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侏儒山中学和谐教育 234 讲学稿课题:七年级数学科上册1.3.1 有理数的乘法(1) 课 型:新授 时间: 2017 年 9月 12日 序号: 12 编写人:朱四喜 审核人:郑小格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 P2830。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内容是什么?2.计算 (1)2+2+2= (2) (-2)+(-2)+(-2)= 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
2、式吗?二、自主探究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 0的乘法运算,与加法类似,引入负数后,将出现3(3) , (2)3, (3)(3)这样的乘法。该怎样进行运算呢?探究 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 = 9 32 = 6 31 = 3 30 = 0可以发现,上述算式有如下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 1,积逐次递减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1)= 3(2)= 3(3)= 探究 2: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 = 9 23 = 6 13 = 3 03 = 0可以发现,上述算式有如下规律: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 1,积逐次递减 。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
3、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填写什么数?(1)3 = (2)3 = (3)3 = 归纳: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所有算式,可以归纳如下: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是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2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探究 3: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列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吗?(3)3 = ;(3)2 = ;(3)1 = ;(3)0 = 。可以发现,上述算式有如下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 1,积逐次增加 。按照上述规律,下面的空格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什么结论?(3)(1)= ;(3)(2)= ;(3)(3)= 。归纳: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
4、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 0相乘,都得 。 探究 4:探究乘法计算技巧:计算(1) (5)(3) (2) (7)4 指出乘法计算技巧:先 ,后 。三、例题讲解:例 1 计算:(1) (3)9; (2)8(1) ; (2) ( )(-2) ;1归纳: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四、课堂练习1、填空:(注意先确定符号,后确定积的绝对值)(1)5(3 ) ; (2) ( 4)6 ; (3) (7)(9) ; (4) (+)0.9(+)8 。 2、课本 P30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五、课堂小结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计算技巧。六、能力提升3
5、1.如果 ab0,a+b0,确定 a、b 的正负。2.对于有理数 a、b 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七、教学反思:侏儒山中学和谐教育 234 讲学稿课题:七年级数学科上册1.3.1 有理数的乘法(2) 课 型:新授 时间: 2017 年 9月 12日 序号: 13 编写人:朱四喜 审核人:郑小格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计算技巧。二、
6、自主探究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 ,23(-4)(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 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几个不是 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三、例题讲解例 3、计算:(1) (3) ( )( ) 655914(2) (5)6( )5441(3)8(8.1)O (19.6)4思考:(1)多个不是 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 0,那么积为 0。四、课堂练习计算:(课本 P32练习)(1)58(
7、7)(0.25) (2) 5812()()3(3) 0(1)4五、课堂小结1.几个不是 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 0,积等于 0。六、拓展训练1.若干个不等于 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 B.(-6)+(-4) C. 0(-2)(-3) D.(-7)-(-15)3、计算: (1) 7.5(.2)0(19.1)(2) (0.12) (100)12(3) (4)5(0.2)(4) ( )( )(2)5365(5) ;1112467(6) ;345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