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幼时记趣》教学’案.doc

上传人:精品文库 文档编号:270143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幼时记趣》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幼时记趣》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幼时记趣》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幼时记趣教学案 目标预设1、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语感。2、借助注释能理解文章的大意。3、以古为鉴,观察与联想、想象融合。 教学重难点1、对文言文理解性朗读能力的培养。2、对学生创造性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准备好古汉语词典。2、以“童年”为话题,写几句很美的话。 预习导学1、可搜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2、阅读相关资料,初步理解一些文言文常见虚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以“预习导学(三) ”中“童年”美句引入课文。例:1、童年像一颗无穷变化的星星,它眨着无知的大眼睛带着我们度过欢乐、度过悲伤、走向美好的未来。2、童年,是一汪清泉,纯洁无暇,童年是一个调色盘,色彩斑斓二、朗读指导1

2、、学生初读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掌握的节奏来朗读,并明确自己不会读的句子。2、学生听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照(初读)3、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学生依据上述两读(初读、听读) ,看自己有没有更进一步揣摩文意,并为默读疏通文意作好准备。三、独立、合作,疏通文意1、边默读、边利用课文注释及古汉语词典疏通文意,圈出疑难词、句,准备提问。2、教师对“之” 、 “其”这两字的解释。3、学生提问,大家共同讨论解决。4、讲清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式。A、省略句群鹤舞(于) 空 使(之) 与台齐 驱之(于 )别院B、固定的句式“作观” , “以为” , “为所”注意:理解文意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答

3、问题。1.文 章 中 哪个 词 语 能 概括 文 章 内 容 ,文 章 写 了“我 ”儿 时 的那 几 件 事 ?三 件 事 位 置调 换 好 不 好 ?( 整 体 把 握 ,体 会 构 思 ) ( “物外 之 趣 ”;三 件 事 : 一 将 蚊 子 拟 作白 鹤 之 趣 。二 神 游 丛草 、 土 砾 、虫 蚁 构 成 的幻 境 之 趣 。三 观 虫 斗 、驱 癞 蛤 蟆 之趣 。 调 换 不好 。 因 为 三件 趣 事 的 写作 的 顺 序 是由 室 内 到 室外 。 三 件 趣事 在 程 度 上是 逐 步 加 深的 : 由 把 夏蚊 拟 作 群 鹤 ,到 把 草 木 、虫 蚊 、 土 墙

4、凸 凹 处 拟 作“林 、 兽 、丘 、 壑 ”,再 由 癞 蛤 蟆与 小 虫5、诵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四、学生复述课文(可用不同人称、不同角度)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有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合情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想象,并用夸张、灰谐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趣说,使故事更富情趣。五、师生共同解析课文。抓住主题,扣住文眼,深层次理解课文。 (详见板书设计)课堂提问(1)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及文章的文眼。 (故时有物外之趣、 “趣”)(2) 、作者记叙了幼时的那几件趣事。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3) 、作者的的感受分别是怎么样的?(怡然称快、怡然自得、惊恐)(4) 、为什么会有这些快乐的感受(观

5、察联想想象)蚊 鹤 怡然称快丛草林板书:主题时有物外之 虫蚁兽 怡然自得趣土砾邱壑癞蛤蟆拔山倒林 惊恐六、拓展延伸(创造性联想的思维表达训练)学生根据“” “” “”的单个符号或组合符号,调整想象、联想,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在 其 中 的 生死 之 斗 。 ) 2. 作者 获 得 这 些“物 外 之 趣 ”的 根 本 原 因是 什 么 ? 哪些 字 词 集 中表 现 了 这 种“趣 ”? 其 实古 诗 中 ( 如李 白 的 诗 )也 有 体 现 了“物 外 之 趣 ”,你 知 道 是 什么 吗 ?

6、( 有 强烈 的 好 奇 心 。 有 细 致 的观 察 力 。 有 丰 富 的 想像 力 。 词 语 :“果 ”“怡 然 ”等 。 李 白 古 朗 月 行 : 小 时 不 识月 , /呼 作白 玉 盘 。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 3. 作者 儿 时 看 到一 个 “癞 蛤蟆 ”, 为 什么 说 是 庞 然大 物 ? 2、 获 得 美 好 的 体 验 要 有 强 烈 的 好 奇 心 、 敏 锐 的 观 察 力 、 丰 富 的想 像 力 。 3、 要 善 于 在 平 凡 的 生 活 中 发 现 美 , 怀 有 一 颗 童 心 , 做 一 个 有 情 趣的 人 。( “庞

7、 然 大 物 ”的 出 现 , 是 错 觉 ; 此 刻 , 年 幼 的 作 者 已 经 完 全 陶 醉在 他 联 想 的 境 界 之 中 , 他 眼 前 的 实 物 已 经 被 放 大 了 千 万 倍 , 而 癞 蛤 蟆又 是 突 如 其 来 , 对 比 之 下 , 自 然 就 成 为 “庞 然 大 物 ”了 , 这 种 错 觉 是 在极 短 时 间 内 经 受 强 刺 激 而 突 然 产 生 的 。 ) 4 推 测 作 者 将 癞 蛤 蟆 “驱 之 别 院 ”的 目 的 。 ( 可 能 为 “二 虫 ”复 仇 , 主 要 原 因 是 它 破 坏 了 自 己 的 审 美 情 趣 。 ) 5 作 者 在 文 中 所 写 的 “昆 虫 ”司 空 见 惯 、 平 凡 至 极 , 为 什 么 写 得异 姓 盎 然 、 充 满 生 机 ? 这 给 了 我 们 什 么 启 示 ? 1、 要 热 爱 动 物 、 热 爱 自 然 , 与 大 自 然 中 的 生 命 和 睦 相 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