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梗塞的个案护理病人概况 病人,60 岁,男,患者 4 天前中午睡醒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手不灵活,尚能行走,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神智清,无四肢抽搐,当时未予重视。3 天后,患者症状加重,故到医院就诊,查头颅 CT“未见出血” ,查头颅 MRI 示“左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新洋梗塞灶” ,拟“脑梗塞”收住入院。体查:右上肢肌力 2+级,右下肢肌力 0级, 血压:170/8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3 年。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指颅脑内外供应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
2、、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症状和体征。病因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 45-70 岁中老年人。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等短暂脑缺氧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
3、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3、 “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症状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而异。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病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黏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疾病偏瘫及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3、
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4、有受伤的危险: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护理措施 一、躯体活动障碍 与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预期目标:使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一定的活动能力。 1)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抓形手,足下垂等后遗症。 2) 、经常按摩肌肉,做被动关节运动,不使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3) 、定时翻身排背,防止压疮。 4)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关心病人。 评价:病人能无需他人帮助在床上活动护理措施 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预期目标:生活能逐步自理,或回复原来的日常生活水平。1、将病
5、人使用的用物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2、嘱协助做好洗漱,进食,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3、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4、教病人如何使用床头铃,及时了解病人所需及帮助解决。 5、指导家属定时协助病人排便。 6、鼓励病人用健侧手进食,消除病人依赖心理。 7、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评价:生活部分能自理-可自己穿衣、吃饭。护理措施 三、潜在并发症:脑疝 与脑梗塞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预期目标:无脑疝发生 1、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避免引起脑疝的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 3、饮食宜清淡,
6、低盐低脂,多吃水果蔬菜 4、控制摄入量,输液不宜太快 5、脑疝发生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脱水降压药,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评价:目前无脑疝发生。护理措施四、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预期目标: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护理措施。1、讲解疾病过程及发生表现。2、告之治疗方案及用药的必要性。遵医嘱按时给患者规则服药。3、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4、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烦躁不安。评价:患者表示理解,配合治疗,家属表示理解相关注意事项。护理措施 五、有受伤的危险: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无受伤 1、加强对病人的看护,加护床头栏。 2、在床头挂醒目标识予以提醒,防止病人坠床。 3、转移周围的危险物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予以保护。 4、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陪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5、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评价:病人无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