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6581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审视与体系重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健康第一”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的 审视与体系重构 石曼 石萌 张德良 张峰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 齐鲁工业大学体育与文化产业学院 摘 要: 学校武术教育对提升青少年体质与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手段。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近年来我 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 对学 校武术教育概念厘定, 在研究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学生健康”的内部理路基础 上,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研究认为: (1) 依据“一校一拳”教改新思路, 完 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 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建构

2、学校武术与终身锻炼 的联动体系; (3) 利用多媒体技术, 架构学校、 社区、 家庭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4) 创设健康第一平台, 构建政府督导、学校自评、社会监督的监控体系。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一校一拳; 终身体育; 体系; 健康第一; 作者简介:石曼 (1992-) , 女, 山东邹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 与训练;E-mail:zhangfeng_; 作者简介:石萌 (1986-) , 女, 山东邹平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武术教学 与训练; 作者简介:张德良 (1989-) , 男, 山东梁山人, 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武术教 学与训练; 作者简介:张峰

3、 (1972) , 男, 山东梁山人,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题目:深化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 课题批准号:14BTY071) 阶段性成果 A Reflection on the School Wushu Education and the System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tting Health into the First Place“ Shi Man Shi Meng Zhang Deliang Zhang Feng School of P

4、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School of Sports and Cultural Industr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ol wushu (martial art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eenagersphysical quality and culture confidence,

5、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n recent years, some important figures which measur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eenagers are decreasing.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and g

6、iv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Firstly, the teaching system of wushu course should be perfected, based on the new thinking of“One School, One Fist”.Secondly, the school wushu consistent exercising system should be built by following the life-long education thinking.Thirdly, internet should be also a

7、pplied to combine the multi-media technique,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together.Lastly, the platform of“Putting Health into the First Place”platfor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make a monitor system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supervise the performance, and schools can have the self-evaluation w

8、hile the society can monitor the whole process. Keyword: school education; “One School One Fist”;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Putting Health into the First Place”;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取得巨大物质成就, 但社会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 德失范、信仰危机、正义感缺失等不良现象。中国体育报2016 年曾报道了 教育部等6部委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29年连续调研, 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 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 为了解决当前出现的

9、一系列教育问题, 学校武术 教育引起国家各个层面的重视。然而, 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学校武术课的开设率较低, 不利于武术的全面推广;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单一 化”, 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教学过程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 忽视终身锻炼理 念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政府督导、学校自评、社会监督 的监控体系不健全, 不利于武术全面管控;等等一系列问题表明, 学校武术教育 在实践路径环节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潭, 因此, 审视当下学校武术教育现状, 研究学校武术教育的内在里路, 依据“健康第一”理念, 深剖青少年学生强健 身心滞后于我国物质实践取得成就的原因, 重构学校武术

10、教育体系, 探寻国家 繁荣和民族复兴之路, 激发学生庄严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的时代使命感, 为我 国走向世界强国提供巨大“引擎”和“能源”。 1 学校武术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国家强盛, 民族振兴, 人才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少年强则国强”, 未来 国家间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青年人创造力和发展韧性的竞争上。 长期以来, 我国 就一直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 通过 中国体育报2016 年报道的教育部等6部委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 29年连 续调研测试数据跟踪来看, 情况很不容乐观, 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和物质文明 水平的提高, 青少年沉湎于安逸舒适的生活,

11、 贪图享受和玩乐而忽视了身体锻 炼, 从而导致体质健康水平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导致超重与肥胖率的不断 提高, 导致视力水平的不断下降等等, 诸如此类一系列的问题的确另人担忧。7 号文件中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 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 面”。 学校武术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校 武术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事业。 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具备培养学生“心力”“胆力”和“体力”的功能和作用, 肩负着提高 学生体质、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传承国脉、养成锻炼身体的 习惯, 培养 21世纪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韩信背水一战击败楚国, 项羽 破釜沉舟战胜秦军, 战前双方人马相差悬殊, 项羽、韩信面对危境, 凭借胆力, 最终成功”, 说明“胆力”具有决定性作用1;“心力涣散, 勇者也会胆怯;心 力专凝, 弱者也会变强”, 指出“心力”的重要性1;国家要富强、 民族要振兴, 主要靠人力资源的基石作用。提升学生“心力、胆力”是“少年强, 中国强”的 内在里路, 是传承国脉的压仓石和推进器, 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启动子”, 是 中华伟大复兴的“Q 因子”2。三国时期魏国思想家刘劭认为:“聪明秀出, 谓 之英;胆力过人, 谓之雄勇不能行,

13、 可以循常, 而不可以虑变。 若力能过人, 而勇不能行未可以为先登。”。这一论断讲述了体力、胆力和心力的辩证关 系, 体力是基础, 强壮身躯, 是对外制导力、威慑力的必备条件;心力属英的一方面, 就是指才学、 见识, 英可以做郡王;胆力属雄的一方面的, 雄可以当大将。 学校武术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心力”“胆力”和“体力”培养的实践技术 教学与体悟, 在武术教育过程中通过打造良好的身体, 铸就崇尚勇武、强力、革 命、诚信、竞争、任侠等内在倾向, 塑造其勇敢无畏、坚毅顽强、刚健有为的意 志品质, 最终将其打造成具有“积极向上、勇而喜争、民性悍勇、民俗桀骜”优 异品质的“强者”3。青少年学生的强壮

14、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 是每个 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 争力4。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 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通过武术技术的教 学达到传承国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的价值主旨5”, 缔造中 华民族的再次辉煌。 2 学校武术教育的严重缺位 2.1 武术课程教学地位削弱, 拓展型、研究型武术课难以保证 通过调研了解到:在根深蒂

15、固的应试教育压力之下, 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确实 是被忽视的学科, 在一些学校甚至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小课”, 把达标等同于 武术。 诚然, 高考是“指挥棒”, 千千万万的学子臣服于考试的魔力, 为了取得 好分数而没日没夜地苦读。如济南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 (武术) 课程标准规 定其结构是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这一结构无疑是科学合理的, 然而我们调研发现, 这种科学合理的结构往往会被无情的打破, 尽管目前从上 到下一直在大力呼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的教育, 也成立了武术项 目国家联盟 (主席单位在上海体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是副主席单位) , 并在 副主席单位领导下在济南市成

16、立了十几个学校武术项目分会单位, 积极开展武 术教育事业。 但实际有些学校还是以升学率作为终极目标, 视学生素质教育于不 顾, 片面扩大与中考或者高考相关科目学习的力度, 任意缩减体质活动的时间 而投入到主科的学习上去, 导致武术课的缩水和功能的退化, 有些学校连最基 本的基础型武术课都难能保证, 还谈什么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 正常的“三课、 两操、两活动”中的两活动也已名存实亡, 7 号文件中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 时”根本无法保证, 大大削弱了武术的功能, 导致学校武术文化育人功能的缺 失。 2.2 武术课“名存实亡”趋势明显 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17、中 明确提出, “在体育课中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一些武术发展好的地 区或学校可以用武术课直接替代体育课。 小学一二年级要求每周应开设 4节体育 课, 小学三年级至初三, 每周应开设3节体育课。 而在现实中, 一些学校根本没 有按照这个规定去执行, 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改教学计划, 尤其是在中 学阶段的毕业班中, 这种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 有些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 率, 而不惜挪用身体活动时间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主课的学习;有些学校的武术课基本是“一堂课, 两个球, 教师学生都自由”, 采取放羊的形式, 有些学校甚至聘请一些不负责任的、 武术专业知识不强的教师来带课, 上课

18、时发 几个球给学生, 自己就跑到一边聊天, 或跑回办公室做其他事情了;一些学校怕 教学中因运动伤害而“吃官司”、 担责任, 缩减甚至取消了一些风险较大的武术 技击项目的教学。调查发现, 像武术教育中精华项目:散打、格斗、武术套路对 练等对抗性项目基本已经被取消。 在很多大学的公体课中, 最基本的武术课也被 其它项目替代。 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武术课形同虚设, 只是在课程表上排排而已, 根本没有去上。加之一些武术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 “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时 有发生, 武术课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3 课外武术活动时间相当有限 调研发现, 在几所武术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国家体育项目联盟 (武术项

19、目) 学校武术项目山东分会单位中, 把学生每周的三节正式武术课时间和每日的两 操时间算上, 才能基本保证全体学生每周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而大多数学校 基本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武术活动, 有些学校虽然规定学生要出操进行武术操 或者少年拳锻炼, 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譬如刷卡制度) , 但也只是流于形 式而已, 根本起不到监督保障作用。在对某区教育局体育专干访谈时表示, “小 学和初中还好, 高中升学压力太大, 三课武术项目、两活动根本做不到。我们 目前仅能保证高一、高二两课、一活动;高三一课、一活动”。对武术教师的问 卷调查表明, 认为影响目前学校开展武术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业负担太 重的

20、占41%;认为没有足够的武术专业教师、场地和设施的占 22%;认为学校组织 的武术活动学生没有兴趣的占 14%。在课外时间,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出去玩耍, 不是埋头做作业, 就是看电视, 上网、 打游戏也成为多数孩子放学回家后的主要 活动。 2.4 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武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一个学校武术工作开展的好坏, 除了与正确实施武术教学计划, 与学校的武术 硬件设施等因素密切相关之外, 与该学校的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有非常重要的 关系。一些学校校领导在课时安排、经费保证以及武术教师的课时费、培训进修 等方面没有按相关政策操作, 导致武术课时减少、经费挪用、教师工资待遇低, 培训进修机会少等

21、现象, 大大挫伤了武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学校的武术教 学工作进展缓慢。 武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教学上有其特殊性, 因此各个学 校对其工作量的计算也不一样。 有些学校为了调动武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课 时工作量计算上, 可能会等同于其他学科。 但通过我们的调研也发现, 很多学校 在武术教师待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譬如课时工作量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有 些学校武术课的工作量按照其他主科的 90%计, 野外补贴和服装费也不执行, 在老师中的地位低下, 在学校中净干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很多武术教师抱怨 说“干苦力活用得着我们, 好事情却没有一点”, 在评先评优晋升职称中得不 到支持, 是

22、被边缘化的学科。 但从另一角度来讲, 有些学校武术教师队伍的综合 素质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表现为结构不合理, 学历层次偏低, 教学和科研 经验不足, 对武术教育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等现象, 这种现象将会严重 阻碍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是亟待应该解决的问题。 3 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的重构 3.1 依据“一校一拳”教改新思路, 完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一段时间以来, 在武术教学改革上, 学者积极倡导快乐教学, 学生却以“快乐 学习”为借口, 而拒绝劳其筋骨, 苦其意志的武术基本功锻炼, 导致能有效促 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武术基础功遭受各种非议而尴尬地退出了教学阵地。 把武术套 路技术教育作为重

23、点, 忽视健康教育和武术锻炼基本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多 样化武术兴趣和武术意识、 能力的培养, 严重束缚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更不利于高校武术学科的建设。 2013年9月22日, 教育部成立的“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 是以上海体 育学院为牵头单位, 26 所高校和单位联合组成。在成立大会上, 首任主席赵光 圣教授从武术的本真出发, 诠释了学校武术教育的新认识, 提出了“强化套路, 突出技击, 保质求精, 终身受益”的武术教育改革理念、 以“一校一拳, 打练并 进, 术道融合, 德艺兼修”为武术教育操作新思路、以“强身健体, 自卫防身, 修生养性,

24、 立德树人”为武术教改目的, 这是学校武术发展的新起点6。 武术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 武术传统教学内容是几代武术工作 者实践总结出的结晶,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武术教学内容的选 择还要以传统武术的教材为框架, 根据武术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和组 合。一方面, 要对传统武术教学内容延伸、拓展, 使武术学练内容生活化, 让学 生从单一的技能、 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积极开发武术校本课程, 倡导民族传统文化, 大力发展新兴武术项 目, 将深受学生喜爱的、 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武术项目引入课堂, 进一步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

25、, 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再回归社会。新的武术 教材体系的建立, 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 以强身、 防身 育人为目标, 秉承健康第一的理念, 在追求武术内容的科学性、 实用性、 娱乐性、 健身性、文化性的同时, 应立足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 3.2 遵循终身教育理念, 建构学校武术与终身锻炼的联动体系 终身教育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 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 的教育的总和, 学校武术与终身锻炼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在 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 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 均以终身教育的理 念为依据。 终身教育的方式

26、分为: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人教育) 三 种教育方式。 学校武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而终身教育 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只有认清它们这种教育衔接关系, 才能完成学校 武术所赋予的任务, 提高学生终身锻炼能力。 每一个社会成员一般都要经历学前 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的连续过程, 而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关键环节, 对终身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建立一个以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为目标的现代国 民教育体系的关键就在于对现今已经存在的, 各种原本独立的、互不关联的、乃至互相隔裂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梳理。 学校武术教育的目标应该着眼于长 远效益, 以

27、便学生走出学校后仍能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运用在学校已经掌握的武 术知识技能, 继续从事锻炼活动, 参加身体锻炼, 体验武术的乐趣7。因此, 学校武术培养持久、稳定、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心理因素, 培 养可持续的运动能力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关键, 而加强学校武术与健康教育的结 合, 是提高终身教育质量的保证。 惟有指向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体系亦才是最为 完美、最为先进的教育体系8。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 架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多媒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已经得到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是传播信息 和存贮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拥有多项功能和作用:建立媒体模型、产生媒体数据;

28、提供不同的编辑、写作方式;可以在电脑上播出等功能和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既是青少年教育的三个不同阶段, 同时三者相互 交叉、共同作用、相互渗透。大力倡导三区联动的模式, 打破校园围墙制, 使学 校校区、生活园区、公共社区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真正使学校 教育、 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促进全社会的大教育观, 为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 另外, 要特别重视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成才观, 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 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

29、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武术锻炼。 同时, 进一步完善社区武术 设施, 并向学校和学生开放, 鼓励社区组织青少年学生家庭开展有益的武术活 动。 3.4 创设健康第一平台, 构建政府督导、学校自评、社会监督的监控体系 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 让学生学会武 术技能、 获得武术运动的乐趣, 这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 (中华武术) 需要群策群 力、集体攻关的首要问题, 也是建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 (中华武术) 的初心。教 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 2017 年学校体育工作会上, “以学校 武术教育助力国脉传承”为题目, 他认为:“对学校武术教育而言, 其知识传授

30、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健身, 二是防身, 三是养生。将武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载 体, 让中华武术成为中华民族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早在2008 年8月12 日, 教育部就已经制定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试行) , 对中 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点是在教育管理、条件保障、评价机制和学生体质状 况四个方面。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学校武术工作的领导, 政府行政督导部门要 把学校武术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综合督导的评估 指标体系中, 要加大学校武术工作、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的权重。 督导过程中要加强领导, 配置精干力量, 将武术方面的专家学者

31、纳入评 价和督导组, 在人员上保证督导的专业性, 增加武术领域专家学者的话语权。 各 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承担武术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认真贯彻落实国 家教育方针, 以“健康第一”为学校武术工作的行动指南。 学校还要定期向社会 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学校武术工作离不开体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街道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同时, 社会各界 也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 共同促进学校武术工作健康发展。 4 结语 一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重要的 推动作用。 “欲文明其精神, 必野蛮其体魄。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

32、国家的财富, 是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学校武术教育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素质, 而且 还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把握学生身体成长规律的前提下, 区别 对待“健康第一”与“强健体魄”的关系, 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并在 此基础上, 思考学校武术教育体系的重构及其具体实践路径, 是学校武术教育 势在必行的问题。 本研究重新审视武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针对学校武术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教育模式、 教学方法, 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政 府、 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控体系, 促进学校武术与终身训练的良性互动, 促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体育网络体系,

33、以“身心俱健之育”的理念 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新民说白话译写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177-179. 2张峰.克敌制胜:武术变易不居的源动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 (8) :126-132. 3嘉靖丙申赣州府志卷 1地理风俗. 4张峰.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4, (5) . 5邱丕相, 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 2006, (2) :76-78. 6张峰, 赵光圣, 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 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8, (3) :41-45. 7史鲜玲.谈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54. 8胡卫, 唐晓杰, 方建锋, 等.学校体育新理念与新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 研.2008, (3) :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