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实验2012new.docx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9114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实验2012ne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实验2012ne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实验2012ne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实验2012ne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实验2012ne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西城一模32 (7 分)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1)甲组实验: 在 A 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连接 A、B 装置,打开 a、 c,关闭 b,向 B 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 关闭 a、c,打开 b,用冷毛巾捂住 B 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B 装置中的现象是 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 4Cl) 。 在 c 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 A 的锥形瓶中

2、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 HCl 气体产生,待 A 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 A、B 装置,打开a、c,关闭 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 HCl 气体的原因是_ 。 关闭 a,将 A 中的药品替换为 NaOH 固体和浓氨水,待 A 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 A、B 装置,打开 a,一段时间后关闭 a,B 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 c 打开 b,B 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2011 大兴一模32 ( 6 分)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 3 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1)关闭活塞 K

3、,给木炭加热。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 K,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不燃烧。木炭不燃烧。木炭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 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NaOH 溶液A B(3)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 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2011 丰台一模32 ( 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1)先打开 K1,关闭 K2 和 K3,从长颈漏斗向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此时装置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 K1

4、的目的是 。(2 )然后关闭 K1 和 K3,打开 K2,将胶头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稍后打开 K3,此时装置 C 和 D 中的现象分别是 、 ,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2)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 K1,其它操作相同,则装置 B 的现象不同点是 。2012 丰台一模32 ( 6 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当看到 D 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 2 已集满,写出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

5、学反应:关闭止水夹 K1 和 K3,打开止水夹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 CO2 与 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 2012 海淀一模32 ( 5 分)下图荣获 2011 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 “示压瓶”,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同学创作,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1 ) 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了一会儿又

6、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写出一组)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 )另取一个示压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填 “能”或“不能” ) ,其原因是_。2012 西城一模32 (6 分)H 2、CO、CO 2和 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 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 X 可能含有上述 4 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 X 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

7、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aO 和 NaOH。A B C D同学们设计了装置 B,其作用是 。装置 C、D 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若取 1.6 g 气体 X 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发现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装置 C 增重 1.8 g,装置 D 增重 2.2 g。则气体 X 的组成是 。无变化瓶内外气压平衡略鼓起瓶内气压略大高鼓起瓶内处于高压状态气体燃烧装置后续装置碱石灰澄清石灰水气体 X2012 朝阳一模32. (5 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 K1、关闭 K2时,利用 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8、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 K、K 1、K 2,用凸透镜引燃B 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 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若广口瓶 B 中盛放二氧化碳,A 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2012 东城一模32 (6 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 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 的氮气和气体 a 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 b;B 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 装置中盛有适量

9、生锈的铁钉;D 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1)关闭活塞 K1、K 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 b 挤入瓶中,打开活塞 K1,看到 B 中溶液进入 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 中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若 a 气体是二氧化碳,则 b 是 溶液。若 b 是水,则气体 a 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 K1开启状态,并打开 K2,一段时间后关闭 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 D 中的现象是 ,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2 丰台二模32 ( 4 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右图)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1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 CO

10、2,乙为 A 气体,丙为 CO2 和 A 的混合气)后倒扣在 NaOH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压强差忽略不计) 。据此推测:气体 A 的化学性质有 。(2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 10 ml NaOH 溶液(足量) ,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012西城二模32 ( 5 分)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组兴趣实验(a、b 管的体积相等,夹持装置已略去) 。【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2 ) 2NaOH

11、+ MgCl2 = Mg(OH)2 + 2NaCl(1 )如图 1 所示进行实验。关闭 K,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 90的热水至图中虚线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a 管中的现象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对比 a、b 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2 )如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关闭 K,分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体积的氢气于两管中。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 a、 b 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 、 b 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其中 a 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打开 K,此时观察到 a、 b 管中的

12、现象是 。2012海淀二模32 ( 5 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 ,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气球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它与气球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步骤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关闭 K2,打开 K1 和 K3,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然后的操作是_。(3 )在步骤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

13、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12图 1 a bK白磷 红磷铜铜a b图 2K12 12(4 )实验过程中,同时打开 K1、K2 才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出。若关闭 K1、K3 ,只打开 K2,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其原因是 _。2012朝阳二模32.(5 分)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 Cu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 2NH 4Cl+Ca(OH)2=CaCl2+2NH3+2H 2O 氨气(NH 3)是碱性气体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 B 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

14、量最多的气体,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测定 Cu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 CuO 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 Cu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连接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 ACBDC ADBCD ADBDC ABDC.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 (填序号); CuO 未完全起反应 CuO 不干燥 CuO 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NH 4C1 与 Ca(OH)2混合物不干燥 .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2012大兴一模32 (6 分)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A 是实验室用草酸(H 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 H2O+CO2+CO。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 E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 (2) 请将下列装置正确的接入到 B、C、D 位置中,装置导管的接口顺序是:a h。浓硫酸加热(3 ) 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 C 装置无明显现象, C 装置的作用是 。(5 ) F 装置的作用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