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一历史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A.大宗 B.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3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D.减轻了皇
2、帝的行政工作负担4促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城邦制度 商业与贸易的繁荣 制度建设A. B. C. D.5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由男性构成,准确地说是A.全体成年男性国民 B.所有男性C.有公民身份并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 D.男性贵族6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A.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B.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C.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7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A.革命前议会拥有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拥有立法权B.革命前议会受国王的控制,革命后议会限制国王的权力C.革命前议会和国王共同执政,革命后议会单独执政D.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革命后议
3、会为首相服务8制定美国 1787 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A.要改造人的思想,使人更加高尚以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要始终对政府持不信任的态度,因此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政府C.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要让人民对政府进行监督,同时需要被人民监督的政府管理人民9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立法 行政 司法 考试 监察A。 B。 C。 D。10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多次斗争后确立共和制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
4、德国11关于 19 世纪后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B.议会的权力与英国的相当C.经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D.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2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2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131861 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14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应该是A.提
5、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15义和团运动开始于A.反专制 B.反割地赔款 C.反洋教 D.反八国联军16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最主要的理由应该是A.推翻了帝制 B.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当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A.建立了民国 B.否定了封建专制 C.确立了民主政治 D.结束了清的统治18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民主 B.科学 C.解放思想 D.爱国19第一次较为完
6、整的、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献是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劳动者 D.马克思主义20导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主要因素包括落后与贫困 专制 战争 没有开展工业革命A. B. C. D.21下列各项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22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23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A.美苏直接参战 B.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军人
7、的献身精神 D.全民抗战24关于 1949 年的中国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D.国共和谈,讨论建立联合政府25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 B.其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C.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 D.“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26我国现今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区域共有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27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 D。特区问题上3班别 座号 姓名 成绩 28毛泽东与蒋
8、介石对海峡两岸关系认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A.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B.都主张两岸和平相处C.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D.都主张两党共同执政29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诸因素中不包括A.西方国家的扶植 B.民主化改革 C.重视科技教育 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301990 年德国统一采取的方式是A.联邦德国以战争方式消灭民主德国 B.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C.民主德国以战争方式消灭联邦德国 D.联邦德国并入民主德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二、材料解析题1、材料一
9、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
10、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4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4 分)(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 分)42、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
11、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回答:材料一是谁说的?他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任意写出 4 个即可,5 分)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3 分)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5 分)三、问答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到形成多级化趋势的演变。概述其基本过程和原因。(15 分)5期末试题参考答案第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A C D C C B D B B A C C B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B D B B D B D A B B B C D B二1、时间: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2 分)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 分) 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4 分)(3)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13、,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分)2、丘吉尔。 (1 分)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 (任意写出 4 个,4 分)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 (3 分) 1955 年 5 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通称华沙条约 ) ,建立了华约组织。(2 分)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 分)三、过程:“二战”结束,杜鲁门主义,美苏合作结束,“冷战”开始,形成美苏两国称霸世界的格局,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间或发生朝鲜和越南等局部战争;西欧重新崛起(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振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9 分)原因:“二战”后美国独大,苏联不甘示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两极对峙对世界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国经济和实力的增长,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6 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