色体可作为确诊 CML 的指标,并是鉴别 CML与类白血病反应和 MDS 的可靠指标;ANLL:t(15;17) 与 FABM3;t(8;21)与FABM2、M2b;inv16 与 FABM4、M4Eo 高度相关。结合形态、组化、免疫标志可作为白血病精确分型的指标; ALL:t(9;22)与 B-ALL 密切相关;t(8;14)对 Burkitt 淋巴瘤有确诊意义,染色体数目异常结合 ALL 的形态、组化有辅助诊断价值。 (2)染色体核型演变可预告白血病病情转化:CML 除 ph 染色体之外出现附加染色体异

8、常,预示时入加速期和急变期;MDS 正常核型者出现异常染色体,正常异常嵌合型者异常比例增加,预示向白血病转化;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后核型异常消失,预示白血病病情好转;当异常核型出现时,预示白血病复发;CML 常规化化能达到骨髓和临床完全缓解,而细胞遗传学异常不能达到完全缓(ph 染色体不能消失 ),骨髓移植可以使 ph 染色体消失达到根治目的。 (3)ph 染色体的追踪,可提供鉴别 ph 阳性 CML 和 ph 阳性急性白血病的可靠依据。所有CML 治疗前、中期分裂相可见 ph 染色体,完全缓解时不消失;而 ph 阳性急性白血病一般为正常核型ph 阳性核型的嵌合体,完全缓解时 ph 染色体消

9、失。 (4)白血病初诊时染色体的类型,对评估预后、制定治疗策略、提高缓解率与自下而上期有重要价值。ANLL:预后较好的为正常核型(NN) 、t(8;21) 、inv16 、简单异常核型;预后最差的为染色体异常组、核型异常(AA)组和高度复杂异常组,其余核型均为中间预后;ALL:初诊时染色体的数目有独立于其他因素的预后意义,无论成人或儿童出现假二倍体预后最差;儿童 ALL 出现超二倍体预后较正常二倍体和假二倍体好,易诱发细胞凋亡。成人 ALL 超二倍体染色体数目 5070 组优于 3750 组,ALL 出现结构异常预后差;CMLL急变时出现除 ph 之外的附加染色体者预后差,尤其出现 I(17q

10、)者最差。 分子特征分型 分子特征分型常用的六种基因标志。 1.ALL 采用两种标志: B 细胞为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为细胞受体(TCR)(,) 。PCR 技术可检出 90%,g 基因重排具高度克隆特异性,是恶性细胞的特征,其核心序列(D-J 重排) 稳定,有利于监测微小残留病的监测中极有意义,同样 IgH 在 AML 中也有 10出现率,意义不明,可作为患者人体特异基因标志。 2.AML 采用四种标志:目前初步报道 PCR 技术至少可检出 50%, 包括2、M2b 等的 ETO(MTG8)t(8;21);M3 的 PML/RARA(t15;7);M4Eo 的 CBFB-MYH11inv(16)/del(16);M4、M5 的 MLL(与染色体 11 有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