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看苏东坡高一五班 宋雨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千古风流,苏东坡也当属其中之一。他在散文界是“三苏”之一,他在诗界是“苏黄” ,词是“苏辛” ,画是“苏钟” ,书法是四大家,就连食,也有那家喻户晓的东坡肉。怎奈生不逢时,未能施展他经大纬地之才,反倒一再流放,黄州惠州儋州,在黄州赤壁矶,他写下了那千古流芳的前后赤壁赋,写下了古人的丰功伟绩,也诉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有一次他问大家他的肚子里装了什么。人说满腹经纶。他的大妾却说是一肚子的格格不入。他笑着握住了她的手,因为她最懂他,懂他的无奈与怅惘。看着苏子,想最初他遗落在前赤壁赋的积极与希望,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2、卒莫消长也。 ”是怎样的世道。将他的热血消磨殆尽,留下了些许惆怅,倒也知欣赏“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赤壁奇景,可惜最后却落个“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心境,但他坚持造福百姓。总是他在儋州身居闲职,却仍大修水利,如今的海南依旧沿用那套水利工程。不一定每个人都记得苏轼,但他们以生活的点点滴滴祭奠这个伟大的文人。纵观中华数十朝代,不之苏子一人愀然怀才不遇,但他最令我心疼,因他的才情,千古无双。看他那“一蓑烟雨住平生”的洒脱,或是无可奈何的所谓“洒脱”,看他那“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欢愉,那欢愉背后的无尽自嘲,看他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那假装出来的释然。他这一生,不似李白放荡不羁爱自由,他不遵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放荡信条,不似陶潜消极避世,他不试图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仙人。他懂得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携着满心的无奈与怅惘,畅游山水,傲然天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致我心中的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