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饰新视野百科知识二 十 一 世 纪 服 装 的 十 大 特 性21 世 纪 纺 织 工 业 的 主 攻 目 际 之 一 是 开 发 高 新 技 术 服 装 材 料 , 以 适 应 人 们 对各种各样特种服装的需要。科学家们预测,下个世纪的许多服装与现在的 服装相比将呈现以下十大特性。绝 对 免 熨 。 这 种 服 装 用 特 殊 织 物 加 工 而 成 , 不 论 放 在 衣 箱 里 或 其 他 地 方 , 也 不 管 上 边 压 多 少 衣 服 , 只 要 穿 到 身 上 皱 痕 将 会 立 即 消 失 , 省 去 熨 衣 的 麻 烦 。不需洗涤。这种衣服具有良好和持久的特殊化学反应去污能
2、力,它可以 使从事石油化工、修理以及金属机械等特殊行业的人员免去洗涤脏衣之苦。可 大 可 小 。 这 种 服 装 是 用 具 有 很 大 的 伸 缩 性 面 料 制 作 的 , 适 合 不 同 体 型 、 不同年龄的人穿着。选购这种衣服可免去试衣的烦恼,而且不管以后身体变 胖或变瘦均可穿着。冷热可调。这类服装分两种,一种是在衣服内配有一个小型的空气调节 系统,温度可以任意调节。另一种是服装用的衣料可随环境温度的高低,改 变 衣 料 的 密 度 , 从 而 改 变 衣 服 的 通 风 和 保 暖 性 , 使 衣 服 具 有 冷 热 的 调 节 功 能 。 这两类衣服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因气候变化而需
3、要换衣服的麻烦,给出门者特 别是出远门的旅行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兼 作 雨 衣 。 这 种 衣 服 兼 有 防 雨 功 能 , 制 作 这 种 衣 服 的 纤 维 具 有 拒 水 性 能 , 雨水滴在衣服上便顺衣流下,不会被衣服吸收,也不会出现渗漏现象。久穿如新。这种服装以比棉纤维强度高数十倍的高强度纤维为材料,同 时采用新的染色技术,使服装经久耐穿,色彩保真度也好,穿几十年不破不 旧。色彩多变。这种衣服在强弱不同的光线照射下,或在不同温度的地方, 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色彩。还有一种衣服,今天是黑色,明天可以让它变成其 他 颜 色 , 其 简 单 方 法 是 把 衣 服 放 在 一 种 特 别 的
4、染 色 灯 光 下 , 灯 光 释 放 出 染 料 , 将 衣 服 染 成 所 需 要 的 色 彩 。 这 两 种 衣 服 色 彩 的 多 变 , 一 是 可 使 人 们 增 添 情 趣 , 二是使同一件衣服常穿常新。属性可变。这种衣服用特殊纤维制作,当穿者在无食品供应的情况下, 可 将 它 当 作 食 品 食 用 ; 或 者 觉 得 这 件 衣 服 不 需 要 再 穿 了 , 也 可 把 它 当 作 饲 料 , 用它喂狗等;还可把它当作养花的肥料。防病治病。这种服装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可预防和治疗内外科、骨科等 疾病。防止伤害。这种服装以特种纤维为材料,柔中有刚,薄中有韧,能抵挡 犬类动物的噬
5、咬和枪、刃器的伤害,是一种很好的防护用品。世 界 时 装 大 师 荟 萃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18261895)。英国人,因家道中落, 11 岁开始做工。 20 岁 只 身 到 巴 黎 , 后 在 他 人 资 助 下 开 设 时 装 店 。 他 的 设 计 风 格高贵、典雅,用料奢侈、铺张,装饰华丽,开创了由设计师主宰时装舞台 的历史。他是第一个开设时装店的人,第一个使用时装模特儿,第一个在巴 黎建立高级时装设计师组织 “时 装 联 合 会 ”。 因 而 被 誉 为 “时装之父 ”。保 罗 波 烈 ( Paul Poiretl8791944) 。 出 生 在 巴
6、 黎 的 布 商 家 庭 , 从 小 就表现出艺术才能。受到名师的指导后, 1903 年开设自己的设计室。在东 方艺术的影响下,他改变了矫揉造作的曲线特点,开创松腰的直线造型。他 的风格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色彩艳丽,面料华贵。独具魅力的波烈风格曾 风 行 一 时 , 成 为 本 世 纪 初 时 尚 的 典 范 , 史 学 家 们 称 其 为 时 装 史 上 的 一 场 革 命 。维 奥 内 ( Madeleine Vionnet18761975) 。 法 国 人 , 她 的 青 年 时 代 是 清 贫 和 不 幸 的 。 婚 姻 破 裂 以 后 , 到 伦 敦 、 巴 黎 制 衣 店 和 时
7、装 公 司 工 作 。 1912 年 自开时装店,并赢得了声誉。她的设计潇洒、自然、高雅,能极为巧妙地利 用面料的特性表现人体,她的斜纹裁剪法闻名遐迩。维奥内为本世纪最重要 的服装专家之一。夏奈尔(Gabrielle Chanel18831971)。法国人,曾被称为二三十年 代的时装“女皇”。她以独立不羁、自由自在的强烈个性,创造出那个时代 流行的简洁、朴素的现代女性形象。夏奈尔还是时装大师中为数不多能走完 全程而永获成功的天才,她的美貌和传奇式的个人生活经历更具魅力。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 18901973)。出身于罗马书香门第, 家 境 富 裕 , 从 小 受 到 良
8、 好 的 艺 术 教 育 。 1928 年 开 始 设 计 服 装 , 成 名 作 是 一 件 针织运动衫。她的设计注重服装的艺术趣味和女性的曲线魅力,是第一个将 垫 肩 、 拉 链 、 化 学 纤 维 用 于 时 装 的 人 。 用 色 大 胆 泼 辣 , 喜 用 鲜 艳 明 快 的 色 彩 , 最著名的是“惊人的粉红”。她的设计常常加入当时兴起的超现实主义流派 的俏皮,这使她在 30 年代后期声誉达到了顶峰。迪奥(Christian Dior 19051957)。出身于法国商人家庭,自幼生活 优 越 , 教 育 良 好 。 家 庭 破 产 后 , 他 以 出 卖 时 装 插 图 为 生 。
9、 1941 年到时装公司 工 作 。 在 纺 织 巨 头 的 资 助 下 , 1947 年 迪 奥 首 次 展 示 了 他 的 设 计 “新 造 型 ”系 列 , 一 举 成 名 。 以 后 他 又 不 断 推 出 新 的 设 计 , 每 次 都 大 获 成 功 , 尤 其 是 1953 年“郁金香型”,1954 年的“H 型”,1955 年的 “A 型”、“Y 型”。迪奥 的风格符合战后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圆润柔和的曲线造型是和平美好的体 现,使他成功地统治时装世界长达 10 年,成为战后时尚的精神领袖。巴伦夏卡(Cristobal Balenciaga 18951972)。生于西班牙,早年
10、从 母学习缝纫。 1916 年开设时装店, 1937 年进军巴黎, 很快得到时装界的重视。 巴伦夏卡的风格始终保持女性化的柔美和精致,色彩上具有西班牙画家的特 点 ( 阴 郁 的 黑 色 与 棕 黄 色 ) 。 50 年 代 , 他 已 成 为 时 装 泰 斗 , 是 大 师 中 少 有 的全才,他能尽善尽美地完成从设计稿到样衣的全过程,后代设计家们从他的 设计中得到无穷的启迪。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 1936)。当今活跃在世界时装 舞台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师之一。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裔家庭,从小表现 出对时装的热情和才能, 1954 年 在 国 际 羊 毛 局 的 设
11、 计 大 赛 中 夺 魁 。 不 久 成 为 时装大师迪奥的助手。迪奥去世后,他被任命为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1958 年 首 次 展 示 “梯 型 ”系 列 , 大 获 成 功 。 1961 年 独 立 开 设 公 司 , 他 不 断 以 崭 新 的 设 计 征 服 世 界 。 如 “蒙 德 里 安 ”、 “非 洲 ”、 “俄 罗 斯 ”、 “中 国 ”、 “毕 加索”等系列都是他的力作。 1985 年他在北京举办了 25 年作品回顾展。玛丽奎恩特(Mary Quant 1934)。出生于英国教师家庭, 16 岁到 伦敦金饰学院学习绘画。 1955 年与丈夫在伦敦开设 “巴 萨 ”百 货 店
12、, 玛 丽 奎 恩特就在那里设计出“迷你裙”,开创了服装史上裙子下摆最短的时代。她 的设计风格清新、可爱、充满青春朝气,她的口号是:“剪短你的裙子。” 60 年 代 “迷 你 裙 ”风 靡 全 球 。 1963 年 活 力 集 团 公 司 成 立 后 , 玛 丽 奎 恩 特 又 成为精明的企业家。皮埃尔卡丹(Pierre Cardin 1922)。出生于意大利,年幼时随家 迁居法国。二次大战后,卡丹才步入时装界。先后曾在帕奎、夏帕瑞丽和迪 奥公司工作。 50 年 代 初 , 独 立 开 店 , 经 营 男 、 女 装 。 60 年 代 , 设 计 了 “宇宙 服 ”等 大 量 女 装 , 从
13、此 声 名 鹊 起 。 他 的 风 格 抽 象 夸 张 , 擅 长 用 各 种 几 何 造 型 。 对肩部、领型、褶裥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他以特有的造型线条和艳丽的色 彩 , 被 誉 为 时 装 界 的 “先 锋 派 ”, 曾 三 次 荣 获时装界最高荣誉奖 “金 顶 针 奖 ”。 他还是一位多智多能的企业家。正是从他的访华开始了中国与世界时装界的 接触。卡尔拉格菲尔(Karl Lagerfeld 1939)。生于德国富有家庭,从小 酷爱艺术。 14 岁到巴黎, 1954 年 参 加 国 际 羊 毛 局 设 计 大 赛 获 奖 。 以 后 在 两 家 著名时装公司工作。拉格菲尔是个非凡的设计师
14、,当他以自由设计师身份正 式 闯 入 时 装 界 后 , 几 乎 是 同 时 , 为 意 大 利 名 牌 “芬 蒂 ”设 计 裘 皮 装 、 针 织 装 ; 为 法 国 名 牌 “柯 劳 耶 ”设 计 女 装 ; 1983 年 他 为 著 名 的 “夏 奈 尔 ”公 司 设 计 女 装。他的设计使这些名牌焕发了青春,同时,也使他成为巴黎引人注目的设 计大师。他的设计风格多样,形式多变,富有幽默感。瓦伦蒂诺(Valentino 1932)。杰出的意大利时装大师。中学毕业后 到 米 兰 学 习 时 装 设 计 和 法 文 。 17 岁 到 巴 黎 , 就 读 于 服 装 学 校 , 毕 业 后 曾
15、 任 绘 图 员 。 进 入 时 装 界 曾 是 著 名 设 计 师 纪 拉 罗 什 的 助 手 。 1959 年回到罗马并开 设第一家精品店。 1962 年 参 加 佛 罗 伦 萨 时 装 节 展 示 作 品 , 得 到 了 美 国 客 商 的 高度赞赏,从此奠定了他未来的地位。瓦伦蒂诺的设计风格代表了高级时装 的 传 统 、 华 丽 、 性 感 。 到 70 年 代 末 , 他 的 牌 子 的 男 女 服 装 已 遍 布 世 界 各 大 都 市。直至今日,他仍是领导潮流的一位重要人物。高田贤三(Kenzo Takada 1940)。高田贤三是最早打入巴黎的日本时装先驱之一。他的父母是旅馆业
16、主,但他从小爱好艺术,曾在就读艺术学院 时获最高奖学金。毕业后到欧洲旅游,立志要在巴黎从事服装事业。为谋生 曾各处兜售服装设计稿,受到法国著名时装杂志极大的帮助和栽培。1970 年,他在巴黎开时装店,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已世界闻名。高田贤三的 设计风格简洁、单纯,灵感来自日本和其他民族服装,他是一个多产而永远 年轻的创造者。阿玛尼(Giorgio Armani 1935)。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大师。 他生于意大利,曾是一名军医。退伍后在意大利大百货商店布置橱窗,偶然 的机遇受到了纺织巨头塞洛蒂的赏识,进入其公司从事服装设计。最初是设 计男装,8 年后,阿玛尼独立创牌子,很快得到了人们
17、的赞誉,使其在米兰 时装界脱颖而出。阿玛尼的女装特点是提高和夸张肩部,具有含而不露、庄 重洒脱的特点,既富有男子气,但又绝对具有现代女性的魅力。另外,他的 设计风格始终是随便自如,轻松舒适,不仅仅适合于舞台,更适合这合于生 活中的各种场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阿玛尼的时装成为光彩夺目的世界 名牌。三宅一生(Lssey Miyaki 1938)。日本人,是现在左右世界时装潮流 的重要设计师之一。他将日本的文化精神融化到现代服装中,创造出具有东 方色彩的质朴、粗犷美,并强烈地影响了欧洲的传统风格。他的时装具有强 烈的艺术魔力。蒙塔那(Claude Montana 1949)。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西
18、班牙人, 他生于法国。中学毕业后开始去伦敦设计首饰,并获得成功。回法国后,为 一些公司设计皮革装和成衣服装。 1973 年他开始确立自己的风格, 1979 年创 办公司,并很快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男装、军队 制服和“朋克”装,风格为坚强有力,舒适实用,追求完美的功能性与审美 性的结合。蒙塔那被公认是最杰出的新一代设计大师。让保罗戈蒂埃(JeanPaul Gaultier 1952)。出生于法国,母 亲 是 富 裕 的 中 产 阶 级 , 父 亲 却 是 劳 工 阶 层 。 他 对 服 装 的 兴 趣 是 受 祖 母 的 影 响 。 17 岁时他将自己的服装设计稿邮寄给一些
19、著名的设计师,受到了卡丹的赏 识。 1976 年 戈 蒂 埃 作 为 自 由 设 计 师 首 次 展 示 了 自 己 的 设 计 系 列 。 他 的 作 品 从 一开始就显示出对欧洲传统习俗的嘲弄,他擅长从街头青年的穿着中获得灵 感,风格特点为轻松随便、诙谐幽默。尤其是最不可思议的内外衣搭配,前 所未有的材料组合,从而形成独特而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流派,被誉为“前卫 设计师”。1987 年他荣获全法最佳设计帅桂冠,获得奥斯卡奖。巴 黎 的 高 级 时 装 店巴黎时装业誉满全球,在巴黎有上千家服装店,但高级时装店不过 20 余家。根据巴黎时装行会的规定,它们每年要推出春夏、秋冬两套时装,每套至少包括
20、 75 种 不 同 样 式 , 而 且 必 须 在 各 自 的 裁 剪 车 间 制 作 。 高 级 时 装 店 的 产品又分两个档次,第一档次高级时装,充分代表各店的风格,原作只有一 件 , 主 顾 多 为 当 今 世 界 上 约 2000 名 最 富 有 的 贵 妇 和 好 莱 坞 明 星 ; 第 二 档 次 的 称为时装成衣,挂有高级时装店商标的成衣,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该店生产 的,称为店制时装成衣;另一种是在生产成本较为低廉的厂家制作的,称为 厂 制 时 装 成 衣 , 即 使 如 此 , 也 要 比 普 通 厂 家 的 同 样 产 品 贵 34 倍 。 尽 管 千 余 家时装店令人眼花
21、缭乱地遍布巴黎, 但只有 20 余家高级时装店每年两度推出 的高级时装真正引导着当年服装款式的潮流,为整个巴黎乃至世界的服装热 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伦 敦 著 名 的 “服 装 街 ”在繁华的伦敦西区,有一条叫做萨维尔罗的街道,这条街道虽然并不 宽阔,却是名闻世界的服装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拿破仑三世、英国前首 相 邱 吉 尔 , 以 及 当 今 的 苏 联 领 导 人 戈 尔 巴 乔 夫 等 等 , 都 曾 在 这 里 定 制 过 衣 服 。 据说,目前这条街的年营业额高达 5000 万美元。这 条 街 的 形 成 , 可 追 溯 到 150 多年前的 1835 年 。 开 始 有 一 批
22、杰 出 的 裁 缝 师傅在这里设摊制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英国著名的制衣中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这是常识。但在这里做衣服,对“量体”要求之高 令 人 瞠 目 结 舌 , 裁 缝 师 傅 必 须 精 确 量 出 每 位 顾 客 的 40 种 尺 寸 数 据 , 做 出 来 的 衣服当然是再贴身也没有了。其制作程序也是极其严格、细致和复杂的,一 般 情 况 , 一 套 服 装 要 经 过 90 道 工 序 才 能 完 成 , 所 以 即 使 是 一 个 熟 练 的 裁 缝 师 傅也要用五六十个小时才能做成一套服装。要想在“服装一条街”里充当一 名合格的裁缝至少要 5 年时间。所以凡是从“服装一
23、条街”出来的裁缝,总 是身价百倍,受人欢迎。意 大 利 米 兰 的 时 装世界时装中心之一的意大利米兰,是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商业城。这里时 装 店 林 立 , 虽 然 铺 面 和 橱 窗 没 有 法 国 和 德 国 那 样 豪 华 , 但 其 展 出 的 款 式 之 多 , 变化之快,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与巴黎不同,米兰人似乎较为开明,欢迎游人参观他们的商店,甚至允 许人们拍摄橱窗里的时装。也许他们认为,时装店里的服装并不代表米兰的 水 平 , 真 正 高 水 准 的 是 每 年 3 月和 10 月的当地举办的 “意 大 利 女 装 ”、 “时 装大展”和“米兰珍品”等时装博览会上展示的服装,
24、那才是米兰人引以为 荣的真正时装。米 兰 有 专 业 时 装 设 计 公 司 近 百 家 , 较 著 名 的 有 33 家 , 亨 有 国 际 声 誉 的 有8 家 。 时 装 设 计 公 司 一 般 不 开 工 厂 , 将 新 设 计 款 式 及 自 己 的 商 标 以 利 润 的 2030的高价转让给工厂。各个设计公司各有分工与专长,有的以轻薄女 装为主,有的以男西装为主。就女装而言,也细致地按年龄分为 5 个档次, 各有所好,各尽所长。最能代表意大利时装活跃多变风格的,要算是米兰的牛仔装,连天字第 一号时装设计大师瓦伦蒂诺也加入到牛仔装的行列,为不同年龄的成年人设 计出一组组新款式。米兰
25、是一个为时装而繁忙的城市,大有与法国巴黎抗衡之势。纽 约 第 七 街 服 装 中 心 的 象 征美国约有 3 万家服装工厂,年批发量 500 亿美元以上,纽约的服装厂占 全美国的 22 左 右 , 批 发 量 占 全 美 的 30 左 右 。 纽 约 第 七 街 则 是 服 装 中 心 的 象征,这里有许多享有盛名的女装店、著名的时装设计公司和服装厂商。巴 黎 时 装 的 开 山 鼻 祖一百多年前,在巴黎裁缝铺街有个叫沃特的青年裁缝,他虽然没有超群 的技艺但脑中却常常闪现出一些大胆而浪漫的设想。他首次设计没有宽大裙 撑的长裙,上流社会妇女开始认为很荒唐,但没有多少时间,便纷纷接受。 一年之后,
26、他在四个季节来临之前各推出一组服装,并且别出心裁地找人着 装以代替木制模特。从此,他在巴黎声誉鹊起,并在百年之后被奉为巴黎时 装的开山鼻祖。服 装 探 趣“在气候和温度还不到必需穿衣服的时候,衣服就是象装饰品那样被穿 戴的”。美学家马克斯德索曾这样评价衣服。装饰性服装的最早形象资料,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期青海出土的舞 蹈人物装饰陶盆,上面画有三组舞蹈者,每组五人,舞姿与装饰相同,头部 垂着发辫,腿部有在动态中飘起的装饰物。古人把这种服装称之为“ ”。 史料证明,服装的产生,裤子早于上衣,三角裤早于长裤,古人所说的 上衣下裳,裳不过是一种裙子式样的“罩”。古代服装从春秋战国就已进入 服装的完善
27、时期,并以其峨冠博带、大袖宽袍的形式在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服装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发展。现在,女裤不仅品种多,而且非常时髦。 但 它 能 闯 出 一 条 路 子 也 并 非 容 易 , 里 沃 夫 的 加 利 恰 亨 报 在 1911 年这样写 灯笼裤,只有在舞台上逗笑时才可以看到。但在巴黎,有两位时髦的太太, 竟敢穿着肥大的灯宠裤,出现在绕着大型街心公园散步的人们中间。这两位穿裤子的太太,立刻成了谴责的对象。 不过,时髦是很倔强和固执的。过了一些时间,那家报纸又写道:“仿效伦敦和巴黎的样子,太太们开始穿着肥大的灯笼裤出现在大街和其他大小 城市。”有关新时装的问题,甚至还闹到法院去审理。报纸报道
28、说,在法兰克福 市 , 地 方 法 院 对 一 个 饭 馆 的 老 板 判 了 罪 , 因 为 他 穿 着 象 裙 子 一 样 的 肥 大 裤 子 。 愤怒的饭馆老板上诉到上一级法院。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和审理,法院作出判 决:“时装绝不侮辱社会道德。”在中外服装史上,流行服饰都是从宫廷发起的,最后推广到平民百姓。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喜欢穿扇形襞领,当时就 被称为“伊丽莎白领”而流行一时:路易十六的王妃自己设计了很多新的服 装样式,在服装史上曾轰动一时。每一种时装都有它所适合的时期。一些服装专家和艺术家认为,同样属 性的服装:在适合期前 10 年是不道德的。 在适合期前三
29、年是挑衅性的。 在适合期前一年是不合规矩的。 在时髦的时期是漂亮的。 过时后一年是不入时的。 过时后 10 年是很难看的。过时后 20 年是令人发笑的。过时后 30 年是滑稽的。过时后 50 年是独出心裁的。过时后 70 年是令人喜爱的。过时后 100 年是浪漫主义的。过时后 150 年是非常好看的。 服装的流行演变大概都循着这条“规律”。流 行 的 诱 惑 性 和 牵 制 力在服装领域里,流行款式是最富有性格和魁力的。如果从发展的意义上 说,没有流行就没有服装设计,它给设计者带来灵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同时对设计意识具有引导和牵制的作用。促成流行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同时这些诱因又是流行所具有
30、的最大特点诱 惑 性 和 牵 制 力 。 这 些 特 点 左 右 着 时 髦 服 装 的 设 计 者 、 消 费 者 和 经 营 商 。 一种服装款式的流行。和服装中某些感受的流行,最主要的来源不外乎两大 方面的途径:一种是根据预测得出的流行趋势,由国际上时装的权威中心发 布;一种是由于偶发事件所引出的流行。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他要使所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流行,获得商 人和消费者的青睐,把握流行趋势,敏感地先人一步地获取流行信息,是最 有效的。流行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是获得众多消费者所喜爱的。从这方面 来看,似乎又使设计师丧失掉了能表现自己创作的个性,使得个性的表现同 流 行 产 生 了 矛
31、 盾 , 冲 击 了 个 性 。 然 而 , 作 为 一 个 好 的 设 计 师 , 接 受 这 种 冲 击 , 并很快地适应其流行发展个性,则需要设计师具有很高的适应和理解的能 力。流行,通俗地讲,就是你有,我有,他也有,甚至在形式上都一样。一 个高级的设计师需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从流行当中获得一种感受,比如:宽 松、质朴、复古、性感等,都是一种意念,其表现的方法,则是通过设计师 个性的体现。所以说,流行对设计师来说具有极大的牵制力。单发挥个性, 会受到流行的冲击;单追求于流行的形式,则会失去自身的特点。顺大流, 把握逆动的个性,在流行中创造新鲜感,才可以在流行中成功。流行包括创造者和接受者。
32、作为接受者当中最大部分的是那些赶时髦的 消费者和商人,他们对流行的感受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是流行所具有的强 大的诱惑性所引起的。新鲜感在人类生活当中永远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愿望。 新鲜感本身的特点就是稀有的,占有绝对优势的,因为这一特点才使人们越 加强烈地追求这种新鲜感,从而造成流行,它使人感到优越和自豪。流行的起发,有时往往是由于一些偶发事件而引起的。例如,当一部电 影 上 映 之 后 , 其 中 一 些 象 主 人 公 的 服 装 或 饰 物 , 则 由 于 观 众 对 主 人 公 的 崇 拜 , 特别受到一些青年人的青睐和效仿。新鲜感是流行的动因,从新鲜开始,以 广为流行告终。在 流 行 当
33、 中 , 商 品 是 实 现 流 行 的 手 段 , 商 人 利 用 流 行 来 提 高 商 品 的 价 格 , 把握流行信息,广告引导消费是他们的手段。所以说,流行的诱惑性在很大 程度上是由商品性广告引导而发出的。1989 年推出的流行趋势,在国际上已经被一些时装发达的国家广泛接 受 , 在 国 内 这 一 流 行 趋 势 只 是 刚 刚 发 布 , 它 将 唤 起 新 的 感 觉 , 创 造 新 的 意 念 , 引发出新诱惑,刺激着设计者和消费者。什 么 是 “OXVH”OXVH 是 目 前 国 际 上 通 用 的 一 种 对 服 装 造 型 的 概 括 办 法 , 它 借 助 于 字 母
34、 形 象表现出服装轮廓。O 型,又称圆形、蛋形,国际上叫做“逢逢”。它以扩张肩部,收缩下 摆,线条柔和为外形特征,造型以浑圆、蛋圆或近圆为主。V 型,指茄克衫和牛仔服为主的服装系列,其特点以上宽下窄为主,重 点突出肩、袖部。X 型与 V 型同样是宽肩,但采用了吸腰手法,以高背缝,开山工艺来表 现,下摆大。H 型线条垂直,不贴身,无明显曲线,整齐、干净、利落,突出这样一 些特点。中 国 古 代 服 装 的 演 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栽桑、养蚕、织绸之后,才有“服装”之说。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盛 行 “深 衣 式 ”服 装 , 男 女 均 穿 上 衣 下 裙 ( 男 裙 稍 短 ) 。有 时
35、 男 子 穿 一 种 以 丝 绦 束 腰 、 齐 膝 曲 裾 的 短 大 衣 。 到 了 秦 代 , 男 人 服 饰 尚 黑 , 衣着多是绕襟盘旋而下,腰带边沿织着装饰物;女服衣袖紧下,长裙飘逸, 配上银锭式发髻,显得婀娜多姿。汉朝男人身着短衣披肩,冠巾束发,但不 遮额头,有时穿窄袖宽领的拂地长衣,再配下垂腰带,显出精悍而又潇洒的 风 度 ; 女 人 则 襦 裙 合 一 , 衬 出 体 态 的 窈 窕 , 轻 盈 。 晋 代 , 男 人 一 般 戴 “帽 带 ”, 后转戴尖顶毡帽,服装多沿袭汉潮;女人追求“上俭下丰”,即上身紧小, 下身宽肥的服饰打扮。唐朝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服饰造型也发展到一
36、个高 峰 , 讲 究 袒 ( 胸 ) 、 长 ( 裙 ) 、 宽 ( 衣 ) 、 窄 ( 袖 ) , 名 目 繁 多 , 色 彩 绚 丽 , 对制服的规定也极为详尽。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唐 代 后 期 风 行 “胡 服 ”。 这 种 传 自 “西 域 ”的 “胡 服 ”, 其主要特征是: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或翻领小袖衬衫和条纹卷口裤,脚蹬 透空软底靴,出行上马时,必换上帷帽。到了宋朝,男子朝服大袖宽衫,官 服仍是唐代圆领服式,不同之处是,宋代圆领内须有村领;女子盛行来自契 丹的“吊塾服”,又称“解马装”,上穿宋式对襟加领抹花边旋袄,下着长 统袜裤而不着裙,头戴以罗帛制的花冠。宋服突破了
37、隋唐服装只有红、蓝、 紫、绿四色的框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元 朝 时 期 , 由 于 民 族 的 融 合 , 我 国 服 装 起 了 较 大 的 变 化 。 据 杨 荫 深 的 衣 冠服饰记载,元服承袭了历代服式的长处。又吸取一些少数民族服式的优 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象圆领和圆领衫等,便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款式。 元 代 , 男 女 贵 族 多 着 四 合 如 意 云 肩 , 每 年 朝 廷 还 要 举 行 盛 大 的 万 人 “只孙燕”(燕同“宴”),交流当时一种高级服装“只孙服”的制作技艺。 到了清朝,由于满族占统治地位,满族服饰在全国流行。当时女衣的领子一般有一寸高,上缀一或二个纽扣,衣
38、上显眼的地方,普遍绣有花卉、蝴 蝶之类的图案,便装外面多罩柳叶式小云肩。清朝后期的旗袍,可以说是中国服装的一个骄傲。特别到了辛亥革命时 期受新思想浪潮冲击,旗袍款式进一步更新,衬托出含蓄、庄重、雍容、华 贵而又落落大方的女性美。一些西方人士曾把身着旗袍、典雅娴淑的中国女 性称为“东方的维纳斯”。旗 袍 史 话妇女的旗袍,也是袍子的一种。这本来是满族女子服装,慢慢却演变为 中华民族女性的常服了。在“袍”上加一“旗”字,正好说明了这一服装的 来源。原 来 满 人 也 称 旗 人 。 满 清 时 代 , 以 黄 、 红 、 蓝 、 白 、 镶 黄 、 镶 红 、 镶 蓝 、 镶白等八种颜色,来区分、
39、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 妇女,习穿长袍,因而对旗妇(满族妇女)的袍叫“旗袍”,好跟汉族的袄 裙有所分别。旗 袍 是 清 宫 相 沿 的 服 制 , 演 变 到 后 来 , 大 多 是 直 领 , 右 开 大 襟 , 紧 腰 身 , 衣 长 至 膝 下 , 两 侧 开 衩 , 并 有 长 短 袖 之 分 。 袖 端 及 衣 襟 、 衣 裙 镶 上 各 色 边 缘 , 非常讲究。旗袍自清室逊位后,始由宫廷流入民间。北京、天津一带妇女,竞相穿 着。以后南方妇女也渐渐开始流行。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时旗袍样式仍十分 保守,腰身宽松,袖长至腕,衣长至踝。1929 年 , 当 时 的 国
40、民 政 府 颁 布 服 制 条 例 , 妇 女 服 饰 有 甲 乙 两 款 , 甲 式 是 袍,其规定为“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至肘 与 手 脉 之 中 点 , 色 蓝 、 纽 扣 六 ”, 这 是 典 型 的 旗 袍 式 样 。 自 颁 布 服 制 条 例 后 , 全国妇女遂开始穿着旗袍。1931 年至 1941 年间,时兴的旗袍先短后长,竟有长至掩盖整个足背, 而袖子却越来越短、乃至于露出肩胛,左右衣衩也越开越高,领子也日渐加 高。在这几年间,旗袍的样式尽在衣长、袖长、衩高、领高几处地方求变, 时髦的妇女更缀以滚边花扣等。学校女生都以阴丹士林布缝制旗袍。抗日战争期
41、间,灰色白色爱国布代替了原来的白阳丹士林,为求行动方 便 , 衣 权 提 高 至 膝 上 10 厘 米 左 右 。 抗 战 胜 利 后 , 旗 袍 又 长 至 踝 上 , 领 也 低 了 。 而 一 些 富 有 及 时 髦 妇 女 , 衣 长 曳 地 , 领 也 很 高 , 滚 、 镶 花 边 及 花 扣 大 为 流 行 。 在质料方面,已改用丝与毛织品等。在海外华人社会,随着妇女的穿着日益华丽,精益求精,旗袍款式也推 陈出新,使人目不暇接。如 1953 年至 1961 年间,旗袍以离地 20 厘米为标 准;设计亦趋向曲线化,下摆略小如花瓶,颇为美观,深受国内外女士们的 喜爱。屡次参加国际服装
42、展览,为国际服装设计家所赞赏,多次获殊荣或冠 军。自此以后,欧美的服装设计,都深受中国旗袍式样或图案色彩的影响, 掀起了东方热的服装潮流。反过来讲,旗袍的式样也一度受到欧美流行趋势的冲击,从而产生了莫 大 的 变 化 。 如 衣 长 渐 短 , 曾 有 所 谓 “迷 你 旗 袍 ”的 出 现 。 最 短 的 曾 到 膝 上 20 多厘米,令人咋舌。另有一种作礼服用的旗袍则长至足背,下幅很窄,也是 昔日未有的现象。旗袍由于受到欧美服装界的赏识和赞扬,因此好些欧美知名度甚高的女 影星每到中国、港台,一定不会忘记光顾裁缝店订做旗袍。旗袍优点甚多, 理 应 广 被 寰 宇 。 可 惜 由 于 制 作
43、方 法 必 须 度 身 缝 制 , 无 法 交 由 成 衣 厂 大 量 制 售 。因此缝制一件合身适体的旗袍,手工较西服为贵,其费时也较多。因此,年 轻一代的妇女除了作为出大场面的礼服穿着外,已少有人以它为日常衣服。中 山 装 的 来 历中山装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男式礼服的代表性服装。 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居住期间,看到日本学生所穿的服装不但简单朴素,而且方便、灵巧、大方。于是,他就将这种学生装的领子和口袋等部位加以 改 革 , 改 成 单 立 领 , 前 身 门 襟 九 个 扣 子 , 左 右 、 上 下 四 个 明 袋 , 袋 褶 向 外 露 , 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就是最早的中山装
44、。孙中山穿着以后, 很快便在男学生中时兴起来。辛亥革命后,关于革命党人应该穿什么服装的问题曾展开争论:有的主 张戴瓜皮帽,穿长袍马褂。孙中山不赞成,认为既不方便,也不经济。也有 的主张穿西装,孙中山哈哈大笑说:“这么一来那就无异是抵制国货了!” 孙中山主张穿广东便服,把直领改为翻领。服装师就根据孙中山的建议,设 计了一种四个口袋的翻领上装。孙中山自己带头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服装 称为“中山装”,它至今已有了近 70 年的历史。领 带 史 话严格地说,领带始于罗马帝国时代。那时,士兵们在脖子上戴着一种类 似围巾和领带的东西。直到 1668 年,领带在法国才开始变为今天这种样式, 并 发 展 成
45、男 子 服 装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不 过 , 那 时 候 的 领 带 在 脖 子 上 要 绕 两 圈 , 两端随便地耷拉着。而领带下面还有三或四个花结的波形绦带。1692 年 , 在 比 利 时 的 斯 腾 哥 尔 克 城 郊 , 英 军 偷 袭 了 法 国 兵 营 。 慌 乱 之 中 法军军官无暇接礼节系扎领带,只是顺手往脖子上一绕。结果法军击溃了英 军 。 于 是 贵 族 时 装 中 又 增 加 了 斯 腾 哥 尔 克 式 领 带 : 它 用 镶 花 边 的 细 麻 布 制 成 , 一端从坎肩的扣眼中穿过。斯腾哥尔克的英雄们名噪一时,连妇女们也竞相 系起斯腾哥尔克式领带。其实
46、,在十世纪末已经流行起一种叫“克莱蒙”的 花边领带。进入十八世纪后,领带交了厄运。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纱“脖套”(它折 三 下 , 两 端 穿 过 系 在 后 面 的 假 发 上 的 黑 花 结 ) 。 但 从 1750 年 起 , 这 种 男 子 服 装的装饰就被淘汰了。这时,“浪漫”式领带出现了:这是一种方形白洋纱,它先对角折,然 后再折几下在胸前打结。领带的系法十分讲究,被誉为真正的艺术。1795 年到 1799 年在法国又兴起了新的领带浪潮。人们系起白色和黑色 的领带,甚至在盥洗时也系着马德拉斯布领带。领结比以前系的更紧了。十九世纪的领带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后来出现了“硬胸”式领带,是用大头
47、针别着的。它由各种料子制成,如绸缎、天鹅绒等。黑色的和五颜六色 的领带都时兴起来了。到七十年代,首次推出和自结花结领带。第二帝国时 代(18521870)素有领带的发明时代之称。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领带夹子,三十年代出现了编结领带;但最主要 的变化是领带的大众化,它已成为各种年龄、各行各业的男子服装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背 心 史 话背心,泛指穿着以蔽护胸背的无袖上衣,亦称马甲、坎肩,可有多种用 途,在服装中具有独特风格。背心在中国源远流长,宋代曹勋在北狩闻见 录中记载:“徽庙出御衣衣衬一领”。自注云:“俗呼背心”。背心的原始形制可能源于周代的胸甲。人们又从秦兵马俑的武士衣甲发 现: “甲 片
48、 较 大 , 式 如 后 来 的 两 当 ”。 两 当 在 辞 海 中 注 释 为 : “同 裆。 背 心 ”在 释 名 释 衣 服 中 写 道 : “裆 , 其 一 当 胸 , 其 一 当 背 也 ”。 在 释 名疏证补中也写道:“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古代 说的两当,有军用两当铠和民用两当衫两种,前后两片构成,经系缀而穿于 身 。 民 用 两 当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 各 朝 代 的 称 呼 也 不 一 样 。 汉 朝 末 年 称 绣 ; 魏 晋南北朝称两当, 也有称帕腹者; 隋唐时名之半臂 (短袖和无袖上衣的统称) ; 宋代称背子,俗称背心、搭护;元代称背褡;明代
49、称比甲,清代称马甲、坎 肩或背心,延续至今。欧洲在 14501630 年时出现并流行一种剪接肩翼的无袖外衣, 称杰肯背 心 。 16 世 纪 时 发 展 成 无 袖 、 皮 制 等 紧 身 外 衣 。 现 在 演 变 成 泛 指 无 袖 、 衣 长 不 过臀的短上衣。背心发展到今天,品种之多,枚不胜举。背心的发展呈现出国际共性趋 向,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穿用最多的当数针织背心和西装背心。随着科技的 发展。现代相继出现一些特殊功能和用途的背心,如防弹背心、救生背心、 医疗背心和电热背心等。西 装 的 来 历西装和世界上许多的民族服装一样,有其适应生活需要的发展史,而且 它的“出身”,还是出乎意料的“贫寒”呢!西装中最为庄重的礼服,首推在背扣开岔的黑色燕尾服了。然而,谁会 想到它是起源于中世纪欧洲马车夫的衣服。在衣服后面开岔的目的,不是马 车夫讲究时髦,而是为了骑马方便。西服的领带,始于北欧渔民系在脖子上 防寒的布巾。衬衣上的硬领,是古代军人甲胄演化而来的。西裤则是沿用海 军水手服的式样。西服在清朝时期传入我国,很快地被激进青年所接受。一时,西服成了 新思想的象征,而象征保守思想的长袍、马褂则日趋没落。目前世界各地西 装的款式,虽变化无穷,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