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914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简章3743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子科技大学2014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 、 “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代码 目 录学校概况 2招生类别 3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4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 8学院介绍 10常见问题 25招生咨询 26学校概况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985 工程” 、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 1956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

2、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学校 1960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 年首批成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 年,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电子科技大学的协议,学校进入了国家“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近年来又先后成为教育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重点共建高校。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 5000 余亩,包括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九里堤校区等三个校区。

3、其中,正逐步成为主校区的清水河校区占地 4000 余亩,总建筑面积约 70 万,种植银杏、楠木、香樟、水杉、桂花等各类乔木 2 万多株,基本建成数字化绿色校园。学校拥有馆藏图书 252 万册,数字文献资源 197271GB(包含各类网络数字图书共计 722 万册) ,建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健身馆等体育设施。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 个(所包括的 6 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4 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 39 个。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52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9 个,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硕士(含

4、 13 个工程领域)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 6 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 10 个。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 35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2100 余人,教授 359 人。拥有一支包括 8 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 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 位长江学者,16 位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7 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在内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 1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品牌专业,拥有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子实验教

5、学示范中心等 10 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 (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2011 年度科技经费达到 8 亿元, “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8 项、部省级奖励 100 余项,发表论文(专著)23500 余篇(部) ,申请专利 2100 余项。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 30000 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11000 余人。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

6、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以上,录研率达到 45%以上,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 IT 领域。学校与世界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 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学校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合作培养协议,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校期间都可以申请出国留学,交流学习或联合培养。英特尔、微软、TI 和 IBM 等跨国公司也在我校设立了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电子科技大学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以

7、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招生类别性质 发证 层次 授位 类别 报考方式 录取类别学术学位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博士 专业学位 工程自主招生1. 本科直读(十月报名)2. 硕博连读(三月报名)3.公开招考(三月报名)自筹或委培或定向(定向只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学术学位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全日制 毕业证学位证硕士专业学位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全国统考1.推荐免试(九月申请)2.全国统考(十月报名)自筹或委培或定向(定向

8、只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工程硕士公共管理在职联考(GCT)第一阶段全国联考(七月报名)第二阶段自主考试(十二月考试)非全日制 学位证 硕士 专业学位高级工商管理EMBA自主招生 咨询报名委培博士 工商管理博士中外合作 国 外学位证硕士国外学位 国际工商管理自主招生 咨询报名 不限说明:1、性质全日制:博士生均为全日制,推荐免试和参加每年 1 月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录取的硕士生均为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将颁发硕士毕业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非全日制:参加每年 10 月 GCT 考试和自主招生录取的硕士生均为非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只颁发硕士学位证。2、录取类别

9、自筹:新生没有工作单位,须交纳学费,同时可申请学业奖学金(最高可全额减免学费)和助学金,入学须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由学校统一派遣。委培:新生有工作单位或工作去向,须交纳学费,但不能申请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入学须签订委培协议(除国防生外) ,不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回委培单位就业,学校不派遣。定向(只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国家承担学费,入学须签订定向协议(除强军计划外) ,不调入个人档案,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学校不派遣。工程硕士招生简章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320 号文件精神,我校组织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代码 085200。一、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10、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1、2010 年 7 月 31 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2009 年 7 月 31 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 ,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二、报名方法第一阶段:网上报

11、名时间:2013 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 10 日网址: 或:http:/ 、 资格审查表 、准考证、成绩单及录取后的录取信息上使用) 。(2)网上报名期间,可以随时登录浏览、修改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后请牢记网上报名编号。(3)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4)考生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报考信息,我校均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5)研究方向可不填,或者填为专业名称。第二阶段:现场确认时间:2013 年 7 月 12 日至 15 日地点:四川省内考生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 4 号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逸夫楼 221四川省外考生 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要求:(1)考生持规定的身份证件

12、(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及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到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并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 。(2)现场打印“报名登记表” ,考生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经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三、入学考试第一阶段时间:2013 年 10 月 27 日上午 8:3011:30地点:由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具体考试地点以准考证公布为准。科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纲: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注意:10 月 17 日后,考

13、生可登陆 网上打印准考证。第二阶段时间:2013 年 12 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电子科技大学(具体地点另行通知)科目:(1)专业课(满分 100 分) ,由学校统一组织。(2)面试 (满分 100 分) ,学院组织。要求:(1)第二阶段考试前须持2013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 下载) 、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原件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境外学历、学位证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在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发布后另行通知。(2)缴纳二阶段考试费及复试费共 200 元。四、录取我校自主划线,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面试)择优录取。

14、招生人数:根据生源质量自主确定。五、学习年限软件工程领域 2 至 4 年,其它专业领域 3 至 5 年,可视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六、授位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合格,授予工程硕士学位。根据教育部规定,非全日制教育均不颁发毕业证。七、学费软件工程领域全过程 3.2 万元,其他专业领域全过程 2.4 万元,可分两次缴清:新生入学时缴纳二分之一,次年 9 月注册前再缴纳二分之一。注:从 2011 年开始已取消 GCT 免试申请,全国联考各科目考试成绩当年有效。附件 1:招生学院及专业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0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8520

15、8 电子与通信工程002 电子工程学院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0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085204085208085209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004 物理电子学院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005 光电信息学院 085202085208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0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11 计算机技术007 自动化工程学院 085203085210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008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085201085236机械工程工业工程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085239085240项目管理物流工程022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085212 软件工程附件 2:招生

16、专业及专业课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课085201 机械工程 103 工程控制基础085202 光学工程 115 基础光学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104 电子测量原理085204 材料工程 106 固体物理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08 数字电路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 116 电路设计基础085210 控制工程 109 自动控制原理085211 计算机技术 110 计算机原理085212 软件工程 114 程序设计(C 语言)085236 工业工程 112 工程经济学085239 项目管理 113 管理学原理085240 物流工程 113 管理学原理附件 3:参考书目专业课 参考

17、书目 第一编者 出版社103 工程控制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沈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104 电子测量原理 电子测量原理 古天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年106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基础 曹全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年108 数字电路 数字逻辑(第二版) 毛法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109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2001 年110 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罗克露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年114 程序设计(C 语言) C 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陈文宇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年112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 钟世谋 电子科技大学出

18、版社 2008 年113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115 基础光学 光学教程(第二版) 叶玉堂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116 电路设计基础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320 号文件精神,我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学位代码 125200。一、报考条件2010 年 7 月 31 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考生资格审查表除由

19、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外,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经省级人事部门审查盖章。非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录取比例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人数的 20%。二、报名方法第一阶段:网上报名时间:2013 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 10 日网址: 或:http:/ 、 资格审查表 、准考证、成绩单及录取后的录取信息上使用) 。(2)网上报名期间,可以随时登录浏览、修改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后请牢记网上报名编号。(3)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4)考生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报考信息,我校均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5)研究方向可不填,或者填为专业名称。第二阶段:现场确认时间:2013 年 7 月 12

20、 日至 15 日地点:四川省内考生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 4 号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逸夫楼 221四川省外考生 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要求:(1)考生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及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到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并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 。(2)现场打印“报名登记表” ,考生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经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三、入学考试第一阶段时间:2013 年 10 月 27 日地点:由当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具体地点

21、以准考证公布为准。科目:(1)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含公共管理基础、语文、数学、逻辑) ;10 月 27 日上午 8:30-11:30考纲: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版)(2)外国语(英语) ;10 月 27 日下午 2:30-5:00考纲: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注意:10 月 17 日后,考生可登陆 网上打印准考证。第二阶段时间:2013 年 12 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电子科技大学(具体地点另行通知)科目:(1)政治理论(开卷) (满分 100 分) ,由学校统一组织。(2)面试(满分 100

22、分) ,由学院组织。要求:(1)第二阶段考试前须持2013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 下载) 、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原件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境外学历、学位证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资格审查具体时间在第一阶段考试成绩发布后另行通知。(2)缴纳二阶段考试费及复试费共 200 元。四、录取我校自主划线,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面试)择优录取。招生人数:75 人。五、学习年限2 至 4 年,可视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六、授位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合格,授予 MPA 硕士学位。根据教育部规定,非全日制教育均

23、不颁发毕业证。七、学费全过程 2.8 万元,可分两次缴清:新生入学时缴纳二分之一,次年 9 月注册前再缴纳二分之一。学院介绍学院代码及学院名称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0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002 电子工程学院 01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013 外国语学院004 物理电子学院 016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005 光电信息学院 017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0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8 资源与环境学院007 自动化工程学院 019 航空航天学院008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022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0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

24、24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010 数学科学学院 0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0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于 1994 年 10 月由学校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无线电技术系。学院建立至今,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无线电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支中坚力量。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 1956 年建校(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初期的有线电设备系,其主体是有线电、电报电话和通信三个专业。1958 年在专门化基础上建立了电视、微波多路通信、电子测量技术专业。自 1977 年恢复高考和高校秩序正常化以来,学校对专业重新进行了调整,成立了无线电技术

25、系,为人们熟知的老一系。设有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测量专业。二十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通信产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1995 年 3 月 25 日正式挂牌成立由三个系(无线电技术系、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系)和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战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和信息系统研究所组成。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各种信息的传输、存贮、变换、处理、检测与可视化等领域。今天教学和科研已成为通信学院发展的两个中心,拥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与信息系

26、统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一个部级研究所(信息与系统研究所) 。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树立了教学科研并重共同发展,以国家、国防建设需求为牵引、为国家输出一流的通信合格人才为最终目的,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院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最具知名度、最受学生欢迎的学院之一。同时通信工程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方向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国家重要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基地。几十年来,通信与信息工程

27、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赏。他们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华为技术公司总裁孙亚芳等杰出校友,以及众多著名教授、工程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学科研奖若干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 20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若干部,对于我国电子科学、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世纪的朝阳中,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正伴随着全球通信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长风破浪,直济沧海!002 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学院,由微波工程系、电子工程系

28、、信息工程系、集成电路与系统系和电子实验中心组成。学院拥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博士点,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按大类招生,包含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四个专业) ;拥有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子类)两个国家级教学基地, “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 300 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 “千人

29、计划”入选者 3 人,长江学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2 人,四川省百人计划 3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11 人;正高 46 人、副高 92 人,博士生导师 41 人。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电子侦察与信息对抗、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非线性电路与复杂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电磁学及其工程应用、天线工程、微波毫米波技术等多个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建设有电子系统综合试验、大型微波暗室、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在线测试等科研基地。形成了“军事电子” 、 “基础研究” 、和“与企业合作的应用技术研

30、究”的三足鼎立的科研格局。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遍布海内外 IT 领域,在国防科研战线,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处处都有要学院校友的风采。以香港城市大学薛泉教授(IEEE Fellow) 、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神舟载人飞船”测控系统总工程师席政少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0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初期的无线电零件系,2001 年 11 月由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与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下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

31、系。学院是“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单位,拥有 2 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研发培训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1 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信应用单晶材料) ;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电磁防护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 ;3 个“211 工程”建设的研究机构(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基地、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应用实验室、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4 个研究平台(材料与器件制造工艺平台、微细加工平台、电磁性能测试与微结构表征平台

32、、集成电路设计平台) 。此外,学院还拥有从事教学、研究、开发、设计的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材料微观分析中心、纳米技术中心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室。学院拥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及“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7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 5 个本科专业。以上学科均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在本学科所涉及的主流方向上具有综合优势,并被国内外

33、同行所认可。学院现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教授、工程院院士李言荣教授领衔的具有雄厚科研、教学力量的师资队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5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1 人,教授 58 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69 人,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目前,各类毕业生供不应求。004 物理电子学院物理电子学院成立于 2001 年 10 月,现设有应用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真空电子技术系、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和现代物理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 198 人,拥有一支以中科院院士刘盛纲教授为学术带头人,3 位“千人计划”入选者、1 位

34、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3 位博士生导师、40 位教授、55 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为核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6 位,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 1 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6 位,7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在“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中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物理电子学” (国家重点学科) 、 “无线电物理” 、 “光学” 、 “等离子体物理” 、 “凝聚态物理” 、 “理论物理”6 个二级学科点。学院目前在七个学科点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 169 人

35、,硕士研究生 521 人。学院在“应用物理学” (四川省特色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川省特色专业) 、 “真空电子技术” (国防特色紧缺专业)等三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 1116 人。2008 年,新增“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学院实施了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班导师制等学生管理机制,学生工作的各项指标(英语四六级、毕业率、就业率等)一直名列学校前茅。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拥有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863 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太赫兹科学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激光与毫米波系统实验室

36、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室,拥有国内高校中唯一能进行大功率微波、毫米波器件的理论研究、计算模拟、制管,到测试的系统研制基地。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入了国家的“拓展提高序列” 。学院在太赫兹研究、微波电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学、新型受激辐射器件、毫米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及应用、固体光学和热学、空间光学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 973 计划、国家 863 计划、ITER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攻关项目以及对外引进等大量高水平科研项目。 “十一.五”期间,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太赫兹技术的“973”项目,独立承担国家重大专项 1 项

37、,多学科参与国家重大专项 5 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 2 项,参与国际 ITER 计划,科研项目类型多样化,在国内已具有较好的影响力;科研总经费近 2 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10 项,申请和授权专利 74 项,发表科技论文 1354 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 966 篇。2003 年,刘盛纲院士获得了毫米波、红外线领域的国际最高奖 K.J.Button 大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学院还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支 220GHz 太赫兹回旋管、8 毫米高功率回旋行波管、3mm 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和 8 毫米高功率回旋速调管,研制的微波管 CAD 软件已成为我

38、国微波管 CAD 设计的首选软件。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建有“电子科技大学美的微波管技术及微波能应用联合实验室” 、 “电子科技大学宇光电子器件工程中心” 、 “电子科技大学宝通天宇超宽带电子学联合实验室” 、 “电子科技大学雷奥风电传感器新能源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 、 “电子科技大学 CST 培训中心”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中国英国/欧洲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学术研讨会(2008 年) 、首届 IEEE MTT-S(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国际微波研讨会(2008 年) 、国际微波毫米波技术会议(ICMMT) (2010 年)等国际会议。2010 年,举办了由

39、 16 位院士、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参加的中国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应用发展研讨会。派出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合作研究、考察访问达 100 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 500 余人次,邀请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及国内相关专家来短期讲学、交流 100 余人次。沧桑巨变,风雨彩虹。物理电子学院将继承和发扬“求真,求实,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 ,把握机遇,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二级学院而努力奋斗。005 光电信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是国家“985”和“211”工程我校重点建设的单位。学院目前由光电子技术系、光信息科

40、学与显示工程系以及光电工程中心构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授 30 余人,副教授 40 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 5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平台。现拥有“电子薄膜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室) 、4 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显示科学技术” 、 “信息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通过

41、“985” 、 “211”工程的建设,学院新建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设计平台、制备工艺平台、测试表征平台,形成了光电薄膜集成器件一体化研究平台。现有科研、教学实验室 6000 平方米,仪器设备 2000 余台,价值 6000 万元。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要。在光纤通信、激光技术与器件、新型敏感材料及传感器、信息显示、光电成像、集成光学、光电子测量、微波声学、光纤传感与光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处于前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十一五”以来承担科研任务 300 余项,科研经费充裕,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 项、部(省)级科技奖励 9 项,获得发明专利

42、授权 40 余项。学院还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与德国康米尼茨大学、澳大利亚伍伦共大学、荷兰埃因霍温技术大学、美国康宁公司、荷兰菲利普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我院在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具有硕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具有硕士授予权。光电信息学院在 50 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领域,优化专业设置,以科研促进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严谨的治学风格和积极进取的学术范围。历年来,我院培养的人才,以素质全面、专

43、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光电学院将大力倡导“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争取把学院建设成为光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0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 1958 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1979 年成立计算机系,1984 年建立微机所,同年成立计算中心,1995 年整合系、所、中心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两个

44、本科专业。学院现设有学科基础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系、信息安全系四个系,拥有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全国仅 6 所) 、 “IBM 主机系统教育中心(成都) ”(全国仅 8 所)和四川省软件测评中心等三个实验中心,有计算机推理与可信计算实验室、智能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等十余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 302 人,其中专任教师 242 人,院士 2 人,国家“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 1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人,博士生导师 29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40 人,副教授 55 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17和 23。目前,学院具有

45、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 14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0%。具有海外学习和访问经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达 33。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 3000 人,其中博士生近 300 人,硕士生 900 余人,本科生 1400 余人。几十年来,学院共完成科研项目上千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了我国第一代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DJS-104 的研制,在国内首先仿制成功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441-B 机和 DJS-130 数字计算机,自行研制成功我国第三代高速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保密通信专用计算机 930)和 JKX-351 工业控制计算机。 “六五”到“十一五”期间,学院作为主研单位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

46、项目,其中重大专项四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国家科技攻关优秀项目奖四项,省部级一等奖九项、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七项。2006 年以来,学院科研经费达 1.5 亿元,承担国家 863 项目1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8 项,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0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 640 多篇,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53项。 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近几年来,每年邀请六十余位国外知名专家进行交流访问,选派 100 余人次优秀师生赴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或进修。2007 年以来,有近百名学生入选国家公派研究生留学计划。每年接收海外留学生,选派本科生赴欧洲、印度实

47、训,与美国、爱尔兰、日本等国高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近年来师生出国交流达500 余人次。007 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校之初成立的电子自动化设备系。1986 年,学校重建自动化系,由电子测量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自动控制三个专业组成。2001 年,以自动化系为主体,与校内相关专业进行整合,改建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 、 “电气信息工程”3 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为国家特色专业,自动化为四川省品牌专业。

48、学院现有在读学生 2600 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生 900 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20 余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58 人,博士生导师 21 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1 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 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7 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 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 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奖 1 人。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 、 “电子系统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 、 “ 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及遥感”、 “现代信号处理与检测技术” 、 “新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 、 “模式识别与机器人”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军用电子测试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组建的“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 ,是总装备部定点的军用测试仪器骨干承制单位,十余年来承担军事预研和型号任务 50 多项,在我国武器装备的维护保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五年来,学院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0 余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发表 S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