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 秀 馨 的 课 堂新建小学有效“ 用模”,我能行课内比教学主题活动在主张课程、教法以探究、体验为基础的呼声日益强烈的背景中,我们在通过对教学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小“ 三.三 ”(问学情、学法、收获;会质疑、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开启了我们的逐梦之旅。这次,让我们在践行中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寻找教与学 结合点,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奔跑起来,打造馨的课堂, 让课堂因您更精彩!教 学内 容( 五 )年级(科学 )学科课题: 改变生态瓶 秀课教师 王蜜秀课时间 2013.10.31.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 态系统的变 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
2、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分配习旧引新1、你们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 还好吗?3、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比较好?5、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么样呢?可以改变哪些条件? 7、引导:改变生态瓶里的水其 实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改变动植物数量其实是改变生物数量。2、学生展示生态瓶4、学生比较交流6、学生可能回答:改变生态瓶里的水量;改变生态瓶里的动物数量;改变生态瓶里的植物数量等。8教学过程启发点拨1、我们来设计两个实验来看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吧!一是
3、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二是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请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3、教师提出探究任务:我们怎么来做这两个实验?2、学生分别交流两个实验的方法4、学生分组亲自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观察记录。20启发点拨1、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3、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结果,可以做如下提问:瓶里的水减少后对植物有没有影响?动物增加了会怎么样?是不是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呢?如果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2、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
4、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学生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实验结果。6教学过程巩固提高1、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 识?3、根据实验,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5、课外继续观察生态瓶,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本第 52 页的附表四。2、预测学生回答:减少水和添加 动物、植物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 变化。4、学生交流。6板书设计7.改变生态瓶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增加一倍水草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生态瓶里的生物增加一倍小鱼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一个核心的科学知识: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展开实验活动
5、,让学生亲自实验 ,在 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想,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 识,培养学生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实验主要是要得到不同条件的生 态瓶中小鱼浮出水面次数的观察。但是在 课堂中, 做减少水量这个实验时 ,有很多生态瓶里的鱼都是喜爱在水里游好像不愿浮上水面,就算是倒掉一半的水,小鱼也还是在水底转悠,得不到明显的数据差异。我在巡 视中看到这个现象后,及 时做了 调整,就是给生态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增加小鱼,过段时间再观察。 这样,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出的数据相对有了差异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增加小 鱼后有了实验组和 对照组的数据差异了。 这样使学生推测到没有增加小鱼前,生 态瓶里的氧气量足够水里的小 鱼呼吸了,所以不管 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里的小鱼都不必到水面上来透气。 对于增加小 鱼数量的这个实验,小 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出的数据就比较明显了。怎样才能使实验做得更加精确,更好地得出实验结论呢? 就是我以后让学生实验时要常常思考的 问题。填表时间: 2013.11.