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技术说课讲稿一 课程性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类各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建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工程中主要工种施工工艺及方法、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培养高职学生对建筑现场施工的认识和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指导建筑施工的实践工作。二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建筑工程类专业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 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施工技术是建筑人的核心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建筑施工
2、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等,都是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学习做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建设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体现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并重;设计与施工并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建筑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原理、施工方法
3、、技术手段、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2. 能力培养目标具有发现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组织施工的基本能力,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使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探求新技术、新方法的动力。四、 课程内容1. 知识结构及教学顺序(58+6=64)第一章:土石方工程 (8+2)第二章;桩基础工程 (6+2)第三章;砌筑工程 (6+0)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工程 (14+2)第五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8+0)第六章:结构安装工程 (8+0)第七章:
4、防水工程 (4+0)第八章:装饰工程 (2+0)总复习:第一章第八章 (2+0)2. 课程内容设计思想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施工技术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主题学习模块,将教学内容按照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与进度进行序化。 通过设置相应的学习学习情景,先教学生会做,然再教学生懂知应付,并引入相关的现行标准进行对照,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现操作知识与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3. 课程重点、难点及突破办法课程重点 - 土方量的计算 地基基础的处理 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的转换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和钢筋代换的计算 抹灰的规范和装饰工程
5、的规定课程难点 -钢筋工程,钢筋下料长度钢筋代换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计算难点突破方法 从基本概念入手 弱化实用性不强的细节 突出基本重点内容的掌握 提供丰富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设置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题目4.教材选用建筑施工技术 、杭有声、高等教育出版社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理论知识厌学实际操作乐学习题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2、教学方式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引导式、启发式、兴趣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以工程案例为主线、贯穿各章节,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工程视频、工程照片为实例,把书本与实际的距离拉近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案
6、例分析与课后作业练习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讨论。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3、主要教学特色、改变了原有教材重复的、陈旧的内容以及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较差,不能突出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的不足,主要阐述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对内容有所取舍,注重介绍新技术。、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界面、逼真的视频动画、生动的音响效果,增强了工程的立体感、动态性和表现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课堂讲授、观看多媒体课件及电教片、完成一些简单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后注意身边的施工场地的建设过程,把所学知识和现场进行对比,加深印象。六、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采用笔试、平时习题等方式。 成绩评定:笔试(60%) +平时习题(4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