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始县中医院2016 年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2016 年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做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内容如下:一、重点专科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特色优势发挥受限 原因分析: 尽管我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重点专科的发展倾斜政策,但在政策落实中却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有力度的具体规定。有些科室由于中医药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政策在贯彻中未能很好落到实处,中医机构建设缺少具体的倾斜措施,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针对性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对当前国家中医药政策、法律、法规要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
2、会氛围;对我院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对我院名科、名医、名方、名药及其名医、名科建设情况进行宣传,以提高群众声誉;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宣传,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治疗疾病。 2、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增设具有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的 中医骨伤病专科、脑中风病专科、中医肿瘤病专科、中医肛肠病专科、中医不孕不育症专科等。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科室命名。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集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搞好重点
3、专科的科室设置、病房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建设。重点专科专病人员重点配备,设备重点投入、条件重点改善、分配重点倾斜,真正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单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持续改进,中医单病种数不少于 20 个。 4、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正骨、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熏蒸,拔罐、刮痧等中医非手术、非药物治疗技术简、便、廉、验的优势。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建设。开展“中药膏方” 、 “冬病夏治”等特殊优势中医药项目。加大中草药应用,争取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
4、 7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 30%以上。三、中医药后备人才队伍不足,中药传承受限 原因分析: 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人才布局,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人才建设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组织保障不齐全,计费投入不全面,造成人才流失较大,后备支援力量不够 针对性措施: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和经费投入。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设立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切实增加经费投入,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
5、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 2、根据不同人才结构特点,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进行规划,制订和实施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选拔具有潜质的中医苗子,给予重点培育,夯实中医人才基础;实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选派高素质青年中医人才到北京多所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专病)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中医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针对医院现有副主任以上职称中医人员,2016年开始,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学历教育,开展“西学中”培训。2016 年开始,针对关键岗位西医人才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 四
6、、中药特色指标不达标,临床疗效受限 原因分析: 中医和西医的比较,典型的特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在某些疾病上中医能弥补西医的不足,甚至超过西医。但由于中医核心价值体系不明确,医师比例失调,特色护理开展不深入,一些特色指标难以达标。 针对性措施: 1、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2、中医临床科室数60%; 3、广泛应用中药饮片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病人中医药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比例70%,住院病人中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比例60%; 4、每周出门诊的中级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40 人次; 5、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专科、专病15 个,5 年内建成省级重点专科 1 个,市级重点专科 4 个; 6、每年开展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及研究的病种 68 个,5 年内达到 30 个以上; 7、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各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至少 3 项以上。并根据临床业务发展,逐步开展专科(专病)护理,延伸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