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亚东一小 朱国清 一、说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以此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节课教学,我进行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和第二组训练项目,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 35 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本单元写作的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留心观
2、察的方法,学写观察日记法” ,因此本篇课文教学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说学生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住事物特点特点来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习怎样写好片断。三、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3、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热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 35 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
4、这样理解和确定的: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重点;难点是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理解本课的难点在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配以课件动画,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
5、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我班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五、说教学过程这一课时我主要安排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首先,先通过听写对生字词进行复习巩
6、固,然后,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 3 至 5 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第二环节,认识爬山虎的脚。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这一册教材阅读教学的重点。新课标 3、4 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
7、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课件演示,引导观察,在说一说。然后提问: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结合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再指名朗读。再请学生在这 3 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在下面标上符号。 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一块儿把这几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
8、,感悟体会。在学生读文想象后,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第三环节,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词、关键句的办法,在 4 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
9、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 4 人小组里交流。再课件展示,师解说: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用这个动态画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不是像人一样左右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才能铺满墙。同时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难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
10、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然后齐读。第四环节,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结合具体的语句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写作方法。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叙述顺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一下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三至五自然段并练习背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2、多么好的一篇文章,请你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
11、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较强的学科,诵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来展开教学。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一些偏差和漏洞,欢迎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亚东一小朱国清【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
12、、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爬山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爬山虎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
13、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感受爬山虎叶的美。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2、激趣引入,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8 分钟)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有了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爬山虎
14、有脚。 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指名分段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3、学习生字新词 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认识多音字, “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 chng;“触着墙”的“着”不读 zhe,应读 zho) 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书写。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5 分钟)1、生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读后交流。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墙的爬山虎随
15、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出示: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然后练习背诵。 4、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5、再放刚才的课件,提
16、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四、布置作业(2 分钟)1、抄写生字和词语。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来:嫩红 嫩绿 叶子 美长 大 了: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漾起波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研读三、四、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3 分钟) 1、 听写词语。爬山虎 均匀 重叠
17、叶柄 嫩茎 触角 痕迹 逐渐 舒服 空隙2、谈话引入,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二、认识爬山虎的脚(10 分钟) 1、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指导从脚的形状、颜色两个方面去观察。 2、交流观察的结果。 3、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出示句子,指名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
18、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评价。板书: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 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2 分钟)1、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小组合作学习 4 自然段,自学要求: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在小组里演
19、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汇报后出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指名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 4、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再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 5 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
20、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板书: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了) 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全文,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5 分钟) (一)课文小结:学习了本文,你知道了什么?(二)总结写法。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4.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五、拓展延伸 (10 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 3、4、5 自然段,并练习背诵。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爬 山 虎 的 脚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特 点 形状:像像(细丝)颜色:嫩红 灰色触着墙的 (爬) 触巴拉贴 (牢固)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