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湘版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 元音乐与民族之汉族民歌,建邺高级中学 吴萍,精细化设计,导入部分,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音乐新课标中也指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传统音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材分析,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的汉族民歌就是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中国民族音乐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教材是以音乐的体载特点为线条,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顺序进行呈现的。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我进行
2、了资源开发和利用。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对风格对比强烈的南北民歌进行对比听赏。,教 学 目 标,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学生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陕北民歌的“土味”与江南民歌的“水韵”形成的原因,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见解。,1、学生能认真听赏无锡景 、兰花花、赶牲灵、采茶舞曲、南北茉莉花等歌曲,感受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教 学 重 点,听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比较他们的不同的风格特点。,教 学 难 点,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入手,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欣赏法,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利用其直接审美的经验去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在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从而总结出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新课导入部分的教学过程,这首曲子的曲名是什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曲名:紫竹调。 抒情、悠扬、委婉。极富江南乡土气息。,江苏民歌,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江苏民歌紫竹调。,(
4、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选择乐器演奏的江苏民歌,可以缩短学生与民歌的距离,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件背景图片江南水乡的选择应用,从视觉听觉上给同学们一个统一的效果。,请听!判断下面的歌曲是属于那个地区的?并交流判断的方法。,A、江南民歌 B、陕北民歌,江南民歌无锡景,请听! 判断下面的歌曲是属于那个地区的?交流判断方法,A、江南民歌 B、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兰花花,一般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音域、伴奏乐器、演唱语言、特定的节奏型等来判断民歌所属的地区。,交流判断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判断下面的歌曲分别是属于那个地区的?并交流判断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南北民歌着
5、手,(初中已学过无锡景)利用他们直接审美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让他们感受南北民歌的不同,从简单的选项中选择出答案。并让学生简单交流判断的方法,这样以便后面对南北民歌风格不同的详细分析。,反 思,在高中再进行汉族民歌的教学,如果从民歌的三种体裁切入教学,我觉得没有完全体现高中音乐学习的特点,同时也不可能再有新意,有种老调重弹之感。而如果将汉族民歌的教学上升一个层次,重点讲其色彩区及其音乐不同的风格,似能体现高中音乐学习的特点。,反 思,本课“以小见大”,从学生熟悉江苏的民歌着手,增添学生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从一南一北两类对比最明显的汉族民歌切入教学,“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
6、利用其直接审美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不同地区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点主要是在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从而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各地区、各民族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反 思,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分析了陕北民歌和江南民歌的特点,还分析了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作为音乐课,更重要的还有民歌是如何使你感受到它的地域特点的,旋律节奏上是如何表现的,演唱上是怎样表现的,我认为在整节课中一定要有此方面的分析,要给学生一点音乐的分析。教学在最后也需要有一个比较的结果,有一个总结与提升。两类民歌分属不同的色彩区,在本节课中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民歌色彩区这个概念。,谢 谢,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