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应用观察 李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放射科 摘 要: 目的 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应用观察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 2016年9 月到2017 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 12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 这些患者都已确诊 患有颈椎病, 共分为两组, 每组64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一般的健康教育进行 干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其进行康复干预。结果 在实验 组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总有效的患者数达到了 62例, 总有效率达到了 96.88%, 对照组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之后, 总有效的患者人数为 50例, 总有 效率达到了78.13%。实验组的患者
2、当中症状消失的时间为 (4.120.57) d, 对 照组当中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为 (6.890.76) d。结论 通过放射诊断康复干预 方法, 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可以缩短他们症状消失的时间, 让临床诊 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放射诊断; 颈椎病; 康复; 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李昌.颈椎病患者康复中放射诊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 2017, 17 (90) :19+2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对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 这些患 者都已确诊患有颈椎病, 研究的所有患者
3、都表示自愿参与研究工作, 并将知情 同意书签署, 分组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机筛选分组, 共分为两组, 每组 64例, 实 验组当中, 男性34 例, 女性30例, 年龄25-78岁, 平均 (58.924.68) 岁, 病程1-18年, 平均 (10.254.6) 年, 对照组当中男性 36例, 女性 28例, 年 龄24-72 岁, 平均 (55.168.7) 岁, 病程 2-17年, 平均 (11.594.21) 年。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础资料, 利用软件学软件 进行分析后, 发现没有出现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通过一般的健
4、康教育进行干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放 射诊断对其进行康复干预。 这就表明患者在康复的时候需要进行放射诊断, 对患 者的实际健康康复情况进行监测, 给主治医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并且通过这 种临床诊断监测的方法能让康复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 更加科学合理。 放射诊断 颈椎病有以下几种表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前高后低, 其高度差是 颈生理曲度前凸的主要原因。因髓核、椎间盘变性变薄而发生改变, 颈椎病曲度 线改变率约为63.1%, 其中平直者约占52%, 反曲者约6%, 双曲者约 4%。 颈椎 旋转:椎体旋转的 X 线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征”1 关节突的 “双突征”和棘
5、突根部至关节间的距离短称为“三联征”, 是椎体旋转的可靠 征象1。颈椎病“三联征”的出现率为39%。间盘突出:常规拍摄颈椎正位、 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片。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 可有退行 性改变。韧带病变:颈椎病患者椎体稳定性差, 韧带负荷加重, 久之韧带增生 肥厚, 进而钙化。钙化部位与椎间盘狭窄部位相一致。椎骨骨刺:常发生于椎 体前后和侧缘, 钩突和关节突等部位。椎体前后和侧缘骨刺形成:椎体活动时 应力主要集中于椎体前后下缘, 这些部位应力最大, 为对抗高应力。 该处易形成 骨刺, 对椎间孔内管神经和椎动脉产生挤压、出现临床症状。钩突骨刺:C4-C6 钩突所受应力最大, 是
6、骨刺最易发生的部位, 增生肥大的钩突既可保持椎体的 稳定, 又可挤压脊神经和椎动脉引起症状。关节突骨刺:以颈椎斜位片显示清 楚, 发生率约 43%。 1.3 观察指标。 依照放射诊断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具体分为: (1) 显效, 康复治疗完成后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颈椎功能测试基本恢复 正常, 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无影响; (2) 有效, 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 颈椎功能大幅改善, 偶发眩晕; (3) 无效, 在完成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显著 好转, 颈椎功能异常, 颈椎活动受限, 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常出现眩晕。 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同时, 观察
7、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 间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所获得的临床数据都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综合处理分析, 患者 治疗总效率对比分析率通过百分比的形式体现, 两种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都以 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实施过程中, P0.05则视为统计学, 具有统 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组当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有2 例患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98例患 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44例患者效果非常明显, 总有效的患者数达到了 62例, 总有效率达到了96.88%, 对照组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之后, 有14例没有明显 的效果, 26 例出现了明显的
8、好转, 24例患者效果比较明显。总有效的患者人数 为50例, 总有效率达到了 78.13%。P0.05, 这就说明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实验组的患者当中症状消失的时间为 (4.120.57) d, 对照组当中 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为 (6.890.76) d。这就说明这种组间差异在统计学方面 具有一定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下载原表 3 讨论 医院在治疗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会先给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治疗 干预, 在这种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还会利用放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况的观 察, 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 利用这种放射诊断法可以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进 行实时监测
9、,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让临床医师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规 划出以后的诊断和康复计划, 另外还能够对这种康复计划进行适时的修正。 若是 在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情况没有产生非常好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依然出现眩晕的情况。那就说明以上的规划都是没有效果 的。 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颈部僵硬、 麻木、 疼痛的情况出现了一定的减轻, 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尽管出现眩晕感, 但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略微产生影 响的话, 那就说明是出现一定改善的, 说明这种治疗是有具有效果的3。颈椎 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颈部椎间盘中出现了病变, 或者由于一些继发性 椎体间出现了退化的
10、或者病变, 造成患者的脊髓神经和血管等诸多部位产生了 不同程度的损害, 接着这种病情会表现出很多很严重的综合症状, 患者的筋骨 可能出现很大的疼痛感, 患者会出现视力障碍或者麻木头晕的情况, 临床上这 是一种非常常见及多发的症状, 在临床上, 颈椎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类型, 可以 分为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患者通 常具有不同的实际病理学损伤, 且适应症范围、治疗作用、操作方法等也都存在 差异4。 对颈椎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防护工作是治疗工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在 患者市场工作治疗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患者心情良好, 并且让患者常常进行 放松性的运动,
11、对生活的相关细节进行关注, 保证患者能够进行舒适的睡眠, 枕头一般情况下需要达到十厘米高, 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头部具有一种轻微后 仰的状态, 这样可以让颈部处于一个正常的生理弯曲状态, 若是患者处于错误 状态, 就让枕头和患者的肩部保持同高, 保证患者头部和颈椎间区有一个处在 同一平面当中,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患者出现颈椎过度疲 劳的疲劳的情况, 在业余的时间内需要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 这些方法都能让 患者恢复的状况更加良好, 也就是说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干预, 治疗的分析和监控就需要通过放射诊断的方法, 通过 X或者CT光的形式对其进
12、行检测, 其中, X线平片能够全面地展示患者颈椎的实 际生理曲度、骨质以及椎间隙改变状况, CT 则能够对黄韧带、后纵韧带、项韧 带、椎间盘、椎体形态、椎管径线、椎弓附件进行测量、诊断, 所以选择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能够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了解患者颈椎病康复 的情况5。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 96.88%, 症状消失的时间为四 天, 诸多指标都和对照组患者相比都是比较好的, 在统计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意 义。 通过放射诊断康复干预方法, 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可以缩短他们症 状消失的时间, 让临床诊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 据。
13、参考文献 1石卫东, 杨涛, 石萍, 等.武汉市 2009-2013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 社会医学杂志, 2015, 4 (2) :634-635. 2宋灿罗.骨折患者放射诊断误诊 43例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4 (5) :756-757. 3张维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在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15, 27 (5) :86-87. 4L.H.Schwartz, D.M.Panicek, A.R.Berk, et al.结构式报告有助于增加放射 诊断信息和提高水平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 21 (5) :477. 5包桂保.深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放射诊断质量保证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6, 3 (5) :73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