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6)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桎梏() 谛造者扪心自问(mn) 解铃还须系铃人B召唤(zho) 增值税波谲云诡(ju) 不以一眚掩大德C强迫(qin) 流水账胼手胝足(zh) 不得以而求其次D辟邪(b) 显像管佶屈聱牙(ji) 小不忍则乱大谋【答案】B【解析】A.缔造者,扪 mn;C.强迫 qin,不得已而求其次;D.佶屈聱牙 j。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鬓发(bn) 亲昵(n)嫉贤妒能(j) 闻之憬然(jn)B渐染(jin) 黧黑(l)鳏寡孤独(un) 岿然不动(u)3、下
2、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 ,腐败就是“毒瘤” 。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B在我们眼里,像“股神”巴菲特这样的人住在高档别墅里天经地义,但这位世界第二富豪却住在一所靠马路的、没有院落的、在整个社区中属于最差、最朴素的房子里。C和老“海归”们相比,80 后、90 后小“海归”不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 “海带”2(归国待业)的增加与“海豚”(归国后窝在家里)的出现,更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D曲阜市“马上就办办公室”的照片在网络上的出现,引起社会的种种议论:这到底是真心为民
3、?还是变着法子“作秀”?会不会问题没能解决,却浪费了大量行政成本?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前,部分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并且乱用胶带纸、涂改液等进行删改、修补,使本不工整的卷面更显得乱七八糟,让人不忍卒读。B画家牛森创作的油画作品,以普通平常的芸芸众生为刻画对象,笔触细腻,人物鲜活灵动,散发着诱人的艺术魅力。C在广州市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市长面对境内外媒体振振有辞,慷慨激昂,赢得了与会记者的阵阵掌声。D当年,穆生忠将军栉风沐雨,率领筑路大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将青藏公路修到了格尔木,又用六个月的时间把公路修到了拉萨。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4、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 “四严”之中深藏敬畏。B本周末,以“成功家教三步法”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即将在蓉城和德阳分别举行,讲座邀请到了教育专栏作家王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C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D中国对于百科全书是舶来品,从倡导编纂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到第一版的横空出世,再到第二版的与时俱进,前后历时 30 载。6、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3班在学习了毛泽东
5、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不少于 50 字。(4 分)答:_答案 (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二、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观音山 眠松徐再思老苍龙,避乖 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婉蜓俯仰相
6、从。秦皇旧日封 ,靖节何年种?丁固 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注 观音山: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避乖:远离尘世。乖,抵触。 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后封大司徒。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B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而“岁寒心” ,指作者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C本曲运用秦始皇封树为五大夫和丁固后来被封大司徒的典故
7、,表明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D “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E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了“眠松”的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2诗言声,该元曲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答: 【参考答案】1BC B 项“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错。C 项从后文“半溪明月,一枕清风”可4看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错。2借物喻人(象征、托物言志)。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三、现代文阅
8、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 5.18 米,皇穹宇高 19.2 米,祈年殿上升到 38 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 3 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
9、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 “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 “蓝天”“苍天”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 “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
10、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选自杨辛天坛)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
11、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5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2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3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答:_4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答: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