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643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郭名高-好太王碑研习与创作简论(二)返 回时间: 2009-09-06郭名高 方圆 金文六 草书写法的介入,如图(六):七 结字的错落性。主要指左右 结构的字, 为避免平稳而致的呆板,采取左高右低的结字方式。如图(七):八 同字异形。同一字的多次出 现, 为避免雷同, 好太王碑常采用以下方式予以调整:A 增减笔画,如图(五)“城” 、“残”、 “龙”等字。B 字法的调整,使其局部发生了变化。如图(八):C 用笔、结体的 细微变化。主要是对部首或笔画的大小、正侧、粗细的调整,当然也包括字的高低、胖瘦的变化,如图(九):九 特殊写法。 好太王碑有相当多的字写法具有特例性, 这种写法在以往的汉隶经典

2、中很少见到。如图(十):好太王碑的临习:好太王碑的古拙、沉雄与用笔有着密切的关联。 孙过庭 书谱中所论之“ 古质今妍”, 说到底是对笔法的界定或选择使然。篆籀多 绞转, 谓之古法。 “绞锋 ”以指运笔,是腕、指并用的 转锋,动作幅度较大,笔毫如绞,能出现意外之笔,是将锋端核心部分的主毫与四周辅毫绞在一起并用,裹中带转。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二十一云:“圆笔用绞,方笔用翻。 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 ”“转锋”则指笔锋随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一线连续又略带停顿倾向,连、断之间若即若离,写出圆浑飘逸、不带棱角、浑然天成的点画。篆、隶的演变,除了化象形为符号外,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转与折的不同。比如石

3、门颂中的“空”、 “过”等字,行笔虽也裹锋绞之, 转折处却以翻笔或搭锋 重起、一笔分作两画完成。如图(十一):不惟如此,汉隶经典多可说明 “绞转”用笔的式微,在此,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提按、平动的介入与占据。好太王碑主要还是绞锋用笔。 绞转以指运笔,指、腕并用,执笔当“松”,以求捻管之活。就转角曲折的处理,此碑方圆 并施。 “圆笔用绞,方笔用翻 ”,“翻笔”是运笔过程中突然将笔势翻转,改变方向,迅疾而行的用笔方法,多用于方笔, 谓方笔转折以用提翻,使笔由阴面翻到阳面。如图(十二):“转以成圆”,与翻笔折锋相对,绞转的笔锋随圆角势环转,写出不带棱角的转角。如图(十三):临帖贵熟读,不宜生临。故而对

4、好太王碑基本特征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临帖之前有必要澄清其目的性。简言之,不外乎以下几点:a 继承笔法;b 把握结体、章法特征;c 增强驭笔能力;d 提高审美水准。也就是说,不论技能训练还是 临帖过程,都是有 层次性、阶段性的。好太王碑临习的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是用笔和结体。一般习惯,似乎 应该采用对临、双勾填墨之类方法,以期达到预期目的。其实不然,此碑与以往的汉隶经典相较,其趣味性远胜于法度,也就是说,对它的学习不必斤斤于点画。首先要解决的是用笔,提高线条质量是根本,否则,纵使结字与原碑无二,也是徒然。 这正如武侠剧中常提到的上层内功, 拥有了它,什么绝世神功都易于上手,且威力无穷;反之,只是

5、花拳 绣 腿罢了。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习此碑跳不出对篆籀尤其是对金文的涉猎。虽说金文转 折处的笔画大多是两次摆动对接起来的,很少有一次性完成的圆曲线,即很少用使 转笔法,但由于它是金属液体浇铸而成,转折处对接的痕迹看不出来了,本来是两条直线, 现在就成了一条曲 线,转折处有了“钩环盘纡”的外观形态(当然也有许多交接处,方折的痕迹还比较明显。见2005年11月书法杂志,张克锋使转、提按笔法与书风 ),客 观上讲,是符合篆书的绞转笔法的。若从性情角度考虑,笔者以为对散氏盘的学习是必要的。其 结字的偏方、在点画交接转折处方圆并用的特征都与好太王碑有着惊人的相似,若以其朴茂豪迈为格调, 对

6、 好大王碑的临习必然事半功倍。有了篆籀笔法的沉淀积累,对 好大王碑外在特征的把握便容易了 许多。事 实上,临习碑帖有别于抄书,重复的错误不等于功力,没有发现的反复也是无益于学 习的。理性的分析对比是发现问题的不二法门,对好太王碑 结体特征的把握,可以如上所述,从不同角度予以 总结练习。赵宦光寒山帚谈云:“临帖作我书,盗也,非学也;参古作我书,借也,非盗也。变彼作我书,阶也,非借也。 ”此处所言之贯 通即为“变彼作我书”,是 临帖的又一阶段,是处于对某一碑帖熟练掌握之后的迁移变通能力的培养。 练习时可以分步骤进 行,由微 观的点画、转折到宏观的结字、章法的替换。如图(十四)(左边为原碑刻,右边为

7、作者临作):可以看出,这种练习既有点画的粗 细、 长短、方圆的转变,也包括部首的大小、正斜、高低的替换。当然,这样的转变必须遵循该碑结字规律,否则,易失法度而沦为野道。临帖的更高境界是意写。元陆 友研北杂志卷上云:“ 蔡君谟所摹右军诸帖,形摸骨肉,纤悉具备,莫敢愈轶,至米元章始变其法,超规越距,虽有生气,而笔法悉绝矣。 ”这里,米芾便用意临之法。意临是掌握了精湛的技法基 础上的自我表现,它着力从笔法、墨法、章法、结体、节奏诸方面对范本进行二度创作,是架起 临帖与创作的桥 梁。清人 书法秘诀云:“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 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府仰、向背、姿态

8、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取一种临数月,再将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 转入转妙。 ”也就是说,这一过程是意临的前提,是“ 参古作我书,借也,非盗也。 ”碑版法书书写性的回归依赖帖学诸多因素。比如王 铎作品在墨法方面的突破便 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将此注入临习 当中,必是另一番境界。除此之外,章法上的探索也是必要的。譬如以大开通或秦诏版的布白来写好太王,其韵味是完全不同的。古人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书法的创 造性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关于创作随着士族阶层的消失、交流方式和展示空 间的变化, 书法已从 读的文本向看的图式转

9、变,这决定了最初书写功能的边沿化和纯粹性,代之以巨幅作品的中兴及艺术向往的极大膨胀。从案头把玩到展厅效应,意味着 书法语言、外在形式的 变化。这种转变,我们不宜简单地分辨其优劣,如果我们的衡量尺度尚不明朗或 统一,即以展 厅时 代的审美夙求来看待传统的文人书写或以文人书写衡量巨幅制作,都是不科学不公允的。就创作而言,古人就有“ 意在笔先”一说,韩方明授笔要说云:“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 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

10、则非谓能解也。 ”“意”乃作书前酝酿于书家心中的构思,大到审美、师法的抉择,小到笔法、字法以及材料 诸多因素的斟酌。以隶 书创作尤其从好太王碑中吸取养分的书家来看,也存在相当大的 审美差异:或求其古奥,或得其憨拙,或取其结体,或鉴其用笔、布白,不一而足。 这在张继先的隶书创作中可窥一斑。 张先生的隶书多方笔,结字奇诡,用墨大胆恣肆,是以张迁、 衡方一路用笔与好太王结字的整合、 锤炼,其中也有魏碑、行草诸多元素的介入。故而他的作品起伏摇曳、生涩奇拙,有清 刚之气。如果我们就此发散思维;以大篆笔意写好太王或者倚其结字,夸大线条的粗细对比,借 鉴礼器碑的一些表现手法,那么所完成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再

11、比如章法、墨法、材料诸多元素的互济,必将为创作带来广 阔的空间。 这就存在一个审 美格调问题,虽说它的培育离不开对经典法帖的理解与继承、离不开自身的学养与 阅历,但艺术家的气质、性情、 爱好是其对文本选择最直接的理由。某种程度上,格调的提升有赖 于其中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配合、互补,比如对技法的深入所引起的视野、识别的变异。也就是说,审美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但绝不是时间的简单积累。笔者对好太王的青睐,更看重其古奥稚拙一面,极力培育或追求一种古穆静雅、巧拙相生的趣味性。正因如此,对先贤的师法也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窃以为欲得“古质”,就不该忽视对大篆尤其是金文的学习,这不 仅是一个锤炼技

12、法的过程,也蕴含着对气质的滋养;而“ 静”发之于心,成之于管,是一种从容平和的书写,它弱化了笔迹的快慢对比和飞白的使用频率;巧拙相生,是对结体法则的选择 ,也是 对用笔细节的关照,它们与墨色的温润华滋形成了作品趣味性的基本组件。既然审美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也就意味着艺术家的师承、探索的不懈和 审美追求的可变性,毕竟,卖红薯的不能总吃红薯!当书法由案头载道向展厅图式的演化中, 书法语言、外在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时代的必然。如果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那么当代书家对作品的形制、材 质、色彩、章法、墨法、拼接、装祯多方面的实践是对展厅时代的迎合,是书法价值观变异的产物。如果这种努力是在不降低书法本体魅力的前提下进行, 则是值 得鼓励和肯定的。 (作者习作见图十五、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