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2一、物质激励含义及其方式式3(一)物质激励定义3(二)物质激励模式31.物质激励分类32.各分类特点4(三)物质激励方法51.拉开档次的方法52.合理化建议和创新者提供报酬奖励53.薪酬沉淀制度留住人才 54.完善多种分配机制55.管理阶层把握企业创新原动力6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激励的意义 6(一)对应关系6(二)联系关系6三、物质激励在企业中的应用7 (一)影响激励成功的因素7(二)物质激励的负面因素71.增加成本72.物质激励满足需求后,员工会形成习惯,从而失去激励的效果83.物质激励长期不变成定势后,员工依然会不满8(三)企业薪酬激励方式82(四)选择合适的
2、物质激励方式8(五)物质激励应注意的方面81.物质激励应与相应制度结合起来 92.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不搞“平均主义” 10四、小结10参考文献11摘要激励,是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本文在描述物质激励含义、方法同时,重点讲述了物质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运用物质激励的意义。使管理者使用有效的物质激励方式,更好的引导员工,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关键字激励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意义 物质激励方式 企业管理3物质激励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职能,是根据具体的目标,通过满足人的各项需求,有效启迪和引导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
3、的潜力,使之充满活力并朝着目标前进。因此激励是一种目的性很明确的管理活动。激励有它特定的运行规律,要达到受“激”而“励” 的功效,首先应该掌握和认识激励的分类,并能有针对性地统筹运用。最常使用的激励手段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本文在此浅议物质激励在企业中的运用。一、物质激励定义及其方式(一)物质激励的定义4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质激励。比较科学的解释为: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它的出发点是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可见,物质需求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基本需求,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在我国,由于职工收入较低,所以更是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物质激励主要是改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 二 ) 物 质 激 励 的 模 式1.物 质 激 励 分 类物 质 激 励 包 括 个 人 奖 励 和 团 级 奖 励 。 个 人 奖 励 包 括 三 种 基 本 形 式 : 计 件制 、 计 效 制 和 佣 金 制 。 其 中 计 件 制 包 括 简 单 计 件 制 、 梅 克 里 多 计 件 制 、 泰 勒的 差 别 计 件 制 ; 计 效 制 包 括 标 准 工 时 制 、 哈 尔
5、西 5050 奖 金 制 、 罗 恩 制 ; 佣金 制 包 括 单 纯 佣 金 制 、 混 合 佣 金 制 、 超 额 佣 金 制 。 团 体 奖 励 包 括 斯 坎 伦 计 划 、克 拉 克 计 划 。 ( 图 1)物质激励个人奖励 团体奖励计件制 计效制 佣金制简单计件制梅克利多计件制泰勒的差别计件制标 准 工 时 制哈 尔 西 5050 奖 金 制罗 恩 制单 纯 佣 金 制超 额 佣 金 制混 合 佣 金 制斯 坎 伦 计 划 克 拉 克 计 划5图 1 物 质 激 励 模 式 分 类 图2.各 分 类 特 点在 计 件 制 中 简 单 计 件 制 易 于 掌 握 , 计 算 过 程
6、非 常 简 便 , 因 此 得 到 普 遍 采 用 。公 式 如 下 : 应 得 工 资 完 成 件 数 X 每 件 工 资 率 。 这 种 方 法 将 报 酬 与 工 作 效 率相 结 合 , 可 以 激 励 员 工 的 工 作 表 现 , 产 品 数 量 多 的 员 工 , 收 入 比 较 多 , 可 以 使员 工 更 加 勤 奋 工 作 , 减 少 员 工 偷 懒 。 梅 克 里 多 计 件 制 将 工 人 分 成 了 三 个 等 级 ,随 着 等 级 变 化 工 资 率 递 减 10%。 中 等 和 劣 等 的 工 人 获 得 合 理 的 报 酬 , 而 优 等 的工 人 则 会 得
7、到 额 外 的 奖 励 。 泰 勒 的 差 别 计 件 制 首 先 要 制 定 标 准 的 要 求 , 然 后 根据 员 工 完 成 标 准 的 情 况 有 差 地 给 予 计 件 工 资 。 由 于 计 件 制 侧 重 产 品 数 量 而 相 对 忽 视 产 品 质 量 的 情 况 , 在 其 后 又 出 现 了 计效 制 。 计 效 制 也 有 多 种 形 式 , 标 准 工 时 制 以 节 省 工 作 时 间 的 多 寡 来 计 算 应 得的 工 资 。 当 工 人 的 生 产 标 准 要 求 高 时 , 按 照 超 出 的 百 分 率 给 予 不 同 比 例 的 奖 金 。哈 尔 西
8、5050 奖 金 制 特 点 是 工 人 和 公 司 分 享 成 本 节 约 额 , 通 常 进 行 五 五 分 账 ,若 工 人 在 低 于 标 准 时 间 内 完 成 工 作 , 可 以 获 得 的 奖 金 是 其 节 约 工 时 的 工 资 的 一半 。 罗 恩 制 奖 金 水 平 不 固 定 , 依 据 节 约 时 间 占 标 准 工 作 时 间 的 百 分 比 而 定 。 佣 金 制 以 对 销 售 人 员 为 例 , 单 纯 佣 金 制 是 一 种 风 险 较 大 而 且 挑 战 性 极 强的 制 度 , 工 资 每 件 产 品 单 价 提 成 比 率 x 销 售 的 件 数 。
9、混 合 佣 金 制 的 收 入 销 出 产 品 数 单 价 提 成 比 率 底 薪 。 超 额 佣 金 制 收 入 销 出 产 品 数 x 单价 x 提 成 比 率 (一 般 为 2.5%) 定 额 产 品 数 X 单 价 x 提 成 比 率 从 以 上 三 种 佣 金制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 根 据 产 品 销 售 状 况 不 同 , 应 制 定 不 同 的 员 工 奖 励 的 制 度 , 只有 这 样 , 才 能 保 证 在 最 少 奖 金 支 出 的 比 例 上 实 现 最 大 的 激 励 效 果 。团 队 奖 励 中 的 斯 坎 伦 计 划 的 目 的 是 减 少 劳 力 成 本
10、 而 不 影 响 公 司 的 正 常 运转 。 奖 励 主 要 是 根 据 员 工 的 工 资 (成 本 )与 企 业 的 销 售 收 入 的 比 例 , 激 励 员 工增 加 生 产 以 降 低 成 本 , 因 而 使 劳 资 双 方 均 可 获 利 。 克 拉 克 计 划 在 原 理 上 与 斯 坎 伦 计 划 相 等 , 但 计 算 方 式 要 复 杂 得 多 , 克 拉克 计 划 的 基 本 假 设 是 工 人 的 工 资 总 额 保 持 在 工 业 生 产 总 值 的 一 个 固 定 水 平 上 。克 拉 克 主 张 研 究 公 司 过 去 几 年 的 记 录 , 以 其 中 工 资
11、 总 额 占 生 产 价 值 的 比 例 作 为标 准 比 例 , 以 确 定 资 金 的 数 目 。 (三)物质激励方法在现代企业中,主要的物质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61.拉开档次的方法 这一点已经被广大企业普遍应用到实际管理当中。 2.合理化建议和创新者提供报酬奖励 这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方式。 3.薪酬沉淀制度留住人才 可以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年薪制,实行年薪沉淀制度,其年薪当年只能拿走一小部分,其余在未来几年之后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或工作上出现问题,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这样可以留着人才,也可以使他们安心工作,尽心工作。 4.完善多种分配机制 对不同类型人员,不同工作性
12、质的单位或部门应该制定不同的薪酬方案,使之能发挥激励作用。比如机关与基层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供应、销售与其他部门的人员,高级与一般管理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与普通工人,等等,他们的薪酬方案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结合绩效考核情况,完善薪酬分配方案,使之适应不同类型人员的需求,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5.管理阶层把握企业创新原动力 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技术入股、利润提成等措施,通过公平的分配体制,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就有回报。只有分配关系理顺了,员工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激励的意义有研究发现,在
13、缺乏激励的一般岗位上,员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到 80-90%左右,其中 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所运用的激励机制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问题出现在哪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一 ) 对 应 关 系精 神 激 励 与 物 质 激 励 相 对 应 , 是 按 照 激 励 的 内 容 划 分 的 两 种 激 励 形 式 。 是 分别 采 用 物 质 鼓 励 和 精 神 鼓 励 调 动 人 们 积 极 性 的 两 种 方 法 。 物 质 方 面 和 精 神 方 面的 需 求 , 是 人 们
14、 产 生 某 种 动 机 , 导 致 某 种 行 为 的 主 要 源 泉 。 ( 二 ) 联 系 关 系精 神 激 励 和 物 质 激 励 紧 密 联 系 , 互 为 补 充 , 相 辅 相 成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也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送业绩优秀的员工去培训,给他们继续深造的机会,给员工充分授权,让他们有更多业绩,给员工以公平竞争晋升的机会等等,7这些对员工来说既是精神鼓励,又隐含着物质激励。精 神 激 励 需 要 借 助 一 定 的 物质 载 体 。 而 物 质 激 励 则 必 须 包 含 一 定 的 思 想 内 容 。 与唯物主义哲学讲的一样,世界是先有物质,再有精神,激励员工也脱离不
15、了这个道理。先满足员工期望的物质需求,再用精神需求加以刺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激励效果。单纯的物质或精神激励,都不能全面地满足员工的需要,必定会陷入恶性管理循环中,无法自拔。 不论精神还是物质激励,都要适当,不能滥用。 凡事都要有度,超过了合适的限度,便会产生负面效果。马克思曾经指出过,员工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但它并非是万能的、绝对的、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效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奖励像各种形式的表扬、颁发奖状、授予荣誉称号、合理分派工作、职务晋升等,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精神和社会的需要,而且具有教育性,对物质需要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奖励激励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善于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
16、合起来;奖励要及时,过时的奖励,不仅削弱奖励的激励作用,而且可能导致员工对奖励产生漠然视之的态度;奖励的方式要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奖励的程度要同下属的贡献相当,领导者要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拉开奖励档次;奖励的方式要富于变化。同样惩罚也是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领导者要做到惩罚合理,达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目的。海尔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得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它成功的秘诀就是激励机制的运用和发展。激励机制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个人的自由、
17、自强、自尊精神的发展,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获得,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这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企业必须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企业首先应该予物质激励以高度的关注,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多元化回报与激励体系;其次,在对员工的内在需求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有针对性的非物质激励措施;再次,通过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建设,才能在企业内部构建长效的激励动力源泉。同时对于精神激励也不能仅仅像以前只停留在口头上,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物质投入,通过系统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化能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组织承诺度;通过文化
18、和氛围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通过机制优化和变革,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8三、物质激励在企业中应用(一)影响激励成功的因素1.激励所采取的方案本身是否在满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员工的切身需要。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是激励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2.激励措施是否现实可行,并为员工所认可和接受。3.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4.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的手段,应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二)物质激励的的负面因素1.增加成本。2.物质激励满足需求后,员工会形成习惯,从而失去激励的效果。3.物质激励长期不变成定势后,员工依然会不满。(三)企业薪酬激励的方式当前世界
19、上企业薪酬激励的主要方式有风险年薪制和持股期权激励机制。企业经营得好的经营者,可以拿到全额年薪,包括基本年薪、风险年薪和奖励年薪;企业经营业绩差的经营者将视具体情况只能拿到部分年薪。通过实行年薪制,可以使经营者的灰色收入明朗化,同时可以激励经营者提高风险意识。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以人力资本的大小享受企业收益的分配权。具体做法:A、收入股份化,在考核的基础上,企业经营者将自己的部分收益转化为企业股份,经营者依此股份享受企业的股本分红。B 、设置管理股,让经营者以企业股份的形式享受企业经营收益,经营者离开企业,该股份也就自行消失。C、设置股份期权,让企业经营者享有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价格购买一定份
20、额股份的权力。除了以上激励方式外,还有员工的考勤奖励、销售激励、利润分享等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员工的“行为模式”在薪酬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单一依赖工作业绩来评定薪酬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因为那些尽心尽力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员工,一方面宣扬了企业文化或企业价值观,一方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潜在的推动作用。(四)选择合适的物质激励方式企业招聘到自己所需的“千里马” 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使他们得9到有效激励,设法激励出员工的成就感,满足员工成长的需要,使其稳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人认为,企业需主要靠成功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和激励
21、员工,物质激励是次要的,在本文中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物质激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从这层意义上说,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国外企业对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视的,认为这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还建立了一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采取物质激励的效果可能会好于精神激励。在一个企业里,最令员工沮丧的是,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出色的业绩后,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有得到期望的特别奖励,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业绩平平的员工相同。如果企业存在的这种薪酬制度得不到及时改善,
22、久而久之,业绩优秀的员工就会变得麻木或不以为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将慢慢消失殆尽,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因为,没有激励的员工其工作效率和业绩都会大打折扣,员工的个人效率对企业的整体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员工是“经济人 ”,薪酬是员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而且,如果员工通过努力能够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也直观地体现了其价值。目前,企业的物质激励主要由企业的薪酬制度来体现。企业要充分重视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以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薪酬制度要体现公开性和公平性,即首先要让员工都知道,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得到什么报酬;其次要有一个衡量员工业绩的客观标准,即让员工心服口服的绩效
23、考核方式,使员工的贡献与回报成正比。例如要不断以绩效考核体系得变化激励或转变员工潜在需求,如设置不同项目奖励,刺激员工的进取心,以培训和学习的手段,将员工疲惫的心态和对物质的过渡追求专项技能提升和绩效提升,以末位淘汰给反向压力,使员工不断增强安全感方面的关注,以强化责任感。有经济学家认为,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既有外部的拉力外部精彩的世界吸引着他,也有内部的推力糟糕的内部环境把他推了出去。人才外流的主要力量还是主要来自企业的内部,因此,企业为留住优秀的员工,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机制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0那么,该如何选择物质激励的
24、方式呢?物质激励方式非常之多,我们必须注意选择相对合适的,将长期(培训,分红)与短期(加薪,福利提升) 、无形(提供更好的办公条件)与有形(补充住房基金)结合使用。总之,选择那些边际效用最大的物质激励方式就能最大程度达到目的。(五)物质激励应注意的方面为了更好的使物质激励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注意在运用物质竭力手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1.物质激励应与相应制度结合起来 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物质激励效应的实现也要靠相应制度的保障。企业应通过建立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氛围,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都能以最佳的效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多做贡献。例如,物质奖惩标准在事前就应制定好并公诸于众且形成制
25、度稳定下来,而不能靠事后的“一种冲动”,想起来则奖一下,想不起来就作罢,那样是达不到激励的目的的。 2.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不搞“平均主义” 美心理学家亚当斯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人对他们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且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为了做到公正激励,必须对所有职工一视同仁,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会产生负面效应。此外,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奖励等于无激励。四、小结物质激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开篇说到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当今这个经济社会,
26、人们出来工作,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企业来讲,物质激励使用得当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发人才更好地工作。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采取物质激励的效果肯定会好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会事半功倍,相反,使用不当则会既伤人又伤己。可以说,如何运用物质激励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所以,建立全新、科学、系统的物质激励体系,对于企业在高手如林的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企业对员工采用以物质激励为主,辅以精神激励能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和体现,从而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的财富。然而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发展阶段
27、、实力等千差万别,因此,在实11践的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适合的激励机制,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否则,在多的制度也会成为废纸一张。参考文献1. 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第四版 ,朱飞,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1.82. 组织中的激励,劳勒三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53. 股权激励机制, 黄明,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44. 这样激励员工最有效-领导者如何掌握撬动员工潜能的杠杆, 马牧原, 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25. 这样激励最有效-员工激励十大方法 , 胡八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 怎样考核员工才自觉 怎样激励员工才积极, 韦良军. 民主与
28、建设出版社,2011.17. 激励的真理, 玛莎.芬尼,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8. 用业绩考核-按薪酬激励, 忠实,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9. 现代企业管理激励.绩效与价值创造, 吴何,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0.110. 管理中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袁瑛, 卢文文,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311. 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 李繁,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 企业激励管理中的非物质激励研究, 吕新军, 企业活力, 2011.313. 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探讨, 李静, 中国商界(下半月) , 2010.1214. 关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 http:/ 2011.315. 从海尔股权激励的波折看上市公司长期激励,苏海南,江洪明,人力资源 HR 经理人,2009.616. 论企业经营者隐性激励与显性激励的有机结合,叶迎,开发研究,2009.417. 领导的艺术:领导无形管理有道,姜岚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