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4212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 上册9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两首古诗。有要求会认的生字 7 个,其中“促”是平舌音,“插”是翘舌音。要求会写的字 10 个,重点写正确“深、逢、佳”,写好“插、陪”,尤其是“插”的结构笔顺重点指导。本课包含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作为学案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

2、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记 7 个生字,读准“促、萧”的读音,注意拟声词“萧萧”,读正确“挑、为”等多音字,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2.会写 10 个字,重点写正确“插、遥”等生字, 借助拆分部件学会“插”的笔顺,写好“遍、深“等生字。3.学会结合注释及字典,理解“萧萧,篱落、挑促织”的意思,并运用此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尝试背诵古诗,边读边感悟,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激发内心学

3、习诗歌的兴趣。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连读,感受诗歌的秋意和诗情,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好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感受诗人思念价值,思念亲人的情感,激发内心学习诗歌兴趣。【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 1;(终结性评价)2 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单第二题),评价目标 2;(终结性评价)3.通过结合文中注释及图片,概括古诗中诗人所看所想的情景,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目标 3 中的第一部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

4、评价相结合)4.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对比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古诗,评价目标 4;(过程性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2.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夜书所见(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

5、当进行补充。)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落实目标 1)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

6、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6.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 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5)(小黑板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

7、相读一读生词。(6)开小火车读,齐读。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落实目标 3.4)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

8、,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6)我们班有非济南地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9、2.赏析第三、四行诗(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

10、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落实目标 2)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

11、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

12、你说出相应的诗句。(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

13、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第二课时(一)导入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能背诵出许多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生背古诗。师: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人就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王维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落实目标 1)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2、正音:“为”这里应读“w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3、释题: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

14、法。“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并非我们的山东省,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1、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忆思,兄弟亲人,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生汇报课

15、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2、一二句:(1)“异乡”:他乡,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语言训练:诗人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思念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感到非常_。当别人一起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当别人约了亲朋好友欢聚畅饮时,他想起了_ _。

16、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4)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用诗句对亲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的人们对家人思念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人的思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的眼前讲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可能在哪,看到什么?心里的感受怎么样?3、三四两句: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深深思念着亲人,那他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

17、阳节的美好情景: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1、又是一个离家的重阳节. 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18、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又是一个离亲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们插茱萸的场景,不仅大声的念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配乐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长留心中,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背一背。(五)比较学习、明确中心、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要求: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示: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来日,出发前来时。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不同之处: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

19、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六)背诵全诗、书写生字1、背诵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3、书写生字。板书: 9 古诗两首所听 夜书所见 所感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念家人思念故乡9古诗两首评价单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一、 我会读茱萸 挑促织 至今 深情 遍地 异乡小组评价 1.读字音准确 2.读轻声正确 二、我会写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笔顺正确 4.书写姿势正确 三、解释诗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教师评价1.书写规范认真2.注释准确促深思念家乡童年四、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并交流关于节日的古诗。 水饺 重阳节 元宵 春节 粽子 元宵节同桌评价1.搭配准确 2.表达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