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其中以青壮年最多。最常见的引发因素是酒精和胆石。临床以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为主要表现,病程轻重不一,重者可并发腹膜炎及休克,常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止痛和预防并发症成为本病护理的关键。【危险因素】1.病因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为乙醇中毒和胆石症,西方国家以乙醇中毒居多,我国则以胆石症引发胰腺炎为首位。多数患者是由于胰液排出通路痉挛或梗阻,使胰酶溢出或异常激活造成的腹腔内自消化引起,亦有约 30%急性胰腺炎病例未发现病因。
2、其次腹部创伤、手术或行 ERCP(内镜胰胆管造影);代谢性疾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钙血症、肾衰竭;遗传性胰腺炎;机会性感染;药物如硫唑嘌呤、磺胺类、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雌激素等;结缔组织病;消化性溃疡穿孔;Vater 壶腹梗阻;胰裂等均可引发急性胰腺炎。2.诱因 大量饮酒引发呕吐和暴饮暴食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作。【身心反应】患者多有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病史;突发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上腹部压痛;血,尿淀粉酶有显著升高。1.症状 本病症状变化很大,从轻微腹痛到休克不一。常见症状有:(1)腹痛:持续的腹上区、脐区钻孔样痛,数分钟至一小时达顶峰,疼痛可极剧烈,约半数
3、放射至背部,有时可至下腹部。仰卧位时背痛加剧,患者常强迫呈弯腰抱膝位,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2)恶心、呕吐:呕吐频繁而持久,吐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常出现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阻。2.体征 (1)低热,心动过速,低血压。(2)由于皮下脂肪坏死之出现皮肤红色结节,肺基底部可闻及啰音或胸膜渗出(常见于左侧) 。(3)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少,腹上区可扪及包块。(4)Cullen 征:由于腹腔积血而使脐周变为蓝色。(5)Turner 征:由于血红蛋白组织分解代谢使腰部变为蓝紫色或棕绿色。3.分型 本病病理上可分为水肿型和坏死型两类。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腹部体征较轻,多有上腹压痛,但无腹膜
4、刺激征,有自限性,经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及时的补充水和电解质后预后良好。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病情危急,常呈急性重症病容,常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腹肌紧张,全腹显著压痛和反跳痛,伴麻痹性肠梗阻时有明显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叩到移动性浊音,腹水多呈血性。少数病人出现 Turner 征或 Cullen 征。4.并发症 并发症多数在坏死性胰腺炎时发生,上腹部扪及肿块可提示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胰头炎性水肿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如发生低血钙时有手足抽搐,提示预后不良。全身并发症常在病后数天出现,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炎、败血症、糖尿
5、病等,病死率极高。5.心理 -社会状况 本病起病急,疼痛剧烈,患者可有焦虑、烦躁,并且常因对疾病缺乏认识而不能很好的配合禁食水的医嘱。6.常用检查及结果(1)血清酶学测定:在排除涎腺疾病和肠穿孔或肠梗死的情况下,血清淀粉酶超出正常值 5 倍可以确诊急性胰腺炎。但是应注意,血清淀粉酶不升高并不能排除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并且酶值的升高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通常淀粉酶在发病 4872 小时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脂肪酶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更具特异性,常在病后 2472h 开始升高,持续 710 天,超过 1.5U/L( herry-Crandall 法)时有意义。(2)尿淀粉酶:尿淀粉酶常在发病
6、后 1214h 开始升高,持续 12 周逐渐恢复正常,但对急性胰腺炎并无诊断意义。(3)其他检查:常见白细胞增多(1500020000/L) 及高血糖,近 25%的患者发现低钙血症,15% 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有的患者可见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等。心电图可显示 ST 段及 T 波异常。(4)影像检查:约 50%患者腹部平片可有异常,但并无特异性;B 超不能显示胰腺但能发现胆石;腹部 CT 能确诊胰腺炎并能有助预测并发现晚期并发症,故有脏器衰竭的患者在发病后第五日应作造影强化 CT 扫描,能确定发炎肿大的胰腺是否发生坏死并评估坏死量。【治疗要点】治疗原则为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腹痛、防治并发症。常用
7、措施为胃肠减压,解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腹膜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腹腔内大量渗液者或伴急性肾衰竭者,可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伴高血糖者,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做气管切开和应用呼吸机治疗。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并发脓肿、假性囊肿、弥漫性腹膜炎、肠穿孔、肠梗阻及肠麻痹坏死时,需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常用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疼痛:腹痛 与胰腺及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或出血坏死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出血有关。3.体温过高 与胰腺炎症、坏死和继发感染有关。【护理要点及措施】1.减轻腹部疼痛 (1)采用非药物
8、方法缓解疼痛: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刺激,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指导并协助病人采用松弛疗法、皮肤刺激疗法、分散注意力等。(2)减少胰酶分泌:禁食 13 天,明显腹胀者需行胃肠减压,从而减少胰腺分泌,以减轻腹痛和腹胀;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肌注可解除 Oddi 括约肌痉挛,缓解腹痛;生长抑素、胰升糖素和降钙素能抑制胰液分泌,尤以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疗效较好,首剂 100g 静注,以后按 25g/h 静滴,持续 37 天。使用时应用输液泵严格调节滴速,维持药物有效浓度。坏死性胰腺炎早期可应用抑肽酶抑制胰酶活性(常用抑肽酶 20 万50 万 U/d,分 2 次溶于葡萄糖液静
9、滴 )。(3)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1)常 用 药 物 及 用 法 : 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肌注,每日 23 次。疼痛剧烈者可加用哌替啶 50100mg 肌注,必要时 68h 可重复使用一次。亦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吲哚美辛镇痛退热。禁用吗啡(可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 ),以免加重腹痛。2)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持续应用时应注意有无心动过速、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反应。2.保持体液平衡(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及性质,病人皮肤黏膜色泽、弹性,判断失水程度,观察意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征象发生。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值、电解质与血气的变化。准确记录 24h 出入
10、液体量,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2)维持体液平衡:禁食期间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保证在 3000ml 以上,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量在 30ml/h 以上,无口渴感觉,皮肤弹性良好,血压、心率正常。重症病人应给予清蛋白、全血及血浆代用品。(3)休克的护理:备齐抢救用物。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通畅的输液通路。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和使用升压药。3.促使体温恢复正常(1)监测体温和血象改变 注意热型和体温升高的程度。监测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2)降温 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高热病人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3)遵医嘱用药 使
11、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预防腹膜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合理饮食(1)急性期禁饮食,腹痛基本缓解后,由少量低脂、低糖饮食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禁食期间病人口渴时,指导病人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2)避免刺激性强、产气高、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严格禁酒。(3)重症病人给予胃肠外营养,以维持热量和营养的供应。5.心理支持 经常巡视,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及时作出反应。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以消除其疑虑并指导减轻疼痛的方法。说明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健康教育】(1)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本病诱发因素和疾病的过程。(2)教育病人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及十二指肠疾病,注意防治胆道蛔虫。(3)指导病人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平时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进低脂无刺激的食物,戒烟酒。(4)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