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通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每人要提交一份设计报告,格式按照课程设计的样式2.报告内容包括:(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2)LC 振荡器的设计;(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时间安排:1 理论讲解,老师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选题开始查找资料;2 课程设计时间为 1 周。(1)确定技术方案、电路,并进行分析计算, 时间 1 天;(2)选择元器件、安装与调试,或仿真设计与分析,时间 2 天;(3)总结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时间 2 天。指导教师签名
2、: 2010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目录目录 2摘要 3Abstrct 41 引言 51.1 设计要求 .51.2 设计技术指标 .51.3 基本设计条件 .62 高频小信号电路设计 .62.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 .62.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参数设置 .72.3 仿真结果 .103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 113.1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工作原理分析 .113.2 LC 与晶体振荡器参数设置 143.3 仿真结果 .164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 .184.1 高频谐振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184.2
3、 高频谐振功放的工作状态确定及参数设置 194.3 仿真结果 225 心得体会 .23参考文献 24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3摘要本次电子线路设计对高频调谐小信号放大器,LC 振荡器,高频功放电路设计原理作了简要分析,研究了各个电路的参数设置方法。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问题和难以准确的调谐问题。 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调试方案,从而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制作高频放大器,振荡器和功放电路。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电路是将高频小信号或接收机中经变频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已达到下级所需的激励电压幅度。LC 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高频
4、功放的作用是以高的效率输出最大的高频功率。三部分都是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收发信机所用到的技术,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高频小信号放大器、LC 振荡器、高频功放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4AbstrctThe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of high-frequency tuned small-signal amplifier, LC oscillator,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principles briefly analyzed to study the various ci
5、rcuit parameters to set methods. And to use other related tools to debug the circuit for the auxiliary amplifier circuit solve the amplifier circuit that often appear in self-oscillation problems and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tuning problems. Also given in detail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bug progra
6、ms in order to achieve a rapid, effective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of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oscillator and power amplifier circuits. High-frequency small-signal amplification circuit is the resonant frequency small-signal or a receiver through the frequency of IF signals, after amplification, ha
7、s reached the lower the required excitation voltage amplitude. The role of the LC oscillator is to generate a standard signal source. The role of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s efficiency is the largest high-frequency power output. Three parts are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ed by the radio transce
8、iver technology, so in real life, with a fair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Key words: high-frequency small-signal amplifier, LC oscillator,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circuit.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51 引言1.1 设计要求根据每个电路给定的技术指标和条件,分别给出设计原理、设计过程、电路原理图、各元件件型号或参数、实际测试结果。1.2 设计技术指标1.2.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谐振频率: 6.5M
9、Hz,of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dBAVO20通频带: ,0.75wBKHz矩形系数: 。1.r要求:放大器电路工作稳定,采用自耦变压器谐振输出回路。1.2.2 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设计振荡频率 650ofMHzK频率稳定度 4/1输出幅度 .3opUV采用西勒振荡电路,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负载对振荡电路的影响,采用了射随器作为隔离级。1.2.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输出功率 Po125mW(设计时按 200mW 计算) ,工作中心频率 fo=6MHz,65%。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61.3 基本设计条件1.3.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回路电感 L=4H, , , ,晶体
10、管用 9018,=50。01Q1p20.3查手册可知,9018 在 、 时, , ,ceVEImA86uiegs20oegus, , , 。7oecpf9iepf45fys.rey负载电阻 。电源供电 。10LRK12cV1.3.2 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设计电 源 供 电 为 12V, 振 荡 管 BG1 为 9018(其主要参数 50,cmIA5,CEQV,取 =100,fT1100MHz ) 。隔离级射随器晶体管 BG20.,CESV8-9FEh也为 9018。1.3.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电源供电为 12V,负载电阻,RL=51,晶体管用 3DA1,其主要参数:Pcm=1
11、W,Icm=750mA, , , ,功率增益 Ap13dB(20cesU1.5VTf=70MHzfeh10倍) 。2 高频小信号电路设计2.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一般用于放大微弱的高频信号,此类放大器应具备如下基本特性:只允许所需的信号通过,即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放大器工作状态应稳定且产生的噪声要小。放大器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7图 2.1 单调谐放大器电路 典型的单调谐谐振放大器原理如图,图中,RB1,RB2,RE 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E 是 RE 的旁路电容,C1,C2 是输入输出
12、耦合电容,L,C 是谐振电路,R 是集电极(交流)电阻,他决定了回路的 Q 值,带宽。为了减轻负载对回路的的影响,输出采用了部分接入的方式。2.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参数设置在初级设计时,大致以此特性作考虑即可. 基本步骤是: 1)选定电路形式依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考虑高频放大器应具有的基本特性,可采用共射晶体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设计参考电路见图 1 所示。 图中放大管选用 9018,该电路静态工作点 Q 主要由 Rb1 和 Rw1、R b2、Re与 Vcc 确定。利用 和 、 的分压固定基极偏置电位 ,如满足条件1bRw2b BQV:当温度变化 ,抑制了 变化,BQI1 CQIBVEBQ
13、ICICQI从而获得稳定的工作点。由此可知,只有当 时,才能获得 恒定,故硅管应用时, BI1 B。只有当负反馈越强时,电路稳定性越好,故要求 ,一BQII)105( BEQV般硅管取: BEV)53(2)设置静态工作点由于放大器是工作在小信号放大状态,放大器工作电流 一般在CQI0.82mA 之间选取为宜,设计电路中取 ,设mAIc5.1KRe1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8因为: 而 所以:EQeVIREQCI1.51.5EQVmAKV因为: (硅管的发射结电压 为 0.7V) BBEQB所以: 1.50.72.Q因为: 所以:EQCEV VVCEQ8.92.1因为: 而 取 BBbIR)/(
14、2 mAI035/BQ12I则: 取标称电阻 6.2K/10.036.QIK因为: 2/)(bBQCbRV则: ,考虑调整静态电流 的12.7.6RCQI方便, 用 22K 电位器与 15K 电阻串联。b3)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回路中的总电容 C因为: 12ofL则: pffCo3.5)2(1回路电容 C因有 21()oep所以 5.3748.3FpF取 C 为标称值 30pf,与 5-20Pf 微调电容并联。求电感线圈 N2 与 N1 的匝数:根据理论推导,当线圈的尺寸及所选用的磁心确定后,则其相应的参数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确定值,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常数。此时线圈的电感量仅和线圈匝数的平方成正比,
15、即: 2KNL式中:K-系数,它与线圈的尺寸及磁性材料有关;N- 线圈的匝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9一般 K 值的大小是由试验确定的。当要绕制的线圈电感量为某一值时,可先在骨架上(也可以直接在磁心上)缠绕 10 匝,然后用电感测量仪mL测出其电感量 ,再用下面的公式求出系数 K 值: OL2/oLN式中: -为实验所绕匝数,由此根据 和 K 值便可求出线圈应绕ONm的圈数,即: L实验中,L 采用带螺纹磁芯、金属屏蔽罩的 10S 型高频电感绕制。在原线圈骨架上用 0.08mm 漆包线缠绕 10 匝后得到的电感为 2uH。由此可确定2628/10/10/OKNH匝要得到 4 uH 的电感,所需
16、匝数为匝 684210mL最后再按照接入系数要求的比例,来绕变压器的初级抽头与次级线圈的匝数。因有 ,而 匝。则: 匝21Np25.413.01N确定耦合电容与高频滤波电容:耦合电容 C1、C2 的值,可在 1000 pf0.01uf 之间选择 ,一般用瓷片电容。旁路电容 Ce 、C3、C4 的取值一般为 0.01-1F ,滤波电感的取值一般为 220-330uH。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02.3 仿真结果图 2.3.1 仿真电路图图 2.3.2 放大倍数测量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13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在电子线路中,除了要有对各种电信号进行放大的电子线路外,还需要有能
17、在没有激励信号的情况下产生周期信号的电子电路,这种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度的交变能量的电子电路称为振荡器。振荡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反馈型振荡器和负阻型振荡器。根据选频网络采用的器件可分为 LC 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等。振荡器的功能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为此,振荡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线路,也是从事电子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电路。3.1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工作原理分析图 3.1.1 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有 RC、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电路主要由
18、放大网络、选频回路和反馈网络三个部分构成。本实验中,我们研究的主要是 LC三点式振荡器。所谓三点式振荡器,是晶体管的三个电极(B、E 、C) ,分别与三个电抗性元件相连接,形成三个接点,故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其基本电路如图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图 2-1 (a)中构成振荡电路的三个电抗元件, X1、X 2必须为同性质的电抗,X 3 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若 X1 和 X2 均为容抗,X 3 为感抗,则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如图 3) ;若 X2 和 X1 均为感抗,X 3 为容抗,则为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图 4) 。由此可见,为射同余异。x3x2x1cbeLC2cbeC1L2CcbeL1(a) (b)
19、 (c)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2图 3.1.2 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由图可见: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 C1 和 C2;与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的为异性质的电抗元件 L,根据前面所述的判别准则,该电路满足相位条件。 其工作过程是: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由于电路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变化,将产生脉动信号,因任一脉冲信号包含有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因振荡器电路中有一个 LC 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当 LC 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与某一谐波频率相等时,电路产生谐振。虽然脉动的信号很微小,通过电路放大及正反馈使振荡幅度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晶体管进入非线性区域,产生自给偏压,使放大器的
20、放大倍数减小,最后达到平衡,即 AF=1,振荡幅度就不再增大了。于是使振荡器只有在某一频率时才能满足振荡条件, 于是得到单一频率的振荡信号输出。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为:of12oCfL反馈系数 F 为: 12若要它产生正弦波,必须满足 F= 1/2-1/8,太小不容易起振,太大也不容易起振。一个实际的振荡电路,在 F 确定之后,其振幅的增加主要是靠提高振荡管的静态电流值。但是如静态电流取得太大,振荡管工作范围容易进入饱和区,输出阻抗降低使振荡波形失真,严重时,甚至使振荡器停振。所以在实用中,静态电流值一般 ICO=0.5mA-4mA。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优点是:1)振荡波形好。2)电路的频率
21、稳定度较高。工作频率可以做得较高,可达到几十 MHz 到几百 MHz 的甚高频波段范围。 电路的缺点:振荡回路工作频率的改变,若用调 C1 或 C2 实现时,反馈系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3数也将改变。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为克服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缺点,可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电路有两种: 串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电路组成图 3.1.3 克拉泼振荡电路电路特点是在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础上,用一电容 C3,串联于电感L 支路。 功用主要是以增加回路总电容和减小管子与回路间的耦合来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使振荡频率的稳定度得以提高。 因为 C3 远远小于 C1 或 C2,所
22、以电容串联后的等效电容约为 C3。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31/2ofLC与共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相比,在电感 L 支路上串联一个电容。但它有以下特点:1、振荡频率改变可不影响反馈系数。2、振荡幅度比较稳定;但 C3 不能太小,否则导致停振,所以克拉泼振荡器频率覆盖率较小,仅达 1.2-1.4; 为此,克拉泼振荡器适合与作固定频率的振荡器 。 并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西勒电路)电路组成如图 6 示: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4图 3.1.4 西勒振荡电路电路特点是在克拉泼振荡器的基础上,用一电容 C4,并联于电感 L 两端。功用是保持了晶体管与振荡回路弱藕合,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高,调整范围大。
23、电路的振荡频率为:特点:1.振荡幅度比较稳定; 2.振荡频率可以比较高,如可达千兆赫;频率覆盖率比较大,可达 1.6-1.8;所以在一些短波、超短波通信机,电视接收机中用的比较多。 频率稳定度是振荡器的一项十分重要技术指标,它表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源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量越小,则表明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越高。改善振荡频率稳定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力求减小振荡频率受温度、负载、电源等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振荡回路是决定振荡频率的主要部件。因此改善振荡频率稳定度的最重要措施是提高振荡回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频率不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提高振荡
24、回路的标准性。提高振荡回路标准性除了采用稳定性好和高 Q 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还可以采用与正温度系数电感作相反变化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容,以实现温度补偿作用。石英晶体具有十分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谐振频率附近,晶体的等效参量 Lq 很大,Cq 很小,Rq 也不大,因此晶体 Q 值可达到百万数量级,所以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比 LC 振荡器高很多。3.2 LC 与晶体振荡器参数设置1)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合理地选择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的起振,工作的稳定性,波形12(34)ofLC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5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般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远离饱和区而靠近截止区的
25、地方。根据上述原则,一般小功率振荡器集电极电流 ICQ 大约在 0.8-4mA 之间选取,故本实验电路中:选 ICQ=2mA VCEQ=6V =100则有 KIURCQEce 3261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Re 值适当增大,取 Re=1K 则 Rc2K因:U EQ=ICQRE 则: UEQ =2mA1K=2V因: IBQ=ICQ/ 则: IBQ =2mA/100=0.02mA一般取流过 Rb2 的电流为 5-10IBQ , 若取 10IBQ因: 则: 取标称电阻BQbIV2 7.0EQ KVRb5.132.0712K。因: : 21bBQCbRVVb 3.417.21为调整振荡管静态集电极电流的
26、方便,Rb1 由 27K 电阻与 27K 电位器串联构成。2)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回路中的各种电抗元件都可归结为总电容 C 和总电感 L 两部分。确定这些元件参量的方法,是根据经验先选定一种,而后按振荡器工作频率再计算出另一种电抗元件量。从原理来讲,先选定哪种元件都一样,但从提高回路标准性的观点出发,以保证回路电容 Cp 远大于总的不稳定电容 Cd 原则,先选定 Cp为宜。若从频率稳定性角度出发,回路电容应取大一些,这有利于减小并联在回路上的晶体管的极间电容等变化的影响。但 C 不能过大,C 过大,L 就小,Q 值就会降低,使振荡幅度减小,为了解决频稳与幅度的矛盾,通常采用部分接入。反馈系数 F
27、=C1/C2,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 1/81/2。因振荡器的工作频率为: Lf210当 LC 振荡时,f 0=6MHz L12H本电路中,则回路的谐振频率 fo 主要由 C3、C4 决定,即)(2143CLf有 。取 C3 =120pf,C4=51pf(用 33Pf 与 5-20Pfpff7643的可调电容并联) ,因要遵循 C1,C 2C3,C4,C 1/C2=1/81/2 的条件,故取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6C1=200pf,则 C2=510pf。对于晶体振荡,只需和晶体并联一可调电容进行微调即可。为了尽可能地减小负载对振荡电路的影响,振荡信号应尽可能从电路的低阻抗端输出。例如发射极接
28、地的振荡电路,输出宜取自基极;如为基级接地,则应从发射极输出。3.3 仿真结果图 3.3.1 仿真电原理图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7图 3.3.2 振荡波形显示图 3.3.3 振荡频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84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4.1 高频谐振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器工作时,设输入信号电压: tUubmcos则加到晶体管基极,发射级的有效电压为: 由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可知,如图所示:tUubmBbBE cos图 4.1.1 谐振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当 时,管子截止, 。BZEUu0ci当 时,管子导通,)(BZECUug式中: 为折线的斜率: Cg所以有: ,
29、BZbmBc tUi cos即功放输出的 Ic 为一连串不连续的余弦脉冲。高功放为什么能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呢?因为尖顶余弦脉冲的数学表达式为:Ccticos1max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19若对 傅里叶级数分解,即:ci .cos.2coscosI 11 tItIt CmnCMCMO 由此可知,任何一个余弦脉冲,都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基波、二次谐波。 。 。n 次谐波)分量所构成,利用功放负载 LC 回路的选频功能,适当选择LC 的参数使之谐振与基波频率, 尽管在集电极电流脉冲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但由于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滤波作用,故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仍为不失真的正弦波。此时,谐振回路两
30、端的电压可近似认为只有基波电压,即: tRItUuOcmCmoscos1式中,U cm 为 uc 的振幅; Ro 为 LC 回路的谐振电阻, 为集电极基波电1cmI流振幅。在集电极电路中,LC 谐振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为 :O221102IIPcmcmcm集电极电源 EC 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为:ICO 为集电极电流脉冲 ic 的直流分量。0E集电极效率 C 为输出高频功率 Po 与直流输入功率 PE 之比,即:4.2 高频谐振功放的工作状态确定及参数设置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即欠压、临界和过压。当谐振功放的静态工作点、输入信号、负载发生变化,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变化。 对高频
31、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输出大功率、高效率,为兼顾两者,通常选丙类且要求在临界工作状态,其电流流通角 在 600900 范围。现设c=700。c查表得: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直流 ICO 分解系数 ,集电极电0(7).25流余弦脉冲基波 ICM1 分解系数, 。设功放的输出功率为 0.5W。01(7).4CcmEIU0102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0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的等效电阻为: 22()(1.5)10(CESpoVcRPW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为: 1/9cmopIA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最大振幅为: ax1/()5/0.4216cccImA集电极电流脉冲的直流分量为: max()26.coocI
32、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为: 12540.6DCOPVImAw集电极的耗散功率为: 0.6o集电极的效率为: (满足设计要求)/./7%oD已知: 即13pAdB2pA则:输入功率: /0.5/Pi mV基极余弦脉冲电流的最大值(设 3DA1 的 =10) 21.6BmIcA基极基波电流的振幅为: 011(7)9.5BmIA得基极输入的电压振幅为: 2/3iBmVPIV1)基极偏置电路计算因 则有 :cosEZBmV 0cos5.cos71.EbmZ因 则有 :ECOIR3/1./(4)2coRVI取高频旁路电容 pfE01.22)计算谐振回路与耦合线圈的参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1输出采用 L
33、 型匹配网路, 10,5pLR2(1)pLRQ1.076L20SL260.5.4S H2211()().46.7.7pSLQ则 2261259430PCpFf匹配网路的电感 L 为 ,电容 C 为 。.46H3) 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高频电路的电源去耦滤波网络通常采用 型 LC 低通滤波器,滤波电感 0 可按经验取 50100H,滤波电感一般取 0.01F。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24.3 仿真结果图 4.3 高功放电路图 4.3 波形和幅度显示电压幅值输入高频信号 138mv经第一级放大(甲类) 9.80v经第二级放大(丙类) 17.93v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35 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
34、开设了通信电子线路这门课,这门学科属于电子电路范畴,是我们的专业课,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暨通信电子线路之后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最后一周的课程设计,人人都盼着早日回家,实无心思,确实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
35、设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一种锻炼,一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完全可以把这个当作基础东西,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才可以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少有人会一步登天,永不言弃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4参考文献1.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谢自美 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杨翠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3.模拟电子线路.谢沅清.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4.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 .高教出版社出版社5.高频电子线路辅导.曾兴雯 陈健 刘乃安.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6.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 ,何中庸译,科学出版社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25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 名 性 别 男专业班级 题 目:通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1.负载电阻又 5K 增大到 10K 欧姆,放大器如何变化?答:放大器的品质因数增大,通频带变宽,选择性变差。2放大器电阻增大,会导致什么变化?答:电阻增大,会导致其工作状态上过压工作状态变化。成绩评定依据: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签字:_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