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报 告 目 录(文字)1 前言 1.1 拟建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 1.3 勘察任务要求1.4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5 勘察内业工作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2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2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5 基坑岩土工程5.1 周边环境5.2 基坑开挖与降水6 地基及基础6.1 天然地基6.2 复合地基6.3 桩基础7 结论与建议 1 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
2、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1.3 勘察任务要求1.3.1 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1.3.2 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1.3.3 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1.3.4 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1.3.5 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1.3.6 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7
3、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1.4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1.4.1 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 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1.4.2
4、勘察方案根据本工程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的相关规定,该拟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判定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探点间距和深度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场地岩土的具体情况,确定沿拟建建筑物周边布设钻孔,孔距 16.029.0m,设计孔深 15.040.0m。孔口标高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1.4.3 勘察手段1.4.3.1 钻探本次外业工作采用 XY-130 型工程钻机泥浆护壁回转钻进。1.4.3.2 原位测试在各岩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采用
5、 63.5kg 标准锤重,落距76cm,机械提升自动落锤设备。1.4.3.3 取样钻孔内采用薄壁取土器重锤击入法采取原状土样,砂样取扰动样。1.4.3.4 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进行。1.4.3.5 波速测试采 用 单 孔 法 在 钻 孔 内 测 得 横 波 剪 切 波 速 , 以 此 判 定 地 基 土 类 型 及 场 地 类 别 。1.4.4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外业及土工试验等项工作质量均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 2:钻 探 取土样 波速试验 土工试验孔数 孔深 总进尺 级 级 岩样标贯试验 孔数 常规
6、固快 三轴 颗分勘探点测放点数47 个 15-40m 1505m 90 件 13 件 9 组 244 次 5 孔 90 件 15 件 26 件 8 件 47 点1.5 勘察内业工作勘察报告按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采用AutoCAD2008 辅助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 HNCAD16 版进行计算、编写。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其组成成份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 10 层,现分述如下:第 1 层杂填土(Q 4ml): 剖面图中代号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局部充填粉
7、土,为新近堆积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1.4m,平均 0.9m;层底标高:34.2438.59m,平均36.41m;层底埋深:0.51.4m,平均 0.9m。第 2 层粉土(Q 4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次生姜石,d=1-2cm,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3.0m,平均2.5m;层底标高:32.0435.69m,平均 33.89m;层底埋深:3.03.5m,平均3.4m。该层取级土样 19 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29 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3-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 3-1项目最小值Xmin最
8、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W(%) 16.7 22.9 18.9 19 1.5 0.08 19.5(kN/m 3) 17.8 18.8 18.3 19 0.3 0.01 18.2e 0.651 0.750 0.704 19 0.029 0.04 0.716IP 6.9 8.5 7.6 19 0.4 0.06C(kPa) 16 20 18 7 2 0.10 16.5Cq(度) 28.6 30.2 29.3 7 0.7 0.02 28.8a1-2(MPa-1) 0.19 0.30 0.26 19 0.03 0.11 0.27Es(MPa) 5.61 9.00 6.
9、56 19 0.81 0.12 6.2N(击,实测) 6.0 9.0 7.4 29 0.9 0.13 7.1第 3 层粉土(Q 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 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08.3m,平均 6.9m;层底标高:25.7428.49m,平均 26.98m;层底埋深:8.511.5m,平均10.3m。该层取级土样 36 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57 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3-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 3-2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
10、值Xk W(%) 17.0 24.8 20.1 36 1.8 0.09 20.6(kN/m 3) 17.8 19.0 18.5 36 0.3 0.02 18.4e 0.652 0.798 0.704 36 0.039 0.06 0.716IP 6.3 9.6 7.8 36 0.8 0.11C(kPa) 14 23 19 8 3 0.15 16.8Cq(度) 28.9 30.7 29.9 8 0.7 0.02 29.4C(kPa) 19.2 21.1 20.2 7 0.8 0.04 19.6UU(度) 24.2 24.6 24.3 7 0.1 0.01 24.2a1-2(MPa-1) 0.16
11、0.25 0.20 36 0.02 0.09 0.21Es(MPa) 6.70 10.96 8.43 36 0.81 0.10 8.2N(击,实测) 12.0 19.0 15.4 57 1.9 0.13 15.0第 4 层粉砂(Q 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褐黄棕黄色,湿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72.8m,平均 2.2m;层底标高:23.3226.19m,平均 24.74m;层底埋深:10.813.6m,平均 12.5m。该层取级砂样 13 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22次,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计 见 表 3-3。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12、 计 表 表 3-3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N(击,实测) 32.0 39.0 36.2 22 1.9 0.05 35.5第 5 层粉土(Q 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局部中密,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偶见姜石,摇震反应中等, 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7m,平均 2.3m;层底标高:21.1223.89m,平均 22.47m;层底埋深:13.815.7m,平均 14.7m。该层取级土样 13 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21 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3-4。物理力学指标
13、统计表 表 3-4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W(%) 15.4 25.2 21.7 13 2.5 0.12 23.0(kN/m 3) 17.8 19.6 18.7 13 0.6 0.03 18.4e 0.631 0.843 0.712 13 0.064 0.09 0.743IP 6.5 9.9 8.0 13 1.0 0.12C(kPa) 19.3 21.3 20.1 6 0.7 0.03 19.5UU(度) 24.0 24.9 24.4 6 0.3 0.01 24.2a1-2(MPa-1) 0.10 0.23 0.18 13 0.03 0.
14、18 0.20Es(MPa) 7.09 16.90 9.74 13 2.46 0.25 8.5N(击,实测) 15.0 18.0 17.6 21 0.9 0.05 17.3第 6 层粉质粘土(Q 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93.5m,平均 2.7m;层底标高:18.2621.38m,平均 19.81m;层底埋深:17.018.3m,平均 17.5m。该层取级土样 13 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18 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3-5。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 3-5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
15、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W(%) 17.9 24.9 21.2 13 2.0 0.09 22.2(kN/m3) 19.1 20.2 19.7 13 0.3 0.02 19.5e 0.564 0.722 0.638 13 0.039 0.06 0.657IP 10.6 15.6 13.3 13 1.5 0.11IL 0.22 0.52 0.39 13 0.09 0.24 0.44C(kPa) 30.7 34.2 32.1 7 1.1 0.03 31.3UU(度) 22.8 25.1 23.9 7 0.9 0.04 23.3a1-2(MPa-1) 0.15 0.28
16、 0.23 13 0.04 0.17 0.25Es(MPa) 5.88 10.43 7.43 13 1.24 0.17 6.8N(击,实测) 16.0 22.0 20.0 18 1.5 0.08 19.4第 7 层残积土(Q 1-2el): 剖面图中代号 棕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未完全风化的玄武岩快,d3-5cm,岩芯呈土状,扰动具塑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0m,平均 2.2m;层底标高:16.1619.55m,平均 17.64m;层底埋深:19.020.5m,平均 19.6m。该层取级土样 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 17 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3-6。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
17、3-6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W(%) 17.4 26.2 21.4 9 2.8 0.13 23.1(kN/m3) 18.4 20.3 19.6 9 0.6 0.03 19.2e 0.550 0.765 0.649 9 0.077 0.12 0.698IP 10.8 15.9 13.4 9 1.7 0.12IL 0.19 0.68 0.39 9 0.14 0.37 0.48C(kPa) 32.4 35.9 33.2 6 1.3 0.04 32.1UU(度) 22.8 24.7 23.7 6 0.9 0.04 22.9a1-2(MPa-1)
18、 0.17 0.27 0.22 9 0.03 0.15 0.24Es(MPa) 6.23 9.62 7.61 9 1.20 0.16 6.9N(击,实测) 21.0 28.0 26.0 17 2.2 0.09 25.0第 8 层全风化玄武岩(N): 剖面图中代号 灰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已破坏,裂隙发育,矿物成份大部分蚀变为粘土矿物岩,芯呈砂土状,局部碎块状,岩芯采取率约 65-75%,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无软化、崩解、膨胀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53.00m,平均 2.2m;层底标高:13.9717.55m,平均 15.42m;层底埋深:21.023.2m,平均 21
19、.8m。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24 次,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计 见 表3-7。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计 表 表 3-7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N(击,实测) 38.0 49.0 43.0 24 4.1 0.10 41.6第 9 层强风化玄武岩: 剖面图中代号 灰褐黑褐色,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极少量短柱状,采取率约 70%,原岩结构清晰,见气孔、杏仁状构造,裂隙发育,锤击声哑,易碎, 局部较致密坚硬,原岩矿物多蚀变成绿泥石、叶蜡石、高岭土等,岩体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V 级,无软化、膨胀、崩解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0、3.35.5m,平均4.4m;层底标高:9.4612.69m,平均 11.07m;层底埋深:25.326.6m,平均26.2m。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 53 次,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计 见 表 3-7。标 贯 试 验 击 数 统 计 表 表 3-8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Xm 数据个数n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Xk N(击,实测) 53.0 78.0 64.6 53 8.5 0.13 62.6第 10 层中风化玄武岩: 剖面图中代号 灰黑色,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合金钻可钻进(局部进尺困难),岩芯呈短柱、柱状(10-30cm),局部呈块状
21、、碎块状,岩芯采取率 82-90%,岩体较完整,属软岩,质量基本等级 IV 级。该层未穿透。该层取岩样 9 个进行饱和单轴抗压试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 11.37MPa,标准值为 10.66MPa。场地各岩土层详细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详见报告附表。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4.1.2 场区自然气候4.1.3 场地土地震效应本场区 2 层粉土粘粒含量10%,3 层粉土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 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 4.3.3 条第 1 款、第 2 款,可判为不液化土层,场地稳定,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适宜工程建筑。4.1
22、.4 水、土腐蚀性评价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情况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情况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水腐蚀性评价表 4测试值评价类型 腐蚀介质 4# 26#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类腐蚀等级 评价结果SO42-(mg/l) 134.86 90.34 6.5 微侵蚀性 CO2(mg/l) - - 15 微HCO3-(mmol/l) 285.33 415.77 1.0 微混凝土结构总矿化度(mg/l) 1106.73 1243.84 5.0 微钢结构 PH(B) 7.90 7.90 5.5 微微腐蚀性(A) fa,采用天然地基时强度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
23、。地下一层,结构型式为框剪结构;地上每层竖向荷载按 16KPa 计,地下每层竖向荷载按 20KPa 计,假定基础埋深为 7.00m,室内外高差为 0.50m,拟建处基础持力层为第层粉土层,该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220KPa,经深度修正后为 fa=280.0 KPa(d 按 1.0m 估算)。采用天然地基时,基底压力标准组合值Pk=304KPa,P k.fa,采用天然地基时强度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6.2 复合地基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础埋深 7.0m(自然地坪下)时拟建1#、2 #、3 #、4 #、6 #楼可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按桩径 600mm,桩间距 2.0m,等边三角形布
24、桩,采用长螺旋超流态压灌工艺成孔:以层强风化玄武岩作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 16.0m,以 11 号孔地层为例进行估算,各岩土层复合地基参数建议值见表 7:复合地基参数建议表 表 7层号 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准值qsia (k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qpa(kPa)3 粉土 220 304 粉砂 220 305 粉土 240 356 粉质粘土 250 407 残积土 280 408 全风化玄武岩 300 509 强风化玄武岩 500 60 100010 中风化玄武岩 1000 frk=10.66MPa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uq sikl
25、i+qpkAp=1.885(3.5302.3302.6352.6402.5401.7500.860)0.282710001417.5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按下式:f spk=mRa/Ap+(1-m)f sk其中,m=D 2/De2,D e =1.05s, =0.8,f sk =220,Ra=1300.6kN,Ap =0.2826m2,fspk =0.08161417.5/0.2826+0.8(1-0.0816)220570kPa注:本桩基工程须先做试桩,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工程桩的施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6.3 桩基7 结论与建议7.1属稳定场区。
26、7.27.3 场地实测等效剪切波速值为 252.7-273.3m/s,平均值为 265.9m/s。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7.4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埋深平均约为 11.3m,相应标高为26.0m。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第 4 层粉砂。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 1.0m 左右。建议抗浮水位埋深按 5.0m(标高 32.00m)考虑。7.5 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7.6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复合地基参数见下表 9灌注桩 CFG 桩 压缩模量 Es(M
27、Pa)层号 土层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kPa)Es1-2 Es2-4 Es4-8 Es8-162 粉土 220 8.95 15.46 28.353 粉土 220 65 30 8.11 14.19 24.334 粉砂 240 65 30 205 粉土 250 70 35 8.99 15.54 24.41 42.736 粉质粘土 280 80 40 7.12 11.70 20.48 32.787 残积土 300 80 40 7.50 10.99 18.32 27.488 全风化玄武岩 500 100 50 70(变形模量 E0)9 强风化玄武岩 1000 120 2000 60 1000 110(变形模量 E0)10 中风化玄武岩 2000 frk=10.66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