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B 卷院系:_ 专业:_班级:_ 任课教师:_姓名:_ 学号:_考试说明1.2. 本试卷包含 5 个大题,29 个小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 A、B、C、D。本大题共 20 分,共计 10小题,每小题 2 分)1. 分析图示电路,选择正确答案填空。1在级间反馈电路中 _。A只有直流反馈而无交流反馈, B只有交流反馈而无直流反馈,C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 D不存在实际的反馈作用。2这个反馈的组态与极性为_。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正反馈, C电流并联负反馈, D电流串联负反馈, E电压串联负反馈, F
2、无组态与极性可言。AuI+VCVEuOR1 R2R4R3VT2. 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所示,集成运放 A 具有理想特性,电阻 R210k ,R 1 的阻值分别下列三种情况时,试选择正确答案填空:1R 110k 4.7k(可调) ;( )2R 118k 4.7k(可调) ;( )3R 147k 4.7k(可调) 。 ( )2R CCR15V15V+AR1R2uOA.能振荡,且 uO 波形较好B.能振荡,且 uO 波形不好C.不振3. 多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VT 1 构成 放大电路组态;2VT 2 构成 放大电路组态;3VT 3 构成 放大电路组态。C1C2R3R2R1 R4
3、R5 R6C3 C4+VCuI uOVT1VT2VT3A.共射B.共集C.共基4. 图中给出不同连接方式的复合管,为下列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复合管,用 a、b、c 、d填空(如果存在多种选择,应都选择) 。1要求等效 NPN 型,应选择_;2要求基、射极静态电压小,应选择_;3要求输入电阻大,应选择_。A.3B.C.D.5. 在图示方波发生器中,已知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为 12V;稳压管和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均为 0.7V。在不同情况下将得到下列不同的测试结果,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1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峰-峰值为( ),A4.6V B6V C12V2稳压管接反时,输出
4、电压峰-峰值为( );A2.8V B4.2V C8.1V3R 2 短路时,输出电压峰-峰值为( );A0V B6V C12VA uORCUZ= 4.6VR1R2R3 VD1VD4VDZ6. 在图示方波发生器中,已知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为 12V。现有下列不同情况:选择填空:将产生不同测试结果的原因填入空内:1输出电压峰-峰值为 12V;( )2电路不产生振荡;( )43输出电压峰-峰值比正常工作时增大。( )AuO10k10kRC0.1F10k 6VUZ=50R1 R2R3DZA.A 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接反B.稳压管断开C.R1 短路D.正常工作E.稳压管短路F
5、.C 断开G.R2 开路7. 填空:在下列各种情况,各应采用哪种滤波电路1有用信号低于 10 Hz,应采用 。2有用信号的频率为 1 kHz 基本不变,应采用 。3希望抑制 50 Hz 交流电源的干扰,应采用 。4希望抑制 10kHz 以下的信号电压,应采用 。5要求 范围内增益相等,而相位在 0180间变化,应采用 。0fA.高通B.低通C.带阻D.全通E.带通8.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A1、A 2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为 12V; 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选择填空:将使输出电压 uO1、u O2 参数产生变化的原因填入空内。可能出现的原因有:1u O2 频率增
6、大;( )2u O1 幅度减小。( )A1CuO2UZR2R3uO1 R5A2R4R1 3VVD VDZ5A.R3 增大B.C 减小C.C 增大D.R2 减小E.R3 减小F.R1 减小G.R1 增大H.R2 增大9. 图示交流通路中的 A 为理想集成运放,为使该电路有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试就下列问选择正确答案填空:1运放 A 的反馈元件 Z 应为 _性质。(A纯电阻,B电容,C电感)2若图示中的 Z 为 LC 串联电路,则 Z 应等效一个_ 。(A电阻,B电容,C电感)3若图示中的 Z 为 LC 并联电路,则 Z 应等效一个_ 。(A电阻,B电容,C电感)4若 Z 为合适的无源反馈支路,则
7、A 的输入端极性应为_。(A上“” 、下“” ,B上“” 、下“” )AZC1 C2 uO10.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输入电压 为正弦波,电容 C 对于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调iu整输入电压使负载电阻上获得了最大的输出功率。当 P1P 4 点断开时,输出电压 可能出ou现的故障现象如下:A0V B只有正半周 C只有负半周 D近似矩形波选择上述现象之一填入空内:1若 P1 断开时, 将( ) ;ou2若 P2 断开时, 将( ) ;3若 P3 断开时, 将( ) ;o4若 P4 断开时, 将( ) 。u6+VCVCR5R6R7 VDVT4VT5R1VT1 VT2R2R4R3uoRLVT3ui C
8、 R8P2P1P3P4二、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者打“” ,错者打“” 。本大题共 10 分,共计 5 小题,每小题 2 分)11.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 ,否则画“” 。1单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信号等于该输入端信号的大小。 ( )2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信号等于两输入端信号的差值。 ( )3单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输入信号等于该输入端信号的一半。 ( )4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输入信号等于两输入端信号的平均值。 ( )5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值等于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差模输入电压的乘积。 ( )12. 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表示正
9、确,用表示错误,填在括号内):1只用集成运放和线性电阻即可实现 。 ( )YXOKu2只用模拟乘法器即可实现 。 ( )Ilnu3用模拟乘法器和集成运放组合可实现 。 ( )IOu4用模拟乘法器和集成运放组合可实现 。 ( )IK13. 图示运算电路中,已知 A1、A 2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 、V2.0I1u。下列结论是在电路诸多参数中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而得到的,判断是否正确。V5.0I2u正确者打“” ,错误者打“ ”。1当电阻 R1 减小时 ,输出电压 将增大。 ( )Ou2当电阻 R2 增大时 ,输出电压 将减小。 ( )73当电阻 R3 减小时 ,输出电压 将增大。 ( )Ou
10、4当电阻 R5 减小时,输出电压 将减小。 ( )5当电阻 R60 时,电压放大倍数 。 ( )0I12OuAu10k20kA110k uOA25k5k20kuI1uI2R1R3R4R2 R5R614. 欲提高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试判断以下一些措施的正确性,正确的在括号中画“” ,否则画“” 。1采用变压器耦合,实现阻抗变换,使负载与输出级阻抗相匹配。 ( )2输出级采用乙类(B 类)或甲乙类( AB 类)工作方式。 ( )3输出级采用自举措施。 ( )4适当增大输出级的直流供电电源。 ( )15. 如图所示串联型稳压电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凡正确打“”,凡错误的打“”。1输出电
11、压 UO 不可能低于 UZ1,高于 20V;( )2VD Z2 上的电压为稳压电源的基准电压;( )3电阻 R3 中的电流 基本不变;( )3RI4负载电流 IL 增大时,VT 5 管的集电极电流也随之增大;( )5VT 5 管是 VT3 管的有源负载。( )8UOC1 IC4NPQ ILRLM36V20VIC5 IC3IB2 C2VT1VT2VT4VT3VT5 VDZ1VDZ2IR3R6R7 R5R4 R1R3 R2UZ1三、改错题(改正图中连线错误,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本大题共 20 分,共计 5 小题,每小题 4 分)16. 图(a)所示为某同学所接的电压比较器,已知集成运放 A 为理想
12、运放,其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为 14V,U Z 小于 12V。改正图中错误,使之具有图(b)所示的电压传输特性。OAuOuI/ VuO / VuIR2UZ( a) UZUT UTUZ( b )R1 VDZ17. 定性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具备正常放大能力,若不具备,则在原图上修改电路,使之具备正常放大能力的条件。修改时只能改变元器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不能改变元器件的类型和增减元器件数量。( a ) ( b )R2 C2 CVC1R1C1R1R2R3DVC2VT VTui uiuo uo18. 判断下面句子中带有底划线的词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在其后面填入正确词语。图示放大电路在线性放大条件下,减小
13、电阻 ,则静态电压 将减小( ) ;增大电gRDSQU9阻 ,则 将增大( ) ;减小电阻 ,则 将减小( ) ;增大电压 ,dRDSQULRDSQUDV则 将增大( ) ;当换用 相同而 较大的管子后,则 将增大( DSIG(of) SQU) 。RgC1C2Rd+VDRs Cs RLui uO19. 指出下面对失真分析的说法中的错误,并改正之。当图示放大电路分别输入 10kHz 和 100kHz 的方波信号时,如果输出电压波形如图(a)所示,说明输入的方波信号为 100kHz;如果输出电压波形如图(b)所示,说明输入的方波信号为 10kHz。以上两种情况都说明放大电路出现了非线性失真。Rb
14、Rc +VCC2RLC1ui uo Ouo t Ouo( a ) ( b) t20. 如图所示串联型稳压电源,参数如图中所标注,改错。1图中有 3 处接线错误;2图中有 3 处参数明显不合理,请指出。UZ=5.3V= 20V5HzU2= 12V C110F C2ARU1B1k1k2k 10F150mAILUO=15VRc10kVT1DZVD1VD2VD3D4 VT2 RLR1R2四、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本大题共 10 分,共计 5 小题,每小题 2 分)21. 试填写下列空格:101在三级放大电路中,已知各级电压放大倍数分别是 、251uA、 ,则三级放大电路 折合为 02uA43
15、u udB。2在三级放大电路中,已知各级电压增益分别是 20dB 、25dB、35dB,则三级放大电路总增益为 dB,折合为 倍。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后一级的输入电阻可视为前一级的 ,而前一级的输出电阻可视为后一级的 。4在计算两级放大电路中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 时,应把第二级的 作为第1uA一级的负载,而在计算第二级放大倍数 时,不应把第一级的 作为第二及2的信号源内阻,这时两级放大电路的 。u22.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为 12V;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发光。填空:1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的电位 ;2若 6V, 3V,则 V 时发光二极管发光;IuI2I
16、3u3若 2V, 10V,则 V 时发光二极管发光。II31IuI2uI1uOAuI3R2R1R310k10k10k R41kVD23. 图示为电压-电流变换电路,设 A 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试填空:1电路中的反馈属于 负反馈组态。2流过电阻 中的电流 。1R1Im3当电阻 由零增大到 时, (对地电压)将从 V 变到kOUV。4设运算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压范围为 ,为保证 的恒流性,电阻 的最大允许值V151I1R为 。k11AUI R1UOR I1R510 1k510= 2V24. 试 比 较 图 示 中 三 个 电 流 源 电 路 的 性 能 后 , 填 空 :1I 0 更接近于 IREF 的
17、电路是;2I 0 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电路是;3I 0 受电源电压变化影响最大的电路是。VT1 VT2IREF I0+VCCReVT1 VT2IREF I0+VCCVT1VT2IREF I0R R R( a ) ( b ) ( c )Re+VCC25. 高速型集成运放 CF715 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当环境温度(T)变化,如温度上升(用表示) ,根据该电路中输入级(由 VT1.3、VT 2.4、VT 7、VT 16、VT 17 构成)和中间级(由 VT18、VT 19、VT 6 构成)设置的共模负反馈,抑制温漂稳定工作电流原理,试用箭头(增大用表示,减小用表示)填画下列各电量后面的括号:T()
18、I C16I C17( ) UB18U B19( ) UE18U E19( )U B5( ) IC8( ) I C7( ) I C16I C17( ) 。12V+VT140R1VT1VT8VT3 VT4VT5VT6VT7 VT9VT10VT12VT2 VT15VT13VT19VT18 VT21VT20VT16 VT2 VT14VT1710kR13 10R12kR1550R1710R1230R16 3kR2330R2 R2510kR146kR44kR1940R250R950R115kR66kR340R72kR5 10R28 4kR18 1kR20 10kR2450R2725kR2115pF 50
19、R2625kR8COMP1CASuIIN+INVP4COMP2COMP3uOC1五、非客观题(解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 40 分,共计 4 小题。 )26.(5 分) 放大电路中,某三极管可能是双极型 NPN 或 PNP 管,也可能是结型 N 沟道或结型 P沟道场效应管,现测得该管三个电极的对地静态电位如图所示。用晶体管符号表示出该管的全部可能类型和相应电极位置。 -6V+0.7V0V13227.(11 分)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A1、A 2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输出电压的两个极限值为12V。试画出该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13A15VuOA2+3VuI3V300500R1R212VVDZVD1V
20、D228.(13 分) 电路如图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交流通路,并判断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2如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指出属于哪种类型的振荡电路?如不满足,应如何改动使之有可能振荡?3在满足振荡条件时,估算振荡频率 。0fReRb100LC2 C10.01F82pF C3+6.2V10k82pF1kVTuO29.(11 分) 在如图所示串联型稳压电源中,调整管的最大功率 PCM2W, 50,管压降UCE13V 才能正常工作;I R 30mA。试问:1I1为保持电路正常工作,允许整流滤波后的电压 UI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2如果放大环节只能为 VT1 管基极提供 1mA 的电流,那么如何改进调整管部分才能使电路正常工作,要求只画出改进部分电路,不必说明理由。RLC UORWRRc2 IR 50UI VT1 VT2VDZu2u1VD1VD2VD3VD4IR1R1R2 =12V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