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231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力负荷预测理论与方法(2011-10-24 11:52:34) 转载 标签: 杂谈电力负荷预测理论与方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当前电力发展迅速和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极其重要。 1 电力负荷的构成与特点 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民用负荷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家用电器,它具有年年增长的趋势,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而且民用负荷的特点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规律紧密相关。 日本新宝 SHIMPO| 日本爱宕 ATAGO

2、| 京都电子 KEM| 美能达 MINOLTA| 福禄克 FLUKE| 日本理音 RION| 美国 TPI 商业负荷,主要是指商业部门的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负荷,覆盖面积大,且用电增长平稳,商业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性。虽然商业负荷在电力负荷中所占比重不及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但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负荷占用电力系统高峰时段。此外,商业部门由于商业行为在节假日会增加营业时间,从而成为节假日中影响电力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用电,一般工业负荷的比重在用电构成中居于首位,它不仅取决于工业用户的工作方式(包括设备利用情况、企业的工作班制等),而且与各行业的行业特点、季节因素都

3、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负荷是比较恒定的。 农村负荷则是指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此类负荷与工业负荷相比,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农业用电负荷也受农作物种类、耕作习惯的影响,但就电网而言,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差别,所以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 功率记录仪 电流记录仪 电压记录仪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具有较大的周期性,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

4、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 电力负荷的特点决定了电力总负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基本正常负荷分量、天气敏感负荷分量、特别事件负荷分量和随机负荷分量。 2 负荷预测的内容与分类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包括最大负荷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最大负荷功率预测对于确定电力系统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备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选择适当的机组类型和合理的电源结构以及确定燃料计划等,还必须预测负荷及电量。负荷曲线的预测可为研究电力系统的峰值、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以及发输电设备的协调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负荷预测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超短期负荷预测是指未来 1h 以内的负荷预测,在安全监视

5、状态下,需要 510s 或 15min 的预测值,预防性控制和紧急状态处理需要 10min 至 1h 的预测值。短期负荷预测是指日负荷预测和周负荷预测,分别用于安排日调度计划和周调度计划,包括确定机组起停、水火电协调、联络线交换功率、负荷经济分配、水库调度和设备检修等,对短期预测,需充分研究电网负荷变化规律,分析负荷变化相关因子,特别是天气因素、日类型等和短期负荷变化的关系。中期负荷预测是指月至年的负荷预测,主要是确定机组运行方式和设备大修计划等。长期负荷预测是指未来 35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的负荷预测,主要是电网规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电力负荷的需求,所作的电网改造和扩建工作的远景规划。

6、对中、长期负荷预测,要特别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的影响。 3 负荷预测的基本过程 负荷预测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采用有效的算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大量试验性研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模型和算法,以真正反映负荷变化规律。其基本过程如下。 电表| 钳表| 高斯计| 电磁场测试仪| 电源供应器| 电能质量分析仪| 多功能测试仪| 电容表| 电力分析仪| 谐波分析仪|3.1 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 多方面调查收集资料,包括电力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有用的一小部分,即把资料浓缩到最小量。挑选资料时的标准要直接、可靠并且是最新的资料。如

7、果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负荷预测的质量。 3.2 历史资料的整理 一般来说,由于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所用资料的质量,所以要对所收集的与负荷有关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必要的加工整理,来保证资料的质量,从而为保证预测质量打下基础,即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无缺,数字准确无误,反映的都是正常状态下的水平,资料中没有异常的“分离项“,还要注意资料的补缺,并对不可靠的资料加以核实调整。 3.3 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在经过初步整理之后,还要对所用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预处理,即对历史资料中的异常值的平稳化以及缺失数据的补遗,针对异常数据,主要采用水平处理、垂直处理方法。 数据的水平处理即在进行分析数据时,将前后

8、两个时间的负荷数据作为基准,设定待处理数据的最大变动范围,当待处理数据超过这个范围,就视为不良数据,采用平均值的方法平稳其变化;数据的垂直处理即在负荷数据预处理时考虑其 24h 的小周期,即认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的负荷应该具有相似性,同时刻的负荷值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超出范围的不良数据修正,为待处理数据的最近几天该时刻的负荷平均值。 3.4 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负荷预测模型是统计资料轨迹的概括,预测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具体资料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这是负荷预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由于模型选择不当而造成预测误差过大时,就需要改换模型,必要时,还可同时采用几种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便

9、对比、选择。在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后,建立负荷预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工作。由于从已掌握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不能代表将来的变化规律,所以要对影响预测对象的新因素进行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恰当的修正后确定预测值。 4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简介 电力负荷预测分为经典预测方法和现代预测方法。 4.1 经典预测方法 4.1.1 指数平滑法 该方法是常用的预测方法之一,指数平滑法的基本思想是加权平均,选取一组时间上有序的历史数据,x1、x2、x3xt,一次指数平滑预测的迭代公式为:式中 lt+1t+1 时刻的负荷值 n所有数据记录的个数 对越近期的数据加权越大,这反映了近期数据对未来负荷影响更大这一实际情况,同时能

10、通过平滑作用消除序列中的随机波动。 4.1.2 趋势外推法 就是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对未来负荷情况作出预测。电力负荷虽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趋势,例如农业用电,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冬季,日用电量相对稳定,表现为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为线性或非线性,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等等。 4.1.3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它是针对整个观测序列呈现出的某种随机过程的特性,去建立和估计产生实际序列的随机过程的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去进行预测。它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

11、化规律,预测未来负荷。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性两类,确定型时间序列作为模型残差用于估计预测区间的大小。随机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看作一个线性滤波器。根据线性滤波器的特性,时间序列可划为自回归(ar)、动平均(ma)、自回归-动平均(arma)、累计式自回归-动平均(arima)、传递函数(tf)几类模型,其负荷预测过程一般分为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负荷预测、精度检验预测值修正 5 个阶段。 4.1.4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就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变量之间

12、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预测。 4.2 现代负荷预测方法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一些基于新兴学科理论的现代预测方法逐渐得到了成功应用。这其中主要有灰色数学理论、专家系统方法、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预测理论等。 4.2.1 灰色数学理论 灰色数学理论是把负荷序列看作一真实的系统输出,它是众多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些众多因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成为系统的灰色特性。灰色系统理论把负荷序列通过生成变换,使其变化为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再建模,用于负荷预测。 4.2.2 专家系统方法 专家系统方法是对于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的负荷数据和天气数据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

13、借助专家系统,负荷预测人员能识别预测日所属的类型,考虑天气因素对负荷预测的影响,按照一定的推理进行负荷预测。 4.2.3 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让计算机学习包含在历史负荷数据中的映射关系,再利用这种映射关系预测未来负荷。由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市场,但其缺点是学习收敛速度慢,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点;并且知识表达困难,难以充分利用调度人员经验中存在的模糊知识。 4.2.4 模糊负荷预测 模糊负荷预测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模糊控制是在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上应用了模糊数学理论,使其进行确定性的工作,对一

14、些无法构造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模糊系统不管其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从输入输出的角度讲它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模糊系统对于任意一个非线性连续函数,就是找出一类隶属函数,一种推理规则,一个解模糊方法,使得设计出的模糊系统能够任意逼近这个非线性函数。下面介绍模糊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1)表格查寻法: 表格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明了的算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已知输入-输出数据对中产生模糊规则,形成一个模糊规则库,最终的模糊逻辑系统将从组合模糊规则库中产生。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易于理解的算法,因为它是个顺序生成过程,无需反复学习,因此,这个方法同样具有模糊系统优于神经网络系统的一大优点,即构造起来既

15、简单又快速。 (2)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高木-关野模糊预测算法: 它是利用神经网络来求得条件部输入变量的联合隶属函数。结论部的函数 f(x)也可以用神经网络来表示。神经网络均采用前向型的 bp 网络。 (3)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即全局逼近器。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模糊神经网络在本质上是模糊系统的实现,就是将常规的神经网络(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d 神经网络)赋予模糊输入信号和模糊权。 对于复杂的系统建模,已经有了许多方法,并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主要缺点是模型精度不高,训练时间太长。此种方法的模型物理意义明显,精度高,收敛快,属于改进型算法。

16、(4)反向传播学习算法: 模糊逻辑系统应用主要在于它能够作为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包括含有人工操作员的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因此,从函数逼近意义上考虑,研究模糊逻辑系统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函数逼近就是模糊逻辑系统可以在任意精度上,一致逼近任何定义在一个致密集上的非线性函数,其优势在于它有能够系统而有效地利用语言信息的能力。万能逼近定理表明一定存在这样一个可以在任意精度逼近任意给定函数的高斯型模糊逻辑系统。反向传播 bp 学习算法用来确定高斯型模糊逻辑系统的参数,经过辨识的模型能够很好的逼近真实系统,进而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 5 结束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且对

17、负荷预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预测方法比较成熟,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要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就需要对传统方法进行一些改进,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灰色理论、专家系统理论、模糊数学等为代表的新兴交叉学科理论的出现,也为负荷预测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数学基础。相信负荷预测的理论会越来越成熟,预测的精度越来越高。 第七章 短路电流计算Short 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7-1 概述 General Description一、短路的原因、类型及后果The cause, type and sequence of short

18、 circuit 1、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2、短路的原因: 元件损坏 如绝缘材料的自然老化,设计、安装及维护不良等所造成的设备缺陷发展成短路. 气象条件恶化如雷击造成的闪络放电或避雷器动作;大风造成架空线断线或导线覆冰引起电杆倒塌等. 违规操作如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刀闸;线路或设备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加电压. 其他原因如挖沟损伤电缆,鸟兽跨接在裸露的载流部分等.3、三相系统中短路的类型: 基本形式: )3(k三相短路; )2(k两相短路;1单相接地短路; 1,两相接地短路; 对称短路:短路后,各相电流、电压仍对称,如三相短路;不对称短路:

19、短路后,各相电流、电压不对称;如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注:单相短路占绝大多数;三相短路的机会较少,但后果较严重。4、短路的危害后果随着短路类型、发生地点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短路的后果可能只破坏局部地区的正常供电,也可能威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短路的危险后果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动力效应短路点附近支路中出现比正常值大许多倍的电流,在导体间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可能使导体和它们的支架遭到破坏。、2、 发热短路电流使设备发热增加,短路持续时间较长时,设备可能过热以致损坏。、3、 故障点往往有电弧产生,可能烧坏故障元件,也可能殃及周围设备.、4、 电压大幅下降,对用户影响很大.、5、

20、如果短路发生地点离电源不远而又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使并列运行的发电厂失去同步,破坏系统的稳定,造成大片停电。这是短路故障的最严重后果。、6、 不对称短路会对附近的通讯系统产生影响。二、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及有关化简The purpose and some simplification of 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1、短路计算的目的a、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b、继电保护的设计和整定;c、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d、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研究短路对用户工作的影响;2、短路计算的简化假设a、不考虑发电机间的摇摆现象,认为所有发电 机电势的相位都相同;b、不考虑磁路饱和, 认

21、为短路回路各元件的电抗为常数;c、不考虑发电机转子的不对称性,用 qdEX和 来代表。认为 fI正序分量如上图中(a)图所示,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A 相、B 相、C 相121BIa, 11ACIa其中: 230jej, 2312j, 13a负序分量如上图中(b)图 所示,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A 相、C 相、B 相2BIa, 22ACIa零序分量如上图中(c)图所示, A 相、C 相、 B 相大小相等、方向相同。00CBAII三相对称系统中, 。新系统与原系统的关系 )(31)(31022CBACBAIIaII二、不对称故障的序网图 Sequence network of unbalanced

22、fault对称三相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只有故障点处的对称关系被破坏,而电力系统中其它部分仍是对称的。正序网 图发电机电动势 AE、 B、 C是正序关系,故正序网为有源网。11XIjUEAA正序网图1X从故障点到 电源间的所有元件的总等值正序电抗。负序网 图发电机不能发出负序电动势,故负序网为无源网。 22XIjUA零序网 图零序网为无源网。 00XIjUA只有中性点接地或有公共接地零线的电力网中才有零序 电流;三角形接法的绕组中,零序电流在内部循环,线路上无零序电流;零线中流的是 03I,所以零线上的阻抗应等值为每相阻抗的 3 倍。三、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正序、负序、和零序 电抗positive

23、, negative and zero sequence impendence1. 发电机 正序电抗:对称运行状态下的电抗 负序电抗:发电机定子绕组中流过一组负序电流时在转子中产生的阻抗零序阻抗:零序电流在发电机定子绕组中流通时,转子中产生的阻抗.2. 变压器正序阻抗:变压器中流入正序电流时在变压器内产生的阻抗;负序阻抗:流入负序电流时变压器内产生的阻抗,正序电抗=负序电抗;零序电抗:流入零序电流时产生的阻抗。与变压器的结构(磁路系统的结构)、联接组别以及形式等都有密切关系。3. 线路 输电线路是静止的磁耦合回路,它的负序电抗和正序电抗相等,零序电抗比正序电抗大。四、简单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故障

24、分析asymmetrical short-circuit fault of simple power system1、 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条件: 0CBAIU由于 )(31)(31022CBACBAIIaI021AAII021AU U边界条件: AII021则单相接地的复合序网图如右图所示: )(0211XjEIAA故:单相接地故障 电流 021)1( 3XEIAAK2、两相直接短路故障条件:CBAIU00CBI0A边界条件由于 )(31)(31022CBACBAIIaII021AI)(31)(0221CBACBAUUa21AU则两相短路的复合序网图如下:得: )(2121XjEIAA两相短路的

25、故障电流: 210212( 3XEIaII AAABK 当 21X时,)3()2(kKI7-9 短路电流的效应Effect of short-circuit current一、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thermal effect of short-circuit current导体和电器在运行中经常的工作状态有:、1、 正常工作状态:电压、电流均未超过允许值,对应的发热为长期发热;、2、 短路工作状态:发生短路故障,对应的发热为短时发热。长期发热CBAI0CBU1发热原因:a. 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电阻损耗;b. 绝缘材料中的介质损耗;c. 导体周围的金属构件,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2发热的

26、不良影响:a. 接触电阻增加;b. 绝缘性能降低;c. 机械强度下降。因此规定不同材料导体正常和短路情况下的最高允许温度。3.导体在非额定条件下允许最大载流量N0al IKIal规定的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见表 710;0额定环境温度,我国 为 25.al实际工作中允许导体达到的最高温度;0实际工作环境最高温度;NI额定载流量。导体的短 时发热1短时发热与温度 bK2fAQS1其中: bfA、 最终温度 f、起始温度 b对应的 A 值, 4m/J;S导体截面 积, m2;QK短路的热效应,A 2S.由上式可见,减小短路时最高温度的方法为:增大导体截面 S;减小短路 电流,从而减小 QK应用:

27、由起始温度 b求短路时的最高温度 f。方法:由起始温度 查图 742 得到 bA由公式 bK2fAQS1计算得到 f根据 f查图 742 求 f2短路的热效应 QKdtIkt02等值时间法: eqtkK,其中 npkeqtteqt由短路持续时间 Kt和 确定,其中 断 路 器 全 开 断 时 间后 备 保 护 动 作 时 间Ikpkpt由 K和 查附表 2 得出,当 s5tK时, )5t()tkkp05.t2np, s1t.03短时发热应用导体热稳定校 验:SCkQASsKbFsKmin 其中:Q K短路的热效应, A2S;Ks集肤系数,抄表得出;S所选导体截面 积, mm2;FA短路 时的最

28、高允许温度 al对应的值;C由实际最高工作温度(2almxw0al00I)()查表 711 得出。电器设备的 热稳定校验 tIt2heq2 二、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 electro-dynamic force effect of short-circuit current1两平行导体分别通过电流 i1、i2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7210alikF(N)其中:k形状系数,与载流导体的形状和导体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圆形、管形导体 k=1矩形导体查表 744,当 2bha时, k 取 1;l为导体长度,m;a导体中心 轴线间的距离, m;i1、i2单位,A。2三相导线水平布置,三相短路时,在冲击短

29、路电 流的作用下,中间相收到的作用力最大:72)3(sh7)3(sh)3(shmax 10alik.10ali2ikF (N)其中 kpssIKi3动稳定校验:校验导体和电器承受短路电流电动力的能力。导体:允许应力 maxF电器: shFi7-10 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Measure of limi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限流原理:增大短路点到电源点之间的等效电抗。注意: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损耗有可能因采取限流措施而增大 . 一、合理选择电气主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rational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operati

30、on manner接线中减少并联支路或增加串联支路;如双回线分开运行或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二、采用分裂低压绕组变压器using split-winding transformer分裂变压器:高压绕组由两部分并联的不分裂的绕组组成;低压绕组由分裂成两个支路的容量相等的分裂绕组组成,分裂绕组的各个支路间没有电的联系.穿越阻抗: 2x1c; 半穿越阻抗: 21bx分裂阻抗: 2fx ; 分裂系数: cffK一般分裂变压器的分裂系数为 3.5.若分裂变压器的穿越阻抗等于普通变压器的阻抗,即 dcx,则:dffd2c21bdf )k41(x1xx5.3 由此可见,分裂变压器具有短路阻抗大,正常电抗小的优

31、点.三、加装限流电抗器using current-limiting reactor1、 普通电抗器 normal reactor线路电抗器:装在引出线断路器的后面(负荷侧),则电抗器以前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可以选择轻型的电器,并且可以提高母线残余电压,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损耗增大。一般电抗百分值取 3%6%。母线电抗器:可以限制从本段母线流向短路母线的电流,从而提高本段母线的残余电压。电抗百分值一般不大于 8%10%。2分裂电抗器 split reactor为了充分限制短路电路和维持母线有较高的残余电压,采用分裂电抗器。正常工作时,总感抗 LmLzx)1(x当分裂电抗器的单臂自感电抗与普通电抗器的

32、电抗值相等时优点:两者短路 时的限流作用一 样,但正常运行时分裂电抗器的电压损失只有普通电抗器的一半;分裂 电抗器可比普通 电抗器多供一倍的出 线。注意:分裂电抗器的两个分支负荷应尽量接近,否则可能出现过电压。尽量避免安装出线电抗器,因其投资大、配 电复杂、运行 费用高。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一、概述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完善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电能的需求逐年加大,同时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由于电能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对电网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建设的依据和基础。随着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力负荷的正确预

33、测显得尤为重要。电力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负荷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统计学、数学、计算机、工程技术及经验分析等定性定量的方法,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对未来的负荷发展做出预先估计和推测。电力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投资的效益,供电的可靠性,用电需求的正常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要做到预测准确或较准确是很困难的,因为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的因素相当多,且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同,各具体因素对电力负荷预测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因而电力负荷预测具模糊性。回顾我国“十五”期间的预测情况与实际发展情况是很有意义的。基于“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发

34、展状况,在全国电力供需趋于平衡的前提下,我国制定的“十五”规划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发展方式要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以供给导向为主转向以需求导向为主,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十五”规划中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 7%左右,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5%,到 2005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3.9 亿千瓦,全国发电量将达到 17500 亿千瓦时以上。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十五”计划及 2015 年远景规划中预测:“十五”期间我国 GDP 年均增长 7%左右,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在 4.5%5.0%之间,到2005 年全国发

35、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3.65 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6200 亿16600 亿千瓦时。但实际的情况是:截至 2005 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5.17 亿千瓦,全国发电量达到 24975.26 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为 24689 亿千瓦时。比较我国“十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中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与全社会用电量等参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可以发现我国“十五”电力规划中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的误差分别高达 33%、43%和 50%,这还是在 2002 年下半年至 2005 年间严重限电情况下发生的值,实际的电力需求值比这还高很多,也即误差比这还要高的多。这直接导致了自 2002 年6 月以来的全国电力供需严重紧缺状态,直至“十五”末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来说仍然处于紧张状态,2005 年曾在一季度拉闸限电省份达创纪录的 26 个,最大限负荷达 3400 万千瓦。 而“十五”期间的严重缺电,不仅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其隐性损失更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