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统计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顺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 2000 年 1 月 1 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 2000 年 2 月 1 日,则 1 月 1 日至 2 月 1 日这一时间称为( A)。A. 调查时间 B.调查时限 C. 标准时间 D. 客观时间2. 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 全面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C. 随机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3. 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 5 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D)。A. 简单随机抽
2、样 B. 类型抽样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0rl B. 1rl C. 1rl D. 1r0 5. 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B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D.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6. 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 2%、5%、6%和 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A)。A. (102%105%106%108%)-100% B. 2%5%6%8%C. 102%105%106%108% D. (2%5%6%8%)-100%二、
3、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7.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BE )A. 机床台数 B. 学生人数 C. 耕地面积D. 粮食产量 E. 汽车产量8. 普查是一种( AD )A. 专门组织的调查 B. 连续性调查C. 不连续调查 D. 全面调查E. 非全面调查9.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BD )。A) B) C) 01qp10qp01qpD) E)pK1010. 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 BCD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 某商店各月 的销售额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4、 D. 某企业历年增加值数额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1. 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12.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划分分组界限,其核心问题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 )13. 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 54 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14. (甲) 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 (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 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15. 某企业各月的产品产量属于时点指标。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6. 某
5、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 10 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2查是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地选取调查单位。因此,根据本题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可判断出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方式。17. 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在综合指数中,无论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还
6、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要求其作为同度量因素指标不变,即同一时期的。例如,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因为,只有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固定在同一时期,才能考察另一个指标的变动情况。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8. 2008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商品品种 价格(元/件) 甲市场销售量 乙市场销售额(元)甲乙丙1051201377009001100126 00096 00095 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20 分)解:该商品在甲
7、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04.1231097037215fx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74.1395026105xm19.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 40 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平均分数 77 分,标准差为 10.54 分。试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Z=2)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15 分)计算抽样平均误差:67.1405.nx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342xt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即:73.6680.3。xxX20. 某企业机床使用年限和维修费用的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x 代表使用年限,y 代表维修费用):=21 =350 2
8、=83 =1300 n6yxy要求:建立机床维修费用对使用年限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15 分)解: 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bac322xnyb89.72183650ya9.0618.7350故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为: xyc8.7.3回归系数 b 表示当机床使用年限每增加一年,维修费用平均增加 7.89 元。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顺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9、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居民家庭按城镇与农村分组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
10、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BDE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
1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2.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分组标志。( )4.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5.增长量一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四、简答题(
12、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并举例说明。4答: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部设备调查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每个工业企业则是填报单位。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
13、同并举例说明。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某单位 40 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
14、2 61 70 81单位规定:60 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 分为及格,7080 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 分为优。要求:(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 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4) 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平均成绩: 74038fx(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 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
15、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2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456345736968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 1000 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成 绩 职工人数 频率(%)60 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36151247.51537.53010合 计 40 1005(2)当产量为 10000 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 x210y502x835xy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bac22xnyb50.215038ya831)5.2(30故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为: xyc5.20即产量每增加 1
16、000 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 2.5 元。(2)当产量为 10000 件时,即 x=10 代入直线回归方程,得:(元) 15.280cy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产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甲乙1000300011004000108127要求:(1)计算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指数;(2) 计算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额。(1)产量总指数= = =126.47% 01qp3408单位成本总指数=(2) 总成本指数=成本变动总额=41200-34000=7200 元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顺
17、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 某市工业企业 2006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7 年 1 月 31 日 , 则调查期限为( B )。A. 一日 B. 一个月 C.一年 D. 一年零一个月3.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A. 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 D. 组距的大小不同%81.95430271210%8.340qp64.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18、A )。A. 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C. 平均指标 D. 变异指标5.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 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6. 如果变量 X 和变量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 C )。A. 微弱相关关系 B. 显著相关关系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1.在工业普查中,( BCE )。A. 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 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 企业设备
19、台数是连续变量E. 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 人 口 按地区分组3.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 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 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A. 个体指数 B. 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 E. 环比指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
20、 )2. 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 10 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3. 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 54 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4. 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 ( )5. 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2.简述抽样推断的概
21、念及特点?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 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 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 (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 2 )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 3 )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 4 )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某乡有 5 000 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 100 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 12000 元,标准差 2 000 元。要求: (1)以 95%的概率(z =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
22、的区间范围 。(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为 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12000392,即 11608-12392 元。(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5000(12000-392) ,即:( 元 )39206.1xt75804-6001.24 万元。2. 某农贸市场三种农产品价格、销售量资料如下:基期 计算期农产品 零售价(元/公斤)销售量(公斤)零售价(元/公斤)销售量(公斤)大白菜牛肉小黄鱼12018100060500.8182012008040试计算零售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带来的影响。零售价格总指数= %91.035201p
23、q零售量总指数= .01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绝对影响:3200-3520=-320(元)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绝对影响:3520-3100=420(元)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如下:单位:万人年 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人口数(年底数)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 125909 126583比上年增加人口 - 1268 1237 1184 1099 674试计算我国在“九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和年平均增加的人口数量。解: 万 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顺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
24、共 12 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1n2aa2an13万 人2.1476126583904889 4.10957109841376na8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25、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1在工业普查中,( 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 )。A.人口男
26、女性别比例为 1.03: 1 B.人口出生率为 14.300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 500 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11300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500 元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一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D.价格总指数 E.单位成本总指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划分分组界限,其1.核心问题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 )2.某地区通
27、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 54 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3.(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3%,2%,7%和 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 102%107%105%)-100%。( )5.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一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
28、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即是标志表现。2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为什么?答: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要想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为发展速度,再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减 1 或 100,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 70 分,标准差为 9.0 分;乙班的成绩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人)960 以下60
29、707080809090-1002625125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1)因为 0.1200.129,所以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更具有代表性。2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 50 名学生,对会计学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分数为 75.6 分,样本标准差 10 分,试以 95.45% (z=2)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区间为:即:72.77 78.43(分)3根据 5 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n=5 40x3702x310y207y2740xy要求:(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娈量的直线回归
30、方程;(2)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1) 设直线回归方程: bac2.54037512222 xnybya40.25.310故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直线方程的为: xyc2.540.(2)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R=0.96,说明学习时间和成绩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正确的,将其顺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4.7fx129.0xV甲 120.479.xV乙82.41.2xt.675x96.222ynxnyr10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 B标
31、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2某市工业企业 2007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8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如果变量 X 和变量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
32、量之间存在( C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BDE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
33、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大小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量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挖根生越低。(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 54 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
34、速度为 3%、2%、7%和 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3%2%7%5%-100%。(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 10 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答: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查是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地选取调查单位。因此,根据本题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
35、可判断出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方式。2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时期的要求。答:在综合指数中,无论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还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要求其作为同度量因素指标不变,即同一时期的。例如,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都是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连带关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因为,只有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固定在同一时期,才能考察另一个指标的变动情况。11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2008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商品品种 价格(元/件) 甲市场销售量 乙市场销售额(元)甲乙丙
36、1051201377009001100126 00096 00095 900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20 分)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 100 件,其中废品 4 件,当概率为 95.45%(z2)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3某部门所属 20 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与销售利润(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 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y 代表销售利润):=109.8 =961.3 2=690.16 =6529.5xyxxy要求:(1)建立以商品销售利润依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 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2) 解释回
37、归系数 b 的含义。五、计算分析题(本题共 50 分)1解: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04.123109703725fx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74.1395026105xm2解:n=100,p=4/100=4%,z=2 0196.10)4.(.)1( npp39.6.2z04p即废品率在 0.1%-7.9%之间,不能认为废品率是超过 6%。3 (1) 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bxayc22xnb 3.148.0916.05212xbya61.3028.193.42096故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为: xyc4当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 8%时,将 x=8 代入直线回归方程,得:(万元
38、) 03.8.146.30cy(2)回归系数 b 的经济意义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每增加时,销售利润增加 14.33 万元。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顺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2某市工业企业 2007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8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限为( B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
39、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如果变量 X 和变量 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满分。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每小题 2 分,本题共8 分)1在工业普查中,( 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
40、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 一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4一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BC)。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3
4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5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一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一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学生的13“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即是标志表现。2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
42、如果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 50 分)1某生产车间 30 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 ,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 分)(1)30 名工人加工零件次
43、数颁布表如下: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人) 频率( %)25303035354040454550369841020302713合 计 40 100.0(2)2某乡有 5000 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 100 户调查,得平均每户年纯收入 12000 元,标准差 2000 元。要求:(1)以 95%的概率(t=1. 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 (15 分)(2)2 (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为 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12000392,即 11608-12392 元。(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5000(12000-392) ,即:5804-6001.24 万元。3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商品种类 单位 商品销售额(万元) 产量增加17.3805fx17.38045fx 元 )(201nx( 元 )39206.1xt14基期 报告期甲乙丙条件块101520111322250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指数。 %2.105301qp销 售 额 总 指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