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生命这是一节反璞归真,回归常态的语文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教学环节简明本课张老师以名言导入新课,在师生交流名人名言的活动中,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了本课的教学主线,即“为什么说生命本身是奇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以读悟为主,突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建构了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教师重视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有层次,有计划地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要求。舍得在读书上花费时间,肯于在指导读书上下大力气。二、教学方法有效教师主要运用“质疑问难、情境体验、读写结合”三种教学方法。质疑问难提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读、悟、议的活动中体悟生命的意
2、义和价值,落实三维目标。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听心跳声),感受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写一写感悟生命的格言,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读书是学生对文本吸收,是对经验的构建,写作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学习的收获。学习活动以说名言开始,以写名言结束,首尾连贯。三、活用课程资源本课教学体现了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准确的、深刻的,教师能够抓住文本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结合点设计教学,科学地把点放大,层层剥笋,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品读、感悟、提高。(如:对“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的教学。见教学实录)其次,教师能够科学地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本课主要有两处:一是杏林子的名言,二是杏林子的生评事迹。这两个资源都是有益的,必要的,前者为寻找教学主线提供了依据,后者为深化文本,体会“生命是奇迹”推波助澜。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对课堂的细节还关注得不够,有些地方的处理斧凿的痕迹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