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87817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写 T,错误的写 F)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F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F(3)孔和轴的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T(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T(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F(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F(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是合格。F(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F(9)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F(10)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

2、,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T(11)750.060mm 的基本偏差是 +0.060mm 尺寸公差为 0.06mm 。F(12)因 Js 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F(13)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T(14)60-0.019 -0.006mm.F(15)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F(16)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F(17)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T(18)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T(19)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

3、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F(2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F(21)图样标注 200 -0.021mm 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F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而基轴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因为国家标准规定的 20 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和 28 个基本偏差可组合成 543 个孔公差带和 544 个轴公差带。这么多公差带可相互组成近

4、 30 万种配合。为了简化和统一,以利于互换,并尽可能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品种和规格,无需将孔轴公差带同时变动,只要固定一个,变更另一个,便可满足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配合,且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3)因为采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定值刀、量具的规格数目,有利于刀量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因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能以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4)选择基轴制配合的情况如下:a、由冷拉棒材制造的零件,其配合表面不经切削加工;b、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c、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3查表确定各

5、配合的公差,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1)25F7/h6 孔 25+0.041 +0.020 轴 250 -0.013(2)25H7/f6 孔 25+0.021 0 轴 25-0.020 -0.033 (3)25H7/p6 孔 25+0.021 0 轴 25+0.035 +0.022(4)25P7/h6 孔 25-0.014 -0.035 轴 250 -0.0134下面三根轴哪根精度最高?哪根精度最低?(1)70+0.105 +0.075 (2)250-0.015 -0.044 (3)100 -0.022(1)由 Td=es-ei得Td1=es1-ei1= +0.105-(+0.07

6、5) =0.030mm查表得:轴的公差等级为 IT7。(2)由 Td=es-ei得Td2=es2-ei2= (-0.105)-(-0.044)=0.029mm查表得:轴的公差等级为 IT6。(3)由 Td=es-ei得Td3=es3-ei3= 0-(-0.022)=0.022mm查表得:轴的公差等级为 IT8。由此观之,第二根轴精度最高,第三根轴轴精度最低。5 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求空格中应有的数据,并填入空格内孔 轴序号 基本尺寸 ES EI TD es ei TdSmax或minSmin或maxSav或avTf 配合种类1 20 0.021 0 0.021 -0.007 -0.020 0.0

7、13 +0.041 0.007 +0.024 0.034 间隙2 40 0.026 0.001 0.025 0.077 +0.060 0.017 -0.034 -0.076 -0.055 0.042 过盈3 80 -0.009 -0.048 -0.039 0 -0.019 0.019 +0.010 -0.048 0.058 过渡6. 有一组相配合的孔和轴为 30N8/h7,作如下几种计算并填空:查表得 N8=( -0.003 -0.036 ), h7=( 0 -0.021 )(1)孔的基本偏差是 ES=-0.003,轴的基本偏差是 es=0。(2)孔的公差为 0.033mm,轴公差为 0.02

8、1mm。(3)配合的基准制是基轴制;配合性质是过渡配合。(4)配合公差等于 0.054mm。第 4 章 形位公差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 AB。A圆柱度。B平面度。C同轴度。D圆跳动。E平行度。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 ACD。A平行度。B平面度。C端面全跳动。D倾斜度。E圆度。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 AB。A圆度。B素线直线度。C径向全跳动。D同轴度。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BC。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S”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

9、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E。A属于形状公差。B属于位置公差。C属于跳动公差。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 BD。A同轴度。B径向全跳动。C任意方向直线度。D圆柱度。E任意方向垂直度。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 CDE。A径向全跳动。B端面全跳动。C同轴度。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 ACE。A平面度。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

10、线度。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E面对面的平行度。9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E。A属于形状公差。B属于位置公差。C属于跳动公差。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 BD。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11某轴 10 0 -0.015 mmE 则 ADE。A被测要素遵守 MMC 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 MMVC 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 m

11、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 mm。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12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 BCD。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 E。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 0M。C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E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1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 一 形位公差。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 十 形位公差。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

12、差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14某孔 10 +0.015 0 mmE 则 AD。A被测要素遵守 MMC 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 MMVC 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m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01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 001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15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公差带形状相同,不同点是前者公差带轴线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16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13、的圆柱面内区域。17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18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19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时是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 、t2 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20由于径向全跳动误差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21当零件端面制成内凹或中凸时,端面圆跳动可能为零。但却存在垂直度误差。22径向圆跳

14、动在生产中常用它来代替轴类或箱体零件上的同轴度公差要求,其使用前提是满足其功能要求。23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相同,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固定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浮动。24在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倾斜度公差带的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 t,且与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的圆柱面内的区域,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 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5图样上规定健槽对轴的对称度公差为 005mm,则该键槽中心偏离轴的轴线距离不得大于 0.025mm。27某孔尺寸为 40+0.119 +0.030 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尺寸为 4009

15、 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0.003 mm,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 40.03mm,最小实体尺寸是 40.119m m,体外作用尺寸是 40.087mm。28某轴尺寸为 40+0.041 +0.030 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尺寸为 40031 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0.003 mm,则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是40.041mm,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是 4.0046 mm,体外作用尺寸是 40.034mm。29某孔尺寸为 40+0.119 +0.030 mmE ,实测得其尺寸为 40.09 mm,则其允许的形位误差数值是 0.06mm,当孔的尺寸是 40.119mm时,允许达

16、到的形位误差数值为最大。30某轴尺寸为 40+0.041 +0.030 mmE,实测得其尺寸为 40.03 mm,则允许的形位误差数值是 0.011mm,该轴允许的形位误差最大值为 0.011mm。31某轴尺寸为 20 0 -0.1 mmE,遵守边界为 MMC,边界尺寸为 20mm,实际尺寸为20 mm 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0mm。32某轴尺寸为 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 0.01 是在被测要素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9.982mm 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 0.02mm。33.改正图 2-1

17、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34. 改正图 2-2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235.改正图 2-3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3 10改正图 2-4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411 改正图 2-5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512改正图 2-6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613改正图 2-7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716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

18、-10。(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 mm,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2 mm。(2)圆锥轴线对 d1和 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同轴度为 0.05 mm。(3)端面对 d1和 d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 mm。(4)d1 和 d2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分别为 0.008 mm 和 0.006 mm。图 2-1017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1 上。(1)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1 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4 mm。(2)70H7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0.02mm。(3)210h7 轴线对 70H7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m

19、。(4)4-20H8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 70H7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5mm。图 2-1118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2 上。(1)2-d 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2)D 轴线对 2-d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100 :0.02 mm。(3)槽两侧面对 D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4 mm。图 2-1219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3 上。(1)圆锥面 a 的圆度公差为 01 mm。(2)圆锥面 a 对孔轴线 b 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3)基准孔轴线 b 的直线度公差为 0005mm。(4)孔表面 c 的圆柱度公差为 00lm

20、m。(5)端面 d 对基准孔轴线 b 的端面全跳动公差为 001mm 。(6)端面 e 对端面 d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3mm。图 2-1320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4 上。(1)30K7 和 50M7采用包容原则。(2)底面 F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30K7 孔和 50M7孔的内端面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 004 mm。(3)30K7 孔和 50M7孔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m。(4) 6-11H10对 50M7孔的轴线和 F 面的位置度公差为 005mm,基准要素的尺寸和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应用最大实体要求。图 2-1421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2-15 上。(l)5+0.05 -0.03mm 的圆柱度误差不大于 002mm,圆度误差不大于 00015 mm。(2)B 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 0001mm,B 面对 5+0.05 -0.03mm 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 004 mm,B 面对 C 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 002mm。(3)平面 F 对 5+0.05 -0.03 mm 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 004 mm。(4)18d11 外圆柱面的轴线对 5+0.05 -0.03mm 内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2 mm。(5)12b11 外圆柱面轴线对 5+0.05 -0.03mm 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16 mm 。(6)

22、9030密封锥面 G 对 5+0.05 -0.03mm 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16 mm。(7)锥面 G 的圆度误差不大于 0002 mm 。图 2-1525按表 2-2 中的内容,说明图 2-19 中的公差代号的含义。表 2-2图 2-1933试将图 2-27 按表列要求填入表 2-7 中。a) b) c)图 2-27表 2-7图例 采用公差原则边界及边界尺寸 给定的形位公差值可能允许的最大形位误差值a 独立 0.008 0.008b 最大实体 MMC 边界 20 0 0.02c 最大实体包容MMVC 边界 39.9 0.10 0.22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一、判断题(正确写 T,错误的写

23、 F) 。1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称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F2Rz 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 Ra 参数充分。T3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F4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T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尺寸精度应越高。F7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T8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F9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T二、选择题1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 AB。A耐磨性好。B配合精度高。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性差。E加工容易。2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

2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BCD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E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参数值应大。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E。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E介于表面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形状误差之间的是波纹度误差。4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 ABD。A 可见轮廓线上。B 尺寸界线上。C 虚线上。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E 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

25、向被标注表面。三、问答题。(1)简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答: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由于零件的表面粗糙不平装配后,引起实际间隙的增大或减小了实际过盈,从而引起配合性质的改变或降低了配合的边接强度。2)对耐磨性的影响 因零件表面粗糙不平,两个零件作相寻运动时,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磨擦性能,并且粗糙的表面会主生较大的磨擦阻力。影响运动的灵活性,使表面磨损速度增快,亦使消耗的能量增加。3)对抗疲劳强度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表面上凹痕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越严重。当零件承受交变载荷时。容易引起疲劳断裂。4)对抗腐蚀性的影响 粗糙的表面,它

26、的凹谷处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造成表面锈蚀(2)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目的是什么?答: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或减弱表面波度的影响;规定评定长度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反映轮廓的真实情况。(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哪些?优先采用哪个评定参数?答: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轮廓最大高度 Rz。优先选用Ra。(4)常见的加式纹理方向符号有哪些?各代表什么意义问答题:答:常见的加工纹理方向符号有=、X、M、C 、R、P 共七种。=:表示纹理平行于标注代号的视图的投影面;:表示纹理垂直于标注代号的视图的投影面;X:表示纹理呈两相交的方向;M:表示纹理呈多方向;C:表示纹理

27、呈近似同心圆;R:表示纹理呈近似放射形;P:表示纹理无方向或呈凸起的细粒状。四、将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在图上,要求(1)用任何方法加工圆柱面 d3,R a 最大允许值为 3.2m。(2)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孔 d1,要求 R a 最大允许值为 3.2m。(3)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 a,要求 Ry 最大允许值为 3.2m。(4)其余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要求 R a 允许值均为 25m 。五、指出图中标注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第 6 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一、判断题(正确写 T,错误的写 F)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T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

28、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F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F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F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T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F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F8、用以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是校对量规。T9、塞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的,卡规应是点状的。F10、通规和止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F11、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F12、规

29、定位置要素 Z 是为了保证塞规有一定使用寿命。T13、国家标准规定,工作量规采用内缩极限。T14、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F15、验收极限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减速去一个安全裕度 A。F二、简答题1 试述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分类。答: 作用 在大批量生产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检验效率而采用量规,两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时可靠,并能保证互换性。因此,量规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类: 按用途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合校对量规 .2 量规的通规和止规按工件的哪个实体尺寸制造?各控制工件的什么尺寸?答:量规的通规按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量规的止规按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

30、量规的通规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量规的止规控制工件的实体尺寸。 3 用量规检测工件时,为什么总是成对使用?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是什么?答:通规和止规成对使用,才能判断孔或轴的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时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通过,反之不合格。 4 为什么要制定泰勒原则,具体内容有哪些?答:由于工件存在形状误差,加工出来的孔或轴的实际形状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圆锥体,所以仅仅控制实体尺寸在极限尺寸范围内,还不能保证配合性质。为此,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从工件验收的角度出发,对要求的孔和轴提出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总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

31、对应的完整表面,通常称全型量规,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应是点状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5 量规的通规除制造公差外,为什么要规定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与磨损极限?答:因为通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通过工件会逐渐磨损,为了使通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除制定制造量规的尺寸公差外,还规定了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使通规公差带从最大实体尺寸向工件公差带内缩小一个距离。当通规磨损到最大实体尺寸时九不能继续使用,此极限称为通规的磨损极限。6 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可以偏离泰勒原则?答:在量规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量规制造和使用方面的原因,要求量规形状完全符合泰勒原则时由困难的,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允许被检验工件的形状误差部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偏高泰勒原则的量规。7 计算 40G7/h6孔用和轴用工作量规的工作尺寸,并画出量规公差带图解:(1)查表得出孔与轴得极限偏差为: IT7= 5 m IT6= 6m EI= 9 m es=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