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5030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6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是:()(1 分)A.大尉?李嘉图 ( )B.威廉?佩蒂 ( )C.亚当?斯密 ( )D.马克思 (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1 分)A.辩证唯物主义 ( )B.唯物主义 (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D.历史唯物主义 ( )3.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1 分)A.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B.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D.哲学是一切科学

2、之科学 ( )4.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1 分)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B.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C.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1 分)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 )C.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D.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 )6.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1 分)A.自然界 ( )B.人类社会 ( )C.实践 ( )D.精神 ( )7.事物的性质是由:()(1 分)A.矛

3、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 )B.矛盾斗争性决定的 ( )2 / 7C.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1 分)A.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9.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1 分)A.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B.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C.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D.一切同时存在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1 分)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4、 ( )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 )C.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关系 ( )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 )11.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1 分)A.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 )B.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 )C.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 )D.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1 分)A.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和动力 (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 )13.评价性认识是:()(1 分)A.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内容的 ( )B.以获得客体的“真”为目的的 ( )C.以获得主体的“善”为目的的 ( )D.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容的 ( )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1 分)A.宿命论观点 ( )3 / 7B.机械论观点 ( )C.历史循环论观点 (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1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1 分)A.总统 ( )B.最高法院 ( )C.

6、最高检察院 ( )D.国会 ( )16.垄断利润是通过:()(1 分)A.扩大投资获得的 ( )B.操纵市场获得的 ( )C.改进技术获得的 ( )D.增加贷款获得的 ( )17.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1 分)A.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 )B.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 )C.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 )D.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 )18.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1 分)A.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 )B.个别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 ( )C.所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

7、了分离 ( )D.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 ( )1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1 分)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 )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 )C.人民民主专政 (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 )2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1 分)A.两种不同的理想 ( )B.两种不同的选择 ( )C.两种不同的状态 ( )D.两条不同的道路 ( )二.多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1 分)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4 / 7B.剩余价值学说 ( )C.唯物史观 ( )D.马克思主义哲学 ( )2.八荣八耻

8、的“八耻”是:()(1 分)A.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 )B.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 )C.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 )D.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1 分)A.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 )C.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 )4.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1 分)A.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 )B.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 )C.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

9、性 (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 )5.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1 分)A.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B.商品的社会属性 ( )C.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 )D.交换价值的基础 ( )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1 分)A.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 )B.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 )C.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 )D.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1 分)A.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 )C.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 )D.相

10、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 )8.社会总产品是指:()(1 分)A.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 )B.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 )5 / 7C.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 )D.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 )9.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1 分)A.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 )C.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 )D.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 )10.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1 分)A.立法权 ( )B.管理

11、权 ( )C.司法权 ( )D.行政权 (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简述反映与信息、选择和建构的关系。(5 分)2.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5 分)3.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5 分)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任何其他阶级政党所不具有的强大战斗力。(5 分)6 / 7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 分)2.如何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实际工资变化的趋势?(15 分)五.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说宋国有

12、个喜欢养猴的人,他常常省下自己的口粮喂猴子,不久家里粮食所剩无几,他试图减少给猴子的粮食供应,便与猴子商量道:“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好不好?”猴子们听了都站了起来,十分生气。过了一会他改口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行吗?”猴子们听了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质量互变原理分析这个故事。(10 分)2.材料 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7 / 7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3、 186 页。材料 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4 页。材料 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643 页。材料 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7198 页。材料 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8 页。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