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仲卫红,前斜角肌综合征,一、概述,定义:外伤、劳损、先天颈肋、高位肋骨等因素刺激前斜角肌致使前斜角肌因痉挛肥大、变性而压迫锁骨上窝部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产生神经血管症状。中医视此为肩臂劳损,积累性劳损或感风寒诱发,使经络受阻、气血不行而为肿痛。,一、概述,本病好发于30岁左右之妇女,以前常采用前斜角肌部分切除来缓解症状,现通过手法改善局部血循环,解除肌痉挛,来缓解神经血管症状。,二、解剖特点 1、前、中、后斜角肌为颈部深层,二、解剖特点:,2、神经(臂丛神经)颈神经根自椎间孔发出,沿颈椎横突前侧的浅沟呈斜位向下走行,均经过前斜角肌起始上的后侧和中斜角肌的前侧,其
2、前支组成臂丛,在前,中斜角两肌之间下行。,二、解剖特点:,3、血管:锁骨下动脉跨过第1肋骨上缘时,位于臂丛与前斜角肌之间。,三、病因,1.外伤史:在颈部后伸侧屈位时突然使头颈部向对侧旋转,则易造成对侧前斜角肌受牵拉扭转而损伤,出现痉挛、肿胀、压迫臂丛神经,使前斜角肌更痉挛。 2.先天性:颈肋,颈7横突肥大,高位胸骨,高位第一肋骨,肩部下垂,前中斜角肌骨腹变异合并等,易造成臂丛神经受压刺激,前斜角肌痉挛、变性、肥厚。,四、病理,上述因素易使肿胀、痉挛、变性肥厚的前斜角肌刺激或压迫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而出现支配上肢的神经、血管症状和体征。(肿胀、痉挛、肥厚的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与第一肋骨间的挤压影响
3、了神经、血管),五、临床表现:,1、颈部症状:颈前侧疼痛,转动屈伸不利。 2、神经症状:患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尤甚)当高举上肢,减少患肢重力(下垂时)症状减轻消失,用力下拉患肢则症状加重,少数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瞳孔扩大,面部出汗,患肢皮肤温度下降。,五、临床表现:,3、血管症状: 早期:血管痉挛,桡动脉搏动动减弱,造成供血不足患肢发冷。 后期:血管阻塞,患肢缺血水肿,皮肤苍白,手指发僵,紫钳,甚则手指端溃疡坏死。 4、肌肉症状:患肢小鱼际肌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指发胀,笨拙感。,六、检查:,1、触诊:患侧颈前部触及肥大、痉挛的前斜肌肌腹,且压痛明显,并向患侧
4、上肢放射。 2、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高举患侧上肢时症状减轻或消失,上肢下拉或提拿物体时症状加重。 4、摄颈、上胸椎正侧位X片,可见异常。,七、治疗:,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2、手法:按、揉、拿法、推抖。 3、取穴及部位:天鼎、缺盆、曲池、小海、合谷穴及颈肩、上肢部。 4、操作常规:坐位或仰卧位,上肢上举。,七、治疗:,(1)以滚,揉,拿法,施于颈肩两侧,放松肌肉(可取俯卧位)。 (2)以拇指或食、中两指揉法施于前斜角肌部(起止点),由上而下,以酸胀为度,配合颈部被动活动(屈伸) (3)以食、中两指推抹法施于前斜角肌部,由上而下,配合颈部被动活动(屈伸) (4)拿揉法施于颈项两侧、胸锁乳突肌,再拿极泉、曲池、小海、合谷穴,以酸胀麻为度。 (5)局部擦法加热敷法或神灯照射、理疗。,八、注意事项:,1、患部保暖,卧枕适宜 2、避免肩负、手提重物。 3、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双手抱后项部做扩胸活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