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6 年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工作方案根据省2006 年设区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工作方案精神,我办结合我市实际,综合多方面情况,初步拟定了 2006 年三明市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评估体系(一)指标体系由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和谐社会构建和勤政廉政建设等四个一级指标,涉及 30 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见附表一。(二)指标权数权数采用专家法确定。(三)指标方向根据指标特征,将评价指标划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类。正指标表示指标的数值越大(越小),反映的现象的发展越好(越差),逆指标相反。二、评估方法按照着重当年发展水平,参考历史状况,考虑对全市的贡献等三方面的因
2、素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以综合指数与综合分数体现。综合指数反映各县(市、区)的进步程度,按照“与本 县(市、区)标准值”、 “ 各县(市、区)与全市平均标准值比”分别以占 60%、40%进行合成。 “与本县(市、区) 标准值” 反映自身发展的进步程度, “各县(市、区)与全市平均标准值比” 反映对全市的 贡献程度;综合分数用功效系数法计算,根据各单项指数在十二个县(市、区)中的分布情况打分后加权平均合成。(一)确定标准值大部分指标的标准值采用前三年数据由近及远按 50%、30%和20%的 权数加 权平均。部分指标采用上年值 ,个别指标采取 2000 年数2据 2004 年数据。(二) 计 算各 县
3、(市、区)政府绩效的指数1.计算各指标的指数正指标:(该指标值该指标标准值)60%+ (该指标值该指标全省各设区市平均标准值)40%逆指标:(该指标标准值该指标值)60%+ (该指标全市平均标准值该 指标值)40%2.计算各指标的分数。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各指标的分数。 该 指 标 指 数 的 最 小 值该 指 标 指 数 的 最 大 值 该 指 标 指 数 的 最 小 值该 指 标 的 指 数 值各 指 标 分 数 4063.根据各指标的指数、分数,加权形成绩效总指数和总分数。三、统计资料的采集与结果测评各责任单位负责采集相关指标数据。原则上使用 2006 年统计年报数,2007 年 2 月
4、10 日前完成数据的采集。附一:2006 年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附二:2006 年评估指标体系的调整说明附三:2006 年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含义解释3附一:2006 年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方向 标准值权数 数据采集责任单位(1)GDP 及增长 率 + 前三年平均值 7 统计局(2)财政收入及占 GDP 比重 + 前三年平均值 5 财政局、统计局(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 + 前三年平均值 3 统计局(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 + 前三年平均值 2 统计局(5)政府债务逾期额增减率 - 前三年平均值 2 财政局(6)人口发展
5、指数 + 上年值 4 计生委、统计局(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 - 上年值 3 统计局(8)环境质量指数 + 上年值 5 环保局1、可持续发展(9)地方支柱产业总产值发展指数 + 上年值 5 统计局(10)城镇人口比重 + 2000 年值 4 统计局(11)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指数 + 前三年平均值 3 统计局(12)工业增加值比重 + 前三年平均值 3 统计局(13)R&D 占 GDP 的比重 + 前三年平均值 3 科技局、统计局(1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前三年平均值 2 科技局、统计局(15)出口依存度 + 前三年平均值 3 外贸局、统计局2、现代化进
6、程(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 + 前三年平均值 4 外贸局(17)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实施发展指数 + 上年值 4 统计局(18)城镇居民收入指数 + 上年值 3 统计局(19)农村居民收入指数 + 上年值 3 统计局(20)义务教育投入增第率 + 上年值 3 教育局、财政局(21)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 - 2004 年值 3 卫生局(22)社会保障覆盖率 + 上年值 4 劳动局、民政局(23)城镇登记失业率 - 上年值 3 劳动局(24)社会安全指数 - 上年值 4 公安、安监、交警3、和谐社会构建(25)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 上年值 3 综治办(26)信访工作效率 + 上年值 2 信访局
7、(27)行政效能投诉办结率 + 上年值 3 (28)依法行政指数 + 上年值 3 法制办、法院(29)政府机关违法违纪人员占行政人员比重 - 上年值 2 监察局、人事局4、勤政廉政建设(30)行政管理支出占 GDP 比重 - 前三年平均值 2 财政局、统计局4附二:2006 年评估指标体系的调整说明2006 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突出考核指标的先进性、时代性特征,体现导向性作用,兼顾操作性。一、一级指标,共 4 个包括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和谐社会构建、勤政廉政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二、二级指标,共 30 个1.GDP 增长率及贡献率由 GDP 增长率和贡献率合成;2.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占
8、 GDP 比重由地方财政收入增 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 率合成;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4工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5政府债务逾期额增减率;6.人口发展指数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合成; 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发展指数;8环境质量指数,由水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声环境质量指数、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数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数等构成;9.地方支柱产业总产值发展指数;10城镇人口比重;11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指数;12工业增加值比重;13. R&D 占 GDP 的比重;1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15出口依存
9、度;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17.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指数;18.城镇居民收入指数,由城镇居民的居民收入增长率、居民恩格5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合成;19农村居民收入指数分别由农村居民的居民收入增长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合成;20.义务教育投入增长率;21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22社会保障覆盖率,由基本养老、失业、医 疗保险等构成;23城镇登记失业率;24社会安全指数,由刑事发案率指数(社会治安)、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数(交通安全)、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数(生活安全)、工伤事故死亡率指数(生产安全)等构成;25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26.信访工作效率由信访人赴京、来省上访指数,信访人赴京、来省
10、重复上访率和住户事项督办件查报件办结率等指标合成;27行政效能投诉办结率;28.依法行政指数,由反映具体行政行为质量的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纠错率、具体行政行为抽查合格率和反映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规范性文件合法率等指标合成 29政府机关违法违纪人员占行政人员比重;30行政管理支出占 GDP 比重,该指标为新增指标。三、我市指标调整情况1我市增设指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地方支柱产业总产值发展指数和行政管理支出占 GDP 比重;2省指标中未被选用的三项指数:新型工业化实现程度、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专利授权量;3替换调整指标:“ 新农村建设发展指数”调整为“新农村建设 五大工程
11、 实施指数”、 “资 源消耗指数”调整为“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发展指数”、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占 GDP 比重”调整为“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 、“教育发展指数”调整为6“义务教育投入增 长率 ”、“公共医疗卫生发展指数” 调整为“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 “效能投诉办结率” 调整为“行政效能投诉办结率”。四、需议:1城镇登记失业率;2环境质量指数;3政府债务逾期额增减率附三:2006 年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解释、计算方法与7数据采集1. GDP 增长率及贡献率含义: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12、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潜在能力,GDP 贡献率体现各地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计算方法: GDP 增长率= 10%GDP本 年 可 比 价 的上 年 可 比 价 的增 量全 省 增 量各 设 区 市贡 献 率GDP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2、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占 GDP 比重含义: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也是观察一国或一个地区政府收入的核心指标。地方 财政收入增长率体现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政收入及占 GDP 比重由地方财政收入增 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合成;其中,
13、地方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为新增指标 ;计算方法: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 %10上 年 地 方 财 政 收 入本 年 地 方 财 政 收 入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 10上 年 地 方 税 收 收 入本 年 地 方 税 收 收 入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GDP本 年本 年 地 方 财 政 收 入数据采集责任单位:财政局 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含义: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经济投资、城乡集体经济投资、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的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14、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计算方法:%10资 总 额上 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总 额本 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长 率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含义:全社会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5 政府债务逾期额增减率含义:政府债务逾期额指标评估指期末按协议(合同)规定应还未还的累计逾期债务余额(包括逾期债务本金、利息、承诺费等)。政府债务逾期额增减率反映政府债务的偿还状况,考核政府杜绝新增欠款、逐步消化陈欠的工作绩效。计算方法:100
15、本 年 末 债 务 逾 期 额 上 年 末 债 务 逾 期 额政 府 债 务 逾 期 额 增 减 率 上 年 末 债 务 逾 期 额数据采集责任单位:财政局6. 人口发展指数9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合成,其中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为新增指标。含义:综合反映人口再生产强度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反映人口再生产的强度。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方法: 1000本 年 人 口 自 然 增 加 数本 年 平 均 人 数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以普查数据或抽样调查推算数据为准。数据采集责任单
16、位:统计局、计生局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发展指数含义:反映工业生产能源消耗情况。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经贸委、环保局、统计局8.环境质量指数含义:是反映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 境等环境要素优劣的一个综合指标。由于环境统计数据的限制,环境 质量指数的计算目前暂由水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声环 境质量指数、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数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数等构成。计算(合成)方法:环境质量指数=水环境质量指数30%+城市空气质量指数30%+声环境质量指数10%+城市污水处理率指数1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数15%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环保局、建设局。水环
17、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10质量指数、声环境质量指数由环保局统计;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建设局统计。9地方支柱产业总产值发展指数。含义:反映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情况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经贸委10.城镇人口比重含义: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计算方法: %10总 人 口 数城 镇 人 口 数城 镇 人 口 比 重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11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指数含义:主要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12.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比重含义:指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工业化进程。计算方法: 10%本 年 地 区 生 产 总 值本 年 全 社 会 工 业 增 加
18、 值全 社 会 工 业 增 加 值 比 重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13R&D 占 GDP 的比重含义:反映创新型社会投入状况计算方法: %10&GDPRGDPR本 年 投 入本 年比 重占数据采集单位:科技局、统计局1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11含义:反映创新型社会成效计算方法: %10全 部 工 业 总 产 值 值本 年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总 产重高 新 技 术 产 业 总 产 值 比数据采集单位:科技局、统计局15.出口依存度含义:指外贸出口额与 GDP 的比值,反映经济 的对外依存度。2005 年上半年出口按旧汇率换算,下半年按新汇率换算。计算方法: 10%GDP本
19、 年 出 口 额出 口 依 存 度 本 年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外经局 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含义:实际利用外资指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实际利用外 资有报表口径、 验资 口径和历史口径等三个口径。实际 利用外资增长率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使用历史可比口径计算。计算方法: 10%本 年 实 际 利 用 外 资实 际 利 用 外 资 增 长 率 上 年 实 际 利 用 外 资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外经局17.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 ”实施指数含义: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农委办18.城镇居民收
20、入指数12含义:综合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状况。由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合成。含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帐补贴后的收入,即家庭成员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恩格尔系数指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 %10配 收 入上 年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本 年
21、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入 增 长 率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10支 出本 年 居 民 全 部 生 活 消 费本 年 居 民 食 品 支 出恩 格 尔 系 数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19. 农村居民收入指数含义:综合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由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合成。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 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赠送亲友支出后的收入。13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22、。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恩格尔系数指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0上 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本 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率 10支 出本 年 居 民 全 部 生 活 消 费本 年 居 民 食 品 支 出恩 格 尔 系 数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统计局 20.义务教育投入增长率含义:反映经费投入增长率、数据采集责任单位:财政局、教育局21.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含义:反映就医患者门诊人次收费高低。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卫生局22、社会保障
23、覆盖率含义:反映各地社会保障工作水平。计算公式:社会保障覆盖率= 25%25%已 参 加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人 数 已 参 加 失 业 保 险 人 数应 参 加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人 数 应 参 加 失 业 保 险 人 数已 参 加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人 数 已 享 受 低 保 人 数应 参 加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人 数 应 享 受 低 保 人 数14已(应)参加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人数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统计;已(应)享受低保人数由民政局统计。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省民政局23、城镇登记失业率含义: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某时点(期)登记失业人数与同时点(期)就
24、业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方法: %10城 镇 登 记 失 业 人 数城 镇 就 业 人 数城 镇 登 记 失 业 人 数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4.社会安全指数含义:表示社会安全的状态,反映政府的管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主要由刑事发案率指数(社会治安)、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数(交通安全)、火灾事故死亡率指数(生活安全)、工伤事故死亡率指数(生产安全)等四项综合反映。计算公式: %20%204 指 数十 万 人 工 伤 事 故 死 亡 率十 万 人 火 灾 死 亡 率 指 数 指 数十 万 人 交 通 事 故 死 亡 率万 人 刑 事 发 案 率 指
25、数社 会 安 全 指 数其中: 1本 年 平 均 常 住 人 口 数 数本 年 公 安 机 关 实 际 立 案万 人 刑 事 发 案 率 指 数 0本 年 平 均 常 住 人 口 数 人 数本 年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死 亡亡 率十 万 人 道 路 交 通 事 故 死 1本 年 平 均 常 住 人 口 数本 年 火 灾 事 故 死 亡 人 数十 万 人 火 灾 事 故 死 亡 率 0本 年 平 均 常 住 人 口 数本 年 工 伤 事 故 死 亡 人 数十 万 人 工 伤 事 故 死 亡 率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公安局、安监局、省统计局。万人刑事发案率由省公安厅统计;十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6、、十万人火灾死亡人数、十万人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由安监局统计。平均常住人口数统一使用统计局人口普查或抽查调查的统计数据。1525、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含义:反映公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计算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数据采集责任单位:综治办26.信访工作效率含义:反映信访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体现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情况。计算方法:信访工作效率=信访人赴京上访率指数 +信访人%25来省上访率指数 +信访人赴京来省重复上访率指数 +信访%25事项督办件查报件办结率指数 25数据采集责任单位:信访局27.行政效能投诉办结率含义:反映政府机关效能职能部门对各类投诉的处理情况 计算公式: %10本 年 已
27、 受 理 投 诉 起 数本 年 办 结 的 投 诉 起 数投 诉 办 结 率数据采集责任单位:效能办 29、依法行政质量含义:反映行政能力建设和依法行政情况。用行政执法正确率来反映依法行政质量。计算公式: %20%20)1()1( 规 范 性 文 件 合 法 率规 范 性 文 件 报 备 率率具 体 行 政 行 为 抽 查 合 格 行 政 诉 讼 败 诉 率行 政 复 议 纠 错 率依 法 行 政 质 量数据采集责任单位:政府法制办、法院30.行政机关违纪违法行政人员占行政人员比重含义:反映政府机关廉政情况。计算公式: 10%行 政 机 关 违 纪 违 法 行 政 人 员 数行 政 机 关 违 纪 违 法 行 政 人 员 占 行 政 人 员 比 重 行 政 机 关 行 政 人 员 总 数数据采集责任单 位:监察局、人事局31、行政管理支出占 GDP 比重16含义:反映政府机关行政成本情况。数据采集责任单位:财政局、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