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8797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展学情调查实现有效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开展学情调查 实现有效教学作者:刘艳,王凌 录入时间:2010-10-26 摘 要: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 学有 效 的 立 足 点 是 找 准 学 生 的 “最 近 发 展 区 ”。 而 找 准 “最 近 发 展 区 ”的 直 接 途 径是 对 学 生 进 行 学 情 调 查 。 学情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学习方式以及有效设计练习。关键词:有效 学情 教学 学习方式 练习设计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其核心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

2、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而 要 想 促 进 学 生 的 发 展 , 就 必 须 找 准 学 生 的 “最 近 发 展区 ”并 展 开 有 针 对 性 的 教 学 。 找 准 “最 近 发 展 区 ”的 直 接 途 径 是 在 课 前 对 学 生 进 行学 情 调 查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在学习时的个性差异,包 括 学生 的 已 有 经 验 和思维方式。如何进行学情调查?我们是在课前随机选择学生 68 人(以中等生为主),请他们尝试解答即将学习的新的数学问题,整个过程教师不给予任何指导,最后通过访谈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通过调查可了解学生对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掌握情况如何

3、,有没有遗忘,学生对某一新问题的反应如何,会用怎样的思维方式解决,存在哪些困难,等等。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那么教学很有可能事倍功半。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只有充分了 解 学 生 的 学 情 , 找 准 学 生 的 “最 近 发 展 区 ”, 备 课 时 才 能将 教 学 内 容 与 学 生 实 际 相 结 合 , 做 到 有 的 放 矢 、 重 难 点 突 出 、 针 对 性 强 、 教 学 方 法选 择 适 当 , 从 而 提 高 教 学 有 效 性 。一、通过学情调查,合理制定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一

4、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达成目标。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教学失去意义。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若遇到新问题,他们有时也能想办法解决,甚至有的内容在教师还没教时,学生已经会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否仍然按部就班,把学生已会的知识再讲一遍?是否让学生懂了装不懂,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兴致索然地上完一节课?倘若无视这些学情,教学就不可能有效。我们可以进行学情

5、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以此为据,指导我们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切实得到进步和发展。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课前进行学情调查,内容如下:第 1 题学生都会计算,并且方法不尽相同;第 2 题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十位上漏加个位进上来的“1”;第 3 题学生都是先算出书包与彩笔的总钱数,再和 70 比较,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但由于缺乏用估算检验口算结果的意识,因此容易出现进位上的错误,并且学生解决问题多是用精算的方法,很少自觉使用估算。针对此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选择自己喜

6、欢的方法正确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2.能根据实际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合理地选择精算或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围绕着正确口算和培养估算意识这两个目标而展开。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而学情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更像一件华丽的摆设,没有起点的教学也将失去终点。从我们学情调查及实际教学的情况看来,学生的认知起点是高于教材的。试想,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无视学生已有的能力,那么学生在课上进行的多是无效劳动,进步与发展从何而来?教学又谈何有效?可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学生学习新知时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有

7、效。二、通过学情调查,把握好重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当学生的作业错误率较高时,教师经常会反思,认为原因是自己这部分教学内容没讲透。其实,“没讲透”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并有效地进行突破,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对知识一知半解。教学重难点如何确定?它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还要依据学生实际.教学重难点尤其是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新知时容易出现的困难,把握教学重难点。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除后有余数)一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估算帮助学生理解先用百位上的数去除,得到的商表示几个百,写在百位上;接下来让学生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

8、法迁移至此,完成后面的计算。课前我们做了学情调查,在班级中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几名,尝试计算 7533,典型情况如下:不难发现,学生都知道从最高位算起,百位上商 2,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接下来的计算,学生的旧知对新知的负迁移表现了出来,即首位得出商后,将后面数位上的数移下来。我们原先认为顺其自然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反而成为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是通过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如果按教材上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那结果可想而知。正确认识到学生的难点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课上教学例题 9862,百位商 4 后,教师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竖式,而是让学生

9、结合方块图进行小组讨论:先分整百,分完后还剩 1 个百,接下来怎么办?学生借助学具明白下面该分 18 条,分完后再分 6 个,即百位除完除十位,十位除完除个位,一位一位地去除。接着请一人上黑板板演,明确百位除完后有剩余就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移下来就可以了,再让学生完成剩下的计算。课堂教学要达成目标,就需要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难点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急于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提问、借助学具、小组讨论等方式,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可见,以学生为本,把握好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若课前不进行学情调查,不了解学生的难处,

10、课上又怎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真正急学生之所急才能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三、通过学情调查,合理选择学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费时较多。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但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内容与原认知结构具有联系,二是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心向。如果两个条件具备,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也是有效的。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主体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如果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发现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反之,教师则应选择以接受学习为

11、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反映出来。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尝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并写出思考过程。结果发现,所有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大多采用通分或化成小数的方法,个别认知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写出了多种比较方法。因此,课堂上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适时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数学教学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学生的初始学习状态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四、通过学情调

12、查,精心设计练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练习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进行设计。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我们在课前进行的学情调查内容如下:第 1 题学生都能计算出平均成绩是 92 分,但没有出现移多补少的方法。第 2 题多数人说有危险,少数人认为没有危险但说不清理由。通过学情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会求平均数,但对平均数的意义不理解,对极端数据缺乏认识。练习设计中可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移多补少的方法。我们的练习教学过程如

13、下师:公园里有 5 个平均年龄是 10 岁的人,猜猜看他们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生:都是 10 岁。师:会出现这 5 个人都超过 10 岁或都小于 10 岁的情况吗?为什么?生:不会。10 应该比最小的年龄大,比最大的年龄小。师:你能写出这 5 个人可能的年龄吗?生:11 岁、11 岁、10 岁、9 岁、9 岁。(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师:这 5 个人一定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吗?生:可能有一个大人,其他的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师:为什么其中一个是大人,其他都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生:大人的年龄比 10 大得多,一定要把多的补给特别小的孩子才行。教师出示一个阿姨带 4 个小朋友的年龄,分别是 30

14、岁、5 岁、5 岁、5 岁、5 岁。提问:可能是这样的 5 个人吗?学生算一算确认。师:如果 5 人中有 3 人是 10 岁,其他两人可能是多少岁?生:可能一个 9 岁,一个 11 岁;也可能一个 8 岁,一个 12 岁;也可能一个 7 岁,一个 13 岁师:另外两个人不一定也是 10 岁,但是生:如果有一个超过 10 岁的话,就必定有一个人是小于 10 岁,他们的年龄加起来一定要是 20 岁。这道题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仔细分析这道题,开始的问题突出强调平均数的意义,明确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接着利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突出移多补少的方法;最后

15、拓展到用平均数反过来求总数的计算。可以说,这一道题的练习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学情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加深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参考文献:1 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2 常磊.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