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7226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笔记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当前文档中没有源。目录中国新闻传播史 .1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9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15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20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26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31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35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40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47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51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56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6

2、2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67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2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上古甲骨、金属铸件(金文) 、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 年以前的上古时代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载体是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始于西汉中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元兴年间,时称“蔡侯纸”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倚马可待”直到公元 403 年东晋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才开始了纸张在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的历史唐朝 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中期邸吏、进奏官、进奏院状(官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

3、奏院状”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 731-公元 741)中国最早的印刷品出现于隋唐之际宋朝“邸报” 、都进奏院、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 981 年)“定本制度”始于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 年)“小报”是从 11 世纪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元朝“小本”是民间私自雕印发卖的报纸 明朝提塘报房明中叶以前的“邸报”手写抄传,中叶以后,部分开始采用印刷,明思宗崇祯末年,部分“邸报”采用活字版何甥,明光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有关的人抄送“邸报” ,最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是一项公开的社会行业了万历到天

4、启这一段时间,估计仍是手抄和雕版印刷两种方式并存,崇祯末年才出现了伙伴印刷的报纸万历邸钞 、 天变邸钞 、 急选报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八年,雕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1580)就已经有民办雕印的报纸了塘报(自下而上)和告示(自上而下)清朝京报民间报房的出现和盛行在乾隆中叶以后民间报房所出的京报,自乾隆以后,基本上都是印刷的,光绪末年以后才开始用铅印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3辕门抄国古代的邸报有 1200 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的邸钞、京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传播活动起源于

5、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沟通,产生传播活动。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木铎 :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文字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甲骨文: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肩胛骨上,大多记载殷商时期的事情,少量纪事,多用于祭祀、占卜。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主要

6、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士横议,各国统治者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参与合纵联合的政客需要游说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诸子百家门需要聚徒讲学弘扬自己学说;老百姓徐亚奥聚会议事交换意见;加上全国都设有驿站和传社,方便信使往来,信息传递,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3000 多年前的上古时代就已有集市贸易,也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包括口头、音响、悬帜广告等。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也可见一些关于传播功能、效果、心理、技巧、道德,乃至受众需求的分析和论述,可见中国也是传播学发祥地

7、之一。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一)两汉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都长安设“邸” 、大鸿胪、郡邸长丞,公车司马令主受奏章,御史若干充当皇帝秘书,封建社会内部信息传播系统体质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 文字传播 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仍处于草创阶段,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 肇始于西汉中后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元兴年间“蔡侯纸” (蔡伦) 。公元 403 年,东晋恒玄废简用纸,纸张

8、才开始成为最主要的载体独占鳌头。(二)三国、魏晋南北朝三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三国时代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有较强烈的信息需求,重视驿传建设,网络十分发达。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布告 :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4露布 :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因此也称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

9、,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檄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常用于张扬和炫耀自己,打击和声讨敌人,配合军事行动,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做到先声夺人。军事信息:烽燧(报警手段)童谣和谣言: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的向背。载体主要是简牍、其次是纸,再次是帛。403 年东晋桓玄下令 废简用纸。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

10、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 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人称的 进奏官 ,负责沟通中央和地方,收集信息向地方长官汇报,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称为 进奏院状 (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进奏院状内容:皇帝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其他军事政治要闻等。特点:不定期向地方长官发送;行文有官文书痕迹,但信息往往遭遇官文书;信息多属于朝廷政事;有所选择、侧重的传送,来源包括朝廷提供和自行采集的两

11、方面。具有一定官报的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二“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敦煌进奏院状” :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

12、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唐代的报状是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法,因而具有官方性质,属于古代官报范畴,当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性质近于 16 世纪欧洲的“新闻信”,较之早 800 多年。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唐代疆域辽阔,驿传系统覆盖全国,为唐代的公私传播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官方:

13、进奏院状,烽燧、露布、檄文用于军事,榜文、告示用于行政和科举等。非官方:士人间的书信、著述、赋诗等;民间的歌谣谚语、巷议俗讲、变文说唱等;灯笼、旗帜等商业广告等。印刷术 最早的印刷品出现于隋唐之际,印刷术在中唐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印刷佛经,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5没有用来传递新闻信息。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邸报 :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门下省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

14、文书,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官报色彩更浓: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会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由不定期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增大,时效性也有所增强。邸报的内容: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等活动。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政府部门抄录来的,抄录的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邸报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判报。其任务主要是决

15、定发报稿件的取舍。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有部分是雕版印刷的。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邸报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制定实行。始于真宗咸平二年(999) 。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进奏官抄录给事中等负责编辑审定枢密院审查确定定本加强当局了对邸报的控制,限制进奏官的活动于中央允许范围内,使其为皇权、中央集权服务,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小报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

16、官方报纸。北宋初年都进奏院成立以后不久就出现了,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相对的民间报纸的形态出现的。同邸报一样,小报也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基本情况: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始于南宋、盛于北宋;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内容主要有朝廷动态、官吏任免、皇帝诏旨、等,消息灵通时效性强,未加验证准确性差;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读者范围很广,地方官员、一般知识分子、皇室成员、社会上关心朝政的人。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

17、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信息需求,因而受到重视。查禁:触犯了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对封建统治集团内外政策及其当权人物所进行的职责和攻讦。查禁小报的同时还加强对进奏官和使臣的管理和监督。始终没能完全查禁,因为小报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社会的支持,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小报始于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距今 1000 多年,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比西方最早报纸早 40

18、0 多年。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宋代交通便利,印刷术普及发达,传播活动十分活跃。形势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宽泛。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6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于唐以前的布告。但宋代的“榜” ,其提供信息之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之高,都远超过汉唐。 “榜”通常是用来公布法令的,但也经常用来公布希望公众尽快知道的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等方面的事宜,非常时期也用来及时向公众公布战讯和群众关心的朝廷政事消息。张贴的地点大多在居住密集、过往人等较多的内外城门口和市镇的商业繁华地区。榜成为发行面较小的邸报和小报的重要补充。商业传播:

19、较大发展,最普遍的是用棉纺织品制作的悬帜和用竹木材料制作的牌匾。纸质广告出现,济南刘家针铺广告印刷铜板。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元代的国祚很短,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驿传发达,军情、官文书传达及时。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小本: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从内容、形式和发行的方式来看,这种小本很可能就是宋代小报的延续。元代的言禁比宋代更甚,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并不顺利。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元代的印刷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利用印刷和其他手段来传播住处的

20、活动十分普遍。学术思想信息方面,大量的雕印、活字印刷的书籍;科举信息,有印刷发卖新科进士名录和登门报录之类的活动。报登科。经济信息,大量印刷散发的商品广告。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明代的邸报的抄传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政通司:来自地方和在京臣僚们的奏章,绝大部分必须经过政通司,是朝廷信息的总汇。六科,主要是将皇帝看过的,做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章奏公开发抄,供在京各衙门和“邸报”传抄;同时,还负责记录皇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采集、记录和为邸报提供皇帝谕旨的工作。提塘,明制,各省派

21、有提塘长驻京师,提塘相当于唐宋时期的邸吏或进奏吏。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奏章中摘抄出来,经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为邸报。提塘工作类似于进奏官,提塘办公场所为提塘报房,简称报房。邸报内容为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抄出来,在京各提塘报房复制后分送给省城或驻地的主要军政官员,再由省城的有关人员复制,分送省城的一般官员,再复制抄出分送给地方府县衙门,往下还可能继续复制传递。二有关明邸报的几个问题明代的邸报和唐宋时一样没有固定的报头,有很多别名。邸抄、朝报、除目、京报等等。内容:谕旨;皇帝起居;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军事信息、科举方面(鼎甲单) 、社会新闻等。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22、明中叶以后,部分开始印刷,明思宗崇祯末年,开始有部分邸报使用活字印刷,在明朝,邸报复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7制手段始终都是多元的,有抄写的也有印刷的。读者:政府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不少人开始注意收藏报纸,为修史和文学创作参考。三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明中叶以后,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以营利为目的,何光烨,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相关的人;出现了一批收费的报房和付费订阅的读者;最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是一项公开的社会行业了。 )明早期的民办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民办报房问世后,它的官方

23、消息仍然来自于六科,或间接得自提塘报房,内容与邸报相仿,故民间报房所出报状亦称邸报等。除抄传和发行邸报外,民间报房还从事报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时临时编印时事小本等类活动以增加收入。民间报房所处报状最初是手抄,崇祯末年才出现活字印刷的报纸。明代民间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萌芽状态的明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一定联系,报业发展活跃的地区也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这些民间报纸并没与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本身商品化程度也不高,仍然局限于为封建的经济基础服务。四 万历邸钞 天变邸钞 和急选报明代邸报的原件多数现已无存,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当时人的摘抄本和被某些明人书籍做为附录保存下来的邸报的翻印件。万

24、历邸钞明抄本万历邸钞共 32 册,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 ,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一些“摘由” ,增加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做一些综合。所以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间接保存下来的。 天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急选报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报纸原件

25、。 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用雕版印刷,内容是吏部急选官员的名单。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估计是民间报房的产物,是民间报房“邸报”之外,众多“报儿”的一种。有可能单独发行也可能做为附件随邸报一起发行。这说明在万历八年就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自称为“报”的印刷品,因此弥足珍贵。“天启邸报”残页,保存至今的明代报纸原件之一。五明王朝对“ 邸报”抄传活动的限禁言论之禁历来严格,虽无专门法规,仍有诸多限制。对邸报,明代的统治者主要抓的是抄传这个环节。各个时期松紧不一。涉及军事、刑狱和朝廷机密等方面材料的限制最多。明朝的诸多限制是许多依靠邸报知政的人士耳目闭塞

26、,及封锁了敌人,也封锁了自己。六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一)官方的塘报 :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到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是有关军事信息的传播工具。塘报中的塘,带有早和快的意思,塘报因此可以解释为有关军事住处的快报。与邸报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上行,一个是下行,一个供上级特别是中枢部门参考,一个供臣僚们周知。 塘:负责军事侦察和军文传递工作的基层军事单位。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8告示 :是一种由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新闻传播载体。有时称榜,有时称告示。告示发布单位是中枢部门以下的各级政府机关,发布的目的是为了把

27、那些希望庶民们尽快知道的信息及时地直接地传播到他们中去。其性质来说是一种官方名义发布的公告,其目的在维护政体和稳定民心。(二)非官方(起义队伍)竹筹:一种写有各种紧急信息的竹签。揭帖:近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旗报: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人扛着,骑在马上,在敌前敌后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人等阅览。牌报:木牌。起义军,内容庞杂,有战报、政策、法令和声讨明王朝的檄文,新闻信息、宣传鼓动。(三)社会上匿名揭帖,商业广告(报帖、招子、招牌、榜文、报条等) ,政治歌谣,大量书籍等。在散布政治商业信息的同时,表达一定民意,宣泄社会舆论。第六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清代官

28、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十分近似,经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司收受臣僚章奏,六科发抄皇帝谕旨和部分章奏,提塘负责官报的抄送发行工作,皇帝最终审核。清代的谕旨和章奏的发抄活动是逐日进行的,以印刷为主。内容: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宫门抄:皇帝起居、礼宾祭祀赏赐等朝廷动态。 )清朝的官报主要在官僚机构内部流通,是为官员们明悉朝政、维护政体服务的。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清代的提塘分 京塘和省塘 两种。在提塘的日常工作中,抄传发行邸报始终是提塘的一项重要任务。京塘: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任务为收受转呈地方上报公文,收受下达中央发布的一般公文,发行邸报。省塘: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

29、。负责与京塘间官文书、官报的传递。为了及时处理邸报的誊录发行工作,从清初起,就出现了提塘 自设报房 ,属于半官方机构。乾隆年间自设报房取得合法地位。从报房发行到各个省的邸报,抄写和印刷两种方式都用过,大部分是印刷的。提塘小报:提塘官们还发行过一种小报(小抄) ,所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是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清初顺、康、雍、乾四朝) 。被官员们视为以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后来,小报受到当局的注意和限制,雍、乾两朝一再查处被完全禁止。 (原因:先于部文到达,泄露司法机密,影响司法;刊发不实信息;刊发未-批章奏)清朝当局加强对官报发

30、行工作的控制,堵塞泄露朝廷机密的渠道,避免不利于统治者的信息得到传播。对小报的限制实质上也是文字狱的一种。三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衙门中的低级胥吏以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主要刊载一般的谕旨和章奏,也被混称为邸报,但有一定的私营性质。它的出现和盛行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公慎堂 :清代最早的民间报房。至少有 30 年的历史,是乾嘉时代最有影响的一家报房。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9序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 十 壹贰叁肆 伍陆北京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 京报 ,这些报房也被称作京报房。同治以后,京报普遍加上的封面,普遍有了报头,报头通常是“京报”两个字。自

31、乾隆后,基本都是印刷。京报的内容基本上的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同官报内部相似。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采写新闻,没有评论。各家报房的内容稍有不同。旨在赢利,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读者: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少数。民间报房严格自律,谨遵当局禁令,故未被查封。四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各省的提塘也在省会内就地设立报房,翻印京报向当地的官绅出售。除提塘外,自清初起,就有一些人以个人名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良乡报)辕门抄 :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出版各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

32、和出版者自行采写的官场消息。它们和当地的京报相配合,一中央,一地方,成为当地官绅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五清代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传播活动官方:榜、帖示、告示等民间: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内容大多取材于京报,是京报的汇兑和延伸。也有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的唱本和小说等。中国古代官办邸报有 1200 年左右历史,民办小报近千年,年间报房出版邸报 400 多年历史。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的制约。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40 年以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8.5 马六甲 米怜境外 特选撮要

33、每月纪传 1823.7 巴达维亚 麦都思宗教性中文报刊 天下新闻 1828 马六甲 纪德 散张编印依泾杂说 1827-1828 澳门 罗 中英对照境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8.1 广州 郭士立 1834.1新闻纸略论各国消息 1838.10 广州 麦都思 澳门 葡文 蜜蜂华报 1822.9.12 周刊 境内第一家外文报纸英文 澳门杂文编 1828 澳门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 1827.11.8 马地臣 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外文报刊 英办 广州杂志月刊 1831 广州 广州周报 1835.9.12 林则徐的“澳门新闻纸”译于此美办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1831.7.28 伍德中国从报

34、 1835.5 裨治文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业香港钞报 1841.5.1 香港第一份外文报纸中国之友 1842.3.17英文商业报纸 香港纪录报 (原广州纪录报 ) 1843德臣报 (又名德臣西报 、 中国邮报 )1845.2.20 香港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10孜剌报 1857.10.1 香港最早的英文报纸香港电讯报 1881.6.15 中文宗教刊物遐迩贯珍 1853.8.1 麦都思 1855布告篇 香港最早的中文铅印刊物香港船头货价纸 1857.11.3 孖剌报馆 1864-1865 改为香港中外新报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

35、济类报纸中文商业报纸 中外新闻七日报 1871.3.18 德臣报馆香港华字日报 1872.4.17 陈霭廷 香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近事编录 186419 世纪 50 年代,上海报业起步,至 90 年代达到鼎盛北华捷报1850.8.3 亨利.溪安门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 字林洋行字林西报 (原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1864.7.1 综合性日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 90 年代外文报刊和通讯社 华洋通闻 1874 三足鼎立文汇报 1879.4.17 上海主要晚报之一路透社远东分社 1872 科林斯六合丛谈 1857.1.26中文宗教性报刊 中国教会新报 1868.9.5 林乐

36、知(美) 1874.9.5 改名为万国公报格致汇编 1876.2.17 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成童话报 1889.1 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上海新报 1861.11.9 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 上海最早的中文商报中文商业报纸 申报 (又称申江新报 )1872.4.30 日报 美查字林沪报1882.5.18沪报于 1882.8.10 更名而来副刊消闲报最早中晚夜报新闻报1893.2.17北方邮报1880天津近代报刊 时报1886.11.6 李提摩太与南方的万国公报一同成为当时在华外人主办的最有影响的政论性报刊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中国古代报纸受制于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37、济的限制,没能突破古代模式,出版发行流于程式化,内容局限,仅服务于封建统治官方,未能演变成近代报纸,被西方传来的近代报纸所取代。西方报纸的演化发展:16 世纪后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催生了规模化、系统化、组织化的新闻传播行业,西方近代报刊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609 年德意志出现的两种周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报纸。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40 年代,工业革命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报刊从政党报刊走向商业报刊。工业革命后,报刊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信息传播工具和舆论工具。19 世纪初期,殖民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报刊。

38、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出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815.8-1821.12,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遣米怜(博爱者)协助马礼逊传教工作,在马六甲创办作为其对话主要的传教工具。中国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11宗教性质期刊,绝大部分内容阐述基督教义、介绍圣经 ,少量宣传介绍西方文化、近代科技等,简要介绍各国概况,并发表时事评论。 (中国新闻史最早的新闻插图。 )新闻业务:虽刊有许多伦理说教内容,这些内容大都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从报刊业务上看,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中国古代报刊的特点,首先,采取本土化策略,处处附会儒学;其次适应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39、采取书本形式,雕版印刷。再次,写作问题丰富多彩,除论述文章外,看有大量小故事、小品文、诗歌、对话题、警言集纳等。特选每月撮要每月纪传 月刊,1823.7-1826,麦都思,巴达维亚(雅加达) 。天下新闻 月刊,1828-1829,纪德,马六甲。宗教已局次席。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中国境内的近代报刊,最早由葡萄牙人在澳门出版。1450 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最早被葡萄牙人从澳门引入中国。澳门是最先出现外文报刊的中国领土。蜜蜂华报 周刊:1822.9.12-1823.12.27,澳门,立宪派,葡萄牙文。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澳门报 1

40、824.1.3-1826.12.16,保守派。鸦片战争前澳门总共出现 12 种葡文报纸。所报道的内容也大多是葡萄牙本国和澳门的问题,对中国事务很少有兴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大。二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中文: 杂闻篇 ,1833.4.29,马礼逊。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人在华第一份中文报纸。内容宣扬基督教义为主。第二期刊外国书论一文,最早介绍西方活字印刷术和西方报业,引入“新闻纸”概念。中英: 传教者与中国杂报 1833.5.1,马礼逊。中国首份中英双语合刊的报刊。内容介绍中国文化、宗教知识、教义讨论、各地消息评论等。英文: 广州杂志 月刊,1831.6,澳门,澳门东印度公司。澳门史上第

41、一份英文报纸。三英文商业报纸在广州的出版中英毛衣的不断增长,英侨人数激增,商业信息需求日益扩大导致了英文商业报纸的出版发行。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广州纪录报 (1828) ,1827.11.8,双周刊-周刊,广州,伍德(美) ,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内容以商业信息为主,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极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对中国强硬政策。英国人: 广州周报 周刊,1835.9.12,维护英商利益,关注中国问题,林则徐译报的主要来源。美国人: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差报 (1832) 1831.3.28,伍德,美国人在华第一报。中国丛报 周刊,1832.5.31,裨治文(传教士) ,宗教淡化,详尽报道中

42、国各方面情况。中国外文报纸多为侵略者舆论工具,为其提供情报、消息,以其本国读者为受众。四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纸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8.1-1838.7,郭士立(普) ,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征服中国人骄傲排外的心理。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已退居次要地位。也注重贸易活动。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新闻纸略论1834.1,叙述了报纸起源、新闻自由和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况。各国消息 月刊,1838.10.18,麦都思,办报方针和内容与东传类似,无宗教内容。1815 以后外国传教士在南洋和中国境内一共出版中文刊

43、物 6 种,时间最长为察传6 年,中国境内时间最长为东传 。这些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述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随社会形式的变化,宗教色彩日益减弱,二政治经济色彩则日益浓重,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日益重视,新闻传播性质日益凸显。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传史 12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刊在香港的兴起 (1841-1860 中国报业中心地位)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殖民地,英侨大量涌入,逐渐成为外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一英文商业报纸的率先出版1841 至 1860,香港先后出版了英文报刊 17 种。影响较较大的有:香港钞报 1841.5.1,香港第一份英文报纸。中

44、国之友 1842.3.17,小马礼逊,以敢言著称,同情太平天国运动。(1860 年迁往广州,1866 年迁至上海并改为晚报,是上海第一份晚报) 香港纪录报 (广州纪录报迁至香港)1843,重视中国报道,反对香港政府。德臣报 1845.2.10-1974.8,德臣,亲政府态度。 (香港历史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孖剌报 1857.10.1-1941,赖登 -莫罗,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香港电讯报 (士蔑西报)1881.6.15,晚报其他:香港政府公报1853.9, “宪报”香港天主教纪录报1877,天主教在华最早定期刊物二香港中文报刊的产生遐迩贯珍 月刊,1853.8.1-1856.

45、5,麦都思,香港最早中文刊物。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所占篇幅最多的是新闻报道和评论,既有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新闻,也有反映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新闻。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介绍,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有积极作用。新闻业务上,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出现过连续报道。1855 出副刊布告篇 ,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措施。三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香港最早出现的中文商业报纸,大都是从早已成熟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孕生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周三刊,1857.11.3-1919,孖剌报馆,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孖剌报中文版。内容以船期

46、、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 香港中外新报 1873 年改为国人自办。香港新闻1861.8.10,德臣报馆, 德臣报的中文副刊。中外新闻七日报1871.3.18-1872.4,德臣报馆。香港华字日报 1872.4-1941.12.25,德臣报馆.以报道船期、货价为主。后由陈霭廷任主编,宗旨是“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 。内容以翻译外报和转载京报为主。与香港中外新报对垒成为香港最重要的两份中文日报。历时 69 年,香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近事编录 ,1864,罗朗。巴黎公社的报道, 王韬 一度主编,看出不少其早期政论。商业报纸的崛起,促进了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同时商业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使报纸的新闻性更为凸现。香港中文商业报纸的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四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香港队中国腹地影响有限,随着殖民势力扩张,新闻中心逐渐北移至上海。一上海英文报刊的出版北华捷报 周刊,1850.8.3,字林洋行。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主要刊登广告、行情、中国新闻传播史 LosViking 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