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ge 1 of 44中学生学生方法提要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体系,即前后紧密联系的八个学习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1:当你竭尽全力后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在我们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面临着这么一种无奈的境况: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可成绩却不能进步,甚至有退步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些教师和学生往往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两个原因:一、因为在我努力同时,别人也在努力,并且所用的时间与习题大致相同;二、因为自己的脑子不是特别聪明,因而很难超过别人。上面的两个原因确实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隐含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在学习
2、上很难超越别人。其实,我觉得在学习上一定可以超越别人的,但首选要超越自己,看看自己的分数是否比以前提高了,如果确实提高了,而名次却有所下降,那也是你的进步,只不过别人可能比你进得更快一些。在保持自己分数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名次得以提升,那就说明你有了很大的进步,值得庆贺了。而如果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之后,成绩和名次却并没有提高,或者是只有特别小的提高,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此下去,你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该在变中求得“生存”。这首先就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了。我们的成绩是由我们的学习效率与效果所决定的,而学习效率与效果又与我们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情感
3、态度与意志品质、学习的时间安排和脑力安排、学习计划等密切相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过程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明白了这个根本原因,要想提高我们的成绩,只有一个方法“变”深入反思并改良、优化,甚至彻底推翻我们以前的学习习惯。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你的那种学习习惯已经不能或者是不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了,再这样下去只能是徒劳地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不改变它,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自己毕业时的大概成绩了(当然,超水平发挥例外)。当然,在改变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成熟地思考,千百万不可盲目冲动行事,而改良的过程也应该是渐进的,即先要反思出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某种缺陷后,再思索如何改良或者干脆用更优秀
4、的去替换它。这个过程是一种缓慢的、反复的、渐进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想在各方面都极其似的情况下超越别人,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学习效果与效率上超越别人,而不应该是在学习时间上超越别人。假如我们想在刻苦、认真、动力、目标等学习的意志品质及学习环境因素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超越别人的话,那唯一决定我们学习水平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谁的学习方法巧妙,不,应该是科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谁就能略胜一筹。提到学习方法,印象中有一本写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的书,书中大概介绍了三百多种学习方法,笔者觉得对于一个学生,没必要掌握那么多种方法,否则那也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关键是要科学,符合自己的情况,这才能高效。并且
5、同一种方法,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在别人身上效果显著的学习方法,或许在你身上就不起什么作用。所以,方法有一种挑选与磨合的过程,只要方法科学,磨合得好,就一定能很大程度上促进自己的学习。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对于一种学习方法一定要做到真正地理解了其本质,做不到这一点就只能是照葫芦画瓢了,是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的。最后要补充的是,所谓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也并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再一点,学习成绩除了和学习方法有关外,还受时间安排、用脑安排等一系列学习因素和一系列非学习因素所决定。因此,我强烈建议各位在学海中遨游的学子们,虽然我们不必“吾日三省吾身”,但一定要学会经常反思
6、,从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这才有可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2:揭开优秀学习方法的神秘面纱应朋友的要求,把这篇材料发在这里,希望它能够对学子们有所帮助!注:由于文章是我的学习方法材料的开篇之作,所以较为概括,请谅解。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的客观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而成绩却参差不齐,甚至是相差悬殊,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我近二十近的教学经验判断,只有两点:一是学习方法,一是非智力因素。这两点是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如今,“时间战术”与“题海战术”已经发挥到极致,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提高成绩的唯一并且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的每位教师都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每位学生也都在
7、运用学习方法,可学习的效果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对于学习方法领悟的不同所致。所以,在开始正式学习我的学习方法之前,愿意先和大家谈一谈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Page 2 of 44一、由方法上升到思想与理念,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方法,而应该把学习方法上升为一种学习思想或理念。这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好多学生只是在就方法而谈方法、用方法,甚至好多年轻的教师也是如此,殊不知这是最表面化且最具危害性的做法。所谓的学习方法,其实是学习思想在学习中运用的具体体现而已。学习方法是无穷的,而指导学习方法的学习思想却并不很多,并且是相当
8、稳定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在稳固的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才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学习方法。并且,由于个人自身与学习情况的复杂性、多变性的缘故,并没有哪种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人,适合于一贯到底,都是需要经过学习者的改造,并且要适时调整才行。所以,我们在尝试某种学习方法之前,一定先要弄清支撑着这种学习方法的学习的“工作原理”学习思想,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对它的正确地运用。二、学习思想的特点:语言浅显而意蕴深厚。它没有武侠剧中至高武功的那种潇洒飘逸、令人费解的神秘口诀。只是浅浅的语句,甚至好多同学已经不止一次地从老师那里听到过,或者自己就曾经“感悟”到过,也因而会令一些人不屑,甚至会因此觉得所谓的优秀的学习方法真的没有
9、什么奥妙之处。其实这真是大错而特错了。殊不知,如果你听到过许多教师都在讲着大致相同的学习方法,那么这就正好证明这种方法应该是有效的,是最基本的。而如果你的成绩却不能从中受益,就只能说明你没有真正领悟到它的真谛。其实,越是听似简单的道理,越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而不能被语言浅显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越是语言的简单,它所包蕴的道理就越容易被我们所“浅化”,它所包蕴的哲理就越深刻、越丰富。这也正是好多学生总是感觉自己对学习方法已经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了,却仍然学不如人的缘故。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领悟学习方法的奥妙之处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三、学习方法必须应用于学习的实践当中,在运用中体会
10、,在体会中运用,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学习思想的真谛。不要以为自己真正地理解了某种学习思想,脱离的学习实际而谈论学习方法(思想),无异于纸上谈兵。如果每位同学都真正地理解了老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思想),并且每位学生都是非常爱学习的,那么他们的成绩是不应该有太大的差距的。学习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才能够被我们深入地认识,每一次解决疑难时,都是提高我们对于学习思想的理解的机会。所以,学习方法(思想)来源于学习(教学)的实践,而我们要理解它也必须把它应用于学习的实践中(尤其是在解决疑难中)去才行,否则就免谈对于学习方法(思想)的理解。四、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长过程,这
11、也包括学习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任何一种学习方法(思想)都不可能拿来就能够顺利地运用的,总要经历这样那样的挫折才有可能领悟它的奥妙,发挥它的作用。甚至还会因为在“磨合”阶段的失败而与优秀的学习方法(思想)失之交臂,这实在是可惜啊!要想真正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思想)的真谛,首先, 是要用我们所感悟到的学习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即把学习思想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 (即以学习思想武装了的学习方法),再用于我们的学习。而我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而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探索出哪种学习方法合适自己,也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也会因种种“假象”而令我们受蒙蔽、走弯路。所以,确定
12、自己的学习思想正确、科学与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我们进行有效学习方法探索的根本保障。当然,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就不要担心了,因为下面的学习辅导材料是我十几年教学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是非常有效的。五、除了学习方法对学习的巨大影响之外,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则是另一个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相当数量学生成绩不够理想的根本原因,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生产的重要原因。虽然,这点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将会在后面的材料中进行专门的解析,这里就不赘述了。3:课堂学习小智慧小习惯创造大成功 早就想写几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动笔。今天在这夜深时分,和各位学子谈一谈课堂学习中的一个细节,以帮
13、助那些有缘的学子们,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臂之力。虽然算不得什么学习方法,可它确实是比较有效的。不知道各位对听课时举手回答问题有没有注意过,别看这个环节非常细微,然而所起的功效和所蕴含的道理却是非同寻常的啊!一、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扎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把知识点讲解和对知识点的突破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的。所以,老师的每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教师的“课堂设疑”,其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只要Page 3 of 44把教师的课堂设疑全部进行深思、吃透,自然就能够做到非常深刻、扎实地掌握知识点了。而在课堂上能否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则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否能达到深入
14、、透彻程度的一个表现。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举手细节”,然而其所包含的学生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索和对大脑的积极运用是不容小视。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这一点也许会有人不大相信,但大家总该相信“脑子越用越灵”这句至理名言吧。在我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对这一点感受是颇为深刻的。想必各位也对此应有一定的体会吧。在我所接手的班级中,凡是那些比较“老实”的班级,一般都很少有出类拔萃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脑子都不大好使。虽然用功,可成绩却并不突出,反倒是那些纪律欠佳、学生有些调皮的班级,往往拥有较多的“尖子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和用脑多少和思维方式有关。“活泼”的学生
15、(“傻子”式的活泼除外),他们的大脑是很少有闲着的时候的,他们不仅事多,往往还经常“打破常规”,做一些“创新”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他们用脑的时间、机会、与思维方式都高于那些“老实”的学生,当然就变得聪明了,并且是越来越聪明。其实,所谓的“调皮”,干“坏事”,或者编造慌话,又何尝不是对大脑的一种锻炼啊!这也印证了是农村中流传的那句“调皮的孩子住高楼”。而那些“老实”的学生,是由于受了过多的“限制”而形成的,他们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往往“循规蹈矩”,不能(甚至不敢)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再加上“闲事”太少,所以大脑受到“锻炼”的机会与锻炼的深度便差了许多。三、再就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锻炼
16、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间接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一种知识,明白是一回事,而能否把对它的理解组织得有条理,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四、积极举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人以为只要自己学“懂”了,举不举手无所谓。其实不然,这是大错而特错的。且不说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大不如前者,最起码在心态与精神上已经输掉了一大截。试问一个“胸”无斗志、不积极、缺乏“向上”精神的人又怎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呢?其实,我们举手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回答问题,而是为了促进我们深入思考,锻
17、炼自己的思维,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举手与否,其学习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当然,这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听课时“强迫”自己每次老师提问都举手回答,一定会令你取得优秀的成绩的。4:课 堂 学 习 随 笔假如我问你:“你会学习吗?”也许你会以为我是在和你开玩笑,甚至会以为我是神经病。因为当你看到我这篇文章之前,你已经上了几千节课,甚至上万节课了,有谁敢说你不会上课呢?其实,上课可不是听懂记住那么简单,其中也是有着很深的学问的。为了能够讲解得深入浅出一些,咱们还是以我们的一日三餐来打比方吧。吃,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种本能。我们吃饭的第一道工序便是把食物送入口中进行咀嚼,我们的先人还
18、给我们留下了“细嚼慢咽”的祖训,意思是说进餐时要经过反复、充分地咀嚼,慢慢地吞咽,食物才有待利于身体消化吸收。否则,如果食物不能够经过口腔的充分研磨并且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话,那吃到胃里的肯定会塞塞事囊囊,不仅会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甚至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在课堂上,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细致、充分地“咀嚼”,把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充分“咀嚼”,研磨成食“知糜”,才能真正地品出其中的滋味,为我们的大脑所吸收如果课堂学习不能够达到深入、透彻的话,那我们就可能要付出几倍的时间与精力在课下做练习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彻底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这又势必将增大我们的
19、学习负担,是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课堂学习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听得懂、记得住,更要学得深入,理解得透彻!Page 4 of 44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成绩 一位在广州就读的福建高三理科学生请教我学习方法,在匆忙之中做了解答,现也将它奉献给各位,希望它能够对您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天,我就自己当年的的学习经验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可谓是我的智慧的一个浓缩精华,但由于我已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一套学习方法,因而凡是有所涉及的内容皆为概括,甚至只是一带而过。高三的学生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首先要重视复习
20、这一环节,并且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这在另外的资料中已有讲解)。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重视课本知识的复习,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课本上哪有什么知识啊,简单得很。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误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基础,是我们遨游题海、参加考试的利器。无论习题也好,试题也罢,再难那也不过是对书本知识的运用与考察,只是多绕了个弯而已。认为简单,是对书本知识理解不够深入而产生的错觉,一种表象。再一点就是要加强对所做习题的复习。因为要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使之升华为自己的能力,单纯地靠复习课本还是不够的。只有对所做习题不断地复习,(做习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学习
21、,因而复习做过的习题当然也就成了必不少的内容了),无论是简单与深奥,都作到理解透彻,并能从其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学习。第二,要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做习题,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运用与感悟,必须重视这个运用与感悟的过程,切记:过程决定结果,一个学生如果一味地关注做题的结果,而忽略了对解题过程的体会那是非常危险的。做习题大致要经历这么三个阶段:一是初学新知的探索阶段,此时需反向回忆所学知识、加强复习,尽快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熟练运用的程度;二是提高阶段,当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后,就应该做类型化的题,这样会对我们帮助更大一些,它可以多角度、全方
22、位地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渐达到针对习题本身的特点对习题自动分类,依方法解题程度;第三阶段,也是最高最难度的阶段。此时心中已不再有题型的概念,做题的时也不再受题型的束缚,此时看到的只是每道题的破绽,类似于金庸大侠的“独孤剑法”,但这一点是很难达到的。要看每个人的感悟能力了。由于如何做习题是我辅导材料中的一个重点,已做了相当详细、缜密的剖析,在这里就粗浅地概括了一下。第三、要重视在考试中学习与提高。由于在我的材料中有近 7 千字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谈了。只是提示两点:一是要在考试中寻找自己的成绩的提高点(即学习的不足之处),以进行有意识的补习与训练;再就是在考试中学会
23、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与技巧,进而加大自己在考试时超水平发挥的机会。第四、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知识的提高点。上面我从复习、做习题和考试三个方面相当粗浅地谈了一下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其实这三个阶段还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定要注意在其过程中寻找提高自己成绩的“点”:对于稍简单一些的知识要注意细心体会,使相应的知识点升华为一种至高的境界与能力,可以以一敌无数。再就是一定要特别重视那些有难度的知识点与习题,要理解透彻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提升自己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有难度才能提高,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 1+1=?的话,那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在这里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了
24、一种学习的思想,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方法,但我觉得时候学习思想要远胜于那些具体的学习方法的。5:复习期间,成绩因何不升反降?面临毕业的中学生,一般都有一段比较长的复习时间。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几乎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复习所学知识和在题海中遨游。可就是在这相当长的复习时间内,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怪现象:随着复习时间的加长和习题量的增加,成绩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令人难以理解。今天我就为正在遭受这种困境或者将来有可能遇到类似情况的学生指点一下,助他们高(中)考一臂之力。在长时间的复习过程中,只注重了做题,却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从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变得浅显、模糊、甚至生疏、淡忘,当然自己的知识体
25、系也变得支零散乱,不再严整,所以成绩会下降。对于理科而言(我觉得文科也同理科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课本上的知识点是相当“浅显”的,因而有些学生不屑于去复习,而是一味地做题。其实,课本上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题目可以数以万计,而知识点则是相对固定并且有限的。所谓难题只是对知识点的考查多绕了几个弯而已。并且,假如一个人遇到的难题越多,则说明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越不深入,越不透彻。所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并加深理解(应该配合做习题的过程,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去感悟与理解,让复习与做习题相互促进) ,才是使自己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Page 5 of 44在长期的“时间战术”与“题海战术”中,即
26、使复习了,但如果复习不够充分或复习方法不够科学,也会造成对知识点理解的模糊,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再严谨,甚至变得散乱,以至影响了做题时对所学知识的调用与“整合” ,故而使自己的成绩下降。对于一个科目的学习,尤其是理科科目,知识点的牢固与知识体系的严密(因为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多题目并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我们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也就是对我们知识体系及运用能力的考查) ,所以,只有完整化、深刻化、严密化和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可以保证自己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这一点与上面有些重复,但也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故此单独列为一条。
27、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最耗费时间与精力的做题过程优化,也会使学习效果变得非常差,进而使学习成绩下降。首先,是没有利用好提升自己成绩的“关键点” ,即“难题”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语: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之所以有难题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及其运用没有参透,也就是只学到了一些皮毛,却不够深刻。如果我们利用好“难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点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不仅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越,更会因此举一反三,从而解决一类的问题。对于悟性好的学生,也许能够触类旁通,进而参透更多相关题型的解法,以一当百、当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是学习的至高境界,
28、当然也绝非是那些不善思考者所能企及的。对于一般性习题利用不好,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习质量,在这里只是简单地提示两点:一、对于简单的题也要认真思考,体会运用知识解题的过程。因为做题不仅是一个知识运用的过程,更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力求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甚至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令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再次飞越、升华;二、是做简单的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复习与巩固,必不可少,但也不宜占用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最后提示一点,就是对上面所说的两类题不要平均用力,应按比例分配时间与精力,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至于何种比例最为合适,应该以自己的成绩与具体情况而定。第四、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29、觉自己什么都会了,找不到成绩的提升点,这也是在长时间的得以中成绩不升反降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验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什么”都会了,检查知识点是否掌握扎实并且都已系统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就应该适当地调整试题的难度,人为地制造成绩提高点。这样既可以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又能够令自己的心理相对,不至于出什么心理问题,这在大考前夕是非常重要的。第五、长期的“时间战术”与“题海战术”会使我们产生心理麻木与疲劳,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而影响我们的成绩。因此,我们一定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我在专门的材料在已有相关的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
30、处理好复习与做题的关系,让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至于如何做题效果较好,也有相关的材料讲解,这里也不再赘述。第六、心理压力过大,很难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也会使我们的学习效率变得非常低下,进而令我们的成绩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的成绩与理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要大致相当,不可差距太大。然后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与目标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并且还要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成绩如期望地平稳上升。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成绩不理想或者所担负的期望过重。这需要在老师、家长和自身三方协同合作才能缓解以至消除。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谈清楚的,
31、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学生一定要放正心态,明确现在只需加倍努力,而不要多想其他。第七、无论是复习,还是做习题、考试,如果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也会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一处杂乱且效率低下的状态,从而导致我们的成绩不升反降。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我们的学习进行归纳与总结,做到对自己的学习了如指掌,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可以说是“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进步” ,使得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清晰可见,做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智者。6:高考尖子生的十大习惯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
32、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1认真预习的习惯Page 6 of 44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33、,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2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
34、,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
35、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3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
36、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
37、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
38、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Page 7 of 445练后反思的习惯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
39、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6积极应考的习惯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
40、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
41、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7阅读自学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Q 吧)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8观察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
42、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9切磋琢磨的习惯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
43、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10总结归纳的习惯Page 8 of 44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7:李老师谈学习之留给自己点时间在网上,一位自称“天才的笨蛋”的人说自己每天只能睡 3 个小时。这使我感慨万千,叹学生的苦,
44、恨老师的狠,诅咒当今教育制度的害人!可感慨也好,诅咒也罢,身在其中又有几个能跳得出如来佛的手心呢?既然我们不能摆脱,就只能迎难而上了。但绝不能蛮干,而是要动脑子,用心思,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高效率,以高效率来为自己赢得时间。学习固然需要勤奋刻苦,但只知道勤奋刻苦而不善于动脑筋那是傻学。经常听一些高中的老师谈论学生,大凡那些学习非常刻苦上课学、下课学、吃饭学、走路学,一天只睡 34 个小时,甚至连睡觉都在梦里的学生,往往付出与成绩并不成正比,甚至相差非常大,倒是那些懂得“玩”的学生成绩却出奇的好。我也有过拼命学习的经历,一天大约也只能休息 45 个小时,不属于睡眠最少的,可是一两个月下来,学习的
45、时候已经很难做到精神高度集中了,整天昏沉沉的,记忆力也差了许多,当然学习效果与成绩也一落千丈。我不敢断言当时我周围的其他学生学习效果就好,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们的效果决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也许你对 91 年亚运会还有一些印象吧。当时在建设亚运会场馆时,许多电动机都因为长时间工作而烧毁了呢?何况我们人类肉质的大脑呢?与其在昏沉沉的低效率中学习上近二十个小时,还不如在轻松且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学习十几个小时的效果好呢。记得这么两句老话,一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另一句是“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双眼只盯着目标,而不顾及客观因素与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一味地“苦”学,那是非常愚蠢而危险的。我不曾一次地听某些“优秀
46、”老师感慨自己的学生到了关键时期便无后劲了。纷纷“落马”,什么缘故吧?是他们的最后一点潜能(他们还是一株小苗,又能有多少潜能呢?更何况现在相当于“折枝取果”式的学习方式呢?)已经过榨干了。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拥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用来休息,以积蓄更强大的力量迎接明天的学习,同时用来反省与研究。反省,才能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研究,才能做到取长补短。改掉一个缺点,就等于获得一个优点,就是进了一步,不断地改,就能不断地进步。各位学子切记:不要以为休息是一种懒惰,一种浪费。其实不给自己反思与休息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懒惰与浪费是在自我损害与低效率中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伤害自己的生命!最后,送大家一句感
47、言:懂得休息的人才“会”工作,懂得反思的人才能做好工作,学习亦是之!8:李老师谈学习之柳生学艺给我们的启示但凡看过精武门的人都不会对柳生与宫本陌生吧?他们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武术家,柳生是宫本的徒弟。当年,柳生在拜宫本为师的时候,曾请教宫本,问以自己的资质需要学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大概 10 年。柳生又问,如果加倍地勤学苦练,需要多少年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那就大概要20 年了。柳生听了,又问,如果自己夜以继日地练需要多少时间。宫本说,那时候你就只会被累死而无法成为剑客了。柳生问其原因,宫本回答说:要当一名一流的剑客,必须要不断地反省自己,这样才能提高自己,领悟到武术的真谛!这个故事给
48、我们的启示:学习不只是一个“苦”字与时间的问题,而且要不断地反省,在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而获得进步的机会。9:铸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在我们的学习中,相当多的时间是用在了题海之中,而实际上课学习知识的时间却只占了我们总学习时间的一小部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面对学习,我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又到底希望得到些什么?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们课堂学习也好,遨游题海也罢,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正确地处理“学”与“做”Page 9 of 44的关系了。学习新知,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即我们现在的“做题”;
49、而做练习题则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以促进对新知的理解与吸收。虽然这两种做法迥异,甚至绝然相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对新知加深理解,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不难看出,“学”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做”的效率如何,而“做”的过程又反过来对“学”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感悟新知,加深理解),而做是在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曲”线式的学习而存在的,应该是处于一处辅助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我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做题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学习与复习”,不仅要不断复习,还要一定使做题成为一个“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切不可因迷失于题海。 其实,我们做习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考查并促进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所谓的题海又无不是紧紧围绕知识点而设计的,千变万变不离知识点。围绕一个知识点可以编千万道相应的试题来,我们怎能以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硬拼那无穷的题海呢?所以,对知识的掌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掌握好知识点可以起到一种“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种。直接学习即展开对知识点的深入研究,从反复深入学习中领悟其真谛。这种学习最直接,最有效,也最节省时间。但这毕竟不等于“实战”,我们必须依靠做练习题的“实战”来辅助我们。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